簡體版

第500章 吳曦稱王被誅殺

到了黎明,吳曦召集部屬,對他們說道︰「東南已經失守,車駕已去了四明,此地恐怕也難以保全。現在金國已經派遣使者招降,封我為蜀王,我想暫時從權答應,以免蜀民涂炭。」部吏王翼、楊之抗議說道︰「東南並沒有這般警報,副使從何處得知?就算東南危急,我們也應當誓死效忠,否則你們家忠孝八十年的名聲,就要一朝掃地。」

吳曦卻說道︰「我意已決,你們不必多言。」于是派遣任辛上表給金國,獻上西蜀地圖及吳氏譜牒。他一面致書程松,說金國想得到階、成、和、鳳四州,方肯同意和談。你可守則守,不可守則去。程松當時在興元,得報大驚,倉皇無措。他得知金兵來到,慌忙連夜逃走,越過米倉山西走,出閬州,順流來到重慶。

程松寫書給吳曦,徑稱他為蜀王,要求給路費。吳曦用匣子封裝好送給他,吳松望見大恐,懷疑里面藏了寶劍,起身急奔。使者趕上程松之後,說匣中是金銀,程松這才敢接收。吳曦受了金國之命,于是遣部將利吉,引金兵進了入鳳州,付給四郡版圖,表鐵山為界。

吳曦稱王之後,祿禧、褚青、王喜、王大中等都向他祝賀,表示听命。吳曦派徐景望為四川都轉運使、褚青為左右軍統制,趕奔益昌,奪取總領所的倉庫。接著吳曦招降通判興元府、代理大安軍事楊震仲,楊震仲不肯屈服,被吳曦所殺。正月十八日,吳曦乘坐天子車,在興州即蜀王位,以治所為行宮,稱該年為元年。他派人告訴他的伯母趙氏,趙氏憤怒地和他絕親。他的嬸母劉氏日夜號泣,罵不絕口,吳曦把她扶出去了。吳曦族子吳僎為興元統制,看見吳曦的檄文,神色很不平靜,十分憤怒。

吳曦自稱蜀王後,討論實行削發、左衽的命令。他派董鎮到成都修宮殿,準備遷居到成都。吳曦所率的七萬兵和程松的三萬兵,分別隸屬于十個統帥。他派祿祁、房大勛戍守萬州,泛舟沿嘉陵江而下,聲稱與金人相約夾攻襄陽。祿祁很快到達夔州,派兵扼守巫山的得勝、羅護等寨,阻擋宋軍。韓侂冑听說吳曦反叛後,不知所措,有人勸韓侂冑不如趁勢就封吳曦為王,韓侂冑采納了這個建議。吳晛替吳曦謀劃,讓吳曦召用蜀中名人以收買民心。于是陳咸自己剃發,史次秦涂抹自己的眼楮,楊震仲服毒自盡,王翊、家拱辰都不接受吳曦的任命,楊修年、詹久中、家大酉、李道傳、鄧性善、楊泰之都棄官離去。薛九齡謀劃起兵討伐吳曦。

興州合江倉官楊巨源倡議討伐吳曦,還沒起兵,就與隨軍轉運官安丙共同謀劃誅殺吳曦。恰好李好義與他的哥哥李好古、李貴等都有討伐吳曦的計劃,他們互相支持。二月二十八日晚,楊巨源、李好義首先率七十名勇士用斧頭劈門沖入吳曦的宮殿,李貴到吳曦居室中砍掉他的頭顱,肢解他的尸體。安丙分別派遣將士抓獲吳曦的兩個兒子和他的叔父吳柄、弟

弟吳、堂弟吳晛、同黨姚淮源、李珪、郭仲、米修之、郭澄等,並殺掉他們。此時吳端還在後殿睡覺,也被誅殺。徐景望、趙富、吳曉、董鎮、郭榮、祿禧等都在城外,也派人去誅殺他們。吳曦的人頭被放入匣中獻給朝廷。

趙擴詔命處死吳曦的妻子,吳曦的親兄弟都除去名籍,取消原有的資格和官職,吳璘的子孫都被遷出蜀地,吳玠的子孫免于連坐,不受處罰,負責祭祀吳璘。

吳曦十多歲的時候,他父親吳挺曾經問吳曦的志向,吳曦就有不臣的話。吳挺頓時發怒,把吳曦踢入爐火中,面目被焦灼,家人稱他為吳巴子。等他被調到蜀地,在塞上打獵,趁月色而回。他抬頭看見月中有人,也騎馬揚鞭,與自己面目相似。他便問左右,都說所見符合。

吳曦因此私下說道︰「想我應該會大貴,月中人是我前身。」于是他揚鞭作揖,月中人也揚鞭作答,左右也隨口貢諛,于是他異心更加堅定。從事郎錢鞏之,夜里夢到吳曦禱神祠,用銀杯為珓。當即擲到地上,神人忽然起身說道︰「公何疑?公何疑?政事已分付安子文了。」吳曦似乎不解,神人又道︰「安子文有才,足能辦此。」錢鞏之醒後,把這話告訴了吳曦。子文就是安丙的別字,吳曦于是召丙用事,哪知卻被安丙所圖,就此被誅殺。

當時金主正派遣朮虎高琪奉冊來見吳曦,他們還沒有到達,吳曦已經伏法。楊巨源、李好義與安丙說道︰「吳曦已死,敵人也破膽了,何不趕緊收復關外四州?否則必為後患。」安丙即派遣李好義攻西和州,李簡攻成州,劉昌國攻和州,張翼攻鳳州,孫忠銳攻大散關,各處依次得手。金國統將完顏欽逃去,四州及大散關,一起被克復。

宋廷命楊輔為四川宣撫使,安丙為副,許奕為宣諭使,改興州為淝州。安丙卻自恃功高,與楊輔不和,被朝廷得知。朝廷于是召回楊輔,授他知建康府,另外授吳獵為四川置制使,李好義既然收復了西和州,便想進取秦隴,以牽制淮寇。偏被吳曦的舊將王喜所忌妒,暗進讒言。安丙听了王喜的話,下令停軍,士氣因此喪失。

金將朮虎高琪又調集各軍,奪去了大散關,孫忠銳敗走。安丙听說孫忠銳退回,密令楊巨源、朱邦寧率兵往援,要他們乘機誅殺了孫忠銳。楊巨源到了鳳州之後,听說孫忠銳親自來迎接,于是命壯士埋伏在幕後,等候孫忠銳入帳,伏兵突然沖出,拿下孫忠銳,把他斬首,並殺了孫忠銳兒子孫揆。

安丙卻說孫忠銳歸附了金國,以此上奏朝廷,朝廷下詔嘉獎了安丙。只是楊巨源上次誅殺吳曦,沒有得到重賞,詔書中也無一字提到楊巨源。楊巨源懷疑是安丙隱瞞了他的功勞,頗有怨言。安丙于是保薦楊巨源為宣撫使司參議官,到了此時,他殺了孫忠銳,又沒有得到重賞。

王喜卻擔任了

節度使,楊巨源心中更加不平。王喜說吳曦舊部,貪婪狠毒。王喜誅殺吳曦時,不肯拜詔,還派遣部下進入偽宮,劫掠殆盡。還帶走了吳曦的姬妾數人,回家取樂。楊巨源與李好義,都說他不法,只是安丙不以為意。王喜陰謀陷害他們二人,特令同伙劉昌國,暗中圖害李好義。

劉昌國加入了李好義的軍中,假裝和他攀交。李好義性情豪爽,沒有城府,經常和劉昌國暢飲。一夕,歡宴到黎明。李好義心月復暴痛,霎時暈斃。等入殮的時候,李好義口鼻爪指,都是青黑色。有人去找劉昌國,他已遠走高飛。部眾才知道是被劉昌國所毒死,眾人號慟不已。

劉昌國回來報告王喜,王喜極力稱贊他有能力,劉昌國也洋洋自得。一天,劉昌國出游。忽然見李好義持刀刺來,于是被驚得倒地。旁人急忙扶起他回家,背中起了一惡疽,痛不可忍,叫號了幾日,接著就死了。

楊巨源听說李好義被害死,更加不高興,便寫信給安丙,說王喜是主謀。安丙卻只是把王喜奏調,移任荊、鄂都統制,始終不治王喜之罪。楊巨源抑郁不堪,又寫信給安丙,說道︰「飛矢以下連城,深慕魯仲連之高誼;解印而去彭澤,庶幾陶靖節之清風。」安丙看了,知道楊巨源心懷怨望,免不得猜忌起來。

王喜又屢次派遣人對安丙說道︰「楊巨源與同伙米福、車彥威密謀作亂。」王喜還沒有去淝州,安丙即令王喜抓捕了車、米兩人。此事本就是由王喜告發而起,至此又令他審理。就算沒有此事,他也要做成事實,米福、車彥威,蒙受冤枉自然難免。

安丙听說謀亂屬實,密令興元都統制彭輅去抓捕楊巨源。楊巨源正在鳳州附近的長橋旁,與金軍交戰,失利而回,途中與彭輅相遇。彭輅詢問了幾句話,就命令武士抓住楊巨源,送到閬州對簿。到了大安龍尾灘,將校樊世顯乘他不備,用利刃斬了楊巨源的首級。楊巨源既死,還被說成是畏罪自殺。過了數日,才由安丙下令埋葬,百姓都代他呼冤。劍外士人張伯威,作文相吊,尤為悲切。後來朝廷記念他的舊功,才賜廟褒忠,贈寶謨閣待制,予謚忠愍,李好義也追謚忠壯。

再說金國元帥僕散揆退屯下蔡,專等和議,宋廷也派遣使者和他商談。僕散揆一定要加罪于首謀,和議因此沒有達成。不久僕散揆死了,金國命左丞相完顏宗浩,繼續與宋議和,仍然沒有談成。韓侂冑特征求人才出使,選出了蕭山丞方信孺,令他為國信所參議官,趕赴金軍。

方信孺來到濠州,金將紇石烈子仁責令宋朝交出首謀。方信孺不肯屈服,金國將領竟然把他綁了關押在獄中,露刀環守,斷絕飲食,強迫他答應。方信孺神色不變,從容說道︰「反俘歸幣,還可以答應。如果綁送首謀,向來無此辦法。至于稱藩割地,更不是為臣者所敢言。」子仁大怒道︰「你不想生還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