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57章 張浚趙鼎被離間

金兀朮這時屯兵于黎陽,他卻作壁上觀,沒有派人前去增援。劉豫發兵南侵的時候,曾經向金國乞求派兵相助。金主完顏亶召集群臣商議,太宗長子蒲盧虎道︰「先帝之前立劉豫為帝,是希望劉豫闢疆保境,使他成為宋朝的心月復大患 ,讓我們能休兵息民。現在劉豫進不能取,退不能守,兵連禍結,休息無期。如果發兵得勝,是劉豫得利,而實際是我受弊。何況前年因為劉豫出兵想,已經遭遇了挫折和損失損,現在難道還能答應他嗎?」完顏亶因此不肯發兵,只派遣金兀術駐兵在黎陽,坐觀成敗。

到劉麟、劉猊敗回後,金國還派遣使者去詰責劉豫,說他無能。至此,劉豫進退兩難,漸漸失去了金人的歡心。金人除了責問劉豫的罪狀,還有廢劉豫之意。劉豫覺察到此事,就請立劉麟為太子,來窺測金人的意圖。金人答劉豫說道︰「慢慢來,應派人去詢問,征求百姓的意見。」

張浚因為劉豫各路軍隊都已敗退,于是請求乘勢攻打河南,還乞求趙構速到建康,可是趙鼎卻認為不如回蹕臨安。趙構如果真有心恢復失地,自然應該北進,而不應南退。趙鼎也是名相,與張浚本應協力圖功。可是張浚請求趙構去建康,趙鼎反而請回臨安,這是因為兩人已經有些不和。

自從張浚督軍江淮之後,曾經派遣參謀呂祉上奏事情。呂祉對趙鼎說話,就極力夸贊張浚,趙鼎難免有些沮喪。呂祉回去稟告張浚的時候,又總是說趙鼎有意刁難,張浚信以為真,于是他把所有的憤懣,發泄在奏書里。趙構曾經對趙鼎說道︰「將來張浚與你不和,必是出于呂祉一人,你不可不防!」

趙鼎卻答道︰「臣與張浚本來就如兄弟一樣,毫無嫌怨。現在既然被呂祉離間,致使張浚嫌棄我,就不如留下張浚一人專權,得以讓他盡展才能,臣願意告退。」趙構說道︰「等張浚回來再議。」張浚與趙鼎都是懷抱公忠之人,雖然是由呂祉挑撥,趙鼎也沒有推坦誠相見。趙構本來應調和兩相的矛盾,他卻沒有做什麼有效的工作。

張浚來到平江,面請趙構移駕建康。張浚向趙構匯報說道︰「劉光世屢屢不肯出戰,敵人來了,就知道跑,此人不可為大將,請陛下收回他的兵權。」趙鼎不等趙構表態,站出來反對張浚意見,說道︰:「劉光世世代為將,現在無緣無故地罷免他的職務,收回他的兵權,恐怕將士離心,引起兵變。」劉光世確實是將門之後,但卻帶兵無方,他自己又貪財,又好酒色。打仗的時候,總愛耍滑頭,保存實力。麾下將士的軍紀也差,經常欺壓百姓,搶奪民財。幸虧他手下有王德、酈瓊兩個能打仗的將領,替他掙了不少面子。這些事情,趙鼎當然看在眼里,他之所以提出異議,是故意與張浚唱反調。

張浚見趙鼎同自己唱反調,心里自然不爽,氣憤地說道︰「朝廷正要圖謀恢復,不能讓貪生怕死之人

逍遙自在,朝廷要嚴明軍紀,振作士氣,這樣才能進攻河南,討平逆賊劉豫。」趙鼎卻說道︰「河南並不是不可以攻取,但攻下河南,就能確保金人不會入侵了嗎?打敗劉豫容易,但和金人對敵就難了。」趙鼎的兩番議論,不是他不明白,而是意氣用事。張浚說道︰「劉豫不滅,我們就多了一個敵人。我們駐守東南,金人不一定不會來攻打。」張浚正色道︰「近年來,陛下親臨長江防線,士氣百倍,同金兵和偽齊軍打仗,勝多敗少,如此好的形勢下,怎麼能再言向江南撤退呢?」

趙構對劉光世擅自逃跑的行為也很不滿,因為他差點又要逃跑。但考慮到剝奪劉光世的兵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他不露聲色,讓兩位宰相盡情爭吵。在兩人吵得不可開交時,對張浚說道︰:「你說得對,這件事就交給你去安排。」趙鼎見趙構支持張浚,當然很生氣,于是堅決要求辭職。趙構想了想說道︰「你到紹興雲浮當知府,以後朕還會用到你的。」趙鼎改任觀文殿大學士,到紹興當知府去了。

次年是紹興七年,趙構詔命陳與義參知政事,沈與求同知樞密院事。張浚想再去視查軍隊,沒有告訴沈與求,直接向趙構求得聖旨。沈與求得知,嘆息著說道︰「這是軍國大事,我竟然沒有听說,如何能擔當此職位?」于是請求辭官。趙構卻不肯答應,不久病死。

數日後,忠訓郎何蘚從金國回來,報稱趙佶和鄭太後相繼死了,趙構裝模作樣地悲哭道︰「隆祐太後愛朕如同己出,不幸之前就已經死了。朕所希望的是太上帝後,能迎奉回朝,讓朕盡人子孝思。哪知他們又死在了異地,真是令人悲痛欲絕!」

趙構于是命持穿孝服守制。百官七次上表,請求用日易替代月。知嚴州胡寅卻請求服喪三年,衣墨臨戎,以教化天下。趙構因此揚言要行三年之喪,張浚上奏道︰「天子的孝順,與士民不同,當思所以奉宗廟社稷,不在縞素虛文。現在棺木沒有回來,天下依然涂炭。願陛下揮淚而起,痛定思痛,以安天下為己任,才是真的盡孝之人。」

趙構暗喜,就命張浚草詔,告諭群臣。外朝勉強答應了眾人的請求,宮中依然服喪三年。隆祐太後孟氏,死于紹興元年四月,享年五十九歲。喪祭用母後臨朝禮,所以追上尊謚,用四字稱為昭慈獻烈皇太後。後來又改獻烈為聖獻。到趙佶死了,是紹興五年四月,鄭太後去世,距道趙佶只有數月,十年五十二歲,兩人都死在五國城。

趙構服孟後之喪,是臨時服的。服生父嫡母喪,直到何蘚南歸,才得知,因此距喪期已隔二年。趙構當即追尊趙佶尊號為徽宗,鄭太後尊謚曰顯肅。趙構生母韋賢妃,也跟著趙佶到北邊去打獵。建炎初年,曾被遙尊為宣和皇後。因為鄭太後已死,又被遙尊為皇太後。

趙構生母韋貴妃,是開封人。她出身貧寒,

當時她被父母送到丹陽退休宰相蘇頌家做丫鬟。只是沒做幾天,韋氏就出了差錯。在侍寢時,韋氏因為不小心,將宰相的床弄濕了,這事被蘇頌認為是大貴之兆,便將其送入京中。

元符年間,哲宗挑選女子分賜諸王,韋氏經武官李從約介紹,進入了趙佶府中。開始的時候,韋氏沒有得到趙佶的寵幸,也就是一個侍婢。哲宗趙煦病死,趙佶繼位,韋氏成為趙佶寵妃鄭氏也就是後來的顯肅皇後侍女。除了韋氏,鄭貴妃手下還有另外一個侍女喬氏,韋氏和這個侍女關系很好,情同姐妹。二人偷偷約定,苟富貴勿相忘,要是兩人之中有人以後能夠飛上枝頭,一定要互相拉上一把。

這名喬氏侍女後來被趙佶寵幸,成了貴妃。喬氏借機向趙佶推薦了韋氏。命運眷顧了韋氏,她僅僅被趙佶寵幸一次,便有了龍種,生下了趙構。母憑子貴,韋氏的身份由「才人」變成了「婕妤」,後來晉升為婉容。靖康二年,由于趙構到金營當人質,韋氏被晉升為賢妃。

靖難之役。金軍在汴梁燒殺搶掠。賢妃韋氏的好日子,隨之結束。很多宋朝的公主和妃子被迫跟著趙佶去北方打獵。在金國,她們都過得十分悲慘,成為了金國將士隨意取樂的玩物。由于受不了金人的羞辱,很多嬪妃都選擇了自縊。身為皇妃的她經常被金朝士兵侮辱,金國宰相完顏宗賢對韋氏十分喜愛,在他的婬威之下,韋氏不得不屈身與他。最後成為了完顏宗賢的妃子,給他生下兩個孩子。趙構即位後,韋賢妃被遙尊為"宣和皇後"。鄭太後死後,她又成了太後。

趙構又對左右說道︰「宣和太後春秋已高,朕日夜記念,內心不安。屢次想屈己講和,以便迎回,無奈金人不答應,令朕無法可施。現在太上皇和太後的梓宮沒有回來,朕不得不遣使奉迎。如金人肯歸還梓宮,以及宣和太後等,朕不妨委屈自己!」說完,趙構召王倫入朝,命他為奉迎梓宮使。

趙構對王倫說道︰「現在金國執政,听說是由撻懶等專權,卿可轉告撻懶,只要他們同意歸還梓宮以及母後,朕當不惜屈已修和。而且河南一帶,與其付給了劉豫,不如仍舊還給我。卿去好好說話,不要誤了朕的大事!」王倫唯唯而出,當日北去。張浚听說趙構又想議和,急忙入見趙構,請命大將,率三軍發哀成服,向北復仇。

趙構卻默然不答。張浚退朝後,上疏道︰陛下思慕兩宮,憂勞百姓,臣之至愚,獲遭任用,臣每感慨自期,誓殲敵仇,十年之間,親養闕然,爰及妻孥,莫之私顧。其意也想遂陛下孝養之心,拯生民于涂炭。昊天不吊,禍變忽生,使陛下抱無窮之痛,罪將誰執?念昔陝、蜀之行,陛下命臣曰︰「我有大隙于此,刷此至恥,惟爾是屬。」而臣終隳成功,使敵無憚。今日之禍,端自臣致,乞賜罷黜,以正臣罪,臣不勝惶恐待命之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