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一章︰誓與金城比情堅(二)

暮色沉沉,進出港口的海船也稀疏起來,畢竟只有最老練的水手才敢在黑夜中僅憑借燈塔的指引入港。

艾妮塞和賽伊夫丁在港口奔波許久,打听到大唐內亂愈演愈烈,高仙芝、王正見、封常清等艾妮塞熟悉的將領均已隕落。

得知王正見身死,艾妮塞不免有些傷感。雖痛恨唐人出爾反爾,不肯出兵攻伐呼羅珊,助家族平叛,但對救過自己一命的北庭軍,艾妮塞還是頗為感恩。若非王正見、王霨出手,艾妮塞早已葬身碎葉城外。

「王正見、高仙芝都死了,大唐還能平定叛亂嗎?」艾妮塞站在船頭仰望燦爛星空,對東行的前途愈發迷茫。

可不等她感慨萬千,甲板上異變突生,急促的破空聲兀然響起,在瞭望台警戒的水手身子一歪,撲通一聲墜入海中,十余名正在打掃甲板、檢查纜繩的水手也旋即中箭倒地,哀鳴不已。與此同時,無數飛爪鉤住了船舷。

「敵襲!」賽伊夫丁拔刀在手,抓住艾妮塞的胳膊就往船艙奔去。在甲板下休息的水手和宮廷衛士也反應了過來,慌忙抄起長刀、彎弓,準備與偷襲之敵決一死戰。

但敵人來得更快,在羽箭掩護下,數十名黑衣武士緣繩而上,跳上甲板後不管三七二十一,抽出腰間的登船短斧砸向正在集結的宮廷衛士,將其陣型攪亂,然後端起弩機,怒射不止。

「連弩!」賽伊夫丁將艾妮塞推入艙門後,轉身揮刀,磕飛了數枚弩矢,可還是有箭矢射中了門板,好在弩矢力道並不強勁,無法貫穿木板。

在連弩劈頭蓋臉打擊下,宮廷衛士和水手們節節敗退,毫無還手之力。

賽伊夫丁見形勢危急,靈機一動,他飛速爬到桅桿之上,斬斷一根纜繩,竭盡全力蕩向鐘樓。半空中他松開繩索,憑借慣性飛腳踹向銅鑄大鐘。

洪亮鐘聲響起,賽伊夫丁顧不上渾身酸痛,站起來對著港口方向高喊︰「海盜來襲!」

本已寂寂無聲的港口登時燈火通明,巡邏士卒循聲飛奔而來。

賽伊夫丁本以為能松口氣,不料背後突然傳來一股熱浪,扭頭一看,卻見商船已被敵人點燃。

「公主殿下!」焦灼萬分的賽伊夫丁無計可施之時,一艘趁著星光進港的大船槳葉飛舞,疾行至商船船尾。只見大船右舷弩砲一個齊射,正在猛攻船艙的黑衣武士旋即死傷過半。大船桅桿之上,一面繡著金色葉子的大旗迎風飄揚……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天寶十四載(755年)六月二十八日,在滴滴答答的馬蹄聲中,面目黎黑的王霨呆坐在赤炎驊背上,目光空洞、形容枯槁。在其身前馬後,兩千余騎兵打著三辰旗,以行軍常步,伴著鳴濺濺的水流聲,緩緩漫步在黃河南岸官道上。

並非騎兵不願策馬奔馳,可隊伍正中,大扇、團扇、曲蓋等公主出行的鹵簿儀仗一應俱全,更有數十車聖人御賜的嫁妝

,速度根本快不起來。

幸好素葉公主乘坐的並非古舊的二輪翟車,而是素葉居名工巧匠打造的四輪大馬車,否則行進的速度會更慢。

為彰顯大唐皇室威儀,馬車上輪畫朱牙、箱飾翟羽,朱絲絡網、繡紫絡帶,美輪美奐。

車轔轔、馬蕭蕭,富麗堂皇的馬車內悄然無聲,隨行的內侍、宮娥也鴉雀無聲,不敢做高聲語。王霨對公主車駕視而不見,仿佛里面並非他摯愛的阿史那霄雲,而是個毫無瓜葛的陌生女子。

王霨馬後,盧杞一臉嚴肅,面龐上的青斑愈發猙獰;渾身緊繃的柳蕭菲一手控韁、一手扣劍柄,警惕地東張西望,似乎四面八方都潛藏有敵人;唯有久經戰陣的北庭別將馬璘神態從容。

壓抑的氣氛令緊隨馬車的內侍省少監程元振渾身不自在,他皺了皺眉,勒馬止步,停留片刻待王霨趕上來後,滿臉堆笑道︰「霨軍使,某離京前,建寧王妃千叮嚀萬囑咐,讓吾一路照顧好將軍。軍使有何需要某做的盡管吩咐。」

「有勞程少監費心,小子誠惶誠恐。」王霨嗓子沙啞,仿佛兩柄鈍刀生硬摩擦,「家姐自顧不暇還惦念某,實在慚愧。」

王霨所說的自顧不暇,不單單指王緋為建寧王誕下長子,身體尚未康復,而是建寧王內宅出了驚天變故。

通濟渠之戰,王正見壯烈殉國,素葉軍死傷近半。同日,叛軍大將田承嗣逆桑干河而上,夜襲圍攻雲州的朔方軍,擊退了李光弼。之後,田承嗣、高秀岩兩軍合流,高秀岩堅守雲州,田承嗣則率軍南下,直叩雁門關。

是時河東精銳皆被郭子儀抽調南下懷州(今河南沁陽一帶),雁門關至太原一線防守空虛,鎮守大唐龍興之地的建寧王李倓急命郭子儀北返,不料屋漏偏逢連陰雨,匆忙折返的郭子儀被安祿山麾下「其疾如風」的李歸仁咬住了尾巴。

郭子儀部步騎各半,對上善用騎兵的李歸仁,機動性上本就失了先手。河東將士听聞叛軍南下侵奪家園,歸心似箭,更無心鏖戰。郭子儀擅于揣摩人心、籠絡士卒,臨陣決斷卻非其所長,軍心思歸,他也無可奈何,以致于面對李歸仁的追殺,河東軍損兵折將、節節敗退,連軹關都險些丟了。

安祿山聞之當機立斷,從雲集陝州的大軍中挑選數萬步騎,火速北上支援李歸仁,協力猛攻軹關。

軹關乃勾連河東與河內郡的門戶,軹關若丟,叛軍既可北上直搗太原,亦可走蒲津渡西窺關中。郭子儀深知軹關存亡干系重大,不得不駐兵于此,憑借關隘與李歸仁周旋。

河東為關中之屏障,河東亡、關中危。河東道受叛軍南北夾擊,危若累卵,長安城中一夕三驚,人心惶惶。扶柩北上的王霨一路上遇見無數逃離河東的流民,京畿的治安也愈發混亂。

鎮守華州大營的李亨如坐針氈,一面嚴令建寧王、郭子儀死守關隘,一面催促李光弼征調更多兵馬,再次圍攻雲州,解除

雁門關之圍。

病急亂投醫的李亨甚至采納吉溫的主意,派人秘密聯絡佔據河南道東部(今山東省)的史思明,許以東平郡王之爵,誘其歸順唐廷,出兵收復神都洛陽。然史思明不為所動,親手斬殺使者,將其頭顱連同李亨的密信一並送給安祿山。

安祿山見之大喜,回贈史思明數十箱從洛陽宮中搜刮的稀世珍寶,並承諾範陽軍不再涉足河南道東部及江淮等地。

二賊暫時解開心結,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河東、江淮、潼關各地唐軍壓力倍增、紛紛告急,李亨捉襟見肘,卻無計可施。

生死存亡之際,朔方軍兵馬使僕固懷恩送來一個令李亨激動萬分的喜訊。

「……回紇萬民,世受天可汗洪恩,無以為報。今有跳梁小丑,禍亂天下,回紇兵革雖鈍,然誓無袖手旁觀之理。精騎數萬,雲集幽燕,元帥一聲令下,將踏平宵小巢穴。回紇上下,不求賞賜,唯乞建寧王殿下不棄小女蒲柳之姿,願結百年之好……」

「天助大唐!」李亨喜極而泣。

「殿下,建寧王妃剛誕下麟兒……」李靜忠小聲提醒道。

「敗軍之將的庶出之女,何足道哉。」

「眾口悠悠……」

「嗯……」李亨猶豫片刻道,「二女皆為王妃可好?」

「由聖人下詔,當更為妥帖。只是回紇那邊,尚需大力安撫。」

「善!」李亨點頭稱是,「汝去長安一趟,某手書一封,由僕固懷恩送給回紇葛勒可汗。」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蒙蒙細雨中,王正見的靈柩安葬在太原王氏的祖塋,自安祿山叛亂以來,陵園中已增添數百新墳。

「霨郎君,回京之後,還望代某向令姐解釋一二。」因回紇兵馬南下雲州、範陽,田承嗣擔心後路被斷,已退回雲州,建寧王方得返回太原,從容料理岳父下葬事宜。

「某有一事不解,回紇為何單單要與殿下聯姻?」不等王霨回答,盧杞搶問道。

「這……」收到聖人的詔書和父親的密信後,建寧王郁郁寡歡,還來不及仔細思索。

「禮下于人,必有所求,某擔心回紇所謀甚大。」

「盧郎君多慮了。」建寧王搖頭否認,「某區區一閑散皇孫,有何利可圖?即便父親大人登基,吾不過一親王,長居十王宅中,吟弄風月罷了。」

盧杞還欲再講,王霨按住了他的肩膀︰「殿下放心,家姐定會體諒殿下之苦衷。」

「某知令姐心胸寬大,然平白多出個回紇公主,吾實無顏回京面對妻兒。」建寧王苦笑道,「倒是霨弟,汝之後何去何從呢?素葉公主……」

「有勞殿下關心,某上不能護家父于戰場、下不能守霄雲于長安,天下之大,哪里還有吾容身之地。回京之後,唯有閉門思過而已。」王霨長吁短嘆,咳嗽不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