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四八章 南方戰爭重啟(六)

袁世凱這樣的決擇是正確的,因為這時進攻長沙的戰斗己經進入關建階段,而長沙的份量,顯然是要比泉州府、興化府、彰州府大得多,因此在這個時候,任何人都會做出和袁世凱一樣的選擇。

經過幾次戰斗之後,這時德佑軍只剩下6左右兵力,全線退守長沙及周邊地區,而從南線調來兩個協,又從南京調來一個協之後,袁軍的總兵力己達到12萬余人,己經完全足夠進攻長沙了。

但就在袁軍集結軍隊的時候,德佑朝廷也調集了15萬軍隊,分為南北兩線,北線由常德府進軍,兵力為7萬;南線由寶慶府進軍,兵力為8萬,救援長沙。

如果這兩路援軍能到達長沙集合,德佑軍的總兵力將達到21萬左右,幾乎是袁軍的一倍,因此局面對袁軍十分不利。即使袁軍能夠在德佑軍的援軍到達之前,先攻下長沙,但德佑軍的援軍就有15萬,而且袁軍攻下長沙之後,兵力肯定會有損失,再加上連續作戰之後的疲勞,再迎戰德佑軍的援軍,勝率恐怕也不高。

歸根到底,還是袁軍在戰爭初期連續取得勝利之後,在進攻長沙的時機決擇上,耽誤了時機,如果袁軍不等調集的軍隊到達,也有超過9萬的兵力,立刻進攻長沙,局面就要好的多,因為當時長沙的守軍雖然也有6萬左右,但都是在戰爭初期從各個戰場敗退下來,不僅士氣低落,而且軍隊還來不及拿新整編,長沙周邊的防御工事也未修建多少,因此那段時間才是長沙防御最虛弱的日子,如果袁軍在那時發動進攻,盡管在兵力上的優勢不大,其實更容易,而且就算花一些價攻下長沙,但隨後三個協趕到,袁軍也可以立刻獲得一支可戰的生力軍,即使德佑軍的援軍到達,這三個協的軍隊也可以為大軍爭取到3-5天的休整時間,守住長沙的難度並不大。

只是袁世凱雖然一手打造了北洋新軍,但他其實並沒有經歷什麼大戰,因此實戰經驗不足,在戰場上才有猶豫不決,貽誤戰機的情況發生。

面對現在困境,袁世凱只能招集眾將商議,馮國璋、曹琨、張勛等人都主張緩攻長沙,退後選擇要地布置防線,準備德佑軍合兵之後,以守為主,等待時機。

只有段祺瑞主張可以一戰,理由是現在德佑軍的兵力雖多,但各軍分散,尚未匯合成軍,因此袁軍還有機會逐個擊破,如果能夠集中優勢兵力,擊破兩路援軍的其中一路,則可以打破戰場的僵局,扭轉袁軍不利局面,而一但放棄進攻長沙,後撤設防,任由德佑軍合兵,則是將戰場的主動權拱手相讓,局面只會對袁軍越來越不利。

袁世凱思考再三之後,終于決定采納段祺瑞的建議,畢竟他也知道現在自己的地盤、人口均遠于德佑朝廷,優勢是軍隊的戰斗力較強,但必須速戰速失,一但打成了持久戰,袁世凱肯定是耗不過德佑朝廷的,因此現在也只能冒險一搏,當然袁世凱也打定了主意,如果戰事不利,就向華東政*府投降,憑自己積攢的財產,下半輩子也能做個富家翁。

隨後袁世凱諸將協商,決定留下一個鎮一個協,牽制長沙;另安排一個鎮一個協,牽制德佑軍南路的援軍;而集中4個鎮4個協,大約近8萬的兵力,首先迎戰德佑軍北路的援軍,這一方面是因為德佑軍北路的援軍兵力較少,只有7萬,袁軍在兵力可以略佔一點優勢;而另一方面德佑軍北路的援軍是由常德府進軍,濱臨洞庭湖,袁軍的水軍艦隊可以發揮作用,協助陸軍作戰。

于是袁世凱調動兵力,由馮國璋領軍牽制德佑軍南路的援軍,曹琨領軍與長沙對持,自己和段祺瑞率軍繞過長沙,在常德府和德佑軍北路的援軍相遇。

德佑軍北路的援軍到是沒有想到袁軍競然會繞過長沙,攻擊自己,因此只能固守待援,以常德府為指揮部,分兵駐守在常德周邊的龍陽、滄港、草茶、桃源等地,迎戰袁軍的進攻。同時派人向德佑軍南路的援軍救授.

雙方激戰了三天二夜,最終還是袁軍的艦隊在夜間炮轟德佑軍的指揮部所在地常德府,讓常德府的守軍誤以為袁軍進攻常德府,趕忙調兵回防,于是段祺瑞趁勢指揮軍隊發動猛攻,終于擊漬桃源的德佑軍,突破了德佑軍的戰線,最終造成了德佑軍的潰敗。

德佑軍敗到澧州的永定縣駐扎,而兵力只剩下3萬不到,這時德佑軍南路的援軍因為被馮國璋率領的軍隊拖住,這時才趕到資江江邊,而得知德佑軍北路的援軍己被袁軍擊敗,德佑軍南路的援軍也不敢再進軍了,立刻退到辰州府境內駐扎。

擊敗德佑軍,袁軍也傷亡了6000余人,但袁世凱和馮國璋的軍隊匯合之後,立刻再度向長沙發動進攻,由于援軍被擊敗,守衛長沙的德佑軍士氣大跌,同時袁軍也集中了大量的火炮,對長沙防線進行猛轟。在抵抗了三天之後,剩余的3萬多德佑軍撤出長沙,和辰州府境內駐扎的德佑軍匯合。

而佔領長沙之後,袁世凱並沒有停手,而是只留下一個協駐守長沙,自己率領大約10余萬軍隊,向辰州府發動進攻。因為這時敗退的德佑軍合兵之後,大約還14萬左右的兵力,單以兵力而言,仍然還在袁軍之上,因此對袁軍仍有很大的威脅。必須要趁德佑軍在辰州府立足尚未穩時進軍,如果能夠重創德佑軍自然最好,就算不能重創德佑軍,也要將德佑軍驅逐得更遠一些,確保長沙的安全。

雖然德佑軍的兵力比袁軍略多,但優勢並不大,而且新敗之後,德佑軍的士氣低落,又來不及構建防御工事,而袁軍挾勝勢而來,士氣正盛,因此德佑軍的主將十分清楚,自己根本不可能是袁軍的對手,但也不能將辰州府拱手讓給袁軍,這樣只會讓袁軍步步進逼,于是德佑軍分派兵力,留下10萬余人駐守辰州府,目地只是拖住袁軍,而其余4萬人退守到湖南最西邊的乾州、鳳凰一帶地區,構建防御工事,準備在這里穩住陣腳,抵御袁軍。

雙方交戰了數日,德佑軍果然不是對手,連續丟城失地,共計損失了3萬余人,最終還是敗出了辰州府, 不過這時德佑軍在乾州、鳳凰一帶的防御工事己經建好,因此德佑軍退乾州、鳳凰一線。

不過袁世凱到是沒有進攻乾州、鳳凰一線,一來德佑軍己經構建好了防御工事,冒然進攻,必須會造成重大損失,雖然戰爭進行到現在,袁軍取得了重大勝利,殲滅的德佑軍己達近10萬人,但自身的傷亡也超過了兩萬,但現在德佑朝廷有軍隊近40萬,損失得起,袁軍卻是經不起重大的損失;二來攻下辰州府之後,長沙府也有了一道戰略屏障,因此袁軍攻取乾州、鳳凰的急迫性並不強,自然也就不必急于進攻。

于是袁世凱在辰州府的瀘溪、辰溪一帶駐軍,與德佑軍的乾州、鳳凰一線對持,同時又分兵派將,向北攻取澧州,向南攻取寶慶府、永州府、桂陽府、衡州府等地。由于德佑軍在這一帶的兵力不多,袁軍可以比容易的佔領這些地方,也可以擴大自已的領地,同時還可以從側翼進攻德佑軍的防線。

果然袁軍的進攻十分順利,相繼攻取了澧州、寶慶府、永州府、桂陽府、衡州府等地,再加上此前佔領的衡陽府、岳陽府、長沙府等地,基本佔領了湖南省八成以上的地方,只有西部還在德佑軍的控制之下。

不過就在這時,德佑軍的援軍又到了,這次是八萬余兵力,合計起來德佑軍的總兵力又達到近20萬,于是分兵駐守永順府、沅州府、靖州等地,守住僅有了湖南省的最後一些地方。而且駐軍到達之後,並不急于向袁軍發動反擊,而是和乾州、鳳凰一線一樣,構建防御工事,先把自己守好再說。

原來戰爭進行到這一步,英法等國也都看明白了,德佑軍的戰斗力、軍官的指揮能力等都要比袁軍差一大截,因此在戰場上正面交戰,基本很難討到什麼便易,而相比于袁世凱,現在德佑朝廷唯一的優勢就是地盤大、人口多,整體實力強,只能和袁軍拼消耗。于是德佑軍再派援軍之後,英法等國便向德佑朝廷建議,不要急于進攻,先將自己的防線守好,慢慢的消耗袁軍。

而見德佑軍穩守陣地,並沒有發動進攻,袁世凱自然也不敢冒然進攻德佑軍的陣地,而且戰爭進行到了這一步,袁軍也基本達到了極限,同時連續作戰,袁軍的士兵也十分疲憊,需要一段時間修整,在短時間內也難以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因此袁世凱分派軍隊駐守辰州府、澧州、寶慶府等地,和德佑軍對持起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