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三二章 上海博奕(十四)

這幾天有一場頗為特殊的喪事,成為上海的一個熱門事件。死者是幾名自殺的商人,有不少報紙都進了專門的報導。

在這些報導中,無一例外的將這幾名自殺的商人描繪成樂善好施,急公好義,古道熱腸,輕利重義,總之就是大善人。而他們的死亡,不僅可惜,讓世上少了幾個大好人,而且給他們的家庭,妻子、兒女帶來了巨大的不幸,因此家屬十分悲痛,看了這些報導的人,都會對這幾名自殺的商人產生同情。

而這幾名商人是為什麼自殺的,在報導中只說是因為破產,但他們為什麼會破產,則沒有那份報紙明確報導過,全部都語焉不詳。

但我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大家,他們就是在幾天以前,參與搶購物資、哄抬物價的投機行動中失敗,才導致破產,最終選擇自殺的。

在一個多月以前,在一批外國公司的主導下,發動了一次搶購物資、哄抬物價的投機行動,嚴重的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並且給上海的居民造成了嚴重的生活困難。幸好是政*府在這個時候極時出手,本著維護廣大民眾的利益原則,不惜成本的調集了大量的物資投入市場,這才始終穩住了物價,既使是上漲,也在居民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但在這次的投機行動中,有相當一批中國商人明明知道事情的真像,但卻也參與其中,不惜幫著外國人,助桀為虐、為虎作倀,壓榨自己的同胞,結果投機失敗,損失巨大,甚致是破產,于是有人自殺,這幾名商人就是因為這原因自殺的。

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沒有政*府介入,穩住物價,讓這些商人投機成功,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那個時候上海的居民們將會不得不承受8倍、10倍,甚致是20倍的價格,而絕大的多數的家庭恐怕都承擔不了這樣的價格。到那個時候,就不是幾個商人自殺,而是成百上千的普通居民因為承受不了這樣高的物價自殺,甚致是餓死;成百上千的家庭家敗人亡,妻離子散。

而參與這投機的商人卻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他們,還有他們的妻子、子女都可以過上錦衣玉食,優厚富裕的生活,當然他們還可以從賺的錢里拿出少許,做一些施弱舍藥,惜老憐貧,修橋鋪路的好事,然後為自己蠃得一個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的好名聲,卻渾然不顧那些因承受不了高物價自殺、餓死的人。幸好這只是假設,由于我們的政*府極時介入,並未在現實中發生。

當然中國講究死者為大,這幾名商人己經自殺身亡,盡管罪有應得,甚致是死不足惜,但人己經死了,也就不必再追究,而且罪不及妻兒,政*府本著寬大的原則,也沒有阻止家屬、朋友為他們舉行喪事。

但這並不等于他們可以原諒,甚致是值得同情,更不允許有人借他們的死亡,借著喪事,大造輿論,為自己開月兌,這樣的人,無論是生還是死,都必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遠都不能翻身。

這是在第二天的【中華時報】的頭版發表的題為【並不是所有死者都可以原諒】的社評,就是針對這次借喪事為由,為參與投機商人開月兌的輿論。是由程靈希親筆所寫,李松晨看了以後,也十分滿意,認為完全可以反擊這次的輿論攻擊,又進行了幾處修改,在【中華時報】上發表。

果然,這篇千余字的社評發表之後,頓時風向大變,不僅許多報紙紛紛轉載,而且還有一些報紙也都各自發表各自的社評、社論等文章,都是嚴厲的指責這些商人,一方面眾人都知道【中華時報】相當于是政*府的喉舌,代表著政*府的立場,那麼這篇社論也表明了政*府的態度,因此到這個時候,誰還會那麼不知趣,和政*府對著干;而在另一方面,這篇社論也確實寫得很好,將其他報紙上含糊帶過去的內容,也就是這幾名商人是為什麼破產,為什麼自殺的原因說得十分清楚,由其是假設投機商人成功之後的情況,也引發了不少的共鳴,畢竟在搶購物資、哄抬物價的時間內,確實是引起了許多的恐慌情緒。

喪事雖然還在舉行中,但聲勢己明顯低調了不少,甚致是還被看熱鬧的民眾指指點點,不少人還罵罵咧咧,其他商人們見風向不對,也都紛紛避之不及。

參與投機的商人們這時也徹底的認了命,雖然喪事還要繼續辦下去,畢竟錢都己經收了,不能半途而廢。另外物資還是要都買給華東政*府的。

而就在這時,又暴出了一個重磅消息,在福州登陸的溥宣布正式稱帝。

原來松濤發電給各省的督撫大員,要求他們都支持溥稱帝,但各省的督撫大員都沒有理他,一來是載漪、載瀾兄弟在庚子國變時期的表現太糟了,各省的督撫大員對他們都沒有什麼好感;二來是清廷滅亡之後,各省的督撫大員都相當于是割據獨立,自然也都不希望再有一個皇帝來管著自己,因此都裝沒看見。

見發出的電報沒有回音,松濤、載漪、載瀾也都有些沉不住氣了,而在載漪、載瀾兄弟背後支持的日本人這時也都不方便出面勸說各省的督撫大員,因此也都十分著急。

而且又怕夜長夢多,萬一各國出面干涉,那就不好辦了,于是眾人協商之後決定,索性就讓溥直接稱帝算了,畢競稱帝之後就有了大名議,各國再想反對干涉,也就來不及了。

于是松濤、載漪、載瀾立刻行動起來,修台祭天,讓溥稱帝,並定國號為奉德,定都福州。溥稱帝之後,立刻任命載漪為攝政王,並兼任軍機領班、吏部尚書,載瀾任戶部尚書,軍機處行走,原閩浙總督松濤任禮部尚書,軍機處行走,同時又聘請日本人福島安正,野村太郎,大島福茂三人為國事顧問。這樣日本人也終于從幕後走到前台來了。然後溥又分派使者,到各省傳旨,給各省的督撫大員頒發新的委任書,所有督撫大員的官職都不變,並且還加封了一些爵位、虛餃。

松濤、載漪、載瀾心里都清楚,現在各省的督撫大員都等于是割據獨立,自己根本就管不了他們,因此不如做個順水人情,依然保持這些督撫大員的職位,而且還給加爵,沒封候的全部封候,己經封候的就加封公爵,只要各省的督撫大員接受了新的委任書就行,但只要求他們上折朝賀新君登基。這樣也就是承認了溥的皇帝。

不過這樣一來,日本也從暗處走到了明處,誰都知道溥稱帝是日本一手策劃的結果。鮑威爾在憤怒之下,招見了日本駐南京領事小田徹二郎,嚴厲的指責日本政*府的行,而小田徹二郎則一再表示,自己對此一無所知,這件事情與自己無關。

當然不僅僅是鮑威爾,英法俄三國駐日本的大使也都聚集到日本外務省,要求日本政*府對此進行解釋,因為按照【四國同盟】條約,四國在中國的行動應該互相通報,而日本竟然私自行動,擁立溥稱帝,這是嚴重違反【四國同盟】條約的行為,因此必須給三國一個交待。

但三國都沒有想到,日本政*府一口咬定,溥稱帝的事情,自己根本不知情,至于溥任命幾名日本人為顧問,那是因為他們和載漪、載瀾的私人關系良好,並不代表日本政*府的態度。

不過英法俄三國都是老狐狸,當然不會被日本這幾句花言巧語迷惑,只是日本政*府就是死不承認,也沒有辦法。而就在這時,跟隨原肅親王善耆、恭親王溥偉等人一行的原英國駐清廷公使朱爾典給國內發了一份電報,一方面嚴厲指責鮑威爾的失職;另一方面又向英國建議,當務之急,就是要立刻也奉立一個新皇帝,這樣在大名義和法理上,才能福建的奉德朝廷相抗衡。

原來在鮑威爾發起對華東政*府的經濟戰之後,朱爾典就一直嚴密關注著局勢的進展,因為他心里十分清楚,一但經濟戰成功,那麼鮑威爾肯定會成為英國在中國地區的最高負責人,而自已這個前駐清公使也就只能靠邊站了,要麼是回國另找他途,要麼就是在鮑威爾的領導下,繼續留在中國工作。只是現在自己身在北方,分身乏術,因此急也沒用。當然他也認為對華東政*府的經濟戰,也沒有那麼容易取勝的,鮑威爾畢竟還是欠缺經驗。

果然,局勢的進展就如朱爾典預料的那樣,鮑威爾不僅輸掉了對華東政*府的經濟戰,而且還被日本擺了一道,暗中擁立溥稱帝,因此朱爾典也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于是立刻給國內發電,一方面先痛踩鮑威爾,讓他翻不了身;另一方面又建議英國干脆也立一個新皇帝,這樣不僅能和奉德朝廷相抗衡,而且自己作為英國在這位新皇帝身邊的代理人,也將可以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