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就是印度。
印度在大航海時代是什麼地位呢?
印度在大航海時代是一塊巨型肥肉。
不是說印度有多發達,而是一些其他的原因。
一、當年亞歷山大東征,最遠打到印度,之後在歐洲一直流傳著印度遍地是黃金和香料的傳說。
二、中世紀歐洲世界,流傳著另一個傳說,說上帝派他的使者前往印度,將印度基督化,成為一個遙遠的基督世界。
所以達伽馬上岸後說了一句︰我為基督和香料而來。
荷蘭人在搞大航海準備工作的時候,干脆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做東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可不是指東方的印度公司啊。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對立面還有荷蘭西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是指經營以印度為分界線以東的所有貿易,包括了東南亞、亞洲所有。
西印度公司當然是指經營以印度為分界線以西的所有貿易,例如阿拉伯、紅海、非洲、美洲等等,都在荷蘭西印度公司的經營中。
那麼為什麼又來了。
歐洲為什麼以印度為分界線?
翻開地圖看看,看看大海和陸地的分布格局,你就會發現,印度這個鳥地方,在海洋時代的位置真是太特麼好了。
它在亞洲和歐非之間,是許多從西方到東方,東方到西方的船只,都需要停靠的地方。
要不然漫長的海洋航線實在煎熬,所以印度成了遠洋航行的補給站。
再想想,印度最南端的斯里蘭卡就是被葡萄牙人佔領了的,最先開始殖民時代的這批人,肯定是先佔領最好的地方。
後來,英國崛起,為何那麼重視印度?
因為在風帆時代,由于航海工具的限制,它的地理位置實在太好了啊!
可惜,20世紀後,阿三自己不爭氣。
英國人離開阿三的時候,還是留了許多資產的,比新中國建國的時候要富裕得多,後來卻被新中國吊起來打。
這是單純的印度的優勢。
那它這種地理優勢,在21世紀的航線中也沒有多大凸顯啊?你該不會在忽悠我吧?
21世紀的船不需要沿途補給,從亞洲到歐洲沒什麼壓力。
但風帆時代,甚至蒸汽船時代,遠洋航行都是需要中途補給的。
很顯然,張凡是看中了印度優勢。
一、地理優勢。
印度作為大明朝全面滲透西方的第一個橋頭堡,是必須要掌握在朝廷手中的。
例如接下來,明軍越過馬六甲,遇到了奧斯曼的海軍,會不會打起來?
遇到荷蘭西印度公司的海軍會不會打起來?
西班牙在印度以西的勢力還很強,會不會打起來?
再例如,埃及這樣的地中海戰略橋頭堡,要不要拿下來?
畢竟,要對歐洲進行商品傾銷,得有最安全的航道保駕護航啊!
最安全的航道是怎麼來的?
指望別人拱手讓來嗎?
那必須得用火炮打出來!
二、氣候環境優勢。
有這樣一個數據,21世紀,印度的耕地面積是中國的三倍,而且是一年三熟!
這自然條件好不好?
好爆了!
但印度玩出了什麼局面?
印度的糧食產量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
所以啊,這麼好的地方,真是被那里的人白白浪費了。
如果,拿下印度,大明朝的糧食產量,棉花產量,還會暴漲!
這里又說回古代王朝更替的一個規律︰人口發展到生產力的極限,分配機制出問題,土地兼並日益嚴重,導致造反。
一句話︰資源不夠,分配不均。
大明朝現在是2億多人,再過十幾年,可能到4億人了,再過十幾年6億人,8億人……
到時候,如果生產力還沒有達到21世紀,怎麼養活那麼多人?
張凡︰所以得讓印度、歐洲、非洲、美洲出資源,來替朕養活這麼多人啊,並且還要讓這麼多人活得滋潤!
又說到一個國際生存法則︰為何鷹醬要和兔子打貿易戰?
這里面涉及到地球內卷問題。
姓奧的上台後說過一句話,如果中國十幾億人都能過上鷹醬人民的日子,那歐洲人和鷹醬的日子質量都會下滑。
因為地球資源只有那麼多,生產力沒有進一步突破,全世界生產總值增長緩慢。
所以,再來看看眼前,張凡面臨的問題。
他認為,大航海時代,不僅僅是資源掠奪的問題,不僅僅是新版圖發現的問題。
大航海時代,最重要的是先發制人,搶奪文明中心的問題。
文明中心需要靠生產技術和資源來運轉,當你不去發展,別人發展起來,別人會遏制你的發展。
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戰略停止在馬六甲就滿足了?
滿足不了的!
加入到大航海時代,加入到世界各國紛爭中後,不可能偏安一隅的。
偏安一隅就等著被外來的人強行破開國門吧!
李岩心中有數,這些大明未來國際大戰略,皇帝當然都與他這個首相有討論過。
這也是為什麼張凡要換一個年輕、激進的首相上台的原因啊!
因為未來的路,還有很遠,走的很難,還有無數比皇太極還要強大的敵人,比南洋的歐洲人還要強大的敵人。
朝廷上下都在爭論是否要收斂軍費,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未來是什麼。
李岩看著朱彥霖的眼神有些復雜,他對太子說道︰「殿下,在馬六甲以西還有廣袤的海域,那里有許多國家,還有土地肥沃的國度,如果那里歸于朝廷管轄,能進一步解決我們的糧食問題,還能種植許多棉花、甘蔗,有砍不完的木材,開采不盡的黃金。」
「所以,向西發展,是必須的,知道嗎?」
朱慈烺點了點頭,說道︰「學生知道了。」
李岩起身,拿過來兩張紙,上面有李岩自己出的題目︰北京城的人口上限將會是多少?
他將這個題目交給了兩個人,說道︰「拿回去好好作答,我給你們長一點時間,一個月之後交給我,你們可以去民間實地考察,也可以動用一些合法的資源去做調查,需要誰配合你們,跟我說,但不準滋事。」
「學生知道了。」
這個題目看似簡單,其實牽扯到經濟學、社會學、財務學、管理學,甚至目前的科技生產水平、道路交通、糧食等等多方面的知識。
如果能把這種題目答好了,在分析治國的時候,最基礎的一些邏輯知識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李岩剛從太子的東宮出來,就被告知要去乾清宮一趟。
「李相,說是亞齊國的公主到北京了,現在正在乾清宮內陛見聖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