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之戰,以明軍全面勝利告終。
荷蘭人在這場戰役中,死亡2678人,被俘虜3795人。
幾乎東印度公司在東方海域的絕大部分軍事力量都被摧毀了。
唯一還剩下的是荷蘭人在爪哇建立的巴達維亞城的留守軍隊。
但人數也不多了。
科恩將荷蘭在這一帶的一大半兵力全部抽調到了馬六甲。
至于其他的荷蘭人,都是行駛在東西方航道上的商人。
在佔領馬六甲後,為了站穩根基,孫傳庭立刻召見了這里的一大批漢人。
他向這里的漢人傳達了朝廷的意思。
朝廷什麼意思?
當然是在馬六甲設置一個省!
而且是直隸省!
而管理省需要的是官員,官員當然都用漢人,要不然還用土著不成?
大方向就是這麼定的。
這下漢人們心中有數了,好日子終于來了。
眼看,崇禎十三年就要結束了。
在十二月底的時候,李岩開始給皇帝匯報今年國營商社的總營收。
首先,海外的總流水統計下來是8000萬兩。
沒錯,是8000萬兩!
但那時海外的,例如扶桑、朝鮮、呂宋島、安南省。
當然,這不是淨收入,是流水。
淨利潤是大約2000萬兩。
國營商社對內的貿易流水高達1.5億!
沒錯,這個數值已經飆漲到1.5億兩(大約975億元)!
不過這也是流水,淨利潤大概在3000萬兩。
內大陸的利潤明顯比對海外的更低,這也是朝廷定出來的惠民政策。
北京制造局制造的大多數是民生商品,穩定民生物價是國營商社的責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雖然朝廷的商社營收似乎不算高。
但作為治理一個國家,賬不能這麼算。
無論的對外貿易,還是對內貿易,國營商社的崛起,都可以拉動地方私人商社的興起。
民間商業隨之興起,意味著商業稅的增多,意味著就業人數的增多,意味著社會上商品種類的增多。
商品種類的增多,才是最重要的!
它可以抗通脹!
為什麼?
這還用問為什麼?
朝廷印紙幣下去,如果社會上生產商品不變,甚至產品萎縮,就意味著貨幣貶值!
這是最簡單的經濟學邏輯。
所以啊,國營商社,不僅僅是賺錢這麼簡單,它是引導商業的,是擴充社會產能的,對抗通脹的。
今年的農業稅還是一層不變的2000萬兩,但是商業稅,從今年開始,突然增長到3000萬兩了,這也說明了商業正在快速增長!
這更能說明,皇帝在上海和廈門殺人,並沒有對商業影響太大。
針對這一點,社科院還專門出了一份報告︰只有時代的商人,沒有商人的時代。
意思是,商人不具備主導時代的能力,商人能賺錢,是時代賦予的,換成別的商人,商業一樣會繁華。
大勢所趨,朝廷的新政制造了大勢,商人不過是吃了新政的紅利。
這片報告在近期登上了大明日報、北京快報、南京快報、上海快報、廈門快報等等報刊頭條。
非常犀利地指出了商人的角色和朝廷的關系。
變相地敲打商人不要膨脹,老老實實規規矩矩跟著朝廷,有肉吃,如果越界,上海前收復劉慧文就是下場!
據陳子龍匯報,今年的銀行總收入也達到了700萬兩。
這一數據,意味著什麼?
銀行的收入分幾點︰
一、給商社貸款,收利息。
二、收之前貸款買田的利息。
三、給北京開發商、武昌開發商、上海開發商、廈門開發商貸款修建房子。
這些都說明了,商業正在被拉動起來。
這進一步證明了今年商業稅的合理性。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兆頭。
在新政推行十二年後,商業的發展,終于呈現出蓬勃的氣象。
尤其是蒸汽機大力推廣之後,生產產能暴漲。
以前各個戰區的條件還是非常艱苦的。
在崇禎元年,邊軍將士穿著單薄的衣服,每天只能吃一碗飯,勉強度日。
崇禎八年,邊軍將士在冬天每人有一件棉衣,每天正常三頓。
到了今年,軍委會上報上來的,現在各大戰區的將士,每人兩件加厚棉衣,每天正常三頓,還經常有肉,有酒。
這是為什麼?
因為產能提升起來了,因為交通越來越便利。
從武昌到長安的火車通車,從長安到武威的火車車軌已經鋪設完畢。
從沈陽到阿勒楚喀城的鐵軌也已經鋪設到最後階段。
這些,在崇禎十三年年底,從匯總上來看,似乎都有了一個飛躍。
等李岩匯報完後,他離開乾清宮,到了太子的東宮。
「太子殿下。」
「老師來了。」
「殿下今日讀到《國富論》有何感想?」
「回老師的話,《國富論》里面說,想要富國強兵,必須興旺商業,而商業分為兩種。」
「一種是民間私營商社,他們相互競爭,市場上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調控,使商業保持一種平衡。」
「但是,當大商人出現後,他會利用權力和金錢開始造成壟斷,吞並小商人,進而控制物價,甚至影響朝廷政策。」
「這是不可取的,所以需要平衡民間商人。」
「第二種這是國營商社,國營商社必須掌握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且將之合理商業化,既能創造收入,也能拉動產業。」
朱慈烺一五一十地說著,說得非常流利。
「在商業時代,朝廷主控宏觀政策,平衡各方。」
李岩不由得點了點頭,說道︰「殿下,你說的很好,將一些精髓都說出來了,陛下若問你,你就這麼說,知道嗎?」
「都是老師教的好,學生知道。」
李岩又說道︰「朝廷正在對南洋用兵,你說說,朝廷為何對南洋用兵?」
「學生以為,南洋蠻夷不服王化,西夷人壟斷商路,阻礙了朝廷對海外的商業,所以父皇要對南洋動武。」
李岩又表揚道︰「你說的是正確的。」
一邊的朱彥霖眨巴眨巴眼楮,李岩說道︰「公主殿下,你似乎也有話要說?」
「我覺得,父皇對南洋用兵,還有一個意圖,是為後世消除南洋隱患,推行銀鈔,設置漢學,駐扎軍隊。」
李岩眼楮一亮,他覺得朱彥霖出言不凡。
他問道︰「南洋不過是偏僻之地,何為隱患?」
朱彥霖又說道︰「隱患非南洋土著,而是西夷人,西夷人橫居南洋,對我朝一直野心勃勃,若我是父皇,我也第一時間將他們大殺一遍,不僅如此,我還要把朝廷的海軍放到西洋,打到他們的國王到北京來朝見我們!」
李岩有些驚訝了,這話居然是一個11歲的小姑娘說出來的!
朱慈烺說道︰「朝廷常年動物,軍費開支已經非常龐大,我認為,打下南洋後,需要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了。」
朱彥霖說道︰「不!要乘勝追擊,越過滿剌加(馬六甲),去天竺,把天竺南邊的海港打下來!」
李岩更加震驚,因為皇帝真的是這麼打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