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懷疑周可言與顧台碩聯合起來參與其中。」
「你可有證據?」
「今年三月,下面的人擅自查了一批運往杭州灣的貨,事情捅到臣這里來了,後來才知道原來背後是顧台碩,臣想著,就算顧家在東南家大業大,臣也得按照朝廷的規矩來辦事啊!便要強行扣押貨,豈料那批運貨的人竟然是浙江都指揮使司的軍戶!臣這才不便多問了。」
扯犢子的按照朝廷規矩辦事,他這話一听就是一半真一半假。
「那些人當真是浙江都指揮使司的人?」
「千真萬確,陛下可以派人前去杭州核查,當時不止臣一人在場。」
崇禎站起來,掃了一眼這兩個人,便離開。
兩人這才如釋重負,又被重新關了進去。
今晚,也沒有人再對兩人用刑。
外面的雨下得很大,街頭沒有什麼人,坐在馬車內的崇禎,腦子已經飛快轉起來了。
顧秉謙?周可言?
一個是前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人品爛透了,但在東南也有很雄厚的勢力。
一個是浙江都指揮使司的指揮使,這就更不必說了,管理著軍戶。
明朝末年,軍戶要麼逃亡,要麼成了軍官的私人財產。
崇禎心中早已做了好幾種推算了,例如還有沒有大官參與進來,例如糜爛的衛所有沒有在里面。
現在看來,這趟水還真是深不見底了。
難怪歷史上的崇禎皇帝,根本不敢動地方上的貪官,按照這種局面,沒有自己的軍隊,根本不可能動得了。
好在張凡這兩年,還真就錘煉了一支軍隊出來了。
那現在要不要動呢?
現在還不是時候,三萬御林衛駐扎在錦州,兩萬天雄軍,損了近一萬,還有一萬也在遼東。
兩萬虎賁衛,有一萬被張之極帶到宣府,準備平定喀喇沁部的分割和叛亂。
京師現在還留有一萬虎賁衛。
這一萬虎賁衛不能再調走了。
因為一旦要對浙江都指揮使司下手,最壞的局面是地方軍戶暴亂,到了那個時候,局面就徹底亂起來了。
內部暴亂,外部還有強敵虎視眈眈,這不是好局面。
再說了,僅憑那兩個人一面之詞,要去斷定周可言的罪,也有些牽強。
現在要做的事,就是悄悄去查。
回到乾清宮後,崇禎立刻給蘇州的曹化淳寫了一封密信,讓他悄悄去調查顧家。
難怪許顯純的密信里說,當時抓李元起的時候,李元起大喊「去找顧公子」。
原來這個顧公子,竟然是顧秉謙的兒子顧台碩。
這顧台碩之前本來在內閣做中書舍人,去年辭官回了蘇州。
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一日。
暴雨過後,紫禁城變得清涼起來。
早朝,群臣在下面行完跪拜禮。
崇禎道︰「有事啟奏。」
孫承宗出列道︰「陛下,這是天雄軍此次傷亡撫恤。」
王承恩將匯報呈遞上來,崇禎一看,包括犒賞,總費用達100萬兩(6.5億元)。
崇禎沒有任何猶豫,對司禮監執筆太監方正化道︰「準。」
方正化接過申報奏表,現場就給批了,一邊的掌印太監把印也蓋了。
王永光出列道︰「陛下,這是湖廣省最新一批官員的任職名單。」
「準!」
現在除了布政使、按察使,還有知府級別的崇禎會自己看,其他的官員,全部交給吏部來便是。
這種權力還是要下放下去的,不然一個人哪里做得了?
徐光啟出列道︰「陛下,這是北京到遷安的水泥路完結奏表,請陛下過目。」
「已經修到遷安了?」
「昨日正式竣工。」
「好啊!」崇禎大喜,從去年6月,北京制造局就開始著手修建從北京到山海關的水泥路,這遷安里山海關已經非常近了。
崇禎一看落款,好家伙,修了500里,花費了50萬兩(3.25億元)!
每一里1000兩,每一米2兩銀子!
這簡直就是用銀子鋪出來的一條路啊!
崇禎也沒有說什麼,因為這個問題其實是商業模式的問題。
水泥制造局剛成立兩年,水泥還改進了一段時間,生產量自然就無法跟上來。
例如遵化的水泥廠,今年二月才建成,能指望它迅速大量產出麼?
顯然不可能。
其他地方的水泥根本不上,就只能從北京這邊運過去,這運費就能嚇死人!
所以,這不是水泥本身的問題,而是商業模式的問題。
一旦將各地的水泥廠都搭建起來,招募一批工人,把後端的原材料采購、生產這些都拉通,當地的水泥就能量產。
一旦量產,各項成本都能降低下去了。
崇禎道︰「雖然花費了不少,不過朕也听閻鳴泰說了,這一次給遼東調糧食,比以往快了足足一倍!若是能修到山海關,打通到錦州,以後這京師往遼東運輸糧食,會更快!」
「徐愛卿,你做得很好!」
「承蒙陛下稱贊,臣愧不敢當。」
崇禎突然站起來,走下去,也不問還有沒有人要說什麼了。
「朕倒是有兩件事要說說。」
眾大臣道︰「請陛下明示。」
他看了一眼剛從杭州回來的錢龍錫,道︰「錢閣老,你這次到杭州,有沒有心得?」
錢龍錫不動聲色道︰「啟奏陛下,杭州灣已經徹底查封。」
「還有呢?」
「呃……沒有了。」
崇禎臉上帶著笑容,掃視一轉,所有人都低著頭。
「查封得好,的確要查封!」崇禎走下台階,「但朕不是要說這件事,杭州灣一事,暴露出了太多問題,部院大臣、當朝駙馬私通建奴,通過杭州灣賣糧食!劉夢謙、趙文方這麼久都沒有發現,他們是真的沒有發現麼?他們是不敢發現!」
崇禎掃視群臣一轉,道︰「你們不敢說,朕來說替你們說!朕知道這大明朝貪官遍地,也有人跟朕說過,貪官是殺不完的!」
「這就是讀了聖賢書的人跟朕說話鬼話!一派胡言!杭州灣一事,就暴露出地方吏治的腐敗!暴露出漕運的腐敗!暴露出國防的腐敗!」
「國朝出了如此丑聞,朕心甚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