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百二十九章 伏兵四起

就這樣虎頭蛇尾的撤回京師,年輕的皇帝心中是極為不甘的。一心恢復父祖榮光的他光想著如何橫掃漠北,成為一名武功赫赫的皇帝。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的雄心壯志在朝中竟然少有擁躉者,這讓他心中極為郁悶。一個王朝越到後期,文官系統就越臃腫,這個王朝也就失去了對外的張力。

朱祁鎮自打宣布御駕親征時起,就遭到文官系統的全力反對,奏疏、哭求、攔駕無所不用其極。就連功臣勛貴系統也一力勸阻。直弄的他一個腦袋兩個大,作為皇帝,辦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怎麼就這麼難呢?

現如今大軍已進至大同,再向北就出了塞,沒有城池險隘依托。茫茫大草原廣闊無垠,就算百萬大軍撒進去,也很難覓到影蹤。而各路斥候來報說均未發現韃子的主力。這就讓人犯了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該向哪里進軍呢?就像一名拳手鼓足全力打出一拳,而對手卻消失了,使出的力氣全無受力的地方。年輕的皇帝是第一次帶兵,面對這樣的情景,感到有些茫然,自京師出發時萬丈雄心消退了不少。

韃子的游騎襲擊糧道,一擊得手之後立即消失的無影無蹤,根本就追躡不上。大同城儲備的糧草根本無法供應十五萬大軍之用。

在躊躇了兩日之後,朱祁鎮架不住群臣的苦苦哀求,只得頒旨回師。一听到這個消息,所有隨駕出征的大臣都松了一口氣。

既然要撤了,如何撤,從哪一條路線撤回京師就成了討論的重點。

有人建議原路返回,畢竟這條路已經走過一遍,再走心中也踏實一些。

大同副總兵郭登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建議聖駕走南邊,經廣靈,過蔚州,由紫荊關回京師。

「蔚州不是王先生的家鄉嗎?」朱祁鎮看向王振笑道︰「朕也想去你的家鄉看一看。」

王振笑了笑,「皇上能過蔚州,老奴榮幸之至。不過去紫荊關有桑干河、葫蘆水等數條大河橫亙其間。如今夏雨連綿,河水一定猛漲,大軍不容易跋涉過去,萬一耽誤了回京行程」他故意把聲音拖得長了些,「還請皇上三思。」

「唔」朱祁鎮眉毛挑了挑,再三斟酌之後,最終還是拍板由原路返回。

八月初三,親征大軍自大同開始返程,半個多月的行軍,一仗沒打,就這樣返回,全軍士氣低落。由于糧食準備不足,又兼冒雨行軍,凍病饑餓而倒下的將士不少。在返程的路上,朱祁鎮親眼見到路邊三三兩兩的將士倒在泥濘里,派人仔細察看,除羸弱不能行的之外,很多竟然已經倒斃,讓人望之驚心。

找來隨軍監軍仔細詢問,掉隊或死或病的軍卒居然不下數千。這讓朱祁鎮大為驚愕,還沒打仗就已經損失了這麼多人。

見皇帝的臉色不好,王振在旁勸道︰「行軍打仗難免會有人病亡,皇上不必心思太重。」

「可朕還未與敵交戰,」朱祁鎮臉色沉重的搖了搖頭,「竟然損失數千兵馬,這要是傳出去」

「皇上

,」王振連忙勸解道︰「昔日太宗皇帝北征,軍中也曾有不少軍卒病亡,這並不稀奇。」

「但太宗皇帝北征獲勝,瑕不掩瑜。而朕親征,空無所獲,讓將士們平白跑了一趟,還折損了許多人」朱祁鎮說著說著眼圈紅了,「朕對不住他們啊!」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王振安慰他道︰「正因為皇上一念之仁,免去了眾將士的繼續北上之苦。將士們心里還是感激皇上的。」

朱祁鎮一臉落寞,「朕年輕,又親政不久,朝中大臣們表面上對朕恭敬,可心里還是頗輕視朕。朕想借此次親征立威,可」聲音哽咽,下面的話沒再說下去。

「皇上,」王振心中談了口氣,可臉上依然平靜的說道︰「您還年輕,以後還有的是機會帶兵親征。一次不成,還有下一次嘛!可千萬不要灰心,不能讓那些大臣們瞧笑話。」

朱祁鎮咬了咬牙,「那些大臣們的心里不定在怎麼恥笑朕呢!朕此次灰頭土臉的回去,再想做什麼事阻力就更大了。」

「老奴不會讓他們欺負皇上的,」王振一臉堅定的說道︰「誰要是跟皇上過不去,老奴就整死他。」

「王先生,」朱祁鎮看了他一眼道︰「是不是這次朕真的做錯了,不該如此沖動,就應該好好的待在京師?」

「皇上仿效太宗皇帝與先帝,這本沒有錯,」王振嘆道︰「可打仗的事沒那麼簡單,得好好籌劃一番,待一切準備好了再行出征那就穩妥得多。」

「看來王先生還是怪朕,」朱祁鎮垂下眼簾,「朕難道就真的比不上太祖太宗與先帝嗎?」

「皇上不可妄自菲薄,在老奴眼里,您乃是一代聖君。」

「王先生就不必再安慰朕了。」

「老奴說的可是肺腑之言,」王振緩緩道︰「太祖太宗南征北戰,就是希望到了皇上這里不用再吃他們吃過的苦。韃子雖然來勢洶洶,但比之太祖太宗的時代還是大為不如,皇上只要坐鎮京師,派一大將征討足可,何必一定要親涉險地呢?」

听了王振的一番話,朱祁鎮沉默良久,方慢慢的點了點頭

八月初十,大軍行至宣府,仍然沒有探听到韃子大軍的動向,好像他們已經離開,回到草原了。

過宣府,下一站就是居庸關,等回到京師,這次親征便真正結束了。朱祁鎮一直企盼與韃子騎兵交戰的願望漸行漸遠。

「難道真的就這樣無功而返?」朱祁鎮的心情失落到極點,為了此次親征他不惜與所有人鬧翻,回去後一定會成為所有人的笑柄。

他不甘心,想在宣府多逗留些時日,可在大臣們的一再敦請下,他無奈又踏上了回京之路。

十三日,大軍行至雷家堡,忽然軍報傳來,說韃子大軍和斷後的三千營戰在了一起。

「什麼?韃子大軍出動了?」朱祁鎮的言語中難掩激動。便尋韃子騎兵不到,沒想到他們突然出現了,「快

,讓成國公和永順伯來見朕。」

朱勇和薛綬來到朱祁鎮面前時,听到年輕的皇帝這樣吩咐他們,「你們速帶四萬騎兵過去援救吳克忠和吳克勤他們率領的三千營,朕帶著大軍隨後就到。」

兩人面面相覷,一齊稟道︰「皇上,敵情不明,是不是再詳加打探一下」

「還打探個什麼?」年輕的皇帝差點兒吼起來,「再磨磨蹭蹭的,韃子就又跑了,好不容易等到他們出現,一定要咬住他們,朕要將他們合圍,全部殲滅。」說到這兒,他的臉色因興奮而變得通紅。

「可是」

「可是什麼?要知道朕這里有十五萬大軍,大同和宣府那邊都可以支援,只要把他們纏住,再切斷後路,他們還能往哪兒跑?」朱祁鎮興致昂揚,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

朱勇與薛綬無奈,只得領命而去

朱勇和薛綬的援軍向前行了五十多里,忽然發現兩山夾峙,道路變得狹窄起來。

「這是什麼地方?」朱勇問道。

「回稟國公,」一名副將說道︰「這是鷂兒嶺。」

「鷂兒嶺?」朱勇眯起了眼觀望了一會兒,對薛綬道︰「這里地勢險要,會不會」

話還未說完,只見一騎自前方飛奔而來。

馬上的騎士渾身是血。

「來者何人?」左右上前攔住喝問道。

「小人是三千營的,」來人一勒馬韁急道︰「吳將軍正率領三千營的弟兄在前邊與敵血戰,就快要支撐不住了。」

朱勇一揮手,「把他帶過來。」

那人一見朱勇連忙下馬哭求道︰「國公,求您趕快去救救吳將軍他們吧,再遲得一刻,三千營的弟兄就都要死光了。」

「韃子有多少人?」薛綬問道。

「數不清,」那人搖搖頭,「他們突然從四面圍過來,吳將軍猝不及防,正苦苦支撐」

「事不宜遲,」朱勇馬鞭一揮,「我們趕快與吳將軍他們會合,殺退韃子!」身邊親兵將令旗一擺,四萬大軍呼嘯著穿過鷂兒嶺。

前軍剛過鷂兒嶺,忽然听到身後喊殺聲震天,朱勇嚇了一跳,勒轉馬頭向後看去,只見漫山遍野的韃子兵自兩邊的鷂兒嶺沖下,殺向了正在過鷂兒嶺的中軍。

首先是一陣鋪天蓋地的箭雨射了下來,明軍倉促之下不及防備,登時倒下了一大片,剛緩過神來,韃子兵已殺到眼前。刀鋒閃耀間,又被砍倒了不少。

「不好,中計了。」朱勇倒抽一口涼氣,拔出腰刀,大喊一聲,「弟兄們,不要亂,跟我殺!」撥轉馬頭率領前軍殺了回去。

剛奔出一會兒,忽听身後馬蹄聲驟響,一片呼嘯聲傳來。還未明白怎麼回事,就听身邊的將領說道︰「國公,後面又有韃子殺來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