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四十四章 群臣震驚,坐實掃把星的稱號了

神都城。

天色蒙蒙亮,文武百官在震蕩的鐘聲里,依次從端門進入。

富麗堂皇的偏殿,群臣列隊等候。

武三思看了狄仁杰一眼,笑著道︰

「狄相,在河北道為國事殫精竭慮,著實辛苦了。」

狄仁杰側頭望他,雙手藏在袖子里,點了點頭沒說話。

諸臣上下端詳著狄仁杰,皆替狄公感到委屈。

好好一個溫文儒雅的宰相,現在的模樣就像田里的農夫。

皮膚黝黑,干瘦的臉上布滿了溝壑,又如車轍似的皺紋。

听說狄公在河北各州縣沒日沒夜的操勞,事必躬親,終于讓河北道走上正軌,前日才歸京卸任安撫使的職位。

一切都怨張巨蟒啊!

此獠拉完屎,讓狄公幫著擦,簡直可惡!

「張巨蟒如蝗蟲過境,留下的便是滿目瘡痍啊,接下來該擔心隴右道啊。」

有大臣眉宇之間盤桓憂色。

狄仁杰皺眉,疑惑問︰「距離中山王都兩個多月了,隴右道還沒捷報傳來麼?」

「捷報?」武三思袍袖一甩,冷聲譏諷,「別是噩耗,已經是萬幸了。」

聞言,狄仁杰更困惑了,低聲道︰

「不應該啊,中山王滅西域一國的消息早就傳遍京畿,按理說隴右道早該有軍報入朝堂。」

「呵呵……」短促的譏笑,武三思怒中帶笑︰

「此獠愈發驕橫難制,在軍中沒有掣肘,朝廷軍隊仿佛成了此獠的私人部曲,實在是荒謬!」

此話,激起群臣的怒火,眾人義憤填膺。

這行為真真亙古難見!

簡而言之,張巨蟒不傳來戰報,朝堂沒人能知道隴右狀況。

政事堂派官吏去探查,一靠近就被打發了,此獠委實霸道。

狄仁杰心領神會,他微笑道︰

「諸位且安心,中山王連突厥都能連根拔起,自然不會栽在雪域高原。」

群臣登時沉默。

咱們巴不得此獠栽跟頭啊,最好一敗涂地,灰頭土臉的逃回神都。

倒是一向不苟言笑的魏元忠作揖道︰

「河北道局面才堪堪維持住,如今國策應當修養生息,隴右就算僥幸不敗,也是勞民傷財的妄舉。」

「狄公老成謀國,盼多勸諫陛下。」

群臣見狀,紛紛出言。

狄公說話的分量挺足的,有他諫言,陛下興許不會當做耳旁風。

狄仁杰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點點頭。

這時,殿樓上響起了鐘磐聲,眾臣噤聲,秩序井然的走進朝殿。

殿堂中。

武則天端坐于上,御座後宮婢各擎羽扇。

君臣商討一番政務事宜,監察御史蕭鄴迫不及待跳出來︰

「啟稟陛下,過了兩個月,如今吐蕃邊境依然沒有任何消息傳來。」

「想必戰事異常艱辛,請陛下派遣使者去隴右審查。」

武則天略默,並沒有避開話題,俯視著朝堂諸公,緩緩道︰

「朕心中有數,隴右軍情不足為慮。」

她雖然不知道具體戰報,但子唯傳密信要走璽印,就能側面反應出戰事順利。

不然沒理由要皇帝玉璽,依她的政治智慧推斷,極大概率是逼迫吐蕃簽訂盟約。

殿內嗡嗡作響,群臣對這個回復顯然不滿意。

陛下您足不出宮,憑啥就做到心中有數?

還不如直接說,朕偏偏就要袒護張巨蟒,怎麼,你們不服?

蕭鄴臉色略僵,朗聲道︰

「陛下,八萬大軍在邊境每天的消耗都是一筆大數目,這是在白白浪費錢糧啊。」

「微臣建議讓中山王撤軍,不能繼續跟吐蕃耗下去了。」

話音落下,群臣七嘴八舌說︰

「是啊,懇請陛下為隴右道百姓著想,下令撤軍吧。」

「更何況蜀中李義珣還沒梟首,這是禍害社稷的叛賊啊,急需中山王前去剿滅。」

「蜀中百姓盼中山王久矣!有如久旱盼甘霖啊!」

朝臣們像是鯊魚聞到血腥味一樣,一個個冒出來對武則天諫言。

一口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為大周社稷考慮,為天下百姓著想。

其實就是為了扼殺張巨蟒的如意算盤。

他們都知道,此獠就是轉移矛盾,才發動一場侵略戰爭,來掩蓋屠殺隴西李氏造成的影響。

如今天下各州郡輿論沸騰,在某些有心人煽動下,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

甚至連張巨蟒的基本盤都有些松動。

在神都城里,此獠的聲望可謂是隆高,但經過隴西李氏事件,民間關于張巨蟒凶殘的流言甚囂塵上。

所以如果兵敗吐蕃,此獠在百姓眼里,那可真是罪上加罪。

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當天下底層百姓痛恨一個人時,那他再強橫也蹦不起來。

武則天眯了眯眼,似看穿了群臣的心思,她微微一笑道︰

「糧草之事,還要多謝博陵崔氏慷慨解囊,待秋收後,國庫再歸還。」

 !

文武大臣愕然,竟然忽略這點了。

是啊,吐蕃邊境的軍糧都是來自博陵崔氏,而且運糧的民夫也是崔家雇佣。

無數道目光齊刷刷投向沉默寡言的崔玄暐。

你崔家倒是闊氣,糧食不要錢的往外送,不覺得窩囊麼?

武三思皺了皺眉,持象牙笏出列,擲地有聲道︰

「陛下,軍事關乎社稷重器,豈能假一人之手?」

「張易之為了一己之私,肆意屠殺西域友邦,已是犯下不可饒恕之罪行,害得大周將士埋骨他鄉。」

「請陛下立刻下旨,勒令其率軍歸京。」

武則天盯了他幾秒,有些意動︰

「梁王憂國憂民,朕很欣慰,要不朕派你做監軍使,親赴隴右?」

話音落下,武三思呆滯,如一尊雕像般一動不動。

他跟張巨蟒有不共戴天之仇啊,在神都城倒是高枕無憂,遠離朝堂,那絕對要被此獠暗地里做掉啊!

武三思調整表情,默默退回班列。

慫逼!

不少世家大臣見狀,心里痛罵。

他們把目光看向狄仁杰,隱隱期盼狄公能仗義疏言,以狄公在天下的威望,應該會奏效。

誰料狄仁杰半闔著眼,一副打瞌睡的模樣。

武則天掃視大殿,心里對吐蕃戰事也有了幾分憂慮。

這次不像突厥入侵,就算戰敗也不會傷筋動骨,但對于她跟子唯而言,那影響就太大了。

如果敗了,隴西李氏的事就遮蓋不了,只能眼睜睜看著輿論不受控制的擴散,最後兩人聲望遭到劇烈的打擊。

然而。

就在她剛剛升起這個念頭時,一聲嘹亮的呼喊聲瞬間響徹在朝堂。

「報——」

「啟稟陛下!」

「中山王差人送來了戰報和公文!」

一名宿衛皇宮的御林軍站在殿外,高聲稟報。

武則天臉上情緒不受控制的閃現激動,忙道︰

「快,快上呈御覽。」

很快,兩名風塵僕僕的傳信官趨行入殿,一人捧著帛書,一人捧著公文。

滿殿寂然,群臣目光像是生了根,死死盯著帛書。

他們俱是繃著臉,連呼吸都一滯。

張巨蟒這個狗東西,每次都恰好在朝會傳來戰報。

如今,他們只期望戰報上是潰敗二個字。

不然的話,張巨蟒這招轉移矛盾就會見效,天下百姓無人會記得他在隴西郡的惡行。

「婉兒,快念。」

「朕要听听,子唯又送來了什麼好消息。」

武則天對侍立殿階的上官婉兒催促著。

上次突厥戰報,也是婉兒念出驚世駭俗之功。

她相信,這次依然一樣。

「遵命,陛下。」

上官婉兒立即躬身領命,立即快步走到斥候跟前,率先拿起帛書。

她粗略掃了一眼,精致的臉龐沒有情緒波動。

群臣察言觀色,都模不清上官待詔的心情,所以也難猜測戰報內容。

「啟稟陛下,臣不負所托,在青海湖設伏,大敗吐蕃二十萬大軍,斬首十萬,吐蕃潰軍遁入高原。」

「特發戰報,以安陛下、朝堂諸公之心。」

上官婉兒清亮婉轉的聲音落下。

戰報寥寥兩句話,蘊含的內容卻是無比驚人!

頓時間,整個大殿鴉雀無聲。

百官一個個瞪大了眼楮,張大著嘴,嘴巴幾乎能塞進一個雞蛋。

的確是潰敗。

不過對象是吐蕃!

十萬啊!

覆滅十萬蕃人,這戰績可是蓋過了唐朝所有名將!

自吐蕃在高原崛起以來,中原取得最大的勝果!

狄仁杰眼底閃過激動之色,果然是子唯,用兵如神!

不過激動之余,倒有一絲絲苦惱。

這次老夫可不去擦了,愛誰去誰去。

群臣依舊處于震驚之中,還沒緩過神來。

他們知道張巨蟒不可能傳假軍報,因為戰報入京,朝廷必須派人詳細查驗首級,這樣才能封賞將卒。

武三思面皮狠狠抽搐了一下,深吸一口氣,強忍著胸中潑天的怒火。

吐蕃竟如此不濟,二十萬精銳被此獠殺得屁滾尿流,虧你們吐蕃還拽得二五八萬似的,簡直廢物草包!

上官婉兒環顧眾臣,目光波瀾不驚。

張郎打勝仗,有什麼驚訝的,不是理所應當麼?

「好!好!好!」

「揚我國威,朕的八萬兒郎壯哉!」

御座上響起酣暢淋灕的笑聲,武則天鳳臉布滿笑意。

這就是子唯,從來不會讓朕失望!

殿內王孝杰等武將納悶至極。

為啥一貫強橫的異族,到了大帥手上,就像紙糊的一樣?

甚至還有不少人生出了嫉妒之心,難道大帥出兵之後,吐蕃不戰而降,大帥屠了一半俘虜?

總之,他們都覺得正面戰場擊殺十萬蕃人,實在是難以置信。

畢竟雁門關戰役不可復制,吐蕃將軍也不可能蠢到主動送死吧?

真是怪哉啊!

要是跟著大帥去吐蕃,又能白撿功勞了……

就在群臣心思各異的時候。

一個御史跳出來,慷慨激昂道︰

「陛下,恐怕此時,隴右邊境已經化作廢土,就算張易之攜勝而歸,可百姓還會慘遭吐蕃屠戮報復。」

「所以臣建議立刻議和,最好是和親安撫吐蕃。」

這位御史的意思很簡單,張巨蟒雖然大勝,但大周在戰略上已經輸了。

吐蕃吃了敗仗,來年肯定會入侵隴右道進行報復,到時候受苦的還是百姓。

又有數名大臣出列,附議御史的言論,朝廷該主動議和。

御史見這麼多人支持,挺直腰桿道︰

「陛下,臣建議和親,擇溫文淑雅的公主入藏,加強兩國友好關系……」

話說一半,武則天臉上的笑容慢慢消失,厲聲道︰

「拖出去杖斃,以儆效尤!」

「誰敢談和親,朕殺了誰!」

「朕身為大周皇帝,當佑我大周子民,護我大周疆土,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吐蕃殺我一人,必百倍償之!」

話音落下,御林軍將神色淒然的御史拉拽出去。

群臣噤若寒蟬,再不敢提議和之事。

大部分人希望惡心張巨蟒,一些人還是真心為百姓著想。

畢竟議和了,吐蕃就沒理由報復隴右百姓,更何況還是張巨蟒先挑事的……

一直沉默的狄仁杰出列,義正言辭道︰

「陛下所言極是,吐蕃若敢報復,咱們狠狠打回去!」

武則天滿意頷首,正要再夸贊子唯的功績,卻注意到傳令官手里的公文。

于是便看向上官婉兒,「繼續念。」

上官婉兒接過公文,展開一看,這不是公文,而是一紙國書。

她瀏覽了一眼,表情便得極為精彩。

這時候,群臣都注意到了。

上官待詔竟然失態了!!

殲滅十萬蕃人,她都面不改色,如今竟然滿臉駭然。

上面究竟寫了什麼?

難道……

張巨蟒在亂軍中被剁死,這是軍方聯合起來寫的祭文?

群臣心髒怦怦跳,還真有這種可能性。

不然有了戰報,還要一紙公文干什麼?

一些大臣眼眶泛紅,準備抹眼角催淚,再哭嚎一篇文章來悼念中山王。

「快念啊!」

武則天大聲催促,她也被上官婉兒的表情弄得不安。

上官婉兒平復激昂的情緒,字正腔圓道︰

「陛下,這是兩國盟約,吐蕃承認侵略隴右之罪。」

「為了議和,吐蕃國答應以下六個條款。」

「第一,吐蕃賠償一百五十萬石糧食。」

「第二,吐蕃賠款十萬斤黃金,二十萬匹馬,牛羊各三十萬頭。」

此刻,滿殿嘩然聲四起。

群臣都露出一副濃濃的不可思議之色!

這群蕃人不僅主動認罪,還賠償?

而且是一筆難以想象的巨款!

十萬斤黃金!!!

張巨蟒主動抽別人耳巴子,別人還卑躬屈膝的賠禮道歉。

簡直太可怕了。

武則天滿臉紅潤,拳頭緊緊攥住。

她幾乎能想象吐蕃為了讓子唯退兵,那卑微的姿態,更能想象吐蕃贊普憤怒的表情。

壯哉!

「第三,原吐谷渾、黨項劃東西二地,東歸大周,西屬吐蕃。」

上官婉兒聲音繼續響起。

轟!

轟轟!

猶如平地起驚雷,大殿陷入冗長的寂靜。

他們听到了什麼?

接近一百萬公里的土地,還是一塊軍事戰略之地,就歸大周了?

嘶——

所有大臣無不是猛吸一口冷氣,內心的震撼之意如江河湖海一般滔滔不絕。

御座上,武則天仰起頭看著殿頂,她幾乎听見了自己砰砰狂跳的心,激動的情緒洶涌澎湃。

割地!

割地了!

作為雄心壯志的帝王,當然是希望大周版圖越來越大,以彰顯她帝王的威名。

而如今,大周進一步擴張!

狄仁杰趕緊出列,興奮至極道︰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佔領了這里,不管以後對吐蕃用兵,還是對西域用兵,都非常的方便,再也不需要繞道。」

群臣回過神來,齊齊躬身,動作整齊劃一,恭聲道︰

「恭喜陛下!」

「恭喜陛下!」

「……」

武則天將喜悅壓在心底,揮舞著手臂︰

「為大周賀!」

沒想到跑一趟吐蕃,竟然收獲如此巨大的戰果。

真有你的啊,張子唯。

群臣互相對視,還能看到對方眼中的震撼。

吐蕃割地委實駭人。

他們不禁猜測,難道是張巨蟒把刀擱在吐蕃贊普的脖子上?

此獠果然可怕!

這份彪悍的功績足以載入史冊了。

就算再厭惡此獠,也不得不承認,擴張國家領土,這功勞怎麼都抹殺不了。

不過還是有不開眼的跳出來,一個飽讀詩書的官員實在看不過去,怒聲道︰

「陛下,中山王剝削勒索,有失大國體面吧?況且這盟約真假難辨。」

華夏乃禮儀之邦,怎麼能肆意勒索呢?該用道德去感化蠻夷才對。

上官婉兒抬眸看他,聲調清冷道︰

「盟約千真萬確。」

國書上頭有吐蕃的金印,這金印她很熟悉,畢竟經常過手吐蕃文書。

說完踱步到御座,遞給武則天。

武則天掃了一眼章印,立刻冷視殿前腐儒,「拖出去,杖斃!」

群臣登時心里有數,這個盟約比真金還金,更何況張巨蟒也不敢糊弄天下人。

宰相婁師德當即出列,奉上彩虹屁︰

「凡聖賢之主,多為內修文學,外耀武威,使四海賓服,天下歸心,陛下今日之功業,可蓋秦皇漢武!」

武則天佯板著臉,風輕雲淡道︰

「朕的大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乃是天下諸國共同的宗主,周邊諸胡誰敢忤逆?」

群臣聞言,紛紛出言歌頌。

此刻不管心情如何,都喊著大周天俾萬國。

等聲音慢慢安靜下來,上官婉兒一口氣念完最後三個條款︰

「第四,兩國通商,常關稅由大周議定。」

「第五,允許大周在墨月兌,大勃律兩地駐軍。」

「第六,大周在吐蕃設立外務部,吐蕃與天下諸國外交事宜,不能繞過外務部。」

大殿安靜,宛若無人絕域。

群臣到現在已經免疫了,震驚之外,只剩下憐憫了。

對吐蕃的憐憫了。

答應後三條,就是做搖尾巴的哈巴狗。

張巨蟒這個掃把星,到哪里哪里就倒霉透頂。

不可一世的吐蕃,擁有十幾個僕從國的雪域高原。

竟然變成一條狗。

張巨蟒這個人實在是太恐怖了,此獠究竟是怎麼迫使吐蕃含淚簽下這些條款?

真他娘的妖孽,吐蕃也真他娘的軟骨頭!

欺軟怕硬,以前叫囂得多狂,如今踫上張巨蟒,一下子就痿了。

群臣甚至懷疑這個懦弱的贊普恨不得把親娘奉上,讓張巨蟒消氣。

「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確可以稱之為兵家上計。」

「子唯以德服人啊,朕心甚悅。」

御座上,突然傳來武則天感嘆的聲音。

群臣毛骨悚然,感到無比荒謬。

原來拿拳頭打人,叫別人跪下求饒,就是以德服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