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零九章 蜀中來檄文,清君之側誅張易之!

深夜。

張易之仰天八叉躺著,身下蓋著蠶絲織造的輕裘。

上官婉兒側身半伏在他懷里,一副侍兒扶起嬌無力的慵懶姿態。

「我出征在外,有沒有想我?」張易之揉搓著車燈。

「有。」上官婉兒玉頰漲紅,地垂眉睫,含糊道︰

「我想你的感覺,就像濕漉黏糊的回南天。」

張易之微愣,面對她不知死活的勾引,便蓄勢復來。

直至三更天,兩人終感疲倦,相擁著閑聊。

上官婉兒氣若游絲,「張郎,你必須小心武家找你尋仇。」

「無妨。」張易之撫著她光滑的脊背,淡聲道︰

「虱子多了不怕癢,陛下都說我滿目皆敵,也不差武家。」

「這不一樣。」上官婉兒轉過身,正色道︰

「你殺了武家軍方代表人物武懿宗,已經結下死仇,武家掌控著北衙禁軍的精銳,萬一他們鋌而走險呢?」

「還記得弘農楊氏楊嘉賓麼,當時此人都敢派兵圍剿你。」

張易之攏了攏她發絲,「知道了,一定會謹慎防備。」

上官婉兒臻首微點,似有想起什麼,語速又輕又快︰

「我發現最近羽林軍有蹊蹺,雖然中上層軍官沒有動靜,但底層士卒擢升調離的次數過于頻繁。」

張易之靜靜听著,面色未變,目光卻逐漸深沉。

「陛下知道麼?」他問。

上官婉兒點點頭︰「是左右羽林軍內部安排,幾個將領征詢過陛下意見。」

略頓,她蹙眉道︰「可我覺得奇怪,偏偏集中在這個時間段。」

張易之沉默不言,那毫無波瀾的眸中暗藏銳利鋒芒。

婉兒心性謹慎,對皇宮一舉一動十分敏感,她覺得奇怪,那羽林軍肯定不對勁。

「也許是武三思又在羽林軍安插人手,或許是廬陵王相王,總之你多加注意。」上官婉兒柔聲提醒。

「嗯。」

……

三月正是春光明媚的季節,特別是清晨太陽剛冒頭那會兒十分漂亮。

淡淡的薄霧籠罩著春暖花開的景象,一切仿佛都是嶄新。

張易之剛從臥室走出,就听見大院里傳來「格格」的笑聲。

小麥芽扎沖天 ,整個人趴在雪狼背上,狸貓趴在她背上。

一人一貓一雪狼繞著圈跑。

「大鍋,你看我威風嗎?」小麥芽揮舞著手。

張易之冷言旁觀︰「張窈窕,你遲早要把狼養成哈士奇。」

「咦?」小麥芽眼楮烏溜溜,拍了拍狼,雪狼馱著她近前,「大鍋,什麼是哈士奇啊?」

張易之斜睨她道︰

「吃屎的動物。」

「呀!」小麥芽掩了掩鼻子,一臉嫌棄,而後招呼母狼繼續晃悠。

張易之正要晨練,就見張吉祥進院子稟報,鮑思恭求見。

正廳里。

鮑思恭坐立不安,神情還略有焦急。

等張易之入內,他迫不及待說道︰

「司長,神皇司駐蜀中分舵傳來急報,那里發生大事了!」

「別慌。」張易之給他沏一壺茶,遞過去︰「慢慢說。」

鮑思恭慢慢平復情緒,言簡扼要︰

「嗣澤王李義珣造反,由執失奉節領兵五萬,另外還拉攏蜀地世家豪強。」

 !

張易之臉上瞬間沉下去了,怒極反笑道︰

「安生日子不過,天天想著造反!」

這兩個人身份可不簡單。

從倫理上講,李義珣是武則天的孫子。

李上金是高宗李治第三子,身母宮人楊氏。

幾年前,周興為首的酷吏誣陷李上金造反,李上金得知後相當恐懼,遂上吊自殺。

武則天清除了一個隱患,便寬宏大量,放過了李上金幾個兒子,而李義珣就是其長子。

至于執失奉節,執失思力的兒子。

執失思力是原突厥執失部落酋長,後來歸降唐朝,深得太宗李世民信任,戰功赫赫,封安國公。

並且娶了高祖李淵之女、李世民之妹九江公主為妻。

不過後來被房遺愛謀反案牽連,一家流放到蜀中巂州。

「司長。」鮑思恭打斷張易之的思緒,沉聲道︰「朝廷應該過一兩天也會得到消息。」

張易之抿一口茶,漫不經心道︰「一群烏合之眾,不足為慮,他們打著什麼旗號謀反?」

鮑思恭喉嚨翻滾了一下,「興兵清君側。」

「呵呵……」張易之俊美的臉龐籠罩著寒霜,冷聲道︰

「清君側?誰是陛邊的奸佞呢?」

鮑思恭慌忙喝茶掩飾,弱弱不敢言。

「我奉公守法,究竟招誰惹誰了?」張易之面無表情。

末了,看了眼鮑思恭︰「傳令蜀中綠袍,時刻匯報最新情況。」

「遵命!」

……

第三天。

晨光破曉,穿透籠罩在神都城上方的薄霧,映亮滿城的青瓦飛檐。

例行的朝會日。

一封檄文讓朝殿氣氛凝重。

檄文開頭就是氣勢磅礡的一句話——

澄清陛邊的妄臣奸賊,建偉世之功業!

文章歷數張易之種種惡性,精明簡潔、鞭撻入理,將一個丑陋猥褻的佞臣形象展現在眼前,簡直罪不容誅!

他是一個雙手粘滿鮮血的屠夫、是一個騎在官吏頭上作威作福的暴臣!

天下人憤恨泣涕,皆哀大周之不幸、怒張賊之**!

驕奢婬逸殘暴不仁,甚至還婬亂宮闈,魅惑陛下!

張巨蟒罪惡昭彰,警醒天下社稷面臨生死存亡之秋,隨咱們興兵清君側!

當內侍念完檄文,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滿殿鴉雀無聲,一絲聲音都沒有。

群臣面面相覷,眼底都藏著興奮之色。

罵得好!

罵得痛快!

這篇檄文誰寫的,當浮一大白!

將張巨蟒的丑惡描述的淋灕盡致,要讓天下人知道此獠的可怖!

不過……

想造反光復李唐,嗣澤王的力量還是太薄弱了點。

說難點就是以卵擊石。

殿內不少李唐舊臣悶悶不樂,他們內心皆感到遺憾和失落。

下了步臭棋,為何不繼續蟄伏呢?

蜀中天高皇帝遠,等積攢足夠的力量,再一舉顛覆大周江山啊!

眼下將野心徹底暴露,那離死不遠了。

御座上。

武則天目眥欲裂,滿腔憤怒根本控制不住,咆哮道︰

「氣煞朕也!李義珣這個不肖子孫,朕是他祖母啊,真讓天下人看皇家笑話!」

「還有執失奉節,朕讓他領兵鎮守益州都督府,他非但不感激朕的恩德,反倒助紂為虐,可恥可恨!」

殿內不少大臣心里冷笑。

李義珣是您的孫子,澤王李上金還是您兒子呢。

虎毒尚且不食子,那您當初還要暗示酷吏殘害澤王?

沒有您的旨意,酷吏哪敢誣陷澤王。

再說執思奉節,人家也有話說啊。

雖然咱投降中原王朝,但身上好歹留著突厥血脈。

可張巨蟒行徑之惡劣,天理難容!

突厥國一朝傾覆,突厥男兒盡成尸骨,草原上一頭羊都沒剩下。

所以執思奉節滔天憤怒實屬正常,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被嗣澤王慫恿,就扛起清君側的大旗了。

武則天深吸一口氣,厲聲道︰

「派兵鎮壓,朕要將這群反賊千刀萬剮!」

話音落下,武三思持象笏出列,擲地有聲道︰

「臣附議,朝廷盡快發兵平叛。」

他雖然厭惡張巨蟒,但也清楚清君側不過就是亂臣賊子的遮羞布,是篡權奪位找來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武三思一開口,滿朝文武不管願不願意,整齊劃一道︰

「臣附議!」

武則天居高臨下掃視著朝殿,原本狄仁杰所站的位置已經空缺。

前些日子,狄仁杰領河北道安撫使奔赴河北了。

她目光鎖定武三思,沉聲道︰「政事堂,預估朝廷要出動多少兵力。」

武三思略默,斟酌了一下,措辭道︰

「蜀中地勢天險,山川重阻,水陸所湊,且易守難攻,臣建議發兵十萬。」

「不妥!」李昭德眯了眯眼,出列反駁︰

「經歷過北伐戰爭,國庫空虛,況且今年稅賦還沒入倉,國庫更無錢糧籌措軍費。」

說完看向御座,恭聲道︰「陛下,兵貴精而不貴多,臣覺得五萬兵馬便足夠清剿反賊。」

「笑話,你究竟藏著什麼心思。」武三思滿臉怒火,針鋒相對︰

「據急報上的消息,蜀中聚攏五萬反賊據險而守,朝廷僅僅五萬兵馬能夠剿滅麼?」

李昭德面目表情,剛想說話。

「陛下!」身後傳來聲音。

著名愛國憤青陳子昂出列,慷慨激昂道︰

「臣曾游歷蜀中,了解那里的情況,風土人情堪稱涼薄,雖有都江堰的灌溉之便,良田多被富強之家所侵奪。」

「剝奪既深,人不堪命,百姓失業,因即逃亡,凶險之徒,聚為劫賊。」

「山賊土匪太多了,萬一這群人投靠叛軍呢?」

「所以在臣看來,朝廷至少需派十萬兵馬。」

此話,殿內不少臣子頷首。

五萬兵馬太托大了,十萬更穩妥一點。

李昭德眼底的惱怒一閃而逝,轉身直視著陳子昂︰

「稅糧還沒入倉,國庫暫時承擔不起十萬兵馬,除非戶部下政令加征餉糧。」

「此法不行。」御史中丞桓彥範出列,「如一旦增稅有損朝廷信義大失民心。」

「軍國大事為上!」陳子昂大聲說。

「你一個芝麻官,當然站著說話不腰疼。」有大臣低聲譏諷。

頓時,殿內爭吵聲四起。

一直沉默的張柬之卻直勾勾盯著李昭德。

難道,這就是李相的謀劃?

似乎有些感應,李昭德趁著間隙,側頭瞥了他一眼,目光深含意味。

轟!

張柬之神情震驚,腦海里掀起了驚濤駭浪。

真的是早有預謀,李義珣謀反是在李相授意之下進行的!

念及于此,張柬之情緒隱隱有些激動。

精妙的調虎離山之計啊!

陛下性格一貫多疑,她以前就不太信任武將,武將出征多有掣肘。

唯獨信任張巨蟒,此獠封狼居胥打出軍事才華,以後倘若有大戰役只會任命此獠!

所以行軍總管一定是張巨蟒,這就將此獠支出神都城!

但兵力不能多,萬一張巨蟒打個回馬槍,憑借手上精銳顛覆局勢呢?

所以五萬兵馬剛剛好,既不會給洛水軍營造成威脅,又能被蜀中嗣澤王給拖住。

等政變成功大局已定,那神都和蜀中兩面夾擊,就能將張巨蟒輕松滅掉。

妙啊!

實在是妙!

張柬之恨不得仰天長嘯,來抒發滿腔的興奮。

不過,興奮之余隱隱有些悵然。

真是孤注一擲,造反荼害生靈,置蜀中于水火之中,不顧百姓死活……

不過也就瞬間,張柬之神色堅定決然。

國運家運盡付于一役,豈可婦人之仁?!

「哼!」

重重的冷哼,陳子昂一人獨戰群臣,厲聲道︰

「諸位,可還記得貞觀二十二年?」

群臣皺眉沉思。

武則天略默,平靜道︰「朕記得,唐太宗為了征遼,命劍南道伐木造舟艦以運軍糧。」

「結果呢?」陳子昂拔高聲調︰「蜀人苦造船之役,當地的長官又急于求成。」

「導致民至賣田宅、蠰子女不能供,谷價踴貴,劍外騷然,最後眉邛雅三州獠反。」

「總共才六萬反賊,朝廷卻派了十二萬兵馬才平定了這場叛亂!」

望著陳子昂唾沫橫飛的模樣,李昭德都想撲過去生吞活剝他。

迂腐的儒生,讀了幾本書籍就自以為愛國愛民!

豎子可恨!

等李唐復國,首先就要將這群寒門臣子踢出朝堂!

武則天沉默半晌,頷首道︰「陳愛卿所言有理。」

李昭德猶不甘心,「請陛下三思,國庫負擔不起十萬兵馬的糧草。」

他這幅模樣落在群臣眼里,那就是盡職盡責的政事堂宰相。

武三思繃著臉道︰「陛下,臣建議折中一下,派遣八萬兵馬平叛。」

其實在他心里,嗣澤王這群反賊就是紙糊的老虎,朝廷兵馬輕易就能碾壓。

但為了穩妥起見,確保萬無一失,朝廷兵馬越多越好。

至于國庫空虛那只是暫時的,朝廷咬咬牙就過去了。

武則天抱著差不多想法,她環顧殿內,寒聲道︰

「政事堂籌備糧草,朝廷派八萬兵馬平叛,必須徹底剿滅反賊,將李義珣梟首示眾!」

「陛下,請……」李昭德還不死心。

「放肆!」武則天截住他的話,眸色沉冷,凌人之威鋒芒畢露︰

「你在質疑朕的旨意?」

李昭德表情僵硬,甕聲甕氣道︰「臣不敢。」

武則天收回目光,冷聲道︰

「退朝!」

說完在宮婢的簇擁下擺駕離去。

群臣皆愕然。

什麼情況?

還沒擬定平叛將領呢?

王孝杰等武將欲欲躍試,誰料被一盆冷水澆下。

看來不出意外,陛下屬意張大帥了。

眾人面有不忿,陛下啊,殺雞焉用牛刀?

區區幾個亂賊,哪需要張大帥親臨啊,咱們不合適麼?

大殿,群臣結伴而走。

他們雖在議論嗣澤王叛亂,但語氣倒沒有什麼擔憂。

當初李敬業謀反聲勢浩大,聚眾十五萬人,朝廷兵馬一到,叛軍兵敗如山倒。

朝廷連凶殘的突厥鐵騎都能滅掉,要摧毀蜀中叛軍還不容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