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由于游戲玩家主要是12-22歲的青少年,針對這個受眾群體,當時FBI想要一句簡明扼要,但又不是發號施令或者家長命令孩子那種。

為此大家都進行了頭腦風暴,想出了不少的方案,最後從其中挑選出了「贏家不嗑藥」這句標語。

費伊認為,這句話中的贏家不僅適用于游戲,同樣也適用于生活︰要想成為生活當中的贏家,就不能吸毒。

整個過程塞申斯局長並沒有親自參與,只是要求設計必須簡單而又鮮明,因此設計團隊決定在其中加入FBI的盾牌徽章。

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這句標語,雙方決定將其在街機的引導界面反復展示,這樣不投幣也能看到。

在敲定方案之後,費伊就利用自己作為AAMA執行董事的職權,召集任天堂、世嘉、idway、科樂美和太東等20家日美游戲開發商一起推動這一口號的發布。

1989年1月,在FBI位于華盛頓特區總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費伊對三家游戲開發商的負責人宣布,如果在自家的街機引導畫面中加入這句標語,將會得到FBI的官方展示機會,于是三家企業都同意加入。

此後,全美所有的街機廠商都加入了這個禁毒宣傳計劃,「贏家不嗑藥」和FBI局長塞申斯的名字出現在了每一台街機之上。

計劃還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就是讓盜版街機無處遁形︰鑒于只有從正規渠道引進的美版街機游戲引導畫面才會有那個FBI金盾畫面,因此探員們去街機廳一眼就能判斷出某個機台是不是盜版。

「贏家不嗑藥」宣傳計劃成功了嗎?

費伊認為,很難去評估一個公共關系項目的效果,但至少FBI方面很滿意,AMAA方面也很滿意,FBI方面看到了街機行業的社會責任感,外界對行業的信賴度也增加了。

達文波特認為。對比他們進行的其他禁毒宣傳項目,「贏家不嗑藥」宣傳是相當成功的,在長達11年的宣傳過程當中,有數不清的游戲在其中加入了這句話,對無數的青少年施加了潛移默化的的影響。

塞申斯在職期間歷經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頓三任總統,可謂是三朝元老了,只可惜晚節不保,塞申斯局長在1993年因為涉嫌挪用公款被克林頓總統解職。

趙繼統回到華盛頓之後,雖然頂著副總監之名,卻行駛著總監之職,不但以前的情報部門的情報歸他統籌、整理,就連中情局情報處的情報也都報到了他這里,全美的情報全在其一人掌控之下。

李漱玉在接到「停止休眠」的暗號後,終于可以放下心來。

老趙接替了凱西在華盛頓的位置,也得接任他未完成的工作。

總統給了他一份關于由老凱西策劃,向蘇聯主動出擊的策略的資料,其中經濟手段包括︰爭取沙特阿拉伯壓低石油價格,以減少蘇聯外匯盈余;游說西方盟國禁止對蘇聯輸出高科技,以抑制蘇聯工業發展;散布虛假工業技術情報,企圖擾亂蘇聯工業計劃;收縮西方對蘇貸款,使蘇聯及其東歐附庸國不能輕易以信貸解決現金短缺的問題。

據中央情報局在1985年的估計,蘇聯因阿富汗戰爭每年耗費30至40億美元,為了支持波蘭共產黨政權對付團結工會支出10至20億美元。

由西伯利亞至西歐的輸氣管道因美國的反對和技術禁運而損失外匯收入150至200億美元。

西方科技禁運和假技術情報對蘇聯工業的負面影響,每年大概在數十億美元左右。使蘇聯陷入財政困難的還包括了應對美國的星戰計劃而投入軍備競賽的負擔。

與這些耗費或損失相比,蘇聯由輸出石油而得的收入對其外匯儲備有決定性影響。

自70年代開始,國際石油價格不斷上漲,加上西伯利亞新油田投入生產,蘇聯的石油出口量增加了22%,二者的共同效應使其石油收入上升270%。

自1973至1985年,以石油為主的能源輸出為蘇聯賺取大量外匯,佔其對外貿易的80%。根據中情局的分析,石油價格每增減1美元,蘇聯的經常收支賬戶便相應增減10億美元,因此石油價格成為蘇聯經濟健康的關鍵因素。

而且,油價不僅僅直接影響蘇聯外匯收入,對蘇聯軍火貿易收入也有間接影響,因為很多石油輸出國家也恰好是蘇聯軍火的大顧客,這些新興石油富國往往在油價上升時大手筆購買蘇聯軍火,在油價下跌時則延期付款甚至于取消訂單。

70年代蘇聯從石油賺取的意外財富只是把它的基本經濟問題暫時掩蓋,使其可以依葫蘆畫瓢走老路,不用考慮制度改革、開放經濟。

事實上蘇聯工業到了70年代已經疲態畢露,50年代的高速增長早已成為歷史。從統計數據可以清楚看出蘇聯工業自50年代後每況愈下的趨勢。

70年代對于蘇聯來說是最後的轉型時機,西方國家被中東挑起的石油危機所拖累,油價暴漲,導致劇烈通脹,直接影響了經濟發展,縱使前幾任總統有其心,也無力出擊蘇聯。

然而,雙方對待問題的思路差異,影響了各自經濟發展的軌跡,決定了80年代兩國對壘時蘇聯的崩盤。

由于石油出口賺得盆滿缽滿,蘇聯的軍備力量在70年代大為提升,甚至有凌駕美國之上的氣勢,還有充足的外匯購買足夠谷物飼養牲畜,確保肉類供應,采購西方技術用來改進汽車、紡織、化縴等民生產品,甚至有余力補助東歐附庸國的能源消費以及應付阿富汗戰爭。

這一切都使許多蘇聯人情不自禁地懷念當年勃列日涅夫治下的好日子。

為了應對里根的星戰計劃,蘇聯咬緊牙研制暴風雪號(Buran)航天飛機,凝聚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在美蘇進行航天爭霸的最高 潮時期,甚至出現了蘇聯征服火星的宣傳海報。

然而在這些表面風光的背後,卻種下了日後的苦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