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里根總統為此次訪美不辭辛勞的趙繼統頒發了「國家情報杰出服務獎牌」和「杰出公共服務獎章」,而老趙更是獲得了期盼已久的收獲。

這次他積極擔任起保護總統安全的任務,並不是為了賣好兒,而是可以月兌離情報部門的監視(大部分都在總統身邊,小部分成為他的下屬),在中國大陸聯系組織。

他先給開在法國的公司打電話,結果李漱玉年紀大了,已經回國公干了,不過公司職員還是給了他國內的電話(他們在法國都有自己的化名,能一口叫出李漱玉本名的,肯定是隱秘戰線的老同志)。

終于聯系上了已經半退休狀態的李漱玉,老趙自稱是古斯塔夫•弗雷德里克發展的情報員,現在已經混入美國情報系統,期待著為中國效力,「投名狀」已經準備好了,看怎麼傳遞。

古斯塔夫•弗雷德里克的情況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十年動*,情報工作一直處于停滯狀態,大批秘密資料也被迫銷毀,所以不可能是他暴露了(一直沒有情報傳遞)或者是敵人的試探。

李漱玉得知趙繼統就在北京時就明白了他是跟隨里根身邊訪華的人員之一,像這種級別的情報員要慎之又慎。

于是給了他一個收信地址,結果收到了幾份絕密情報︰「國產‘運七’飛機設計定型圖紙」、「中國首次核潛艇水下發射的導 彈參數(射程為1,800公里)」、「中國研制的‘銀河’巨型電子計算機的設計參數」、「同步試驗通信衛星的設計藍圖」、「美國安全 委員會對‘蘇聯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勃列日涅夫逝世’的會議紀要」。

前四份是中國高級別的保密項目,沒想到已經泄露,特別是試驗衛星,4月8日才發射成功,沒想到僅僅過了二十天,美國就掌握了設計藍圖•••

而後一份絕不是一般人能接觸到的情報。她那里怎麼查內奸暫且不提,不過趙繼統獲得了一個專屬聯絡員。

而他(她)的上級,現在的對外情報處的處長竟然是劉萍,曾經的小丫頭長大了。

回到美國後,趙繼統沒想到專屬聯絡員竟然是李漱玉自己!沒想到位高權重又臨近退休的她竟然親自來了。

老朋友來了不見不合適,老趙只好用小叔留下的偽裝設備,變成個女人和她見面。

李漱玉這些年變化不小,再加上刻意偽裝,真就像一個生活情況糟糕的老年婦女。

趙繼統忍不住問出了自己的問題,怎麼會是她來。李漱玉回答很簡單,中國正在進入復蘇階段,各個崗位都需要優秀人才,只有她這樣的「閑散」人員才來干些「輕松」的工作•••

究其原因,可能有對趙繼統的不信任,但更多的是他麼那代人的愛國精神。明明可以輕輕松松做顧問、明明可以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可是還是來到了最危險的地方,正是因為這份擔當。總覺得年輕人經驗少,再鍛煉兩年,趁自己還能干的動,應該扶上馬再送一程•••

趙繼統當年自己不也是這樣嗎。

他給李漱玉安排的身份是*革時期受迫害的資本家大小姐,不甘忍受偷渡到了香 港,而後又花重金才來到了美國。

來到美國後,經濟就已經很窘迫了,只好靠打零工度日。沒有家人、沒有朋友、孤苦伶仃的獨自生活。

可就是這份孤獨被FBI看中了,雇佣她打掃「聯邦證人保護計劃」所設置的幾處「中轉空巢」(公寓),還負責一處空置「安置房屋」(別墅)的看門和清潔工作。

這所以這麼安排,是因為不管是「中轉空巢」還是「安置房屋」,其實都在「聯邦證人保護計劃」的監控之下。

也就是說李漱玉的幾個活動地點都被監控了,所以李漱玉本身就是被監控的人,從而最大程度的減輕了間諜的嫌疑。

至于情報傳遞,那就更簡單了,趙繼統這里有「災禍公主」亞曼拉,那是不需要鑰匙就能進入任何房間的;李漱玉那里也得過正常生活,去超市、市場購物是很平常的事,在沒有預兆的情況下誰會跟蹤一個孤寡老太太?

如此一來,一個高效的情報小組就成立了,兩人一個搜情報、一個送情報,忙的不亦樂乎。

直到8月份,亞曼拉放置情報時發現了李漱玉約定見面的信號(兩人沒見過面,亞曼拉喜歡晚上無人時進入房間),趙繼統現在是位高權重,一舉一動都有無數人關注,不方便換裝出來,所以通過紙條告訴李漱玉在規定時間內打一個電話號碼。

原來是國內的一個潛伏情報員這兩天感覺被人跟蹤了,而李漱玉看他的安排誤以為「她」(趙繼統是女裝相見的)是FBI的人,想讓她幫忙關注一下。

趙繼統借故查閱了一下FBI反間諜部門的辦案記錄,發現沒有針對中國大陸間諜的案件,遂給出了一個平安無事的回復。

誰承想,這個目標人物卻蹊蹺的被殺了•••

劉宜良,筆名"江南",江蘇靖江人,作家、批評家、記者。1932年生于江蘇靖江縣。早年經歷坎坷,父親在1941年被新四軍鎮壓,母親于饑荒中餓死。

1949年只身隨國民黨離開大陸到台灣,先在蔣經國主持的"國防部"政治干部訓練班和政治干部學校受訓,後在台北市師範大學英語系讀書。

畢業後,任《台灣日報》記者。1967年以《台灣日報》特派員身份駐美國,並加入美籍,其秘密身份為國民黨情報員。

在美國期間劉宜良寫作《蔣經國傳》並采訪蔣經國的政敵吳國楨。

1972年後他開始寫作《蔣經國傳》,並在香 港《南北極》月刊上連載。

1975年由該刊出單行本,署名為「丁依」。

1983年7月,美國洛杉磯一份由華人創辦的《論壇報》重新連載《蔣經國傳》,署名改為「江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