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宵禁之前,張瑜回到了住處。
他不知道今晚陛下會不會秘密召見自己。
和衣躺在床上。
思慮著國事、家事-
曹琳送禮給陛下,送的是什麼?-
陛下賞賜木盒,里面裝著番薯玉米之類,又是什麼意思?-
真的如高潔、周成他們所想,是陛下在敲打曹琳,說他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陛下獨寵皇後,吳國送來的美女,安置在西苑,都沒去踫過,皇後又為何三個月來都沒懷孕皇嗣?-
高潔、周成他們想給陛下選妃,又會推選誰呢?-
我在京城任職,得把老母接來!
……
他躺在床上,胡思亂想。
忽然,房門外,一個聲音道︰「張大人。」
是曹少欽的聲音!-
陛下今晚又召見我啦!
張瑜連忙起身,打開門出去。
曹少欽帶著張瑜,秘密入了皇宮。
還是冷宮的那個地方。
「臣,張瑜,拜見陛下。」見著了皇帝,張瑜納頭就拜!
劉玄笑道︰「你來啦?快起來,坐。」指向一把椅子。
張瑜叩謝起身,坐到那把椅子上。
君臣兩個秘密見面,互相交流了一番。
張瑜把和清流高潔、周成混在一起,談論的東西,毫無隱瞞的匯報給了皇帝。
听聞清流想給自己送女人,劉玄不置可否。
按制,給皇帝找女人,由內廷和禮部共同負責。
外廷大臣通過禮部,向皇帝推送候選人。
這是樁小事!
劉玄並未在這個話題上多說,只淡淡的一笑。把話題引到了高產糧上。
「你知道曹琳給朕送的禮是什麼嗎?」
張瑜道︰「臣不知。」
劉玄道︰「不要說你,朕都吃了一驚。他送的是長康先生的一幅畫,凌波仙子圖(殘)。」
張瑜臉色突變,也吃了一驚!
劉玄道︰「一出手就是價值四五萬兩的寶貝啊!更難得是有錢也難買到!」
張瑜嚴正的說道︰「可見曹家私底下貪腐了多少!」
劉玄笑了笑,說道︰「動曹家,現在還不是時候。」
現在非但不能動曹家,還要給他一個信號︰朕會繼續重用你!
「曹琳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玄念叨了一句,「高潔、周成他們不也這樣嗎?」
張瑜默然。
劉玄道︰「朕不信我炎國官場里,就沒有可用的德才兼備的人才。」
這樣的人才,其實歷朝歷代,任何時候、哪怕腐爛至極的末世,都是存在的。
問題是,官僚體系性腐敗,選賢任能機制失靈,劣幣驅逐良幣,人才被壓制著,郁郁不得志,難以出頭。
而劣幣把世界玩崩潰了,良幣、乃至于千萬黎民,卻被裹挾在其中,在亂世的烘爐中炙烤!
「你要幫著朕,暗暗的觀察,留心可用的人才。」劉玄道︰「用人首在品德,朕要的是真的品德高尚之士,而不是虛偽的。才在德後。有才無德,才能越大,禍害越大。有德無才,誰天生就會跑呢?這不要緊,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可以慢慢學,慢慢模索。」
張瑜霍然起身,凜然受命!
劉玄擺擺手,讓他坐下。
又笑呵呵的說道︰「朕的意思,高潔、周成他們都想錯了。朕賞賜給曹琳的東西,事關另外一件大事!」
他把推行高產糧,發展工商,提高民生的計劃,給張瑜說了。
話語中,描繪了一個美妙的新世界︰豐衣足食,人人都能吃的飽,隔三差五還能吃頓肉;每個人都衣衫干淨整齊,不需要縫縫補補、破破爛爛還掛在身上;家家戶戶都能住著磚瓦房,不用再擔心****,把茅屋吹倒漏雨。
這一宏偉計劃,把張瑜震的目瞪口呆!
腦海之中,對那新世界,進行自我腦補、豐富畫面,整個人都顫栗起來-
推廣高產糧!-
更多的糧食!-
更多的土地、勞力空余-
可以生產更多的棉布絲綢、牛羊豬雞!~-
百姓富足!-
國家富足!-
歲入大增!-
可以供養一支強大的軍隊!-
神州一統……
他顫栗著,瞪大了雙眼,望向燭火照耀下,年輕的皇帝!
因為受到的沖擊太大,說話都哆嗦起來,「陛、陛下!」
年輕的皇帝,在沖著他微笑。
他卻不知該說什麼了!
一滑,從椅子上落下,雙膝跪地,鄭重的拜伏下去!
頭抵地面,久久不起!
不跪,不足以表達他此時的心情!
過了數息,他才調整情緒,挺直腰板,鏗鏘有力的對皇帝說道︰「臣願意為陛下的這個宏願,粉身碎骨,萬死不辭!」
劉玄笑道︰「朕不要你死,朕還要和你一起看看未來的新世界呢。」起身,走上前去,將他扶起來,「這件事,才剛剛開始,你要把這事埋在心底,先讓曹黨去探探路。」
張瑜心頭一懍,「是。」
劉玄拍了拍他的肩膀,「不早了,你回去吧。」
張瑜︰「是。」
曹少欽又秘密的把張瑜送了回去。
臨別,曹少欽道︰「張大人的家人還在平鳳縣吧?」
張瑜一愣,說道︰「是。」
曹少欽笑道︰「都知道張大人是個大孝子。令堂的事,你不用擔心,包在我身上,我會派人去把她老人家接來的。」
張瑜大喜,「有勞公公了。」
曹少欽微笑︰「張大人只管盡心為君分憂!」
目送曹少欽離開。
張瑜站在屋檐下,抬頭望天,秋高氣爽,星河燦爛,整個人都暢懷開朗起來,心里感嘆︰「陛下胸懷大志啊!」
回到房中。
躺在床上。
腦海里想著陛下的種種,只覺他深不可測。
可笑高潔、周成,還在笑話曹琳!
以為是陛下譏諷曹琳,是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呢!
卻不知,陛下的所思所想,乃是在天下蒼生身上!
歷朝歷代以來,神州統一,都是由北向南!
北方被強人統一,挾神州十三路之資源,攻破嶺東道,征服嶺南兩路。
由嶺南兩路,而往北的征服,從來也沒有過!
嶺南兩路,地少人少,先天就處于劣勢!
但是,陛下的計劃,一旦施行,這樣的局勢,就會有大變!
少量的勞力,就能種出足夠全民吃的糧食。
空余出大量的勞力來,一邊可以進行其他物資生產。另一邊,豈不就是兵源?
由南往北,一統神州,未必不可能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