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曉得老師長的手段,當機立斷,趙恩臻命令手下士兵立即卸下槍,自己繳了械束著雙手戰戰兢兢隨著扈先梅兩人「見駕」。依張作霖的個性,自己做足了低姿態,殺頭是絕對不會發生的。但不知道此次烏龍會不會影響自己在大帥心中的地位,畢竟自己這個團長來之不易。

當他看到因憤怒而鐵青著臉的張作霖時,禁不住打了個顫。不過當眼角掃到隨侍一旁的少帥時,心下放寬了心︰自己和少帥相處得還不錯,在奉天講武堂里,少帥還對自己青睞有加。

果然,經過一番解釋,在少帥指出此事的始作俑者僅為湯玉麟一人而已後,張作霖的臉色柔和多了。他氣咻咻地招呼趙恩臻說︰「恩臻你坐。你的初衷也是為了我,這件事不怪你。我也說二十七師的軍官們不至于听信湯玉麟那個王八羔子來造我的反!看來此次整頓軍隊是在所難免的了!」

張、湯反目已成定局,是該表態的時候了。對湯玉麟,張作相也沒什麼好印象,在大事上,他向來是唯張作霖馬首是瞻;而扈、趙兩人,也看清大局,向張作霖表態效忠。

接到授意的張作相迅速召開二十七師營以上軍官會議。在會上,張作霖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對大家曉以利害,講了過去許多同甘共苦的事。使得一度和湯玉麟隨聲附和的張作相、張景惠、孫烈臣等人紛紛感動,表示堅決擁護張作霖,反對對長官進行任何形式的兵諫。

軍心穩定,是時候收拾湯玉麟了。湯玉麟在軍隊中的威信遠不及張作霖。全幅武裝的二十七師官兵從遠處來個大迂回,將正包圍王永江警務廳署的王永江的部隊來個反包圍。

湯玉麟再膽大也不敢和張作霖的部隊正面沖突,畢竟張作霖之威不是蓋地。而且還未交手,二十七師士兵一陣大喊「捉拿叛軍,繳槍不殺」便使他的手下頓作鳥獸散。

張漢卿更進一步與孫烈臣行使權力,以調查湯玉麟與馮德麟交往涉嫌泄密為由,命令憲兵逮捕湯玉麟。湯玉麟乃率兩連兵逃去新民村。

湯離去之後,張作霖怒不可遏,倒是張漢卿反認為這是使部隊純潔的好事。他對張作霖說︰「湯玉麟走了倒是好事,沒他仍成席,有他攪了局。倒是父親對跟隨他的那撥人要及時安慰,不要再出集體倒戈的事。」

于是經過一番琢磨,張作霖面對全師上下或憤懣,或忐忑的心態,不計前嫌,寫了一封非常懇切的信給湯玉麟,全函如下︰

「閣忱仁兄︰十七年患難至交,臨別竟未一晤,弟心傷矣!我兄之心能毋傷乎?回憶在桑林子時,我兄、輔忱及弟等共廿四人,屢受洪輔臣、徐翰武等大股欺侮。金壽山勾結俄兵,乘夜襲擊,我等冒死沖出重圍,孫德山背負趙氏出險,投到老達房,家敘五大度優容,推誠相處,稍得喘息。及投誠新民,弟任管帶,兄任左哨哨官。我兄生擒杜立山,首建奇功。弟因升前路巡防統領,兄升馬二營管帶。後開赴洮南,剿辦‘蒙匪’六十三牙簽、陶什叨等,弟兩次被圍蒙古包內,兄均冒險沖到,弟感激涕零,兄勸慰說︰‘不願同生,但願同死。’言猶在耳,永矢弗諼。辛亥之秋,奉趙將軍電回省,亂迫眉睫,人心慌恐,我兄率部于一夜之間,擒獲恆六、張榮等首要,脅從逃散,省垣轉危為安。弟因統領中路巡防,旋改編陸軍二十七師,弟任師長,兄升五十三旅旅長。及段將軍離任,弟承乏督軍兼省長。他人見我師團結堅固,前途順利發展,十數年間,得長全省軍政,因羨生忌,因忌成仇,挑撥離間,多方破壞,事實俱在,不待覆案。人生最寶貴者,莫過于生命,昔當患難之時,誓同生死,偶以言語之差,視同陌路。我兄向重義氣,今乃不念前情,不思舊雨,決心離去,此弟深為不解,亦最為痛心者。況且父靈浮厝,大事未完,老母在堂,仍待奉養,兄弟妻妾子孫等,食指日繁,開銷日增,兄不為自謀,也不為全家老小著想乎?共得之富貴,當共享受,耿耿此心,天日可表。今日不辭而行,挽留無術,何時意轉心回,肯來聚首,富貴與共,決不食言,書不盡意,尚希諒察。」

(注)︰函中人名注釋︰一、金鼎臣後為二十七師所屬一團長,違法亂紀,被張斃獄中。二、趙氏為張之元配,參加徐州會議之奉天代表趙錫嘏,即其族人。三、張作相字輔忱,家敘五為張景惠。四、杜立山為綠林著名匪首,騷擾地方,張邀共飲燕,即于席上擒之。五、陶什叨等為蒙古匪首。六、張榮即張榕、革命黨人。七、「他人見我師團堅固……多方破壞」一段,他人指馮德麟。

張作霖不能執筆,可是這封信卻是他口授,緬懷舊日交情和半生歷史,是一封真情流露的信。二十七師各將領見將軍對一個叛將都能如此仁至義盡,無不從心眼里敬重張作霖。湯玉麟的離開,正好是二十七師去蕪存精的好由頭。沒有了湯老虎,張漢卿對軍隊的整肅頓時少了許多阻礙。

湯玉麟走後,護駕有功的張作相接任53旅旅長。對他,張漢卿是放心的︰張作相歷史上也是忠心耿耿于張家,沈陽皇姑屯炸車事件發生後,張作霖被炸死,擁有巨大威望的張作相沒有行改朝換代之事,反而一心輔佐少帥張學良。張學良對張作相也很敬重,稱他為老叔,輔帥,結婚後即讓原配夫人于鳳至做了張作相二夫人花福田的干女兒,兩人關系一向密切。

看到張作霖父子為袒護自己,不惜與手下得力大將冷面相向,一向恃才自負的王永江也大受感動。他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奉天警界的事務中去。在他的努力下,奉天省城出現了多年難得的安穩局面,治安情況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好。張作霖也以識人、用人之明得到省城的交口稱贊。

雖然湯玉麟兵諫一事解決得還算圓滿,但回想事情前後,張作霖覺得有必要深思一下為什麼會這樣。如果他存了心要造反,只怕二十七師不死也要月兌層皮,他是53旅的旅長,掌握著二十七師將近一半的兵力吶!會不會還有王玉麟、劉玉麟呢?

小六子和郭松齡的新軍表現不錯,他們臨危不懼,人少而精,突變發生而不亂,顯示了良好的素養,這就很難得。而自己等幾個哥們帶兵呢,卻還是老一套,動不動就是「他媽拉巴子,你們好好地干,干得好,我除老婆子不給你們,什麼都會給你們」,動不動就是「哥們兄弟」、「有腦袋算一個」、「為朋友兩肋插刀」或「腦袋掉了碗大個疤」等,這顯然是太落後了,得有高招,棄舊圖新才行啊!不然,像這樣的事,靠他們幾個,真不靠譜呢。

張漢卿近來的強勁表現讓張作霖認為,是該讓少帥系人馬出人投地了。

經過半年來的兢兢業業,張作霖在省城得到了擁戴,加上以奉天將軍之職的正統,同城將軍馮德麟再也不能回復往昔的囂張了。張漸強馮漸弱,勝利的天平在急劇向張作霖傾斜。

張漢卿的部隊因為剿匪的成功已成為張作霖的一支「勁旅」,因此也被倚以重任。湯玉麟一事,促成張作霖下定決心提升衛隊旅的地位和實力。出事時二十七師大部分人固然可靠,但事都有個萬一不是?如果衛隊旅能夠真正成為牽制二十七師的一支力量,那麼任何軍隊里野心家都需要再三掂量!

前任衛隊長于珍在處理湯玉麟「叛變」事件中作為不力而淡出張作霖視線,作為其長子的張漢卿自然成了領導這支隊伍的不二人選,俗話說上陣父子兵嘛。不久後,張作霖正式調于珍為奉天警備司令,張漢卿則丟掉「副」字,走馬上任,一躍正式成為督軍署衛隊旅的旅長。

張漢卿因了少帥的身份,又擁有衛隊旅絕對控制權,在人事調遣上更能夠隨心所欲——于珍在時,他還有所保留,現在真正是只手遮天了。

韓麟春完全可以獨擋一面的,按照歷史的進程,奉軍大肆擴張就在咫尺之遠,是時候給他加把力了︰自己軍政一把抓是無法兼顧到細節的,就讓他主持衛隊旅的工作好了,直接晉升其為副旅長。這樣職位上晉一晉,將來提拔起來也有利于在高層高上話;

郭松齡確實是個人才,而且目前絕沒有與張家反目的心思和實力,大可放心使用。一些軍事上出謀劃策的事情就交給他吧,這是個很好的參謀長人選呢,先屈就提升做衛隊旅的參謀長吧。

王以哲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得相當出色,教導團也歷練出不少人物,這個要加以重用呢。衛隊旅的教導團和政治部是一套班子兩套機構,為了正規化及提升政治部的地位,教導團就劃歸政治部,他當然就兼著政治部主任的職務。

由于編制大空位多,所以跟著張漢卿的軍官一個個都有機會晉級。正所謂「跟著少帥,前程遠大」,衛隊旅徹底是張漢卿一個人的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