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又去其他地方的服裝廠看了看,著重考察一下質量,料子和做工。原本她是不大懂衣服的面料和鎖邊這些工藝,現在也略知一二了。
簽訂了幾家服裝廠,她才算放心。如果有可能,她可以把市里所有的服裝廠簽下來,可惜她精力不夠,只搜羅了區內的服裝廠。
根據自己在課堂上學來的管理學知識,她制訂了比較完善的規章制度和獎懲措施,還雇了兩個會計專業的大學生幫忙管賬。他們的主要職責是核對每個人當天的報酬是多少,確認無誤就簽字上報,報個數字給她她來發薪水。如果查賬發現酬勞有誤,就找那個算錯賬的會計賠償相應的損失。
怕會計和員工混熟了在報酬里面做手腳,她特意規定了每個報酬的背後都需要後台的數據和截圖做支撐。會計上班根據他們的課表來安排,基本上都是晚上核對,耽誤不了多少功夫。
當然,賺錢不是一帆風順的。
一天,吳梓懿在上課,接到倉庫的人電話,說有一批貨質量不行,他們打電話過去確認,但是對方說是按合同規定的質量走,所以他們不應該退貨。
吳梓懿說貨先留著,等她下課後再查。
好不容易挨到下課,她趕去倉庫看,發現送來的尾貨T恤面料薄如蟬翼,做工粗糙針線松散,說白了就是一撕就壞的地攤貨,再看看他們報的價格,好家伙,趁火打劫昂?
吳梓懿當機立斷撥了電話過去質問什麼意思。
對方仿佛早就料到有這麼一出,說出的話也像打了草稿一樣讓人挑不出錯來,吳梓懿更生氣了。
瑾瑜勸她別生氣,她有辦法治這種無賴。
吳梓懿根據瑾瑜的方法,在員工詫異的目光中付了全款,還問對方是否有尾款沒有結清。對方說沒有,吳梓懿就說自己開始放假,讓他們暫時別送貨過來了。
推薦下,我最近在用的看書app,【 \\ 】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他們只簽了三個月的短簽,目前每個服裝廠她都是這樣簽的,就怕出現這樣的問題。她只要拖到合同期結束就行,反正自己沒違反合同,放假不拿貨而已,人之常情嘛!
然後問最近的服裝廠願不願意加工衣服,只印logo就行,logo就是那個趁火打劫的服裝廠全名,還附上地址。
拿到成品後,贊助給附近準備馬拉松的主辦方。
結果可想而知,這種質量的衣服被破口大罵,那個趁火打劫的服裝廠,名聲是臭了。
趁火打劫的服裝廠一開始不知道,只是每天的訂單量都在減少,自己又找不出是什麼問題。後面通過本地區的一個服務號推送的文章知道了此事,再看看衣服,這不是他們送給冤大頭的那批貨嗎?
知道真相後廠家怒不可遏,打電話質問吳梓懿什麼意思,吳梓懿笑了笑,「我怎麼知道呢?你們贊助誰,我哪里管的著啊?」
她沒有留下把柄,廠家再怎麼生氣也沒辦法。
對付無賴,就要用無賴的方法,和他們講道理講情面講法律都是沒有用的,如果有用,一開始就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了。
回到瑾懿閣,吳梓懿開始對賬。每個星期她都會對一次,飲料店和服裝網店的賬本都會對一遍。瑾瑜曾經說過,連自己荷包里的錢都管不住,充滿變數的人生你又怎麼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所以她現在要學會算賬,不一定要比得過會計專業,只要知道賬有沒有平、錢怎麼來、下一步準備投入到哪里去就行。
她還收了一家別人開不下去的便利店,這便利店開在小區里,照理說掙街坊的錢很容易,不至于開不下去。主要是同行太多,大家都在打價格戰,耗不起的支持只能離場。
吳梓懿把店清理一下,留一個角落出來,然後把賣不出去的物品賤價賣給街坊。自己進一些瓜果蔬菜,柴米油鹽這些必需品,還有少量貼身衣物和好吃又實惠的零食,部分網紅零食她也收了進來。
店里面的東西都是按平常用到的頻次進貨,像棉被這些東西是季節性的,她就不進,把位置留給其他物品擺放。醬油醬料這些廚房用品,她就進的少一些,但都是有口碑的好貨。水杯、毛巾、文具用品她直接進高質量的貨。
綜上所述,吳梓懿進的大部分東西都是大家平時生活中用到的,還有些壓縮袋抽氣泵這些難得用得上的東西。
她雇了兩個男的幫忙,報酬是十塊錢一個鐘,工作內容是物品上架,收銀,接單送貨。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其實很懶的,還有一些腿腳不便的老人出趟門很不方便,早出晚歸的成年人沒那麼多時間精力逛商場……這些人就是商機啊!
吳梓懿知道後做夢都笑醒了好幾次,她賣的東西比同行貴,但是用過的都說好,質量擺在那,很多人用了就感嘆一分錢一分貨。她規定滿三十起免費送上門,這也避免了很多人搗亂下單。
接著,她和附近的店鋪私下里談成了合作,當然不是和同行,而是餐館、洗衣店、寵物店、蛋糕店、女乃茶店這些店,和他們說自己免費為他們跑腿,但是要給自己一個實惠價,不然白跑一趟誰都不樂意不是嗎?
拿到了他們的名片,她就可以在顧客買東西的時候提一嘴,說自己和附近的商家達成了合作,來她這里有優惠,服務還不縮水,包送上門。當然,得在便利店里買個六塊錢以上的東西意思意思一下,就當跑腿費了。
很多人一听有這回事,紛紛進了吳梓懿的群,群里面可以問問便利店還剩什麼,或是大家一起討論哪家餐館做飯好吃,哪個蛋糕店又出新品。如果真要服務了,可以直接加吳梓懿說出自己的需求,打錢過來並附上地址。
這種共生關系,讓吳梓懿的店鋪賺得盆滿缽滿,當然也忙得腳打後腦勺,兩個大男孩都瘦了兩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