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孩迎出來,先是用廣東話問我們喝點什麼,然後仿佛看出我們的反應不像廣東人,然後又換成普通話問我們。
看起來像是服務員,但又熱情如老板的樣子。
我跟二廚要了四瓶啤酒,一個女孩滿面笑容地應承著,邊引導我們坐在一張空桌子邊。
「要冰啤酒還是不冰的?」女孩細心地問。
「不要冰的,我們剛從冬天過來。」二廚笑著斷然拒絕了冰啤酒。
另一個女孩端過來一小碟五香花生米,「應該是烘烤的,不是炸的,」二廚嘗了兩個,果斷判定。
「你們慢用,需要什麼叫我。」那個幫我們拿啤酒的女孩,燙著大波浪的長發,馬上引起了我的好感。
兩個女孩個頭都不高,穿著高跟涼鞋,南方的女孩可能都是這樣吧。
我看著女孩扭著**走了,突然感覺似曾相識。
「來,海超,喝一杯吧,沒想到廣州還是這麼暖和,我第一次來廣州,中國南北溫差這麼大。」
二廚端著啤酒杯跟我踫了一下。
「對啊,這就是祖國的地大物博,以前光在課本上看到的,現在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我喝了一口啤酒,感慨地說。
「那邊的老外是不是都是船員啊?」
二廚邊喝酒邊看向旁邊兩桌金發碧眼的。
「差不多吧,應該其他船的高級船員,那些菲律賓人肯定是船員。听管事說,菲律賓船員不錢,靠港就是瘋狂地喝酒玩樂。」
我小聲跟二廚說。
「你說這幫菲律賓的船員,好容易賺點錢不給家里多買點大件,你看那一桌子酒,還有洋酒,肯定不便宜。」
讓二廚說的,我杯里的酒都喝不下去了,感覺是一種浪費,一種罪過。
「徐哥,听你這麼一說,我喝著啤酒都感覺慚愧了,」我不好意思地說。
「我可不是這個意思,咱這小意思,小打小鬧地喝兩瓶啤酒,下船放松放松,他們不一樣,不光喝那麼多酒? 你看還有好幾個女孩? 肯定都是花錢找的。」
二廚貼近我? 小聲說。
二廚不愧是歲數大,見識的多,往旁邊那桌掃了兩眼,就立馬發現問題了。
听二廚這樣子說,我趕緊又放眼望去,剛才還真沒注意,確實有幾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描眉畫目,有些妖艷的女孩散坐在一幫菲律賓船員中間。
差不多每個菲律賓船員都摟著一個? 一邊說笑著,一邊喝著酒。
我仔細听了听那邊隱約傳過來的話語,女孩們都說著挺流利的英語。
「菲律賓是說英語的,這些女孩也不簡單? 也是念過書的? 英語都說得不錯。」
我端著酒杯,小聲跟二廚嘀咕著。
「是嗎?我听不懂也沒注意听? 你看看,可惜了這些女孩,干點什麼不好。唉∼」
二廚听我這麼一說,還特意側著耳朵听了一會兒,然後嘆了口氣,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人家也可能特意來這里打工學英語的,往好地方想想吧,」我笑著跟二廚說。
「嗯,希望如此吧,但八成是為了錢來的。」二廚也笑著跟我踫了下酒杯,撇了撇嘴說。
我們正小聲聊著,看見剛才送啤酒的那個大波浪女孩又走過來,手上端著一個小碟子,碟子里放了幾塊西瓜。
女孩走過來,微笑著把西瓜碟子放在我們的桌子上,說,「你們第一次來吧?送你們一盤西瓜吃。」
女孩盡管是說普通話,但南方口音很重,听起來說話軟綿綿的,還算悅耳。
「謝謝啦,姑娘,我們是第一次來。」二廚趕緊禮貌地笑著回應,感謝到。
「你是老板嗎?」好奇心促使我月兌口而出。
沒想到我的話讓女孩捂著嘴咯咯地笑了起來,「我哪里會是老板呢,老板才不會在這里,老板都出去吃飯喝酒打牌了,老板有好多生意呢。」
「哦哦,那你在這里負責吧?」我又好奇地問。
「嗯,算是吧,你們是北方人?」女孩沒有走,可能感覺我們年齡差不多,就站在桌子旁跟我聊了起來。
「對啊,我們是山東的,煙海人。」二廚又在旁邊插了一句。
「是嗎?哎呀~真巧,我弟弟就在山東上大學!」女孩一听我們是山東的,馬上很興奮地叫了起來。
「是嗎?你弟弟在哪個大學?」二廚明顯比女孩沉穩多了,不慌不忙地問。
「我弟弟今年考上了山東大學,在濟南,我去送的他。」女孩看樣是家里的頂梁柱,從說話語氣中可以听出來。
「山東大學啊?那可是名牌大學啊,不好考,看樣你弟弟學習很好。」
二廚佩服地說到。
「嗯,我弟弟學習很好,很刻苦,長得也帥帥的,跟你差不多,好像沒你高。」
女孩欣賞地目光上下打量著我。
「你也是船員?」看來女孩的好奇心不亞于我。
「嗯嗯,是的,」我點點頭。
「那你在船上做什麼工?」女孩忽閃著大眼楮,盯著我,微笑著問。
被女孩直視著,看得我有些不好意思了,趕緊把目光挪開了。
「我是二廚,廚師,他是服務生,」二廚在旁邊搶答著。
「哦哦,看你長得挺帥氣的,歲數不大吧?」女孩挺大方地繼續問著。
「我歲數不小了,十八了,」一听女孩說我小,我趕緊挺了挺腰桿,強調到。
「哈哈~這麼小,怪不得,」女孩居然又捂著嘴笑了起來。
把我笑得有些傷自尊了,隨即問道,「你多大啊?看著你也沒有多大嘛。」
「我當然比你大多了,我說嘛,你跟我弟弟一般大,我大你五歲,」女孩眼里飄過一絲愛憐的神情。
「哦,居然大我五歲?不會吧?我也看不出你比我大這麼多啊,」我有些不服氣地說。
「你當了幾年船員了?我來廣州都七年多了,」女孩看著我,有些悵然若失地說。
「今年是第一年,」我有些底氣不足地回答。
「就是嘛,你剛高中畢業吧?我弟弟也是,你怎麼沒考大學?」女孩好像猜中了似的,得意地說。
我正不知如何回答女孩這犀利的問題時,二廚給我解圍了。
「你來廣州七年多了,那麼早就不讀書了嗎?」一直在旁邊看著我和女孩說話,插不上話的二廚終于找到了機會。
(520)
「我不是廣州人,是廣東北邊那個省的,住在大山里邊……」女孩跟我們娓娓道來。
我拉了一把椅子放在那個女孩面前,示意她坐下說,女孩轉頭看了看旁邊的桌子,都玩得很開心,看來暫時沒有需要服務的。
就朝我溫柔地笑了笑,坐下了。
這時,酒吧小院子里的音響響起譚詠麟的歌曲《半夢半醒》,替換了剛才一度吵鬧的迪斯科舞曲。
平緩的音樂讓那幫狂歡的菲律賓船員也安靜了下來,每個菲律賓船員摟著一個女孩在院子里隨著譚詠麟富有磁性聲音的歌聲,舞蹈起來。
看起來像是慢四步,因為跟美東他們去過「大美舞廳」,看過那些六零後大姐跳過,所以有些印象。
「來,咱們喝杯酒吧,邊喝邊聊,」女孩站起來,用手往身後撂了一下垂下前面擋住了半邊臉的頭發。
露出了一張嫵媚、清秀的臉龐,加上女孩溫柔,軟綿綿的話語,給人感覺溫婉如水。
「你們稍等一會兒,我馬上就來,」女孩說著,走去擺放啤酒的透明冰箱,從旁邊的櫃子里取出兩瓶啤酒,又順手拿了一個杯子倒扣在酒瓶上,拿了過來。
然後,坐下後,起酒、倒酒,動作熟練,瀟灑,一氣呵成。
女孩很豪氣地舉起酒杯跟我和二廚踫杯,沒有再猶豫,仰著脖子,把杯中的啤酒一飲而盡,白皙的脖頸向我綻放著。
女孩頭揚了好久,在微張著嘴,伸著紅潤的舌尖卷起著,迎接著那一滴滴的液體。
然後挑戰性把酒杯倒過來,注視著我。
我正看著女孩看得出神,仿佛在哪里見過她似的。
突然醒悟過來女孩在盯著自己看,讓女孩看得我,我也趕緊下意識地又握住自己的酒杯看了一眼,里邊還有個挺厚的酒底子。
我連忙又張嘴仰脖喝了個一干二淨,然後也學著女孩的樣子,把酒杯倒過來。
女孩朝我笑了,「流量還不錯嘛,什麼時候開始喝酒的?」
「我也干了!」這時二廚也大聲說了句,女孩這才往二廚那邊瞅了眼,拿起酒瓶笑著先給二廚倒滿了。
我和女孩剛才說話說得,都忽略了二廚,我也不好意思地把五香花生米往二廚那邊推了推。
「徐哥,吃兩個五香花生米,當個酒肴墊一墊吧。」
「姑娘,你酒量可以啊,」二廚朝我點點頭,伸手抓了幾個花生米,往嘴里丟了一個,邊嚼著邊問那女孩。
「我在酒吧干了三年了,以前在工廠里做工,也做過飯店服務員,」女孩給二廚倒滿後,放下自己的酒杯,又給我倒滿酒,一邊給自己倒酒,一邊開始慢慢地說起自己的故事。
女孩叫阿芳,家臨近著粵北山區,家里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因為家里孩子多,父母收入少,不能供養那麼多孩子讀書,所以學習還不錯的阿芳毅然退學了,跟著姐姐出來廣州打工賺錢,供弟弟妹妹繼續讀書。
弟弟挺爭氣的,學習成績很好,今年高考考取了山東大學,阿芳請了假回家送弟弟去的濟南。
還有個妹妹正在讀高中,現在是高二。阿芳說,等兩年後妹妹也考上了大學,她會自己開一家酒吧。
這樣可以多賺些錢供弟弟妹妹讀大學,阿芳說,她還有個理想,等弟弟妹妹大學畢業工作後,她自己也想這個機會繼續讀書,充實一下自己。
阿芳對我們很信任,很有親近感。唯一的原因就是我跟他弟弟所在的大學是同一個省的。
「好了,我說了不少了,下邊說說你們吧?」阿芳頑皮地朝我們擠了擠眼楮,笑著說。
我和二廚投桃報李,也跟阿芳聊了我們自己的一些事情。
二廚聊了他以前的工作,為什麼出來跑船,以及我們在船上的一些趣事。
「你這麼小,就一個人闖世界了?」阿芳好像把我當成了他的弟弟,很關心地問。
「不小了吧?都十八了。大人了!」我還是強調自己已經過了十八歲了,已經是成年人了。
「好男兒志在四方,男人是應該出去闖闖,對以後的發展和肩扛更大的責任都有好處。」
阿芳看著我笑著說,眼楮里流露出疼愛之情。
我們好像越聊越感到親近了,越聊越感覺彼此很有緣分。
于是我把我們船公司的通信地址留給了阿芳。
阿芳也給了我一個尋呼機號碼,我還不懂尋呼機是什麼東西。阿芳就從腰間皮帶上取下一個長方形的黑顏色的,半個香煙盒大的一個帶著一小塊屏幕的東西。
一邊給我看,一邊給我講解著,告訴我說,如果下次來廣州,可以找一部電話,然後撥打尋呼台的號碼。
跟尋呼台的服務小姐說呼她的號碼,2936。並報告給尋呼台小姐我所使用的電話號碼。
這樣,尋呼台就會把我所使用的電話號碼發送到阿芳的尋呼機上,她看到尋呼信息,就會給我電話號碼打過來電話。這樣,我們倆就聯系上了。
「哇,真的真的這麼神奇嗎?」
我听阿芳說完,感到很新奇而又感到不可思議。茫茫人海中,這麼容易就找到你想找到的人了。
我拿過阿芳的尋呼機,翻過來覆過去地看,一邊看,一邊在心里感慨著。
如果在河東高中時也能有個尋呼機就好了。這樣,我就不會跟佳慧失去聯系了。
同時也為廣州的發達而感嘆,感覺比煙海要先進很多年,估計最少也要十年八年的吧。
彼時,煙海還沒有尋呼機。兩年之後,我結束了海員生涯,煙海才開始有了第一批尋呼機用戶。
1983年,上海開通中國第一家尋呼台,BP機進入中國。
1990年開始,尋呼機如雨後春筍,市場非常繁榮。
直到1995年下半年開始,在手機的影響下,尋呼機用戶數量不再增加,到1996年開始用戶數量開始滑落。
從2002年開始,中國的尋呼業在經歷了短暫的慘淡經營階段後,已經從經濟發達的南方到經濟欠發達的北方開始逐步退出城市普通百姓得生活。
到2002年底,僅剩21家,用戶不足40萬。
有資料顯示, 2007年,最後有尋呼業務的聯通也放棄了此項業務,紅火一時的尋呼機在國內退出歷史舞台。
我們這樣邊喝邊聊,听著音樂,度過一個愉快的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