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劍門山上恩怨清 第一百六十八章 變故

楊洪當上了御史台的御史中丞,而他當上了御史台御史中丞的代價就是御史台的八位同僚直接被太醫署的太乙門直接抬走了,據說最慘的那一個被抬走的時候還不停的抽抽呢。

而在這一場亂象結束了之後,他們並沒有結束,而是繼續開始了下面的事情。

「刑部尚書恆企,恆大人!」這一嗓子再次將所有人的精神給拽了回去,讓眾人的心情不由的提了起來。

而當他們看清了這一嗓子喊出來的是司空寇興寇大人的時候,眾多朝中大臣的臉色就更加的難看了,他們真的是不明白了,今天是什麼日子,雖然他們知道有些事情不能拖下去,拖下去就沒有意思了,但是他們這麼著急也實在是有些過分了。

不過哪怕他們再過分一些,這群朝中大臣,又有哪個敢于多說一句的,正所謂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他們就是那等著被安排的魚肉。

多看,多听,少張嘴,就是現在活下去的道理了。

而被點了名字的刑部尚書恆企,也不是什麼傻子,他雖然不和錢家一樣是那謝坤的親家,但是恆企和謝坤一樣都是出身烈焰城,而且當初謝坤崛起之時,他們恆家可是出了大力氣的。

甚至為了謝坤的事情,恆家的老家主,也就是恆企的父親恆通老大人,直接在戰場上被人亂刀分尸了不說,最後大戰結束,除了些許信物之外就只剩下了一灘肉泥存留了。

這般淒慘的恆通,也算是讓恆家和謝家這麼多年一直算是恩若一家一般,恆家的人也不是不懂事的,這麼多年一直兢兢業業,無論是對于朝廷來說還是對于謝坤來說,非但沒有給他們惹過麻煩,還一直秉公執法,算得上是朝堂之中為數不多的一股真清流。

不過這麼一股清流今日也必須要被拿下來了,因為若是不拿下來,恐怕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了。

恆通是不是一個實誠老人?

毫無疑問是的,當初幫助謝坤的世家和各個勢力不止一二,但是最後死在了戰場上的寥寥無幾,大多數都是壯其聲勢,而不真心為之拼命。

而當初勢力比謝坤乃至謝家還要大的恆家,卻是說了幫助謝坤,就真的拼了命的幫助他,讓自己的老家主都死在了戰場之上。

這是家教,這是他恆家的家學,人無信而不立。

恆通重情重義,他的兒子恆企也沒有給他丟人,這一輩子都在刑部打熬磨煉,一生的時間不貪權,不貪財,最喜歡的就是一口吃的,除了好吃以外,幾乎算是一個完人。

對待政事兢兢業業,對待子女,嚴加管教,對待朝廷忠心耿耿,對待妻子,相敬如賓。

可是這麼一個近乎完人的存在,卻是現在面臨著不得不被興師問罪的結局,而其原因就是他的靠山倒了。

若是這讓一普通百姓听到了,恐怕會嗤之以鼻,靠山倒了和他有什麼關系,他又沒有犯任何錯誤,他又沒有做任何錯事,這一生都是兢兢業業的任勞任怨,便是錢財都沒有貪污一兩。

這種人,他有什麼資格說是有罪!

而恆企也是這麼想的,他直接站了出來,他是一個執拗的人,他可以允許自己退位讓賢,但是請記住,他允許的是退位讓賢。

他不允許自己走了走了,竟然還有一個罵名,罪名背在自己的身上,這是不行的。

所以他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朝著車遲朝廷的皇帝糜臻,朝著車遲朝廷的司空寇興,大聲的呼喊著,「老臣一生任勞任怨,自認為經過了老夫之手的案子,迄今還沒有發生新的冤假錯案。

老夫這一生唯有一愛好,那就是這口月復之欲,但是老夫亦不曾貪財,沒有收過一絲一毫的賄賂,未曾有過除了妻子之外的其他任何女子,甚至就連那口月復之欲,老夫都沒有找朝廷幫老夫出過一分錢,都是老夫自己解決的。

不知道老夫剛剛說了這麼多的話,不知道寇興大人,可否告訴老夫,那一句話是假的,同樣也請告訴老夫,老夫到底犯了的是什麼罪過,竟然要讓司空大人,這般過份的興師問罪。」

說到這里的時候,那恆企竟然大感委屈一般,直接朝著糜臻跪拜了下去,要糜臻給自己一個交代。

若是換做旁人,定然覺得這是不死心,想要賴在自己的位置不走,但是這次這麼做的是恆企,所有朝中的大臣都默默的嘆息了一聲。

同朝為官這麼多年,誰還能夠不知道誰呢,自家的這個同僚是什麼性格,是什麼能耐,他們還能不知道麼。

恆企並不是想要賴著不走,他就是不想在走之前背上一個有辱自己名聲的罵名!

他是恆企,是恆通的兒子,是他兒子恆階的父親,也是他們恆家的族長。

他們恆家這一生都堅持自己的品德,若是在他這里不明不白的收到了這種罪名,不管這個罪名是什麼,這對于他們恆家來說,那都是一個奇恥大辱一般。

想到這里,便是一心要將恆企弄下去的寇興都不由的嘆息了一聲。

他當然知道恆企這一生是真的沒有做什麼對不起朝廷,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他們恆家是這天下少有的良心家族。

便是當年的謝坤都沒有讓他為了自己的權勢去做任何違心的事情,在他們這些人看來,一個朝廷之中,能夠有這麼一個真的正直之人,那是他們的榮幸。

看見錯事就要勸諫,若是這種事無可奈何,他也依舊會勸諫,但也只是勸諫。

恆企這一生的信仰就是,我看到不對的就要告訴你,至于你是不是無可奈何而為之,那不對就是不對,我要告訴你,你這麼做是錯的。

我可以體諒你,但是你這麼做,仍然是錯的。

我告訴了你這件事情是錯的,你可以不改,但是我必須要告訴你,你現在這麼做,他是錯的。

這種性格不叫咄咄逼人,這種性格叫做可靠!

一個朝堂之中,能夠有這麼一個這種性格的人,他們定然可以,每日三省吾身,保證自己不會犯太多的錯誤。

而現在這麼一個朝堂之中的寶貝,這麼一個在朝堂之中,十分重要的人,確實要被朝廷的三公之一,司空寇興寇大人,親手給抹殺掉,這真的可以說是一種諷刺了。

寇興看著滿臉都是不忿之色的恆企,他知道這個老人不服氣,但是他卻是不能不這麼做,刑部尚書不同于其他。

這個位置的糾纏,和廷尉府之間的糾葛都太多了,他不能事事都親自操刀,所以他只能將這麼一個重要的位置交給自己的心月復來,然後讓他代替自己,將刑部,將廷尉府,將校事府都整合完畢。

只有這個樣子,他才能夠做到和他們兩個人分庭抗禮。

「既然恆企大人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錯了,那老夫就提醒提醒恆大人!」寇興將自己的心情壓下去,然後板著臉色直接朝著這個一身正氣的老大人喝問起來,「當初聶無極檢舉飛燕軍投降天狼乃是誤會,這導致了我等沒有第一時間鎖住飛燕局的家眷。

從而讓飛燕軍的眾多將校家眷逃到了天狼,非但讓我車遲國失去了飛燕軍這麼一只精銳的士卒,更是讓讓天狼國最後憑空多了數十上百萬的百姓人口,讓他們一舉恢復了元氣,這件事情,你可認罪!」

「老夫不認!」恆企听到寇興說的是飛燕軍之事的時候,上來就直接怒喝了起來,臉上的表情看上去比這個要將他罷免問罪的司空大人還要更加的憤怒。

但是恆企在大罵之後卻是慢慢的沒了聲音,因為他雖然不認罪,但是他也沒有辦法反駁。

當初飛燕軍的事情,這件事說不清是誰對誰錯。

當初聶無極說的就是錯的麼?恐怕那也未必,在場的誰也不是傻子,飛燕軍會不會投降這個誰都說不準,但是二話不說全部都投降天狼,這可是胡說八道的。

但是當時一是因為有消息傳來,二是因為那時候人們的眼楮之中都看著九品中正之法,三是因為反對者的叫囂實在是威力太小,沒有人真的去在乎他們的想法。

這才給飛燕軍上上下下定了一個叛國的名聲,這才軟禁了包括嚴家在內上上下下所有飛燕軍將校的家眷。

但是誰又知道,聶無極會那麼的力挺于嚴燕一家,力挺飛燕軍,明明之前兩家都是水火不容也不為過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有了聶無極的聲音,眾人才不得不好生考慮一番對于飛燕軍的處置,而他們也不想因為這點事兒,非要將他們的家眷都殺死之後,還要給自己的朝廷按上一個暴虐的名頭。

這些各種原因 糾結之下,才造成了最後的那麼一個結果,這個結果說不得是誰耽誤了誰,誰坑害了誰,但是卻是有一件事是否認不了的。

那就是當初這件事發生的時候,的確是刑部主掌此事,調查的時候,除了校事府之外,也的確是還有廷尉府以及刑部的提點刑獄司這些地方。

最後飛燕軍上下將校的家眷的確是被軍方接手了,但是換句話說,地方上面,那些普通士卒們的家眷,可都是下放到了各個捕快,捕頭的手里面了,讓他們協助看管。

結果是什麼就不用說了,這一次連聶家都進去了。

所以說,這種罪過若是真的要說怪罪,他刑部尚書恆企的罪過還真是跑不了。

但是雖然說是跑不了這個罪過,可是也不是說他就能夠認罪啊。

想明白了寇興是什麼意思的恆企,仍然是咬緊了牙關,滿臉的怒火朝著他寒聲說道,「老夫不認,不認!」

當初那件事情,錯的是朝廷,是皇帝糜臻,是三公,是諸多大人,當然也有他刑部尚書恆企的失誤,但是若是那這個給他定上什麼了不得的大罪過的話,那這滿朝文武何人何人能夠逃得了!

不過縱然這個家伙咬緊牙關,說什麼都不認罪,但是寇興仍然還是有足夠的辦法。

「刑部尚書恆企,瀆職失誤,錯漏連連,讓我車遲損失之大難以承受,特命人將其打入天牢之中,擇日三堂會審!」

寇興不需要將他直接定罪,這種事情非常的難,但是這不妨礙讓他先行收監了再說,只要將他收監了,那麼他這刑部尚書的官職不能也帶到大獄之中了吧。

所以不得已之下,就必須找一個合適的人,暫時代替他成為這新的刑部尚書。

至于這個三堂會審,畢竟是要拖時間的吧,總不能關上幾天就將他提出來,這樣對大家都不好。

所以干脆的弄得更加嚴肅一些,然後說白了就是等著吧,所謂三堂會審,至少你也要讓著三堂有時間了再說,至于什麼時候去審問,那就是他們的心情了。

至少等到他們將朝堂上再次穩定下來之後,將這個恆家的家主恆企的結果想好了之後,才會將他提出來。

至于最後就算是選擇將他留在朝堂之中,那麼他可能還要更加的悲慘一些,因為這位恆家的家主,還要再被他們磨礪一下,至少將他的性子磨平了再說別的。

而等到這些之外,就算是恆企被他們無罪釋放了,他覺得他還能夠官復原職麼?和刑部尚書品階相等的虛職有多少,恐怕數都數不清。

到時候是用還是放,只在他們一念之間,這就是朝堂上面的手段。

而為官多年的恆企哪里能夠不知道寇興想要玩什麼手段,直接看著他就是冷笑了一聲,這就是赤luoluo的以勢壓人,寇興乃是三公,曾經又是司徒一職,現在皇帝和太尉兩個人不吭聲的情況下,無人可以違背他的意願。

而他自己也不能夠反抗,他乃是被提審詢問,寇興並沒有給他直接定罪,所以他若是反抗的話,恐怕面對的也就是各種流言蜚語了。

這種流言蜚語對于他們這種嚴于律己的家族來說,恐怕是致命的威脅!

「將恆企大人帶下去!等待我等的三堂會審!」寇興一聲令下,殿外早就有所準備的士卒就沖了進來,然後將一臉嘲諷之色,並且不斷冷笑的恆企帶走了。

之後恆企面對的可能就不會這般的「友好」了。

看著剛剛還威名赫赫的刑部尚書恆企就被人這麼帶走了,眾多朝臣也是心中一凜,然後屏住了呼吸。

他們現在不單單要看是誰那麼好的運氣直接升任刑部尚書,更是要看看一直不吭聲的太尉大人司徒浩,是盯上了禮部這個六部之一,還是從刑部奪走了廷尉府這種要地。

「鮑勛!」寇興沒有讓眾多朝臣等候多久,而是直接點了一個人的名字,刑部書令史鮑勛。

同時寇興也朝著糜臻拱手說道,「啟稟陛下,刑部書令史鮑勛乃是我車遲的青年才俊,為官經年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刑部多年更是對刑罰之事分外精通。

此時刑部尚書之事空缺,正是我等關注之時,老臣提議,讓刑部書令史鮑勛,暫代刑部尚書一職,以方便刑部做事!」

眾人听到了鮑勛的名字之後就猛地愣了一下,鮑勛是一個年輕人,如今也不過就是三十余歲罷了,他也不是什麼大人物,當了這沒有幾年官的鮑勛,無論是執政還是權勢都算不得多麼的強大。

但是眾多朝臣對他能夠接替恆企成為「暫代」刑部尚書的人選並不是多麼的吃驚。

有著吃驚是因為眾人沒有想到這位竟然是寇興的人,不吃驚是因為鮑勛的家世非常的好。

刑部書令史是一個不怎麼入流的刑部小官,若是旁人在這個職位上,那不過就是打打雜罷了。

但是鮑勛不一樣,他從進入刑部的那一天起,所有人就知道這位少爺是去那里混經驗,鍍金的。

因為他的父親是正三品的中都督鮑康,他的伯父是宮內的內飾統領鮑隆,他爺爺是當初為了救下糜臻而死的親衛統領,所以這算是糜臻的子佷輩了。

這位是什麼時候成為寇興的人的,眾多朝臣是真的有那麼些許的驚訝,但是讓他上位,此時想想也是情理之中。

此時糜臻和司徒浩都忍不住看了他一眼,同時兩個人都露出了一個輕笑,只不過這輕笑的意味,兩個人卻是完全不同的。

「準了!」糜臻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對寇興的請求多說什麼,既然說好了,那麼大家誰都別反悔,雖然說有時候朝堂政局上面的誓言,如同放屁一樣,但是同樣有時候,這個也是很重要的。

「臣叩謝陛下!」听到了這聲準了,寇興只是淡然一笑,然後回到了自己本來的座位上去,而一直緊張兮兮的鮑勛則是忍不住的開心,直接出來行禮謝恩,同時朝著寇興投過去一個感激的眼神。

寇興和糜臻的動作都結束了,眾多朝臣也將自己的目光放到了那兩個人的身上,禮部尚書倉慈以及廷尉府的廷尉大人杜夔兩個人。

眾多朝中的大臣們知道,接下來要對付的就是他們兩個人中的一個了。

作為朝中三公之一,司徒大人謝坤手中有什麼勢力,大家當然不陌生。

朝堂不同于邊疆,軍方一直不參與其中,他們只听皇帝的命令的,當然這也不代表他們就是皇帝的人。

而朝堂之中,正一品就有數個職位,左右丞相已經被廢除了,太師、太傅、太保現在也成為了虛職,空有其名,沒有其職,換句話說,他們這三個人便是不上朝都沒有人會過問的,當然,這麼多年他們也的確是沒有上朝過。

像太師、太傅、太保這種職位,每月拿著俸祿,每年領著賞賜,然後過著自己的小日子,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殿閣大學士空缺多年,那是給真正的天下聞名的大名士準備的,這種人一般人可是當不了的,就說現在的朝廷之中,還沒有一個人敢于說自己能夠勝任這個職位的。

敢當殿閣大學士,若是沒有十足的真本事,他會被天下人活活的噴死的,恐怕某天夜里,他若是不注意,祖墳都有可能被人給刨了,最後還得在他祖宗尸骨上面,寫一個不敬祖先。

而剩下的就是這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至于軍方,林天馳作為三帥之一,又是年紀最大,威望最高的那個,他自然是擔任著掌鑾儀衛事大臣這個武官之中最大的一品武將,同時還有一個驃騎將軍的虛職。

而另一位三帥之一,被稱之為血袍將軍的任峻,則是擔任著領侍衛內大臣這個被戲文稱之為戍衛中央的兵馬元帥之職,算是能夠和朝堂上面的三公分庭抗禮的了。

最後的花帥,因為是一個女人,所以對她的安排,最後其實只是一個輔國大將軍罷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輔國大將軍不是從一品,是一個二品,和那兩位差出來不止一個檔次來,不過她倒也從來沒有說過什麼,而且也沒有人敢對她說些什麼。

但是這也讓這車遲的勢力被他們六個人幾乎算是瓜分干淨了。

花帥是一個女人,天生就比較弱勢,所以最後他的手中只有幾個在外面帶兵的宣撫使以及宣慰使副使罷了。

便是邊疆大軍之中,她的實力不過一二成罷了,若非是她本身能力不俗,她恐怕連這些東西都保不住。

軍方大部分都是林天馳的舊部和血袍將軍任峻的門生,而朝堂之中的文臣,世家之中的家主,以及各個城池的城主,則是被三公所佔據。

而朝堂之中,吏部這種關乎到官員升遷的要職,自然不能是誰的人,否則誰都睡不好,那是糜臻的人。

工部這種費力不討好的是誰都不想要,每年各個工程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一樣,從里面撈點錢,動輒就會出現山洪或者坍塌,到時候成倍的錢財還回去不說,還要被他們拖累的名聲都臭了。

而若是不從里面弄錢,他們工部每年都說錢不夠,也不知道他們怎麼做到的。

剩下的禮部和刑部是司徒謝坤的人,兵部雖然管不了軍方,但是卻是有著城中兵馬大權,以及各地城池的糧草補給的,這個也是糜臻的。

而最後一個戶部乃是朝廷的錢袋子,那是掌管天下戶籍所在的地方,那位是司徒浩親自掌管的,這種事情交給別人,別說糜臻放不放心,便是司徒浩也不可能放心。

所以原本三公之中,勢力最差的就是寇興了,這次寇興一把將刑部拽到了自己的手中,糜臻拿回來了御史台,而剩下的禮部和廷尉府都是最後的蛋糕了。

[咪咪閱讀]

若是司徒浩拿走了禮部,這是情理之中,那樣這位老人還真是一舉反身了,可若是他拿走了廷尉府,那麼沒有動禮部的寇興,恐怕也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司徒浩沒有讓他們等待多久,而是直接抬手就是給糜臻躬身行禮,然後開口就說道,「老臣有本要奏,老臣彈劾」

听到彈劾這兩個字之後,眾多朝廷大臣都挺直了自己的腰板,然後看著最前面的兩個人,禮部尚書溫恢,廷尉府的廷尉大人楊阜。

而禮部尚書溫恢,廷尉府的廷尉大人楊阜兩個人此時也是滿臉的緊張。

「老臣彈劾,禮部尚書溫恢,在禮部相互勾結,狼狽為奸,何當大不敬!」

听到這一串的話語,眾多朝臣都有些搓牙花子了,這幾個罪名倒是不大不小,但是和溫恢也實在是不沾邊啊。

溫恢的父親溫恕在溫恢只有十五歲的時候就直接去世了,而溫恕當初也不過就是一個城池的守將,雖然有些許的勢力,但是卻也算不上什麼大人物,給不了溫恢太好的東西。

他隨隊護送父親遺體回鄉後,家中薄有積財。可是溫恢卻認為,當今世態已亂,那時候感覺整個朝堂天下都是危機潛伏的。

若是他在家鄉苟且為一方富戶又有何用,于是把家財一朝散盡,以賑濟鄉黨宗族中有需要的人,此舉令州里鄉人甚為稱道。

後來溫恢正式被人舉薦之後如朝廷為官,先是擔任過小城的主簿,還有別駕等職,一步步往前走著,直到最後出任司空府的主簿,在謝坤身邊為官,深受重用。溫恢在司空主簿的身份兼刺奸一職,還掌管著京城城防軍中罪法。

他之所以成為禮部之人,也是因為他曾經的一件往事。

一次,司空軍謀掾孫禮為報答同鄉人馬台曾救護其母親的恩德,在馬台因被事件牽連而將要接受死刑時,私下以職權引令馬台逃獄。事後孫禮自己卻不肯就此畏罪逃亡,而是直接向溫恢自首。

溫恢在了解過事情始末之後,認為孫禮所為是義舉,于是把整個事件告訴謝坤,最後孫禮與馬台均獲得減免死罪。

在禮部上當禮部尚書其間,那也算是兢兢業業了,不過溫恢的這幾個罪狀,的確是有些過分了。

在禮部相互勾結,狼狽為奸,何當大不敬,這個說白了那就是在禮部範圍內,和禮部的諸多大人一個個的相親相愛,關系和睦。

這種事情如何說,禮部不同于其他的衙門,若是不做到這一點,他這個禮部尚書也就不要做了。

雖然在朝廷當官的, 的確是不能夠互相勾結,也一定要學會相互之間避嫌,但是這是平常時候。

什麼叫做平常時候,比如這一個城池之間,城主和守將可以看上去分外和睦,但是若是他們好的就像是穿一條褲子,那麼就該有御史瞄上他們這種情況了。

這就是容易狼狽為奸,讓人便是想要狀告,那都找不到門路。

但是禮部的職責是什麼,禮部下轄禮部司、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專管朝廷壇廟、陵寢之禮樂及制造典守事宜,並掌修明禮樂、更定章制等等諸多事情。

而且為了方便這些事情,後期朝廷將本來獨立的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並入禮部,就是為了能夠讓讓禮物處理這些事情更加的方便。

除此之外,謁者後期也被並入了禮部,雖然禮部看著各個衙門很多,但是這禮部卻沒有什麼實權,而且非但沒有實權,反而是事情頗多。

其中,朝廷壇廟、陵寢之禮樂及制造典守事宜,並掌修明禮樂、更定章制這幾件乃是重中之重,之所以說他們,是因為這些東西都不是因為他可以肆意妄為的。

若是他禮部敢在內部出現什麼ど蛾子,不管是耽誤了這所謂的各種朝廷壇廟、陵寢之禮樂還是耽誤了制造典守事宜,那都是要人命的時期。

至于修明禮樂、更定章制,這種事情關乎一國之臉面,禮部若是敢于互相內斗這麼做的話,那是要他性命的。

所以司徒浩說的這相互勾結,狼狽為奸,何當大不敬,他溫恢是絕對不能跑的,但是不能跑歸不能跑,不代表說他要認罪。

「啟稟聖上,老臣年事已高,早就應該退位讓賢,不過今日朝堂之中若是非要出現這等變故,還請陛下準許老臣歸隱,禮部不能擔上這種罵名在身上,陛下!」

溫恢和恆企恆大人一樣,他雖然不能稱之為這一輩子都是君子典範,但是他也算得上是一個在乎自己羽翼在乎了一輩子的,若是現在出現什麼問題了,那真是讓他丟人了。

糜臻還沒有說話,司徒浩便直接將話接了過去。

「啟稟陛下,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若是不能將這件事情說的清清楚楚,豈不是我等欺辱了他?」也不知道怎麼了,今日的司徒浩頗為凶悍,這次竟然是一副要將這個禮部尚書打落塵埃的模樣。

御史中丞最後落了一個富家翁,刑部尚書也是入獄,確實有了一條後路,可以圖謀日後,但是司徒浩這個平素里仿佛好好先生一樣的家伙,今天卻是一點不放手的意思,讓人頗為驚訝。

「老臣乃是禮部尚書,老臣」溫恢的話都還沒有說完,然後另外一邊的朝臣之中突然出現了一個人,直接朝著糜臻說道。

「啟稟陛下,下官彈劾禮部尚書溫恢,結黨營私,貪贓枉法,和驍騎司馬馬文聯合里同滄瀾!」

這一聲大喊著的彈劾出現,那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將整個朝堂都給炸出來了。

說話的這人也這車遲也是一個名人,而且也是一個頗有傳奇的名人。

他表字字義山,天水城之人,真要論起來他現在還是天狼國之人,早年就與同城的至交好友尹奉、趙昂聲名在外,一同一起在天水城擔任城主府的從事,協助城主處理各種事情。

二十年前,塢城發生了叛亂,波及到了整個塢城到一線天所有城池,當時的城主韋康在無奈之下將他派了出去,直接先去塢城求援,不果之後便直接奔向了京師之中,要從京師求援。

不過最後等著這個家伙從京師請了援軍沖過去之後,這塢城內亂已經結束了,他們白跑了一趟,不果他的名字還是被朝中之人記住了。

畢竟靠著雙腿奔波了那麼遠的距離不說,到達京師時候的那淒慘模樣也是感動了不少人。

而且從京師回來之後,閑來無事的時候,身邊的眾多將領都會問他,現在京師的情況如何,車遲和滄瀾已經打了那麼久了,到底誰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

而他卻是信心百倍的告訴眾人,「滄瀾國君寬厚但不果斷,喜好謀略但缺乏決策,不果斷就沒有威嚴,缺乏決策就會誤事。

現在雖然勢力強大,然終究不會成就大業。陛下有雄才遠略,決斷應變豪不猶豫,法令統一而軍隊精良,能使用不循常規的人,所任用的人都各盡其力,他必定是能成大事的人。」

听到了他說這些話之後,還有那果斷和崇拜的模樣,他們這些距離京師特別遠,本來就是十分的有游離感,而他們听到了這個家伙不斷的宣傳再宣傳,倒是給他們增加了不少的信心。

到這里,他的前期只能夠說是他比較忠誠,說不出什麼其他的話來,但是他的傳奇卻是在後面開始了。

六年前,滄瀾和車遲大戰,突然出現的奇兵不知道從哪里出現在了他們車遲大軍的背後,一舉攻破了他們的防線,然後直接形成了當年的車遲對陣天狼之勢。

就在這種危急時刻,就在滄瀾大軍可以長驅直入的時刻,而這個家伙當時已經被征召入京師為官,然後作為運糧官駐扎在滄瀾大軍兵鋒之下的渭南城。

他在渭南城志宏堅持固守,堅決不和其他城池一樣,被他們一打則投降。

而滄瀾的大將馬孟起集中隴右的全部兵力,其國君張溫又派大將楊昂協助馬孟起,大約萬余人攻城。

他率領官員和宗族子弟中能打仗的千余人,又讓從弟楊岳在城上修築偃月營,與馬孟起苦戰。

從正月到八月,死守城關,救兵不至。渭南城城中派別駕閻溫沿水路逃出求援,結果被馬孟起殺害。

城主、守將大驚失色,開始考慮向孟起投降。

他听聞之後,連夜求見他們,流淚勸諫說︰「我率父兄子弟以節義相鼓勵,死守不降,當初魏平死守,還沒有如此堅固呢!而今放棄馬上就要建立的功名,給自己蒙上不義的罪名,我願以死相守。」

于是號啕大哭聲聲泣血,字字哀求。只可惜城主和守將最終還是派人求降,並且打開城門讓馬孟起進來。

馬孟起進城,先是把他弟弟楊岳抓起來,又讓他殺死城主和守將。

他內心懷著復仇的志向,只是一時尋不著機會,便一直听命從事罷了。

不久,找到機會的他直接找到馬孟起告假,請求埋葬亡妻。

他有一個外兄姜敘屯兵在不遠處的歷城。他的妻子從小在姜敘家長大,和姜敘也是情同兄弟之人。

他見到姜敘和姜敘的母親之後,敘說了渭南城陷落的經過,悲泣不已。姜敘說︰「何以如此悲慟?」

他回答說︰「守城卻又守不住,君長已死而不能同命,我還有什麼臉活著呢?馬孟起曾經也是車遲之人,背叛家族,背叛國家,燒殺將士。這何止是我個人怕受人指責,全城的百姓都要蒙受恥辱。

您帶兵專管一方卻沒有討殺賊逆之心,這正是史書上所說的‘國之大將戍守城池’的情形。

馬孟起雖強,卻無視信義,部下矛盾重重,所以打敗他並非很困難。」

姜敘的母親听到他這麼夸耀自己的兒子很感慨,敦促自己的兒子姜敘听從他的勸說。

定下計謀後,又與同鄉于他一同被調往這邊疆之地的姜隱、趙昂、尹奉、姚瓊、孔信,李俊、王靈等聯絡結盟,共同討伐馬孟起。

又派從弟楊謨到渭南城告訴楊岳內情,並聯絡了河間的梁寬,南安的趙衢、龐恭等。

盟誓以後,于九月的時候,他和姜敘在歷城起兵。

馬孟起聞訊後親自率兵出擊。趙衢、龐恭等救出楊岳,關閉冀城大門,抓住馬孟起的妻兒老小。

馬孟起襲擊歷城,抓住姜敘的母親。姜敘母親罵道︰「你是個背叛父親的逆子,你是殺害君長的叛賊,天地不容,還不早死,還有什麼臉見人!」

馬孟起听聞之後大怒,直接殺死姜敘母親。他最終與馬孟起作戰,五處受傷,宗族兄弟死了七人。

用了這麼的大的代價之後,最後將這支突然出現在車遲境內的大軍給攔了回去,而這段時間,他用半個家族族人的性命,給車遲朝廷拖延出來了足夠的時間,這個時間,讓車遲成功的守住了國家。

馬孟起妻妾子女死在了渭南城之中,而他則是孤身逃亡了山野之中,到現在都沒有再從山林之中走出來,听聞張溫也在尋找他。

而他也從一個小小的運糧官直接一路前行,做到了現在的這個位置上。

一般現在的人們稱呼他的話,都會這麼稱呼他。

「廷尉府的廷尉大人,楊阜楊大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