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6章 新的篇章,百家齊聚

夜色之下,章台宮兩處宮門。

到處都是廝殺的人影。

一身狂傲的勝七猶如一尊死神一般,揮舞著巨闕,尋常的大秦銳士,根本不是勝七的一合之敵。

勝七渾身的真氣狂卷而起,巨闕將十幾名秦軍精銳給掃飛。

他大步朝著章台宮的主殿之中沖殺。

他今夜的目標只有一個。

那就是殺光這章台宮中的所有人!

沒錯,就是所有人!

凡事為始皇帝一統天下出過力的,都該死!

他之所以要選擇和趙高合作,就是為了報仇!

為了他的好兄弟吳曠,也為了在桑海城外逝去的諸多農家弟子。

桑海城一役,農家元氣大傷。

不僅死了新任俠魁,甚至連田虎、田賜這樣的高手也盡數被殺。

農家六堂,如今實力大損。

他在危機關頭,出任俠魁,走上了這條注定充滿了艱險的路途。

嬴政已經死了,這片土地上的硝煙注定要再次燃起。

他此次帶著農家的三千弟子前來咸陽,已經抱了必死的決心。

若能以他和這三千人的性命,毀掉大秦的新任皇帝和三公九卿。

那這筆買賣絕對是賺的。

只听得勝七大喝一聲,一腳踢飛一個秦兵,高呼道︰「天下苦秦久矣!」

「兄弟們,隨我殺!」

四周的農家弟子紛紛響應,高呼不已。

這三千農家弟子,是農家六堂之中,最悍不畏死的三千人。

他們和勝七一樣,來到了咸陽,就已經抱了必死的決心。

在勝七的帶領之下,他們朝著章台宮的主殿之中殺去。

此時,章台宮中的秦軍銳士已經節節後退。

整座王宮之中的禁衛,自然不少。

但是章台宮的守衛,也就三千人。

以三千對三千,帝國精銳自然是不懼農家弟子。

但是這些農家弟子都是農家的精銳弟子。

他們組成地澤大陣,將帝國精銳殺了個措手不及。

再加上勝七從旁沖殺,將章台宮的三千禁衛給殺了不少。

再加上,三千農家弟子抱著必死的決心,

這士氣此消彼長,章台宮的禁衛自然是只能戰略性的往後且戰且退,等待援兵的到來。

這些禁衛在前往中央宮殿的石階之上已經布好了盾戟陣。

有人持盾一排排的立著,後邊還有人持戟,在盾拉開的瞬間,刺出長戟,將沖殺上來的農家弟子給刺個透心涼。

勝七見狀,當即將手中的巨闕奮力一甩,朝著那盾戟陣之中扔去。

這一扔,當真是勢大力沉,裹挾著無邊氣勢。

巨闕劍,鈍重非常,非天生神力,力大無窮者不能舞之。

一旦揮出威力無窮,可輕易開山裂石,有「天下至尊」之美稱。

因很少有人能駕馭此劍,所以它的威力也就逐漸被世人所忘。

劍譜排名落至二百之後,落于勝七之手,勝七重新發揮出了它的威力,使它在三年之內重回劍譜第十一位。

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住巨闕的巨力,即便是這盾陣也未必能擋得住高速飛來的巨闕。

勝七的臉上只有冷漠。

他不希望在這里浪費太多的時間,一旦秦人的援軍到來。

那想要殺光這殿中的所有人,可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在扔出巨闕劍的同時,勝七突然高高躍起,朝著那盾戟陣猛沖而去。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

一道黑影從半空之中突然顯化,然後勝七整個人就好似飛在半空之中的沙包一般,突然被人一拳砸中。

然後怦然落地。

 !

擁有一身強健肉身的勝七,在頃刻間被摔的皮開肉綻。

與此同時,葉千秋的身形落在了勝七的身旁。

「你!」

「是你!」

「大秦國師太玄子!」

勝七一臉不敢相信的看著葉千秋。

他的身體已經不能動彈,葉千秋的一拳之力,已經讓勝七的奇經八脈盡斷,根骨盡碎。

儼然只剩下一口氣了。

葉千秋的手中不知何時已經將巨闕劍給握住。

此時,本來氣勢洶洶的農家三千弟子,在看到他們的俠魁勝七在頃刻間就倒地之後,個個面色驚駭不已。

當他們看到衣衫飄飄,一臉淡漠的葉千秋時,皆是為之一滯。

他們雖然有數千人。

但是,面對葉千秋一個人,竟然有一種面對蒼穹的渺小之感。

本來殺意已決的三千農家弟子停步不前,一股恐怖的氣息在他們的四周不停升起。

葉千秋往前踏出一步,轟!

氣浪翻滾!

血氣如龍!

一股磅礡之力,將三千農家弟子盡數席卷,將他們給卷飛出去。

三千農家弟子猶如三千只鳥兒一般飛至半空,然後 ! ! 的不停墜地。

驚呼聲、哀嚎聲不停的響起。

站在葉千秋身後那宮廷禁衛都已經徹底呆住了。

這還是人嗎?

國師大人竟然有如此神通!

一步踏出,便擊飛三千農家叛逆!

這是何等偉力!

勝七完全絕望了。

他現在才明白,在江湖上成名了數十載的道家掌門人,大秦國師太玄子到底是怎樣的恐怖人物。

以一人之力,輕而易舉的就退了三千農家精銳弟子。

無視地澤大陣的影響。

這是何其恐怖的實力!

恐怕就是農家的那六位長老合力,也無法撼動這太玄子分毫!

「太玄子……」

「好一個太玄子……」

勝七的臉上泛起了死灰之色,他想要努力站起來,但是卻發現自己無能為力。

勝七從來沒有面臨過如此絕境。

即便是在昔日的六國監獄牢籠之中,勝七也從來沒有絕望過。

但是,現在,他有些絕望了。

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

他們如何能勝?

人豈能與真仙對抗?

葉千秋隨意提著巨闕,看了一眼腳下的勝七,然後飛身越過盾戟大陣,回到了中央主殿之中。

留下了那一地的狼藉。

此時,中央主殿之中。

葉千秋走到了李斯的面前。

李斯的神情很不自然。

他坐在原地,神色已經有些呆滯了。

葉千秋看了一眼李斯,沒有說什麼。

而是掠過他,走上前。

扶蘇急忙問道︰「師尊,外面情況如何?」

葉千秋道︰「農家叛逆已經盡數喪失了戰斗力。」

「趙高雖死,然主謀、從犯皆要論處。」

「這些事,我就不摻和了。」

葉千秋的話音剛剛落下。

大殿外突然有一陣陣大喊之聲傳來。

「我不要去!」

「我不要去!」

「你放開我!」

「你放開我!」

不多時,只見逍遙子手中提溜著一人走進了大殿當中。

他手上的那人是胡亥,一身癱軟的胡亥。

逍遙子將胡亥給丟在了地上。

胡亥看到了扶蘇之後,登時面色大變。

「大哥,別殺我!」

「別殺我!」

「都是趙高蠱惑我的!」

「是他,都是他!」

「還有李斯!」

「是他們要反你啊!」

「和我無關!」

胡亥一臉的慌亂,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在殿中呼喊著。

李斯的神情已經木然,當听到胡亥的聲音之後,他就知道,一切都已經完了。

這一場豪賭,他已經輸了!

這時,扶蘇看著殿中的胡亥,沒有和胡亥多言,而是朗聲道︰「來人,將胡亥帶下去,先行關押。」

扶蘇話音一落,兩名禁衛走了進來,將渾身癱軟的胡亥給押走了。

扶蘇看了一眼木然坐在大殿一側的李斯,眼中有些復雜。

李斯為大秦一統天下出了很多力,而且李斯還是他的老丈人。

于公于私,他都不想在此時讓李斯顏面掃地。

但是,李斯竟然敢勾結趙高、胡亥謀逆。

這真是讓他很難堪啊。

扶蘇看向李斯,緩緩說道︰「李斯,你就沒什麼要對我說的嗎?」

李斯顫顫巍巍的站起身來,然後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大殿中央,朝著扶蘇拜倒,然後高聲說道︰「臣……有罪!」

「臣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素有大罪矣!先王之時,秦地不過千里,兵數十萬而已。」

「臣盡薄材,謹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游說諸侯。」

「內修兵甲,飾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祿。」

「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

「此臣一罪!」

「地非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此臣二罪!」

「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此臣三罪!」

「立社稷,修宗廟,以明主之賢。此臣四罪!」

「更剋畫,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此臣五罪!」

「治馳道,興游觀,以見主之得意。此臣六罪!」

「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此臣七罪!」

李斯這番話一出,扶蘇背在身後的雙手,登時緊緊握住了。

「李斯,你這是在認罪?」

「你真當以為本太子不敢殺你嗎?」

扶蘇一動不動的看著李斯,這個大秦帝國的老臣,勾結叛逆,犯上作亂,到了此刻,居然沒有半點悔改之意,還在說著他那一樁樁功勛之事。

李斯驀然看向扶蘇,朗聲道︰「請太子殺臣!」

扶蘇看著李斯良久,隨即大手一揮,道︰「來人吶,將丞相大人護送回府,沒有我的命令,從今日起,丞相李斯不得出府半步!」

李斯聞言,臉上露出一絲淒然之色。

兩名禁衛走了進來,將李斯給帶走了。

此時,大殿之中靜悄悄。

扶蘇看了看左右,然後一言不發的從側門離開了。

葉千秋看了看殿中的諸位公卿,看著他們臉上的驚疑與不解。

葉千秋悄然說道︰「諸位,明日便是太子的登基大典,時候不早了,諸位先請回吧。」

一眾公卿聞言,盡數起身,朝著葉千秋微微躬身拱手,然後結伴離去。

蒙毅來到葉千秋身旁,朝著葉千秋詢問道︰「國師,太子沒事吧?」

葉千秋道︰「無妨,明日的大典一定要如期進行。」

蒙毅點了點頭,然後也退出了大殿。

葉千秋讓逍遙子和曉夢將六劍奴給處理掉。

他則是來到了大書房之中。

扶蘇坐在大書房的一側,看著一冊書簡發著愣。

葉千秋見狀,不禁笑道︰「在想什麼?」

扶蘇悄然說道︰「弟子在想,如果是父皇,他會怎樣處理這樣的事情。」

葉千秋道︰「你不是你父皇,沒必要效仿他的做法。」

扶蘇微微頷首,道︰「李斯于大秦有功,雖然犯了大錯,但無論于公于私,我覺得還是不能殺他。」

「我是兄,胡亥是弟,他反我,亦是大罪。」

「但我這個做兄長的不能無情無義。」

「明日我登基,若是一登基便殺了丞相,殺皇弟,定然會在朝野上下引起不小的風波。」

「傳揚至天下,指不定要被六國的有心人編排成什麼樣子。」

「所以,這兩個人,我都不能殺。」

葉千秋微微一笑,道︰「扶蘇,你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帝王了。」

「一個合格的帝王做事不能全憑自己的好惡。」

「必須權衡各方,想到各個方面。」

「殺了李斯和胡亥百害而無一利。」

「但若是留著他們,對你統治天下,收攏人心,就是一把利器。」

「大秦需要一位聖賢仁德之君來歸攏天下人心。」

「李斯和胡亥謀逆作亂,將他們幽禁起來便是。」

「等你坐穩了皇位,他們也就便無足輕重了。」

扶蘇微微頷首,表示明白葉千秋的意思。

葉千秋對扶蘇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

畢竟,扶蘇是他教出來的弟子。

今日扶蘇不殺李斯,就說明他已經站在皇帝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在帝國功臣家族中,李氏與皇室關聯最是緊密,即便是蒙氏、王氏兩大首席功臣亦有所不及。

李斯的兒子都娶了始皇帝的女兒為妻,李斯的女兒都嫁了始皇帝的皇子為妻。

以秦法之公正嚴明,以始皇帝之賞功正道,自然不是嬴政以聯姻之法做額外賞賜,以此來拉攏李斯這個丞相。

嬴政是何等帝王,自然無需這般。

李氏家族與皇城各色人等多有關聯,說千絲萬縷亦不為過。

除卻李斯的丞相身份所具有的種種關聯,他的每個兒子女兒還都有各自的路徑。尋常之時,這些路徑也並不見如何舉足輕重,危難來臨,卻往往立見功效。

所以,李斯不能殺,最起碼不能在扶蘇剛剛繼位之時就殺。

這一夜,葉千秋給扶蘇上了最後一堂帝王課。

清晨卯時,宏大悠揚的鐘聲響起,三公九卿、朝中大臣、嬴氏宗親,都已經來到了咸陽宮正殿前,從三十六級白玉階下兩廂排列,直達中央大殿前的丹墀帝座。

這是一條大約兩箭之遙的長長的甬道,腳下是喜慶的厚厚紅氈,兩廂是金光燦爛的斧鉞。

扶蘇踏上堅韌的紅氈,心頭驀然涌起一種生平未有的感覺,他的心頭猛地悸動,只覺身上有千斤重擔壓在了他的肩上。

他一邊大步朝著那前方的大殿之中行去,一邊向兩廂大臣們肅穆巡視,待他走到丹墀之下,樂聲鐘鼓大作。

蒙毅站了出來,宣讀始皇帝遺詔。

片刻後,遺詔宣讀完畢。

扶蘇從一旁的葉千秋手中接過了天子劍,天問。

葉千秋給扶蘇親自戴上了平天冠。

一如當初,他在雍城親手給嬴政戴上冠冕一般。

扶蘇朝著葉千秋深深一躬,然後腰懸天問,朝著帝座之上行去。

待他坐定之後,殿中群臣齊齊躬身拱手,高呼道。

「臣等參見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萬歲!」

聲浪在大殿之中不停回響。

大秦帝國,終于拉開了新的篇章。

……

三個月之後。

北方大草原之上。

此時,正值夏初,那蒼黃起伏的茫茫草原之上,傲立著凜凜白樺。

火紅燃燒的蒼蒼胡楊,橫亙天邊的巍巍青山,恬靜流淌的滔滔清流,蒼穹無垠的藍藍天宇,無邊散落的點點牛羊,形成了一副難以言說的畫面。

縱使是絕代聖手也無法調制出這樣的色調。

廣袤的大草原囊括了天地滄桑,雄奇沉郁而又迤邐妖冶。

葉千秋和大秦帝國的新皇扶蘇站在烽火台上,望著茫茫草原,滿是感嘆。

萬里長城終于要在九原合龍竣工了。

從始皇帝一統天下那年開始,萬里長城就開始了修建,耗費十余年之功,征集了諸多民夫勞力,終于將這綿延萬里的長城給修建完畢了。

「父皇生前,最想看到的就是這萬里長城竣工。」

「如今,萬里長城建成了,父皇泉下有知,應該不會擔心了。」

扶蘇看著遠方,悄然說道。

葉千秋看著這延綿萬里的長城,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扶蘇繼位三個月了。

這三個月間,他一直都坐鎮咸陽,穩定局勢。

萬里長城完工,扶蘇便邀請他一起前來觀禮。

葉千秋便答應下來。

他留在大秦的時間不會太久了。

扶蘇繼位三個月,大秦一切都已經走上了正軌。

丞相的位子暫時落在了姚賈的身上。

不過,姚賈老邁,再過兩年,也就該隱退,給蒙毅退位讓賢。

朝堂之上順利,李斯的事情雖然起初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風波,但終究還是平息了。

李斯連同趙高、胡亥謀逆之事,證據確鑿。

新皇仁慈,未曾誅殺李斯、胡亥,這讓扶蘇得到了很多六國舊民的追捧。

儒家小聖賢莊的大當家伏念帶著三當家張良入了咸陽。

進入了朝堂之中,成為了大秦的一員。

韓非和張良一起回到咸陽,沒呆了多久,便回太乙山去了。

這讓想留下韓非主政的扶蘇,有些遺憾。

時間就這麼飛快的過去了。

勝七帶著三千農家弟子全軍覆沒,給了農家又一記沉重的打擊。

扶蘇的寬政之舉正在緩慢的推行當中。

帝國的冷酷,似乎在悄然間發生著變化。

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這是扶蘇繼位以來的八字方針,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變化。

此時,巍巍起伏的陰山山脊上各式旌旗招展,沉重悠揚的牛角號夾著大鼓大鑼的轟鳴連天而去。

陰山南麓的草原上,黑色鐵騎列成了兩個距離遙遠的大方陣。

方陣之間的草地上,是趕著牛群馬群羊群從陰山南北匯聚來的萬千牧民,牛羊嘶鳴人聲喧囂,或火坑踏舞,或聚酒長歌,或互換貨色,或摔跤較力,充滿了喜慶。

修築長城休工的萬千黔首,頭包黑巾身著粗衣,背負行囊手拄鐵耒,奮然擁擠在雄峻的長城內側的山頭山坡上指點品評,漫山遍野人聲如潮。

草原的中心空曠地帶,正是東西長城的合攏之地。

自隴西臨洮而來的西長城,自遼東海濱而來的東長城,在九原北部的陰山草原的邊緣地帶合攏。

目下,秦磚築起的長城大牆與垛口已全部完工,唯余中央垛口一方大石沒有砌上。

這方大石,便是今日竣工大典所要完成的九原烽火台龍口的填充物。

此刻,中央龍口與烽火台已經悉數披紅,台上台下旌旗如林。

烽火台上垂下了兩幅巨大的紅布,分別貼著碩大的白帛大字。

左邊寫著「千秋大秦,北驅胡虜」,西邊寫著「萬里長城,南屏華夏」。

「百萬民力,終于可歸田了!」

扶蘇慨嘆著,秦國內部動彈不安的原因之一,就有不停征調民夫修建萬里長城的緣故,耗費了百萬民力,有不少人死在了萬里長城之下。

如今,萬里長城完工,這百萬民力,回歸鄉里,安心種田,可以安穩度日了。

扶蘇當年在九原軍中鍛煉,最大的希望就是早日看到這些民夫可以歸鄉。

如今,終于等到了這一天。

「萬里長城竣工大典開始,起樂!」

隨著司禮大臣的一聲長呼,金鼓悠揚的長號響起。

萬千民眾歡呼,淹沒了群山草原。

良久之後,司禮大臣再一次長呼。

「皇帝陛下祭天——!」

片刻之間,牧民們停止了歌舞,黔首們停止了歡呼,牛羊們停止了快樂的嘶鳴,大草原靜如幽谷。

扶蘇從烽火台的大 旗下大步走到了垛口前的祭案,向天一拜,展開竹簡宣讀祭文︰「昊天在上,嬴扶蘇伏惟告之。」

「大秦東出,一統華夏,創制文明,力行新政,安定天下。」

「北邊胡患,歷數百年,匈奴泛濫,屢侵中國!」

「為佑生民,築我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萬里,以為國塞!」

「祈上天佑護,賴長城永存,保我國人,太平久遠——!」

扶蘇悠長的話音尚在回蕩,山地草原便連綿騰起了皇帝萬歲長城萬歲的山呼海嘯般的吶喊。

……

數日之後,扶蘇和葉千秋回到咸陽。

葉千秋來到太玄學宮當中,開始著手安排將太玄學宮改為百家學宮之事,這是他心心念念了許久的一件大事,他要讓太玄學宮成為百家學問的集結之地。

一道道書信從太玄學宮發了出去,傳至天下各處。

短短一月之間。

太玄學宮之中,一個個諸子百家之中的代表人物,相繼出現在了咸陽,齊聚太玄學宮。

一場前所未有的諸子百家大集結,終于在秦二世元年的夏天出現了。

伴隨著蟬鳴之聲。

剛剛從馬車上走下的蓋聶,帶著一臉好奇的荊天明和一臉肅穆的端木蓉,踏進了太玄學宮的大門。

此時,衛莊的身形從大門的一側閃了出來,衛莊衣衫飄逸,朝著蓋聶說道︰「師哥,好久不見了。」

荊天明和端木蓉的臉上都泛起了一絲戒備之色。

蓋聶平靜的臉龐之上,少見的露出了一絲笑容。

「小莊。」

此時,大門之外,有人搖著折扇踱步而來。

「今天的太玄學宮還真是熱鬧啊。」

蓋聶回望一眼。

「早就听聞儒家張良先生到了咸陽為官,不想今日在太玄學宮見到了。」

一身儒服的張良,朝著蓋聶和衛莊拱拱手,笑道︰「二位,好久不見。」

正在此時,一聲嬌笑從門外傳來。

「張良先生……你等等人家嘛……人家是女孩子不能跑的太快呢……」

張良一听這個聲音,臉色一變,當即朝著眾人拱拱手,朝著學宮之中閃身溜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