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部 逐鹿亞洲 第321章 喜憂參半

「皇,微臣只是掌管兵部-並無認真揣摩漢王殿下與王相爭執的根源。皇如今已經回京,微臣相信二人之間的爭執會迎刃而解。」

「看起來你也變得狡猾了,不想參和是。朕回京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讓你參和進來。」

「這……」劉立洋顯得很為難。朱顯波在南巡之前其實已經暗示過劉立洋,那就是旗幟鮮明的支持朱朝陽。看來這陣子的三方爭執中,他劉立洋還是明哲保身,不得罪皇後也不得罪王承恩。

朝廷的內訌是朱顯波擔心的,也是不願意看到的。但真到了讓他決斷的時候,他知道出于政治的需要絕對不能徹底的打壓一派力量,這樣很容易導致格局失衡。既然皇是這種心思,大臣們何嘗不是呢?

劉立洋不肯表態,朱顯波也無奈,只好隨他。

很快朱顯波等人回到了京城,周濤、朱朝陽等人率文武大臣東城門外迎接。由于有劉立洋打了預防針,朱顯波沒給這些人好臉色。只是沖徐光啟喊了句︰「明日早朝!」

朱顯波這次遠行雖沒有攻打台灣時時間久,但由于朝中大臣們各懷心思,事情自然積壓了不少。朱顯波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下自己南巡期間各方各派的心思和動作。第一個要見的自然是皇後周濤。

「皇,南邊的事情處理得怎麼樣了?」

「一切順利,穆全殲了來犯的荷、法。葡、意四國聯軍,俘虜數千水兵和三十余軍艦。」

「恭喜皇,那可是大勝!」

「姚啟聖爭功心切,率艦隊偷襲卡里亥特港成功,目前大明的實際已經實際控制印度洋的三分之二。」

「這個姚啟聖啊,總是那麼貪功心切。」

「朝陽何嘗不是。」朱顯波輕描淡寫的轉移了話題。

「你是在怪臣妾監國不力嗎?臣妾何嘗不想朝廷下一團和氣,太太平平等你回來。只是……」周濤也想倒倒苦水,只是看朱顯波似乎不是很高興,就停了下來。

「你實在的說一句,朝陽到底是不是治國之才?」朱顯波也知道夠為難周濤了,自己的兒子沒朝陽大,皇後看著權力大,但是如果朱朝陽善于經營,鼓動群臣反對她,她也是一點辦法沒有的。因為她平素根本沒有挖空心思在朝中大臣當中經營。

而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周濤是朱顯波的皇後,朱朝陽是將來可能當皇的。那些牆頭草一般的臣子們會站在那一邊完全取決于當時的情勢。好在周濤生性溫和、冷靜,沒有與各派系的爭斗,但這並不代表朝中大臣們不會倒向她和二皇子朱朝光。

朱顯波本想讓朝陽慢慢主政立威,這樣一來自己有時間四海巡視,現在看起來,小孩畢竟是小孩,尤其是皇家小孩,十八歲還不足以擔當。不過信號已經傳遞給朝中大臣們了,接下來就看朱朝陽自己的造化和人脈了。看看周濤那悶悶不樂的樣子,朱顯波突然想開了。

這次內訌其實他誰也不用懲罰,小孩子受點挫折也利于將來成長。如果朱朝陽能憑借自己的力量斗倒王承恩倒也不錯,雖然朱顯波還不希望王承恩倒台。

「周濤,朕也是關心孩子。如果朝光遇到這種事情,朕會著急的。好了不說這些不愉快的事情了,朕回來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的。這次科倫波海戰,大明水師取得了空前的勝利,但也暴露出了不足。論單打獨斗,大明已經不懼歐洲任何國家。但要想完全控制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灣,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水師的力量,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朱顯波打定主意不想管朝中的內訌,也就連忙轉移話題,先哄周濤開心再說。

「你倒很想得通?不興師問罪啦?」

「哪敢啊,我這是先匯報,再請示啊,天地良心。」

「你知道我很煩朝中那些俗務的,這種事情問你朝中那些大臣去。我不想操心!」周濤倒是回絕的很直接。朱顯波也明白,自從自己說服周濤支持朱朝陽做儲君之後,周濤就漸漸的疏遠了政治。一門心思撲在幾個孩子身。這倒也正常,一個女人如果在事業已經被宣判,回歸家庭之後還有幾個有心思管外面的事情呢?丈夫都不那麼重要了,孩子是她的一起。

「呵呵,大明帝國的皇後要退出政壇,歸隱山林了啊?不過千萬別因為朕啊,朕真的沒有想責怪你的意思,就連朝陽和王承恩,朕也不打算深究。只是後宮與孩子們的事情,你還是要一視同仁。這想將來日本、印度、澳大利亞、新大陸等地都需要總督。」

在朱顯波的心思中,像澳大利亞、新大陸這些地方如果大明能夠佔領一定要派皇子出任總督,將來哪怕就是大明帝國衰落了,這些地方還是漢族人統治,至少不會像後世那樣被羅馬後裔團團包圍。朱顯波是大漢族主義者,就算大明帝國不能統治全球,也要讓漢子子民遍及世界的各個角落。

而鼓勵生育是朱顯波一直想提的,但是又怕養活不了。只得一步一步來,大明目前有一萬萬余口人,往海外移民幾百萬是小意思。加西伯利亞與新疆、日本各地的移民,估計未來幾年,只要條件成熟,移民海外的人口將會超過千萬。

周濤對于朱顯波一天一個主意的行為早已習慣了,他現在說要將皇子派往海外,周濤也沒當回事。只是朱顯波不再深究朝中諸位的過失,她也就輕松了,不管是最後誰落難,她都免不了失察之責,這是她不願意看到的。

1647年十月初三,太和殿。

朱顯波南巡回來的第二天。

朱朝陽郁悶的站在堂下,原本父皇回京他許多小報告要打,但是父皇拒絕接見。

王承恩更加郁悶的站在堂下,朱顯波的突然回京打亂了他的部署,以前的消息來源是朱顯波要拿下印度諸港口之後才會回國,看來大明水師確實厲害。

群臣們也滿面愁容的站在朝堂之下,心中各懷心事。先前皇南巡,有因為皇後反對漢王的,有因為王承恩反對漢王的。如今皇回來了,他們拭目以待。也是等待一種審判一樣。

王永勝則仍舊笑嘻嘻的站著,對他來說,皇回京師最好的消息,因為他的任務就是伺候皇,皇不在,他閑人一個,油水也少了許多。

待到朱顯波坐定,王永勝扯開嗓子喊道︰「有事早奏,無本退朝!」

朱顯波抬頭朝堂下掃了掃,群臣們默不作聲。

「朝陽,這段時間,你主政。你來說說。」

朱朝陽當然想說,不過是想私下里說。

「啟稟父皇,今年湖廣地區遭遇水災,戶部已經派人前往災區,救濟銀兩也已下撥。洛陽至長安官道已經如期開工,八月份出現一起坍塌事故,已經責任當成官員調查並安撫家屬。另外兵部移民安置問題,戶部告急,已經與劉大人、龐大人等人進行過協商。

這半年來,對全國進行了一次人口普查,大明目前共計一千六百余戶,人口一萬零伍佰萬。同時共查出四萬八千余無籍人員,已經安排充實到各地工礦場開展生產。

兵部這半年征募新兵四萬,現已全部進駐京師各答應訓練。

外事方面,東南亞以及日本的半年貢銀已經到位並入庫。

國庫半年盈余白銀一百二十萬元,下半年預算已經撥付三分之二。戶部有詳細賬目,請父皇查詢。」

朱朝陽一口氣照著奏章念了下來,而那些早已準備好的牢騷、投訴被他略去。這小子也算聰明,朱顯波之所以沒有連夜召見他就是要讓他自己想明白,看來一定有高人指點。

朱顯波再看看徐光啟和王承恩,兩位相爺,倒也坦然自在。本來如果沒有朱朝陽,這匯報工作應該他倆準備的。

「嗯,徐愛卿,你可有話要說?」

「回皇,皇後娘娘公正嚴明,漢王殿下勤奮刻苦,臣等在兩位的帶領下也是日夜不敢辜負皇重托。好在我大明制度日益完善,民風淳樸,工商業發展日益繁榮,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因而這半年來除了各部按部就班的開展工作,略有小差池之外,並無大事發生。」

「嗯,朕希望諸位愛卿,要嚴格遵照年初的計劃行事,年關將至各部要認真對照下年初的計劃與五年規劃查漏補缺。朕也曾听聞,朕南巡期間漢王與各位愛卿有過些許爭執,這是難免的嘛,不過今後還是希望諸位辦事都要站在大明朝廷的高度。」

些許爭執,皇如此輕描淡寫的評價皇後娘娘與漢王,漢王與王承恩等人的分歧,這是許多大臣未曾料及的。他們習慣了強勢的皇。皇權不容挑戰,漢王雖然稚女敕,但畢竟是代皇行事。不少人暗自為王承恩慶幸。

「諸位愛卿,朕這次南巡也算是取得了些許成績。穆前與姚啟聖聯手誘殲了荷、法、葡、意四國大部分駐守印度洋的軍艦,穩固了大明在科倫波的勢力範圍,並乘勢拿下了卡里亥特,幫助古里國王子復國成功。」

「恭喜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些很多人以為自己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原來皇在南方取得了大勝。心情甚好,這也等于給反對大明對印度用兵的王承恩等人一個回擊,皇不需要再在朝堂之打擊王承恩等人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