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部 逐鹿亞洲 第294章 知此知彼

隨著朱顯波和柳春燕討論的深入,朱顯波發現在對伊斯蘭教的認識柳春燕甚至比朱顯波還要強許多-朱顯波大部分是通過電腦查詢,而柳春燕的知識大部分來自大學期間對國內穆斯林的關注。

于是朱顯波打算趁著樊以君沒有返回德干前由自己和柳春燕對樊以君做一個詳盡的伊斯蘭知識培訓,以做到知此知彼。參加學習的包括樊以君和劉輝等三人。

經過朱顯波的電腦查詢和柳春燕的匯總,朱顯波有模有樣的給樊以君等人起課來。

「伊斯蘭是大約一千年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首先興起,原意為「順從」、「和平」,指順從和信仰創造宇宙的獨一無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初興起于阿拉伯半島,由麥加的古萊什部族人穆罕默德所復興。

在接下來的一千年里,在伊斯蘭的名義下,曾經建立了倭馬亞、阿拔斯、法蒂瑪、印度德里蘇丹國家、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封建王朝。

起初,伊斯蘭作為一個民族的宗教,接著作為一個封建帝國的精神源泉,然後又作為一種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力量,一種人們生活的方式,在世界範圍內不斷地發展著。

伊斯蘭教主要分為遜尼和什葉兩大派系,也有其他一些小派系如哈瓦里吉派,伊斯瑪儀派。遜尼派被認為是主流派別,又被稱為正統派,分布在大多數伊斯蘭國家,大明新疆、蒙古境內的穆斯林也大多是遜尼派。

派的分別主要在于對于穆聖繼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認。按什葉派的觀點,只有穆聖的女婿兼堂弟阿里及其直系後裔即穆罕默德•哈希姆家族才是合法的繼承人,而遜尼派則認為哈里發只是信徒的領袖,穆聖的宗教領導人的身份的繼承者,無論是誰,只要信仰虔誠,都可以擔任哈里發即安拉使者的繼承人。

也就承認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前3任哈里發的合法性。不管是遜尼派、還是什葉派,都是穆斯林兄弟。他們都信仰同一部《古蘭經》、遵聖訓、都是誠信真主獨一、承認穆罕默德聖人是真主派給人類的最後一位使者。

並認同真主的獨一、全知、全能、本然自立、無始無終、無重量、無動靜、無匹敵、不佔據時空、無形無相、公正、是宇宙最高的完美實在。

伊斯蘭教的信仰主要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理論部分包括信仰伊瑪尼,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經典、信先知、信後世、信前定簡稱「六大信仰」。實踐部分包括伊斯蘭教徒必須遵行的善功和五項宗教功課簡稱「五功」。所謂的五功即念「清真言」、禮拜、齋戒、天課、朝覲,簡稱「念、禮、齋、課、朝」。

伊斯蘭教基本信條為「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這在中國穆斯林中視其為「清真言」,突出了伊斯蘭教信仰的核心內容,具體而言又有六大信仰之說︰

信安拉。伊斯蘭教是嚴格的一神教,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別無神靈,安拉是宇宙間至高無的主宰。《古蘭經》第112忠誠章稱︰「安拉是真主,是獨一的主,他沒生產,也沒有被生產;沒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敵。」據《古蘭經》記載,安拉有99個美名99種德性,是獨一無二、永生永存、無所不知、無所不在、創造一切、主宰所有人命運的無權威。信安拉是伊斯蘭教信仰的核心,體現了其一神論的特點。

信天使。認為天使是安拉用「光」創造的無形妙體,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國和地獄,並向人間傳達安拉的旨意,記錄人間的功過。《古蘭經》中有四大天使︰哲布勒伊來、米卡伊來、阿茲拉伊來及伊斯拉非來,分別負責傳達安拉命令及降示經典、掌管世俗時事、司死亡和吹末日審判的號角。

信經典。認為《古蘭經》是安拉啟示的一部天經,教徒必須信仰和遵奉,不得詆毀和篡改。伊斯蘭教也承認《古蘭經》之前安拉曾降示的經典如《聖經》,但《古蘭經》是比其它一切經典優越的,《古蘭經》是包羅其它一切經典的意義,信徒即應依它而行事。

信先知聖人。《古蘭經》中曾提到了許多位使者,其中有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薩、爾撒即《聖經》中的亞當、諾亞、亞伯拉罕、摩西、耶穌,只有安拉知道他們的數目,使者中最後一位是穆罕默德,他也是最偉大的先知,是最尊貴的使者,也是安拉「封印」的使者,負有傳達「安拉之道」的重大使命,因為他是被安拉派遣到人神兩類的使者,只要信仰安拉的人都應服從他的使者。所以伊斯蘭教是集閃族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哈尼夫思想、伊斯蘭教之大成的宗教。

信後世。伊斯蘭教認為︰整個宇宙及一切生命,終將有一天全部毀滅。然後安位使一切生命復活,即復活日來臨。《古蘭經》第五十五章第二十六節︰「大地所有的一切將終朽壞。只有你的具有莊嚴和尊貴的主的本然長存。」又說︰「的確,你們在復生日將被復活」。

復生日到來的時候,一切生命的靈魂都將復返于原始的,奉安拉的命令而復活,並接受安拉最終的判決︰行善的人將進入天堂,永享歡樂;作惡的人將被驅入地獄,永食惡果。伊斯蘭教所提倡的兩世兼顧,號召穆斯林要在現世努力創造美滿生活,同時也應該以多做善功為未來的後世歸宿創造條件,兩者相輔相成。從某種意義講,相信後世可以制約人們今生的行為。

信前定。以五大信仰是《古蘭經》明文直接提出的,把前定列入六大信仰是因為《聖訓》中有依據的。穆斯林大眾和正統派對前定的主張處于宿命論和自由論中間,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預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變更,唯有對真主的順從和忍耐才符合真主的意願。

不可更改的前定,如︰美丑、大小、生死。通過施舍、祈禱等因素可以更改的前定,如︰福禍、善惡、壽命。言行、動靜有一定的自由;不自由的行為如︰跌到,這種行為是真主完全注定的,人類對這種行為以及後果不負責.自由的行為如︰蹲下、走動,這種行為不是完全注定的,而是真主給人類輸入了雙向選擇權,人類有意志自由的選擇.

所以在面對奧朗則布和他的兄弟們的時候你們一定要注意分清楚他們的派系和主張。也不能刻意挑起兩派之間的矛盾,更不能在他們面前表露出對另一派的不敬和不屑。」

「臣等謹遵教誨。」

「印度教形成于大約九百年前,它是綜合各種宗教的產物,主要是婆羅門教和佛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教,得到了當時印度層人物王孫貴族的支持。印度教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回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

但並不同于婆羅門教的教義、教規等。首先,婆羅門教原是一個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個具有相當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應以梵天、毗濕拏、濕婆三神為主神。認為,梵天是主管創造世界之神;毗濕拏是主管維持世界之神;濕婆是主管破壞世界之神。

在三個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濕拏或濕婆立為一個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並都是這兩個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神教。其次,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欲的主張,並把釋迦牟尼吸收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再次,印度教也普遍建立起僧團和寺廟。

印度教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論,四種姓分立教徒要嚴格遵守種姓制度,婆羅門享有至的權威。

強調因果報應及生死輪回

認為每一種生命都有靈魂,會再生或轉世,善惡將得到報應,這種輪回周而復始,無始無終。要得解月兌必須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靈魂與神合而為一。解月兌的道路有三種︰一是行為的道路,嚴格奉行各種戒律、例行祭祀;二是知識的道路,通過學習、修行、親證等;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寵。

祭祀萬能與崇尚苦行

由于印度教認為婆羅門地位至,因而祭祀萬能影響了印度人兩千多年的歷史,崇拜各種類型的神,且禮儀繁瑣,有時甚至將活人作犧牲。此外,印度教認為克制情緒及苦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修煉方法,它可以使人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擺月兌輪回之苦。

承認吠陀的權威,吠陀經典被認為是印度歷史一切文化的淵源,被稱為「天啟的經典」。有空你們要去南部借閱下這些東西。」

「這麼復雜啊?」盡管朱顯波是至高無的皇帝,但樊以君听到這麼內容還有點吃驚。

「不要嫌棄復雜,朕會把這些讓你們自己謄寫,然後再慢慢熟記。記住這一塊與大明與東南亞完全不同的土地,如果不對他們加以了解,我們又何從著手去挑起兩撥的矛盾抓住有利時機呢?不對各自的信仰加以了解又呵呵贏得他們的尊重呢?還有將來大明還希望在這塊大陸推廣漢文化呢。所以你們責任重!」

朱顯波說得很莊嚴,樊以君和劉輝等人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在他們進入錦衣衛以來,為朝廷為皇辦事,其實還是蠻輕松的,大部分時候由于他們特殊的身份,在大明境內和大明的屬國想做點什麼都不難。原因也是朱顯波說的那樣,東亞、東南亞文化和信仰都差不多。

而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無論從教義和信仰簡直天壤之別,卻偏偏在一塊大陸交織博弈。

而朱顯波有自己的想法,當然他不希望看到莫臥兒帝國獨大,將來中東、非洲大明還會陸續進入,只要印度大陸戰爭不斷,伊斯蘭向東南亞的滲透就會被阻斷,漢文化的該地區的統治地位就會不斷加強。哪怕將來這些地區出一些強大的君主,不服大明的統轄,也不至于投向伊斯蘭。

給樊以君、劉輝等人培訓完關于兩個教派的內容後,樊以君回德干。朱顯波一行則準備出發前往德里,德里是朱顯波在印度大陸的最後一站,接下來,他打算借道錫蘭回馬六甲。因為有太多的事情要當面交待戚宏亮。

朱顯波之所以選擇要去德里,除了了解莫臥兒帝國首都的盛況外,更多的是想了解沿途的道路和驛站情況。想想對大明將來深入內核貿易有沒有阻礙。沿著恆河平原一直往西,隨處可見寺廟、古建築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要算庫杜布塔了。

該塔由下而,各層高度縮小,節奏逐層急促,塔身收分很大,密排著豎向稜線,造成強烈升的動勢,給人以雄偉壯觀之感。塔呈赭紅色,用紅砂石砌成。全塔由精致的環形陽台及支撐它們的鐘乳石圈分為5層,每層外形各不相同。

從孟加拉出發越接近德里,伊斯蘭教民眾越高,一直到了德里這種情況稍有改善,但大部分都是外國人,很少有德干以南的印度教徒出現。正因為教眾的單一,也使得這里的治安不錯,恆河沿岸的百姓生活雖然趕不大明,但也不必爪哇等地差。

穩定的百姓群體就意味著無限商機,朱顯波不用擔心將來在孟加拉開辦絲綢和陶瓷局沒有銷路了。

最讓朱顯波感到吃驚的是,德里城內的英國人、荷蘭人得人數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看來西藏向朝廷報告有外國人試圖穿越喜馬拉雅山侵擾西藏是真實的。這些異教徒們,在德里呆的時間長了肯定在醞釀新的冒險,而大明現在在馬六甲的管制卻十分嚴厲。海路線被封鎖,那麼冒險穿越雪山進駐古老的東方帝國就成了自然的選擇。

看來是時候要加強西南的防御,尤其是防止歐洲人的滲透了。

而莫臥兒帝國的臣民對于朱顯波一行並不關注也不防範,這讓劉輝等人輕松不少,想要找人問路,探尋當地情況什麼,都能滿意而歸。看起來歐洲人的進入沒有讓莫臥兒警惕起來,或者說干脆放松了對外國人的警惕,朱顯波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好事。

而柳春燕則更多的關注得購買的特產和手工藝品。佛像、雕刻、宗教物品、古董、寶石、繪畫、銀飾、項鏈、戒指、手鐲、腳煉、首飾盒、銅器、人偶、手工織布、紗麗布料、服飾、地毯、羊皮制品、家俱、大理石制品、瓖嵌工藝品、大吉嶺紅茶等比比皆是,如果大明的女人都像她這樣,估計朱顯波那個富足的大明要給敗光了。

最後柳春燕甚至提出要從塔塔地區出海沿印度大陸南部回錫蘭,考慮到風險太大,朱顯波給否定了。就算是大明控制了沿海的港口,這一路繞過來起碼又得多費一個月時間。這是朱顯波耽誤不起的。于是一行人又沿河而下,直接回到了孟加拉。

「老爺,大明將來要在入海口修建城市,請一定允許劉輝參與其中。」

「怎麼給老爺當侍衛當煩啦?」

「不是的,老爺,劉輝這幾天所見所聞知道這個將來的城市對大明意味著什麼,劉輝一刻也不想離開老爺你,但是老爺教訓過小的,男兒志在四方。如今我大明國內四海升平,劉輝又不會統兵打仗。因此懇請老爺留劉輝在此接應各位達人。」

「哎,出來一樣,眼楮都花了,不想跟著老爺了。好,老爺如你所願。你就留在孟加拉做聯絡官,主意你要聯絡的除了樊以君等四路人之外,還有鄭泰、戚宏亮和雲南布政使等朝廷要員。將大明和馬六甲以及印度的情報及時交換給各方。」

「劉輝謝老爺恩典。」

「先別急著謝,這件事情責任重大,關系重大,老爺是把千斤重擔交給了你。你可要學得精明點,當然老爺回去之後回陸續派錦衣衛和文武官員來支援你。老爺希望你借此立功,將來在孟加拉的城市就交給你來管理。」

「劉輝謝老爺,要不你給這還未開建的城市起個名,省得劉輝將來再奏請。」

「你倒蠻會省事的。這個,柳姑娘,你認為起什麼名好啊?」

「你尊重歷史唄。」柳春燕提醒道。

朱顯波以想,對啊,大明現在要辦的事情就是英國人數年後想辦的事情。趕緊查查資料看看歷史這個城市叫什麼。‘加爾各答’,就叫加爾各答,史和大航海都是這麼說的。按照朱顯波的本意當然取個中國名比較好,但為了以你莫臥兒人的反感還是入鄉隨俗的好。

「就叫加爾各答。」

「加爾各答,小的記下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