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部 逐鹿亞洲 第260章 加官進爵

有了兒女親家這重關系,朱顯波就有更多的理由留李自成在京城了。而且也不用擔心他的部下們反彈,皇上對李自成的器重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很快朱顯波的封賞計劃就有了下文,這次朱顯波只叫來徐光啟和周青書。按理朱顯波只需下詔即可,但為了平衡各方勢力,朱顯波還是要尊重兩位的意見。

「兩位愛卿,前些年事朕疏忽了,朕原以為只要大家與朕一起齊心協力為朝廷為百姓多辦好事、事實,就算苦點累點也無所謂。大家也確實跟著朕辦得不錯,朝廷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但朕卻忘了諸位愛卿在仕途上的進步。朕想趁著這太平年月把本該屬于大家的榮耀給大家。

兩位愛卿看看有何意見嗎?這里就三個人,有什麼話但說無妨?」

「吾皇體恤臣下,微臣無話可說。」徐光啟也開始學李明德那一套了。畢竟這人事任免大權他還可以參與下,這加官進爵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還包括自己,確實不方便說。

周青書原本就已經遞上了奏章,一看徐光啟不說話,索性也跟著發呆。

「都不說,朕就做主了啊。李自成常年在外征戰,如今新疆、蒙古已定,大明疆域內斬無戰事了。加上大皇子剛剛完婚,所以朕想留李自成在京為官,兩位愛卿看看什麼職位比較好?」

「以李自成的功績,中央軍將軍似乎太低。而兵部尚書劉大人自上任以來也是頗有建功,況水師這些年的成績甚至比陸軍的功勞還要卓著。為臣以為對于李自成可以授其兵部侍郎,再在爵位上加以提升。」徐光啟到底是朱顯波一手提拔起來的,對于李自成這種半路出家的外來和尚並無什麼強烈的反感。

「徐相所言不差,只是如今兵部官員齊備,而且互有戰功,撤換誰只怕不妥。」周青書其實說了一句廢話,朱顯波也不好責怪他。

「朕覺得以李自成的才華和功勛,做尚書也不為過,不過兵部劉大人也是才華出眾,兢兢業業的人。所以朕想升劉大人為副相,先兼任兵部尚書,等李自成熟悉國防力量,有能力掌握兵部再說吧。吏部的奏章朕原則上同意了稍後朕會命人出一份詔書。」

這兩人在涉及這人事問題上,也不能幫朱顯波拿多少主意,只好自己做主了。

不久之後一份長達數頁的詔書頒布︰加封徐光啟為太師,兼政務院首相,正一品;加封劉劉立洋為少保,政務院副相兼兵部尚書,從一品;加封王誠恩為少傅,政務院副相兼禮部尚書,從一品;李自成為政務院左丞,從一品,兼兵部左侍郎;中央將軍唐寧波調任新疆總督,正三品;

成立西伯利亞行省,原兵部右侍郎公孫樂任總督,總督衙門暫設雅克薩;水師總督戚宏亮升任兵部右侍郎。

其他在朝京官大部分得到加封,只有那些新任或者剛剛履新的官員未在此次加封之列。對徐光啟,位列三公也早已是總忘所歸,他當年所主持的科技部為大明的軍械改進和造船技術進步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

兵部尚書劉立洋和國丈王誠恩位列三孤也並不出人意料,畢竟這些年大明疆域一再擴張,兵部尚書是首功,而皇上要文化強國,身為國丈的王誠恩升官加爵也是順理成章

只是李自成的留京讓廣大朝官有點意外,不過自己想想也不難理解,他原本就是二品,新疆總督,現在有事皇子的岳丈,皇上的寵臣。所有的人都認為李自成升官了,只有朱顯波例外。他深深的知道一個遠離京城的封疆大吏和一個從一品官員之間到底有多大的區別。

以李自成的才華,常年在新疆經營要贏得部下和當地百姓的擁戴並不難。換句話說,如果什麼時候朝廷弱了,他想造反也不是難事,朱顯波可不想讓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動作。

現在趁著群體加封的時候升李自成的官,誰也看不出破綻來,包括李自成本人和他的部下們也不會覺得不自在,至少皇上是在表彰有功之人。

唐寧波出任新疆總督有點出人意料,不過也表明了朱顯波繼續在新疆保持影響力的決心,一個將軍換一個將軍,新疆還是要以武制衡臨近諸國,當然朱顯波還有兩外一個想法,那就是等穩定里西伯利亞,戚宏亮和唐寧波這兩個同屆武狀元和榜眼兩翼齊飛,從陸路、海路同時向西亞、歐洲發起攻擊。

當然這是朱顯波的想法,時機不成熟,朱顯波絕不會輕易暴露出來。唐寧波的遠調就讓公孫樂的壓力增大,他必須盡快的將雅克薩、雅庫茨克和貝加爾湖串聯起來,這樣西伯利亞行省才有意義,他這個總督才名副其實。

總之朝廷上下一片歡騰,雖然也有個別人不如意,但改變不了潮流,所有的人都在稱頌皇上英明。尤其是那些常年未曾調動的老家伙,把朱顯波的重視民生政策一再加以宣傳。甚至連批準古步逸去東北種土豆都被說得神乎其神。

所有人都高興了,皇上也高興,皇上高興當中李自成自然也不能掃興,而且不用回新疆了,夫人和兒子都十分高興,他也只能叩頭謝恩。

很快朱顯波又召開政務院會議,將首相和兩位副相主抓的工作進行了安排,徐光啟自然負責全面行政督導和分抓科技部,王誠恩分管禮部、吏部與籌建中的大學;劉立洋分管兵部、工部、戶部。由于劉立洋分管三部,實際上李自成這個兵部侍郎算是半個尚書了。

李自成的內調看似削弱了新疆的力量,其實為大明的軍事強盛又增加一根棟梁。作為年輕的軍事家河杰出的將領,以及國親的身份,他今後在兵部開戰工作對大明的整個國防是大大有好處的。朱顯波既可以防範邊疆的不穩,又可以充實中央力量。

封賞完朝中百官,朱顯波又很快做出了另外一個舉動,封已經完婚的大皇子朱朝陽為漢王,其意不言而喻,讓朱朝陽繼續追隨自己的夢想,超越秦皇漢武。在朱顯波看來,兒子已經十七歲了是時候建功立業,樹立自己在朝廷的威望了。朱朝陽也早已躍躍欲試,朱顯波想著現在京師附近磨練,等有點經驗了再隨隊遠征。

接下來就是對各地方官員的封賞和嘉獎,大部分行省的行政長官和駐地總兵都被輪換。年長的洪承疇被調回京城,閔應元接替其成為蒙古總督,原新疆總督李自成的副將柳水龍調任兩江總督,協助公孫樂對抗俄國人。自此大明的北方形成一個以巴彥淖爾為圓心的半扇形狀。

何時能完成一個扇狀甚至一個圓就要看公孫樂在東北到貝加爾湖一帶的行動成果了。當然朝廷接下的半年招募墾荒者也是個關鍵。好在大明的海外貿易和各附屬國的進貢已經日本、九州、馬六甲等地的殖民通知能為大明賺不少錢。李自成抄了圖爾琿台吉也搜羅了不少金銀財寶。加上方誠一個冬天種植的大棚蔬菜,削掉成本也能進賬上百萬。

再加上去年下半年,戶部削減了各部的開支,七拼八湊倒是攢了不少錢準備應對。關于修建定居點和募集墾荒者,朝中許多大臣是持反對意見的,但這些年來朱顯波在哈密,在兩江流域在蒙古的成績讓他們也無法公開反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