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部 逐鹿亞洲 第236章 鐵匠鋪學徒

(本書縱橫中文網唯一首發,免費中,請到縱橫給予作者支持!謝謝!)

朱顯波因此與工部諸官商議,建議對生活污水入河口進行改動,保留安遠門往東和朝陽門兩個生活污水入河口。暗渠修建仍舊以鐘樓為基準,不過城市分成東西兩塊進入兩個固定的入河扣。這樣一來,安遠門往西一直到就不能設置成往西流,而是整個城北水系為西向東方向。灃河水進入玉祥門後就分成南北兩股,南下的流經西南東三個方向經朝陽門流出,北上的則在安遠門匯集另一股生活污水後一直向東至朝陽門。

修改該後的污水流向能極大程度上減少污水污染護城河的長度。唯一的缺陷就是遇到暴雨可能導致排水不力。長安城西南就可能面臨被淹的危險。

吳寶定接到朝廷的批復後,笑嘻嘻的對孫曉根和柳春燕說︰「我發現這朝堂之上也不完全是飯桶啊,還有懂行的啊。施工圖被改得面目全非了。」

「看來你這個改建工作不好做啊,要是驗收過不了關,小心被 嚓。」孫曉根對于吳寶定的說法感到意外,這大明朝看來真有能人啊

「不會吧,我采納他們的意見就是了。」吳寶定倒是不傻,工程設計最怕擔責任,既然朝廷有懂行的,何樂而不為呢。

「不會吧,作為一個建築工程師,人雲亦雲將來還有什麼前途?」柳春燕對吳寶定的人品表示了嚴重懷疑。

「呵呵,其實也不是啦。朝廷還真有能人,他們倒是提醒了我,長安城一年四季少雨水,因此水流設計不需要跟江南一樣的落差,而排污口也不能四向開花,那樣的話污染河面會很長。」

「原來是被退回了啊,你這個建築工程師真是丟份啊。」

幾個人吵吵鬧鬧,倒是沒閑下。拿到朝廷的批復之後,商量一番,就向陝西布政使提議開工。尤其是城內暗渠,完全可以趕在雨季來臨之前完工。由于有朝廷的支持,加上朱顯波特意囑咐過,這陝西布政使也很支持。畢竟這是在自己地盤。除了欽命的吳寶定為工程指揮之外,特意叫長安知府做工程項目協助吳寶定等人。自己親自擔任工程總監。

孫曉根和柳春燕兩人見吳寶定得到了器重,兩人也開始躍躍欲試。兩人天天埋頭想項目,整理計劃,但求一鳴驚人。無奈這長安城幾乎沒什麼工礦,更無鑄造所,鑄幣所之類,因此機械工程用的很少。沒有項目,就沒有資金,孫曉根就無法進行試驗或者對機械裝備進攻改造等。

沒辦法,只好經常跟著吳寶定上工地。朱顯波也沒虧待吳寶定,得知工程開工之後,為了師出有名下旨升吳寶定為工部工程所所正,正七品。並告知陝西布政使,可以推薦大使一名,副使兩名。

隨著對明朝深入的了解,孫曉根幾人越發覺得不可思議。按照正史,1644年多爾袞和順治帝先後進京師,崇禎帝自縊身亡。而現在,崇禎皇帝和多爾袞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明思宗的年號居然是建貞。而大明居然收復了新疆、朝鮮和安南,日本也在統治之下。

這是多少皇漢後人夢寐以求的事情,這個建貞帝居然做到了。孫曉根等三個人在閑聊時也難免對皇上和大明朝廷產生了敬仰之情。經常茶余飯後就是圍繞朝廷和皇上擺龍門陣。

「我說春燕啊,要不你直接進宮做娘娘得了,這樣邢強很快就能出來了。」孫曉根這天無事就逗這唯一的女性。

「憑什麼犧牲老娘去救他啊?」

「听說當今皇上文武雙全,英武神明得很。嫁這樣一個夫君你不吃虧啊。」

「說得那麼好,那你去好了。」

「……」遇到女人不爽,孫曉根只能住嘴了。

「我說你們兩個啊,能不能想點正事啊,我們大老遠的穿越幾百年來到這明朝,不做事怎麼展現我們的才華?」

「听到沒,我們的吳所正大人發話了,抓緊時間找事情做吧。」有人解圍,孫曉根連忙搭腔︰「不過話說回來,我這機械工程學無用武之地啊。」

「你可以造蒸汽機啊,發明火車啥的嘛。」柳春燕半調侃,半建議的說道。

「開什麼玩笑,造蒸汽機,你不知道實驗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嗎?錢呢?錢從哪里來?」

「要不讓所正大人貪污點,給你弄點啟動經費唄。」

「少來,我可不想和邢強一樣。這布政使大人派的人員對銀元的使用筆筆記賬。而且每條渠都有人工編織的預算開支表。我這個總指揮不過就是現在指揮而已,錢基本不過我手里。這房租都是我跟布政使大人預支的俸祿,他甚至提出讓我們住到衙門里或者工地上,省點開銷。」

「看來這朝廷對于財務管理還真有一套啊。難道非要我們上街去給人算命賺錢嗎?」孫曉根很無奈的看著兩位同伴。

「電腦算命倒是能賺錢,不過你得補習一些黃易知識才行。」吳寶定也算逮到機會了。

「說正經的,我听人說朝廷有科技部,現在各行省都有科技司。科舉考試都有理科類。不如你去跟布政使大人幫我推薦下,讓我先去衙門里混混。等到朝廷開科舉我再去應試應該有機會進科技部吧。」

「這些天接觸感覺好像這些官員們都很正派,開後門只怕很難,那龍文大人說的對,你得展示展示才行啊。」

「算了,我還是去街上的鐵匠鋪踫踫運氣吧。」

「行動總比宅在家里好。我支持你去鐵匠鋪。」盡管孫曉根覺委屈,但吳寶定說的也不無道理,這是古代社會生存是第一位,然後才是發揮才能。

于是一個機械工程就滿大街轉悠,找能夠收留他的鐵匠鋪。孫曉根的要求很簡單,管飯就行。前提是這鐵匠鋪得有一定的規模。經過三天的考察,孫曉根選定了東大街靠近長樂門的張氏鐵匠鋪。老板張鐵匠原本不想收孫曉根,孫曉根好說歹說,說自己讀過許多書,知道很多機械原理之類的。最主要的是工錢隨便給,這張鐵匠才勉強答應讓孫曉根在店里學徒。

這一天,孫曉根剛去上班,張鐵匠家門就前傳來了呼叫︰「煤到了,快出來收。」

原來,張鐵匠打鐵需要的煤,是由墟里的煤店拉來賣給他的,一般每月一次,張鐵匠根據生意量估計一個月的煤用量多少來購買。

那拉煤來的是馬車,馬後面拉了一輛像孫曉根前世的大板車一樣的卡。車卡中裝著半卡煤,煤一塊塊像石頭似的,大的有二三十斤一塊,小的只有巴掌那麼大,估計共有兩三百斤。孫曉根上前去拿了一塊煤,仔細地研究起來。

那拉車的人一副伙計打扮,他沒有理會孫曉根,當他是年輕人好奇,直接問從屋里出來的張鐵匠︰「這個月買多少斤?」

張鐵匠連忙答道︰「近段時間生意不好,這個月我買七十斤就夠了。」

那拉車的人听後,大嚷起來︰「什麼,你才買七十斤,那我不是要整車拉回去?」

張鐵匠囁嚅道︰「大哥,生意不好嘛,我也沒辦法。」

那拉車的人蠻不講理地說︰「不行。你買這麼少就要另付車費。」

張鐵匠只好無奈地咬了咬牙說︰「那我買一百斤吧。」

「一百斤也不行,最少要買一百五十斤。」

張鐵匠哀求道︰「大哥您就通融一次吧,我現在確實沒有這麼多錢,等下次生意好了再跟您好多要些,行嗎?」

那拉車的人蠻橫地說︰「不行,要另付車費,否則我全拉回去。以後你要煤就自己到墟里買,自己到墟里拉。」

張鐵匠還在苦苦哀求,那拉車的人就是不肯——

泣血求收藏、求紅票,求各類支持!

兄弟們給力啊,你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最大動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