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部 逐鹿亞洲 第235章 改造長安水系

1644年是一個閏年,農歷癸未年,是羊年。年號︰明思宗建貞十七年。朱顯波已經當了十六年皇帝了,大明朝在他和群臣們的治理下,國力日漸昌盛,所到之處,百姓臣服,王室朝貢。也算得上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朱顯波听從了皇後周濤的建議,開始重點關注民生。但是老天還是跟朱顯波開了個小玩笑,剛過元宵,張瑞圖家人來報張瑞圖沒了,這個一直替朱顯波掌管國庫的政務院副相,戶部尚書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卒然離世。不得已,朱顯波升侍郎龐清廣為尚書,調浙江布政使劉策進京任侍郎監管銀行工作,楊一鵬出任浙江布政使。

盡管龐清廣、劉策等人工作能力和作風都不成問題,但一個掌管國庫十余年得老臣離去,還是讓朱顯波郁悶了一陣。尤其是銀行的監管上,朱顯波原本打算在馬尼拉、雅加達和馬六甲開設分支擴大經營。現在只能延後了,等龐清廣與劉策交接完成,劉策還需要時間來熟悉銀行業務。

就在朱顯波努力忙于政務時,陝西布政使上奏折請朝廷批復關于整修護城河的事宜。據說整個方案是吳寶定等人耗時三個月完成的,朱顯波連忙召集政務院相關人員開會。

「啟稟皇上,陝西布政使在奏章上詳細闡述了吳寶定關于修繕護城河以及修建明渠引水疏通河道的建議。具體的辦法就是先長安西部灃河引水經阿房宮入玉祥門,然後折向南,經安定門門,向東過朱雀門和平門連通興慶宮,再折回北上長樂門,最後經朝陽門流入河,流經灞河之後匯入渭河。」工部尚書第一個向皇上和諸位大臣講了奏章的事情。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引入河水,常年疏導,想法不錯。他們有辦法控制地勢,讓城內水流順暢,不會讓水產河水倒灌嗎?」

「吳寶定說,他有水平控制儀器,能保證河床走勢誤差在可控範圍內。並且在河入河口可以設置類似船堡以保證水流出劉進。」

「那疏通之後城市內河治理還有啥招式嗎?」

「吳寶定還建議城內沿街修建暗渠,用于疏導雨水和生活用水,在每個入水口加裝柵欄過濾生活垃圾。同時禁止城內百姓嚴禁將誰傾倒街面,嚴禁將垃圾丟入暗渠內。每條暗渠最終流入附近的護城河,入口同樣加裝過濾柵欄。」

「修建明渠和暗渠已經護城河清淤工程大概需要花費多少?」

「走掌上建議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將護城河水順利導出致河,第二步是修建城內暗渠,第三部是修建引水明渠。三期工程總計約為一年,需要民夫五千,預計耗費銀元三十萬。每年的維護費用約一萬五千元。」

「皇上,此項工程耗費巨大,常年需要維護,微臣建議不予采納。」許多大臣一听說這麼大的工程,馬上就開始勸阻。

其實朱顯波也知道,整治護城河絕對是個利國利民的工程,問題是這事在長安,他們京城這些京官沒切身體會。朱顯波看徐光啟,再看看龐清廣。那意思是你倆合計合計啊,怎麼辦,倒是給朕個主意。

龐清廣也算是跟隨朱顯波成長起來的,皇上一個眼神,他當然明白。

「皇上,微臣以為,今年如果沒有大的戰事,長安護城河工程的費用朝廷還是能出的。」

「嗯,那徐相你以為如何?」

「啟稟皇上,吾皇時常告誡臣等以民生為重。為長安乃至陝西人民構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也是朝廷的責任。相信長安人民一定會十分擁戴皇上的決定。只是為臣以為整個工程應該好找長安及周邊民眾參與進來,除了必要的民夫之外,能不能利用農閑時節,組織各地百姓自覺參與到這項利民工程當中來,一來節約開支,二來讓全面參與到保護護城河的行動當中來。」

「嗯,這樣一來,也許用不上三十萬元。其他人還有什麼建議?」朱顯波覺得這個徐光啟說的對,既然是造福長安人民的工程,為什麼農閑的時候不能動員些民眾參與呢。而且今後護城河的環境保護也必須全面參與才行啊。皇上的態度很鮮明,政務院首相也表態了,戶部尚書說有錢。如果再有人反對就是不識時務了。朱顯波頓了頓,環顧四周,沒人再表達異議。

「那就準陝西布政使所奏,朕命吳寶定為工程總指揮,陝西布政使必須親自抓這個項目。工部也要隨時派員跟進。同時可以適當對護城河兩岸的建築進行修正。等工程竣工驗收之後,朕要親自去參觀。另外工程動工之前務必將圖紙送工部審核。如果這項工程執行得好,朕想對京城和其他行省布政司衙門所在地也進行改造。」

「吾皇聖明!」朱顯波最後一句說到了重點,大臣們也終于明白了皇上為什麼如此熱心長安護城河的整修工作了,原來長安是京城的先行者。最終京城百姓也可能受益。

于是朱顯波下旨,允許陝西在當年開始長安城護城河修整工作,戶部預撥付五萬元,其余的陸續從陝西各知府上繳的賦稅中抵扣。同時下旨知會直隸以及應天、杭州、廣州三府派員進入長安全程跟蹤學習。朱顯波改善民生的計劃里除了修建相應的官道,降低賦稅之外,改成各州府城池以及護城河的水系改造也算是個重點。如今吳寶定的出現為順利實現這些想法提供了可能。

當然朝中大臣不知道這個項目還與大牢里的邢強有關,如果吳寶定能如期完成這個護城河的整修項目,下一步就能調他入京為官,主持京城的改造和擴展工作,到時候功勞薄上重重的一筆。朱顯波再去跟書生錢嘉征論理饒了邢強並不難。

有了朝廷的支持,有了皇上的諭旨。吳寶定等人就大膽在長安城進行了他們穿越大明以來的第一件正事。這可是極為珍貴的展現他們這些後世人過人才華的機會。而柳春燕則在忙著編撰教育改革計劃,準備親自呈給禮部甚至政務院首相或皇帝。不過住店的錢只能靠吳寶定先墊著了,這吳寶定也算是四個人里第一個有公職的公務員了。

很快,工部就收到了從長安來的工程施工圖,工部為了慎重,自然請朱顯波過目。朱顯波曾經為了平叛去過長安,不得不說吳寶定這份施工圖是合格,整個水系在長安城內,以鐘樓為制高點通過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分別向東西南,北分流入護城河,其中北大街安全入河前分成兩股,以正北面安遠門為至高點分別入河,這樣護城河水就可以分別向東向西流動。

其他小街的暗渠則分別流向臨近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或平行于這四條暗渠修建新暗渠,分別在各城門口匯入流動的護城河。如此以來,就大大減少了城市生活污水和雨水在城內堵塞的可能性。四條大暗渠各自獨立,其中任何一條堵塞並不影響其他三條的排水功能。而且也大大的降低了入河扣柵欄的損耗。

不過對今後城市的建設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整個城市建設以後的排水就必須依靠這四條暗渠進行。而且護城河從制高點開始就會被生活污水所污染,顯然沒有全部從朝陽門入河理想。而長安地處西北,雨水較少,生活污水又是比較恆定的,不比江南多余很難及時排出。看來吳寶定是在南方生活慣了,忘了這一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