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部 揚帆起航 第196章 賞罰分明

五十萬字了,可以收藏了!!

——————————————

第二日,姚啟聖這個六品官在朝堂之上應皇帝之要求向朝堂上的各位大臣講述了西征的概況,當然省略了斬殺俘虜的事件。姚啟聖受皇帝的啟發,還是比較謙虛的把功勞歸結于李承宗平時的治軍。

朱顯波對于姚啟聖的謙虛也大加贊賞,然後召集群臣討論封賞之事。

「列位愛卿,此次西征穿越茫茫沙漠,在縱橫捭闔的河流和沙丘之間找到了葉爾羌汗國的主力並將其殲滅,並抓住了可汗等王室一干人等。一舉平定我大明西域數千里的疆土,李承宗和姚啟聖等可謂勞苦功高。徐大人,兵部和吏部可有封賞初議呈上?」朱顯波讓他們回去會商,其實自己心里也不知道這些大臣們會商出個什麼結果來。于是眼光依次從徐光啟、劉立洋和黃鳴三人身上掃過。

短暫的沉默之後,徐光啟發話了「回稟皇上,臣與兵部、吏部會商後認為,根據李承宗的奏折和西征取得的戰績,應該對包括哈密總督在內的西征軍將領加官進爵,士兵給予額外餉銀。具體的封賞建議,臣讓吏部列了個清單,請皇上過目。」

朱顯波接過清單一看,擬升李承宗為政務院右丞相,賞銀一萬元,擬升姚啟聖為兵部水師提督賞銀五千,其余隨軍出征的將軍、副將賞銀兩千,參與西征的將士沒人賞銀五元。陣亡的士兵每人補助二十元……還有好多擬升任的軍官名單。朱顯波一算賬,李承宗從莎車城挖出來的金銀財寶差不多要全部獎勵給這些西征將士了。

不過想想也對,這些獎勵是一次性的,但整個葉爾羌汗國確實實實在在的並入大明版圖了,今後再算細賬。對于其他的封賞朱顯波沒有任何意見,但是對于李承宗和姚啟聖兩人,很明顯徐光啟等人也不知道皇上的心思。所以只是按奏折考察。朱顯波看完奏折朝下面看了看然後緩慢的說道。

「除了李承宗和姚啟聖的封賞之外,其余將士按奏章處理。讓戶部配合,銀兩從哈密總督府繳獲的財寶中出。」姚啟聖愣了下,徐光啟等人也知道皇上這回可能不打算放過這件事情。

「是。」既然其他的準奏了,徐光啟就應了下來。

「關于李承宗和姚啟聖,今日有葉爾羌汗國的王族成員向朕哭訴。說在西征軍攻陷莎車城後,在葉爾羌河西岸斬殺了數萬蒙古俘虜。姚啟聖,可有此事?」

姚啟聖心里那個郁悶啊,原來皇上當天不發飆要待到這朝堂之上公審啊,那邊要將郡主許配給我,這邊不會打我下大獄吧。沒辦法,既然皇上說了有葉爾羌王族向皇上投訴,那麼賴是賴不掉了。李承宗想替自己扛,自己也不能連累了他。

打定主意,姚啟聖跪在堂前就說了起來︰「皇上恕罪,一切的都是微臣的疏忽。當時,微臣等率四萬騎兵押解俘虜前往巴楚城與阿普杜拉哈可汗等一干人匯合,不料想中途這些俘虜意欲叛逃。微臣害怕他們潛往巴楚劫走阿普杜拉哈,所以為奏請李大人就下令射殺。兩軍經過數小時交火,我大明負責押解的部隊也傷了數百人。當時部隊情緒失控,因為就是這批俘虜在數日前在英吉沙和莎車城的官道上伏擊過大明騎兵隊,殺死騎兵一萬余,傷一萬余人。微臣想提醒眾將士留活口時已經來不及。」

「那時候李承宗為何不報?」朱顯波假裝很生氣,這也做給群臣們看的,主要是為了讓臣子們講給阿普杜拉哈等人听的,皇上是仁慈的,听說了殺俘虜事件很震怒。

「微臣認為,李大人是在袒護微臣,不想微臣仕途收到牽連……」事情到這個份上,姚啟聖要想辦法不連累李承宗。朱顯波問完之後也不說話了。

劉立洋一看,不行啊,君臣都下不了台,自己必須出面了,他朝徐光啟看看,徐光啟朝他點點頭。劉立洋向前跨一步,來到姚啟聖跟前︰「皇上,微臣有話要說。」

「說吧!」

「微臣身經數戰,知道為將者的難處。姚啟聖的難處在于怕俘虜兵變,趁機潛逃,今後很難清剿,更怕其劫走阿普杜拉哈等人。而一旦下令,將士們已經殺紅了眼,是為死去的將士們報仇,想再阻攔只怕很難。何況戰場上的俘虜不願報效大明,一方面需要人看管,另一方需要損耗大量糧草。而且就算押解到哈密如何處置也是個難題。所以微臣以為姚啟聖處事雖然有些魯莽但仍有情可原。」

「至于李承宗大人,微臣以為李大人是受皇上愛才之影響,正如姚啟聖所說,怕殺俘虜事件耽誤其前程,所以未在奏折中說明,並非為逃避責任而故意為之。臣懇請皇上看在西征的巨大成就上,饒恕兩人的過錯。對李大人和姚啟聖進行加封,這樣好平復西北軍將士的情緒。」劉立洋作為一個武將向朱顯波,確切的說是向滿朝的文官闡述了帶兵打仗時遇到這種問題可能有的苦衷。

這是朱顯波想听的,不是給自己解釋,而是向群臣們解釋。「徐大人,你的意見呢?」

「微臣以為斬殺俘虜確實過于魯莽,但並不能因此完全掩蓋李大人和姚啟聖的光芒。臣贊同劉大人意見。」徐光啟這麼一表態,群臣們也不好沉默,紛紛表示希望皇上三思。

既然群臣的意見還是要獎賞兩人,朱顯波也只好順水推舟,不過不能按奏章所述,這樣會引起蒙古各部落的反彈。何況李承宗已經是從一品了,再升,朝中的一品多了反而不好辦事,他一把年紀了還是銀元實惠。

「既然各位愛卿認為這兩位還是功大于過,朕以為賞李承宗一萬銀元,官階不變。姚啟聖升兵部郎中,不再封賞。」

「吾皇聖明!」

朱顯波擺擺手示意群臣,自己還沒說完「朕以為,不管出于什麼理由,斬殺俘虜都是意見殘暴的事情,為了讓姚啟聖得到教訓。朕決定罰姚啟聖從明日起去京師大營烈士公園為那些為大明犧牲在戰場上的將士們守陵一月。」

這個看似無足輕重的懲罰,也算是朱顯波能想到的比較好的辦法,將來蒙古各部族責問起來,這姚啟聖既殺過神也念過佛了,功過相抵。大臣們對于這個懲罰當然同意,這樣既不傷姚啟聖,也讓皇上留個好名聲。

「吾皇聖明!!」

「謝皇上隆恩。」姚啟聖當然要謝謝了,皇上當著滿朝文武並沒有過分追究自己斬殺俘虜之事,雖然封官低了一級,但也算是留在京城做京官了。只是這剛回來,又要去守陵,只怕那小惠郡主該急了。想起郡主,姚啟聖也覺得自己慚愧,當然含情脈脈的送自己去西北,沒想到自己總算有機會立功,卻同時也闖了大禍。

這皇上也是,處處偏袒自己,今日朝堂之上,要不是皇上授意,只怕劉大人、徐大人也不會如此替自己說好話,還有那李承宗,當時那麼憤怒,奏章中卻只字未提殺俘虜之事,自己命這麼好遇到了全是好人貴人,歸根結底還是遇到了皇上這個明君。姚啟聖從心里暗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逮住機會報效朝廷。小惠郡主那邊只能等守陵結束采取看望了,這郡主虧欠的也不少。

————————————————————————————————

(求紅票、收藏支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