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部 揚帆起航 第176章 換相風波(3)

朱顯波心里其實很郁悶,想過好幾種可能。但薛貞選擇了反抗,自己僅僅是流露出一點點意思而已,何況不當首輔還有其他選擇嘛,他也不至于沒飯吃,就算他告老還鄉,朝廷也會重用他的兒孫以示平衡,現在看起來什麼都晚了,就怕薛貞勢力太大,萬一發生兵變就更麻煩了。

朱顯波听從了王誠恩的建議,自己回到了周濤的皇後寢宮,朝堂上的事情,在沒完全平息之前就由張瑞圖和徐光啟去處理吧。當然發生這麼大的事情,雖說千萬頭緒,其實也是無事可做,大部分大臣安靜的在太和殿等著,一是讓自己處在漩渦之外,二是皇宮的護衛力量相對較強,不至于像在家里,萬一和小白兔一樣躺著中槍就冤枉了,當然最主要的是向朝廷向皇上表忠心,這個時候不在朝堂的,除了皇上安排的,就是亂黨了。

兵部、刑部、錦衣衛同時行動,京城四門緊閉,到處盤查。皇宮之內,大家也是大氣不喘,默默的等待事情結局。直到下午,王永勝火急火燎的進來匯報;「皇上,中央軍將軍唐寧波求見。」

「讓他進來。」

「微臣參見皇上。」

「快起來,說說情況。」

「微臣接到旨令後立即從東大營調了1萬騎兵趕往京師,在路上遇到正欲逃往遼東的薛貞家丁和部分日本浪人。但並未見到三皇子及薛貞和其兒子。」

「看來薛貞想用三皇子要挾朕了。這一路上軍隊可有異動?」

「回皇上,自從兵部改制以來,沒有皇上的聖諭和調兵符,就連我這個中央將軍也是無一兵一卒可用。另外劉大人在京師各營安排將軍時充分考慮與李相、薛相親近人的職位。目前看來京軍在皇上的掌控之中。」

「你帶來的這些騎兵,分五千駐守各城門。其余的進程協助順天府和刑部搜查薛貞余黨,順便清理下各國潛伏在京城的間隙。來此大整頓。」

「微臣遵旨。」

很快王拓和劉立洋也趕到了皇後寢宮求見。

「情況怎麼樣?」

兩位失望的搖搖頭,「走吧,去太和殿。」朱顯波也別無他法,只要暫時薛貞不再掀起風浪,搜尋三皇子下落的事情只能慢慢來了。

「諸位愛卿,相信大家情況也了解得差不多了。是的,身為國丈和首輔的薛貞反了,而更可惡的是他聯絡了東洋浪人來行刺朕。並且將三皇子掠去做人質。當然朕更願意相信他是計劃行刺成功之後,想立三皇子。朕自問自登基以來,勤政愛民,對大臣們也並無嚴厲責罰。是不是朕的仁愛之心,讓有些人誤以為朕是懦弱嗎?非要逼朕打開殺戒嗎?」

「皇上,薛大人他可能是一時糊涂才行此大逆不道之事,臣請皇上息怒。事情交給劉大人、王大人等去辦吧。」國丈王誠恩第一個發言,朱顯波也不是要大發雷霆給大臣們看,主要還是想灌輸自己的思維。

「王大人,朕不是怒,朕是恨!想當年李相歸隱之時,朕有點不舍。但朕已經用事實證明了朕的做法是為了朝廷,為了大明的子民。這幾年來我大明發展很快,百姓也日益富裕,李大人日子過得也逍遙。而貴為國丈和首輔的薛貞卻放不下名利,朕只不過剛剛有這個念頭,想提拔些年輕人,思想開化的人上來。他就鋌而走險,並不惜犧牲大明在日本的利益,與日本浪人勾結。」

「今天朕把話放到這里,朕要的是大明江山穩固,百姓幸福,臣民同心同德。如果這些都做不到,將來西方列強打到家門口,我大明只會像如今的印度一樣任人宰割。子民就像非洲一樣,被人當做奴隸四處販賣。如果你們想看到這種局面,就盡管前僕後繼的跟著薛貞走吧。」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顯波此話一出,朝堂大臣們全部跪下,「臣等生死事小,皇上和大明偉業事大。臣等定當誓死追隨皇上,效忠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徐光啟和張瑞圖兩個副相帶頭唱起了紅歌。

「臣等誓死追隨皇上。效忠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回應聲響徹大堂,久久仍有余音繞梁。

「諸位愛卿都起來吧,薛貞的案子,刑部自會徹查。各位愛卿也不用擔心,朕是愛憎分明之人。以前薛貞是首輔,朝中大臣們互相來往也是難免,只要今後劃清界限,朕既往不咎!」

堂上許多人默不作聲,心里其實早已奏起「臣等謝皇上隆恩。」朱顯波的目的是換相,不是來清理朝野的,當然對于薛貞的門客,親近下屬只能既往不咎。只要今天來上朝的,就說明沒有參與行刺的可能性更大些。

「皇上,臣以為薛貞必是藏到城南他遠方親戚家中。」形勢明朗,很快就有人倒戈,說話的是薛貞的一個學生林國勇現任戶部郎中。

「王拓,立即帶人隨林國勇前去。」

「還有誰知道薛貞可能的藏身之處的,都可以立即說出來,或者散朝之後找劉大人,唐將軍。一旦情報屬實,朕重重有獎。另外,朕考慮過了,從即日起刑部尚書錢嘉征加封少傅,專門負責薛貞案件審理清查工作。」

「薛貞做首輔已經五年,成績還算可以。朕不希望政務院無領頭人,從即日起徐光啟暫領首輔之職。」

「微臣謝皇上隆恩。」

「戶部尚書張瑞圖自從登基以來,恪盡職守,加封為少保。」眾大臣盡管還明白為何皇上在薛貞事情尚未處理清楚前就直接封官加爵,但朱顯波很明顯一是借機給徐光啟立威。另一方面也給錢嘉征尚方寶劍,當然順便獎賞張瑞圖。」

「微臣張瑞圖叩謝皇上。」張瑞圖掌管戶部,其實官階對他來說無所謂,只要沒人插手他的戶部,油水比誰都多,今日能加封為少保更是感激不盡。殊不知朱顯波是以退為進。他也知道張瑞圖在這個位置上呆了十多年了,是時候換人了,但是目前沒啥重大過錯,只能往上升了,當然朱顯波還是希望徐光啟來當首輔,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果不其然,林國勇帶領錦衣衛順利的抓到了薛貞父子,其中還有三皇子朱朝燦,原來,日本浪人先行將住朝燦掠到薛貞家再在薛貞家丁的帶領下殺進皇宮。還好自己是一步一步搶到皇位的,王拓、劉立洋都是死忠,王誠恩、徐光啟等又是朱顯波提拔的。薛貞勢力雖然很大,但終究沒有掀起更大的波瀾,審判程序如期進行。

「啟稟皇上,微臣攜同王大人現已查明薛貞亂政全案總共涉及朝中官員十六人,軍士一百十六人,家丁隨從五十人以及薛貞勾結的東洋浪人二十余名。」

「具體數字不必報朕,將薛貞等人罪狀公布于世,按律處理即可。朝中官職空缺的著吏部考察人選報朕補上。」朱顯波也不是完全懂大明律,還好錢嘉征是個人才。

「皇上,按大明律,薛貞伙同東洋浪人行刺君王犯叛國罪、逆上罪和欺君、叛逆罪,當誅九族。」

錢嘉征一說完,滿朝文武一片嘩然,朱顯波也愣了一下。不是這滿朝文武不懂法律,只是順便嘆息而已。朱顯波則糾結了,自己一向主張對內仁愛,對敵人殘暴。難道對敵人的殘暴也要落到薛貞家族頭上嗎?」

「黃鳴,黃大人,這個薛貞負責這幾年在朝政績如何啊?」

「這個……皇上……」黃鳴有些為難了,這皇上到底什麼心思啊,錢嘉征在說薛貞的罪行,皇上卻要自己例舉薛家父子的功績,難道皇上想保薛貞?抬頭看看皇上,欲言又止。

「啟稟皇上,臣以為薛貞父子不過是在其位謀其政,身為首輔,食君之祿、但均只有。但此番大逆不道。不值得皇上憐憫。請皇上從嚴發落。」還是拿個郎中林國勇。

「錢大人,你先說說薛貞所犯罪行吧。」朱顯波也覺得自己如果太袒護薛貞家族也于理不合,先讓錢嘉征例舉下罪行,自己再定個調,讓大臣們慢慢去商量吧,也順便看看薛貞的人品和人脈了。

「回皇上,臣等已經查明薛貞在任政務院首輔期間共貪污朝廷各項開支五十萬銀元,收受各地方和在京官員共計三十萬銀元,私下接受日本商團進貢四十萬元。所得錢財用于擴建家苑和訓練家丁以及私通日本人等。另外薛家還私自培養了一批類似錦衣衛的情報人員,用于對付朝廷錦衣衛和刑部、都察院對其家族的監督。」

「這次行刺計劃他們準備多久了?」

「根據薛貞家丁交代,薛貞在皇上南征台灣時就有動作,後來大明在日本的統治逐漸穩固後,又和潛入京師的日本人有所勾結,原本打算在皇上南洋的時候借機行事。」

「什麼?那他和西班牙人。爪哇人也有關聯?」

「很多證據證明薛大人想立三皇子為新帝。所以這次行凶絕不是因為皇上想換相而臨時起意。」錢嘉征也很聰明,想盡一切辦法要證明皇上不是自作自受,是薛貞等人早有預謀,只等皇上回宮而已。

錢嘉征得出這樣的調查結論,朱顯波既想不到又很開心,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在爪哇國被行刺的事情,那個相國的兒子那麼大膽,難道真的得到了薛貞等人的暗示?這樣也合情理啊,難怪他不怕大明大軍壓境。要是他掌控了爪哇國,而朝燦做了皇帝,薛貞作為首輔豈不是一手遮天,那大明與爪哇還可以繼續友好下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