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部 揚帆起航 第136章 五年規劃(3)

對于朝中這些大臣來說,編織未來五年的規劃確實是個新鮮,以前都是混日子。只有出來事情了大家才聚攏來滅火,至于今年走到哪一步,明年是不是能持續,好像不多,可能河工漕運還有個計劃,或者兵部剿滅或者抵御外敵的時候想的長遠些。

朱顯波也打算不為難他們,只要把自己所講的一些事情有個羅列也算初稿吧,自己和兩個貴妃審核審核再修改,說不定就還真能成為未來五年大明朝廷的行動綱領。朱顯波最關心的還是稅收,這些是他實現偉大夢想的根基,就目前戶部掌握的情況來看很難支持四個艦隊常年在外征戰,必須大力發展對內對外貿易了。

轉眼一個月過去了,中央各部的規劃書陸續通過薛遞到了朱顯波手里,朱顯波初略看了看,大部分都是按照自己在朝堂上布置的展開來。于是把周濤和朱丹找來,畢竟談古論今,不是不相信古代人的智商,而是現代人佔了知識的便宜,很多知識都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實踐、沉澱而來,而他們幾位從小學大學讀的每一本書有可能是古代一個知識分子一輩子都做不完的學問。既然是五年規劃就必須慎重。

「兩位美女,說說你們的意見吧。」

「我以為戶部應該設立民政部門,專門負責救災和各地孤寡老人、殘疾孤兒等人生活照顧問題。」朱丹自從當了母親以後特別有愛心。

「說點宏觀的,這是五年行動綱領。」朱顯波在表示理解的同時還是要努力把會議內容設定在可控的範圍內。「先說內政吧,除了,疏浚河道,修築寬敞的管道到湖廣之外。還有什麼特別值得注意的嗎?」

「戶部的開源節流除了有基本賦稅和貿易稅收外,應該還要想辦法加大蒙古地區的納貢力度。國防有大明替他們保障,養馬就可以大量進貢給大明朝廷。將來如果能佔領安南和日本,應該也要加大賦稅,至少比大明內地高一些。」周濤娓娓道來。朱顯波沒想到這個女人很快就看穿了自己的心思,自己建立艦隊對外都是宣傳海防,但周濤要打日本了。

「那不是成殖民地了嗎?」朱丹不確定的問道。

「對,增加殖民地的數量也許是解決收入問題最好最直接的辦法,也能間接減輕我大明子民的負擔。」三人小組會議,朱顯波不想隱瞞自己的雄心。

「這工部這麼多事情要做,能完成嗎?有這麼多錢支撐這麼多項目嗎?'

「這禮部向各友邦派齊大使居然要五年,也太慢了吧。」……

朱顯波等三個人的頭腦風暴進行了幾天,總算把各部遞交上來的規劃研究了個透徹,朱顯波在規劃上上想盡表明需要修改和增加的部分,發回各部繼續修改充實。同時一方面找各部尚書、侍郎談話。

朱顯波讓薛貞將各部的預算簡單加了下,好家伙,如果按照各部門的規劃去執行的話,戶部至少缺三千萬元,這對于一個剛剛恢復生息的政權來說不是個小數目,張瑞圖听到這個數字也十分為難,沒有錢將來各部執行不到位,皇上和各部還得怪自己。朱顯波又不能打擊各部的積極性,看起來大家的規劃書里事情都要做的,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預算難免有點松。自己只能再緊緊,但是缺口還有兩千多萬。

沒辦法又找來各部商量是不是有更多的開源辦法,商量的結果並不令朱顯波滿意。目前這種狀況下如果再增加賦稅,只怕老百姓難以承擔,而朱顯波是想建立一個帝國,國內子民的支持是基礎。萬一逼反幾個省,那再派兵鎮壓的話損失更大。只能先按照規劃去做,剩下的戶部想辦法補齊,離皇上登基之初向各地商人借貸還貸完畢已經過去四年了,也許能湊上一些,另外的只能靠貿易來解決了。

在朱顯波的首肯之下,很快大明朝廷各部的五年規劃陸續敲定,朱顯波安排下去,將各部規劃抄出四份,自己留一份,另外三分分發費薛貞和周濤、朱丹,讓大家一起來監督實施並不斷完善這個規劃。

其余各部,凡屬涉及到各行省和邊鎮的一律發文落實,說實話,朱顯波也擔心實現不了,攤子鋪開了等努力去執行才是最關鍵。其他的還可以緩緩,戶部和科技部、兵部的幾項事情,自己要盯緊才行。尤其是兵部,確實是個花錢大戶,水師更是重災區,將來應該利用艦隊打擊東亞各地海盜,順便賺點銀兩抵消開支才行。

朱顯波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在登基當皇帝後第七個年頭開始實施,他帶著自己的團隊正逐步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為了順利完成這個夢想,朱顯波又開始重用第三次科考的進士們。

由于工部的工作實在太多,一個增加相應職能部門的年頭不斷涌現在朱顯波腦海當中,于是朱顯波讓薛貞著手去辦理這個大事。提出主要針將造船、鑄造所和各個為貿易提供商品的各局拆分,或單獨成立部門,或劃歸其他部門。工部將重點工作放在基礎建設上來。

當然朱顯波另外一個牽腸掛肚的事情就是那兩千多萬的窟窿,要是能開修改器就好了。這兩千多萬的缺口還可能隨著工程進度的變化而不斷增加,歷史經驗就是這樣的。只能第一步舉債了,向商人舉債。也許等第一個五年計劃真正完成時,大明的收入能有所增加,尤其是當水師艦隊成型時也許從東南亞掠奪,或者迫使其他國家臣服,或在當地殖民統治以緩解債務壓力。

于是朱顯波找來薛貞和張瑞圖商量「兩位愛卿,這次的借貸朕希望把期限放到六年,如果我們的五年計劃進行順利也許資金缺口不會有這麼大,如果實在有缺口的話,那第六年開始就暫停遠景規劃,全部稅收用來還債,兩年不進行重大項目建設應該基本可以還上了。」

「可是期限太長的話,可能很難借到這麼多。」

「這個可以分開,分期借。第一年我們國庫基本上頂上,那麼第一年借四百萬,到期就是第六年,然後每年根據各部門預決算情況再決定借貸規模。這里要說明的是只要我們現在朝廷的總收入大于當年的借貸規模,那我們就是有能力嘗還的,因此對外宣傳時也要做好解釋工作。」

朱顯波開始給兩位大臣講起了這個套套關系,按照朱顯波的設想,等五年規劃實施完成,應該大明朝的收入比現在翻倍都有可能,因此只要借得到錢就不怕還不起。

「微臣明白了,依據目前我大明的收入來看,如果沒有大型項目開工或者征戰,每年還個八百萬或者一千萬應該還是可以的,這樣五年規劃里的很多項目就能有貸款支持,及時落實了。」

「錢不要一次性撥付下去,各項目工程一定要根據進度撥付,撥付後又要及時檢查進度和款項的使用。不能出現長期佔用款項不開工,或者今年報明年的開支。當然對于兵部的軍餉和移民補助款項不能拖欠,這兩項影響邊疆穩定。總之你們兩位一方面要看菜吃飯,另一方面也要竭盡所能為其他各部籌集款項。」

朱顯波再三交代兩位,一時給予指導思想,二是性的那個規劃,大事情定了,小事情首相和尚書就可以解決了,他才有精力通盤考慮,並專心于軍事擴張等。

——————————————————————————————————————————

(日更一萬字,求收藏等各種鼓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