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部 文治武功 第一二六章 出兵朝鮮(2)

當然回復不是這麼寫的,只是說正在研究當中,讓小日本听信。大明朝廷先派人跟李家談判。

不過朱顯波還是立即告知遼河總督李承宗,準備迎戰小日本。另一方面,北海艦隊放棄北上,在南方朝鮮海域前行,有機會就駐扎美津島。坐等小日本,朱顯波顧忌小日本鱉不住的,得造作打算。

很快北方李自成以摧枯拉朽之勢直逼朝鮮京城,是啊,這麼一個有才華還有點野心的人,給他這麼大的動力,不賣力才怪。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朝鮮政權無能,除了吃喝拉撒幾乎沒有啥防御,要不前番也不會輕易被皇太極攻陷。

而北海艦隊則在江華島東邊遭遇前來救援的日本軍隊,還好,那些日本鬼子沒想到我大明海軍已經攻佔江華島,而且正面迎上去攻擊。這小鬼子當自己是大佬了,朝鮮王室像他求援,他似乎把李家當成自己的勢力範圍了,朱顯波沒答應他的調停還真就出兵支援了,也許是自大,也許是明白了唇亡齒寒的道理,總之援軍來了,這有添新仇。朱顯波不會輕易放過小日本了。

朱顯波不接受日本人的調停,小日本也只好硬著頭皮出戰。以便彰顯自己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可那曾想到這大明帝國今非昔比了。日本坐的的小船,帶的是洋槍隊,他們以為洋槍天下無敵。他們沒有想到明朝軍隊也有火槍,前些日子,日本使節把洋槍當做禮物送給大明皇上,皇上還很高興呢,他們那里知道朱顯波是為那兩個日本美女而高興。終于可以和蒼老師的先輩玩雙飛了。

當然他們更加想不到朱顯波登基短短幾年居然成立了北海艦隊,火炮異常威猛。而大明海艦隊則靈活運用海域環境,阻延日本軍隊登島,雙方激戰數天,北海艦隊憑著火炮射程優勢將日本軍隊壓制在兩島之間數天。

最後竟誘使日本軍人登上江華島,這些日本軍隊一登島就展開攻擊陣型往北方跑,他們以為登陸就萬事大吉。被北海艦隊候個正著,小鬼子唉聲連天,死傷無數。最後趁著我大明艦隊靠岸補給的機會,居然連人帶船逃回了日本。艦隊並沒有追趕,畢竟上了人家的領土可不好辦?陸戰也不是艦隊擅長的。

艦隊于是在朝鮮半島周圍巡邏,為陸地進攻清楚海岸障礙,同時也防止敵人或者援軍從海路通過。最主要的還是熟悉航道和沿岸的地理。按照朱顯波的想法,今後黃海就是大明帝國的內海,自己的內海不熟悉不行。

于是朱顯波下令,北海艦隊趁機佔領江華島和美津島。由于李朝王室已經人去樓空,小日本也無暇顧及兩個小島,基本上不費力氣,北海艦隊就兩島控制。

從此北海艦隊的巡航任務又大幅度增加了。朱顯波心想為今後的中日大戰先做點準備未嘗不可,尤其是美津島,除非日本人听人宰割,不然早晚會來搶,那時候進攻日本就有借口了。而這次海戰中的參展者肯定回港之後陸續有人要成為海軍教官,為大明培訓更加龐大的水師,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北方大陸上,李自成也是一路挺*進,朝鮮京城的李世宗似乎沒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在投降書中再三表示懺悔,希望李自成和大明帝國能放他一條生路,願意年年納貢,甚至做傀儡也行,去江華島也行。他想錯了,怪他自己沒看清楚形勢,沒看清楚人,這朱顯波和李自成是什麼人?他居然絲毫不知道,情報落後惹得禍。

但是他遇到的不是孔孟,是李自成。

李自成當場揪把投降書燒了,惡狠狠的臭罵了李世宗之後推出去砍了。不光李世宗,整個朝鮮王室數百號人都被砍了個精光。甚至連一些忠于朝鮮王室的人也被一一揪出處刑。消息傳回京師,大明朝廷一片嘩然。群臣紛紛參奏李自成過于殘暴,不適合擔任當地政府最高長官。當地的老百姓也一片嘩然,雖然李家反復無常,這大明李將軍未免也太殘暴了,一點機會都不給啊。

可朱顯波不這麼看,一來自己已經許諾給李自成了,就算哥倆關系再好,皇上說出去的話,不能那麼輕易的改變。二來現在這種局面不正是自己和李自成達成的某種默契嗎?如果再給朝鮮王室留下血脈,那麼將來的幾十年未免還要繼續唧唧歪歪。

很快李自成派人送來朝鮮地域名冊和庫存等,請求聖裁。

朱顯波于是順手推舟,加封李自成為兵部右侍郎,就任朝鮮總督,並囑咐他提防日本來犯。

消息傳到南越,南越王室,立即派人來朝廷進貢。並自降一級,願世世代代效忠大明帝國,南越錦衣衛來報,看起來王室的態度還算誠懇,哎,朱顯波現在也沒有時間管他,多送點銀兩和美女來就是了。

隨後日本德川幕府來使請罪,認為日本不應該听信李世宗讒言,冒然冒犯大明,今後將秉著和平共處的原則繼續和大明交好,並送上美女兩名,黃金萬兩。

看來李自成這個混蛋殘暴有殘暴的好處啊。該獎勵獎勵他個美女啥的,或者吧陳圓圓找到給他。

李自成就任朝鮮總督後,推薦其下屬吳三桂任山海關總兵,雖然朱顯波心中有說不出得滋味,還是應允了他,畢竟山海關雖然不那麼重要,總得有人管吧。

朱顯波認為朝鮮收入囊中,整個東北也需要重新規劃化了,朝鮮設總督也是暫時的,將來等海軍再強大些,可以全面壓制小日本了就恢復行省布政使制度。

不管朝廷議論如何,朱顯波出兵朝鮮到達了數個目的是不爭的事實,首先北海艦隊得以實戰鍛煉,當然也震懾了小日本,以後那些官辦的海盜應該會燒很多。其次是給了李自成立功的機會,將來再有戰事,李自成帶兵出征壓力會更小,當然最實惠的就是把京城的外圍向東擴了幾百里北海也逐漸成了大明的內海,京津的安全進一步有了屏障。

對于立志建設一個強大海權帝國的朱顯波來說,佔領朝鮮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自此從朝鮮出兵,無論是到日本還是琉球或者遙遠的澳大利亞都要方便許多,這些一般人是看不明白的,朱顯波也不想解釋,讓事實慢慢證明吧。

北海艦隊已經暴露,今後小日本也不會再安寧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成為敵人,荷蘭人也會得到消息,朱顯波也不管了,反正我就是要海權。早晚要接觸要打仗的。

而內陸方面,搞定了朝鮮,朱顯波原本是想弄安南,但安南當政者比李世宗反應快,再加上跨度太大,朱顯波一時無法觸及,最最主要的還是北方有個強大的敵人,甚至比皇太極還強大,還難纏。他就是眾多的蒙古部族形成的瓦剌。

還好朱顯波早就開始修建京同高速路,相信竣工之後京師一帶的防御將更加輕松。是機會搞定北方了,海戰現在還沒辦法開戰,等三個艦隊真正成型吧。

于是就在眾人以為朱顯波一直要東征時,朱顯波把大明朝的重心重新轉為到陸地上,轉移到京師周圍,其實這也不一定時朱顯波多麼英明,而是京師離蒙古各部實在是太近了,快馬一天就到,朱顯波的政治中心實際上一直處于威脅當中,除非遷都,但遷都代價太大,何況他要做千古一帝,決不能屈服于蒙古。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