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部 文治武功 第一一八章 集權

剿滅了農民起義軍,驅逐了皇太極,朱顯波終于有時間滕出來改組內閣了,這段時間王拓帶給他的壞消息不斷,也許朝廷太安逸了就會有人驕奢婬*逸,這些人不是我大明帝國的棟梁,要趁早剔除。當然,這些人時輕易不會放權的,得找出他們的罪證,並削弱他們的黨羽。王拓和錢嘉征的機會來了。

自從驅逐了皇太極,大明江山總算日漸穩固,朱顯波也終于有時間也有實力來重新打造朝廷內部架構,要選出那些和我一樣雄才大略的人擔當大臣,那些明哲保身,或者貪贓枉法的人就要倒霉了。當然最主要的是穩固自己的皇權,作為一個至高無上的帝王,朱顯波始終相信在那個年代必要的專制還是需要的,要實現專權,就必須削弱首相等大臣的權力。

本來封建社會都相信天賦皇權,但自張居正以後,開始有更多的人希望能分得部分權力,希望參與高層決策,朱顯波不是一個不開明的人,但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一批听話的尤其是忠誠內閣也是迫在眉切。

第一倒霉的是首輔李明德,說實話,這個首輔還真美什麼大錯,就是典型的老狐狸,見機行事的時候最多。穩重有余,創新不足啊,再說,朱顯波已經登基五年多了,該換換相了,換相是件大事,朝廷內外阻力一定會很大。

那些青年進士,還有劉策、楊一鵬之類的應該重用了,不然他們永遠到不了皇上身邊,也就無處發揮了。

朱顯波讓錦衣衛重點調查在朝官員情況,當然刑部也沒閑著。一些台面的證據還得刑部去查,錦衣衛主要以情報收集為主。

期間,朱顯波分別密會薛貞,王誠恩,這兩個老丈人,是朱顯波可靠的外援,先征求他們的意見,然後找來朱丹、周濤,三人進行數場頭腦風暴,各部人員名單大致擬定。

但事情得一步一步來,操之過急難免引起政局動蕩。朱顯波王拓匯報來的情報一一交給錢嘉征去落實。所為欲加之罪,何何患無辭。為了大明大帝國的將來。朱顯波首先必須加強自己的皇權集中,也為了開疆擴土,守備領地必須選拔一批能干的人來執行自己的政策。

原本朱顯波想第一個動李明德,薛貞認為那樣太過急躁,容易引起反彈,再加上當初立皇上時,李明德態度曖昧,容易讓人聯想皇上是借機報復。朱顯波想想也對,畢竟是首相大人,朝堂下好多是他的學生或門客呢,還是先從其他地方著手吧。

建貞六年,正月剛過,太和殿。

「臣錢嘉征有本要奏,經查,北直隸左布政使建貞二年、三年截留朝廷救災銀兩五萬兩。」

「混蛋,救災款也敢截留。」朱顯波火冒三丈,本來想著動動這些朝官即可,沒想到這一查還真有敢貪污救災款的,叫劉策、楊一鵬等情何以堪。

「皇上,當如何處置?」

「薛大人,你掌管刑部,你來說。」

「啟稟皇上,按律當沒收贓款,降三級。」

「這麼輕松,他貪污的可是救災款項,一兩銀子可以救活一個人呢,他這是草菅人命。」朱顯波心有不甘。

「微臣疏忽,按皇上的說法,當沒收家產,流三千里。」薛貞說的輕巧,堂下跪著的北直隸左布政使可嚇傻了。心想這薛貞也太黑了,皇上就說了句草菅人命,也不是說自己就直接殺死那些災民啊。

我了個去,這差距這麼大,也是,一個是貪污,一個是故意殺人罪了,區別大發了。五萬兩不至于流放三千里吧,這可是堂堂的北京市委書記啊。朱顯波想了想,抬頭朝堂下看看,「讓其交出贓款,並罰銀五萬兩。降為涿州縣令。」

「微臣謝皇上隆恩。」縣令就縣令吧,總比流放強。

「吏部記上這筆賬,如今後再發現貪贓枉法行為,則嚴懲不怠。另升保定知府劉策為北直隸左布政使,克日上任。」這劉策因朱顯波上任伊始涿州救災得力已經升任保定知府,並舉薦楊一鵬做了涿州知縣。朱顯波要的就是這種關鍵時刻能解決問題的,劉策和楊一鵬兩人單就救災來說比那些京官或者布政使功勞還大呢。這一點李明德和吏部官員都很清楚,對于皇上的這一任命也無可厚非。反正平時各布政使和知府的任命吏部選拔出名單後要呈皇上御覽,今日欽點了未嘗不可。

「今後吏部考核官員時,對于救災行動能力也要加以考核,對于那些救災不力的知府,布政使,一旦導致災情泛濫,災民大批逃離或者死亡的應該當場撤換。」

眾人也無話可說,朱顯波是靠救災立威的,當臣子的當然知道皇上對于災民的感情。

「皇上,臣等還查明杭州知府常年收受各地富商賄賂,給予商人各種便利。」錢嘉征的第二個目標竟然是立了大功的杭州知府,當初王拓和朱顯波兩人設計敲詐宋會杰,這杭州知府沒少立功,可能這家伙以後就假皇上名頭行敲詐之利了。

「具體情況呢?」

「有據可查的有十三次,共計銀元二十萬。」

草,這家伙夠厲害的啊,當初朱顯波窮的叮當響的時候,宋會杰那里才榨出這麼多。他一個知府敢這麼囂張?這杭州知府是當不成了,這富庶之地還得派各省心的人去。

「你們刑部抓來量刑,著楊一鵬任杭州知府。」

還是救災功臣,朱顯波的意思很明顯,誰在關鍵時刻幫周朝廷做好事情,誰就有機會。

對于這些處罰和任命,李明德和各部尚書們也無話可說。一來皇上執意要用自己的人,誰不同意擺明了是反對皇上。二來,這兩人確實救災有功,執政能力也不錯。兩個貪污腐敗的也確實被刑部抓了個實實在在降職、流放是難免的了。

「臣刑部侍郎錢嘉征有本要奏。經查兵部尚書李承宗在建貞三年,崇禎五年利用朝廷征兵之際,共貪污銀兩二十萬有余。懇請皇上定奪。」

堂堂兵部尚書,這點錢不算過,只是保守的李承宗跟不上我這皇上的思路了,所以他被首先推了出來。李承宗冷汗直冒,也想不明白,一直低著頭。原本想著自己是皇上的親信,怎麼皇上第一個拿自己開刀啊。

「李愛卿,可有此事?」

「這……」

「回皇上,刑部已經掌握了確鑿證據,請皇上過目。」錢嘉征真是個演雙簧的天才。

「李相,你看此事如何處理?」

李明德朝朱顯波看看,也是滿臉大汗,心想自己只怕也被查證,可不比李承宗少。

「還請皇上聖斷。」確實得請皇上裁斷,一來免得將來皇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二來也不清楚皇上心思。

「降李承宗為兵部侍郎,總督遼河,正三品。罰白銀十萬。即刻前往盛京上任,希望你能好生悔過,繼續為朝廷為大明子民出力。著劉立洋回京接任兵部尚書。」

「謝皇上恩典。」二十萬兩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只降了一級還是個封疆大吏,李承宗感激不盡。這確實是皇上的親信了,要是別人只怕要連降三級甚至流邊了,李承宗除了感激還是感激。另外幾個人只有羨慕的份了。

(PS:本月響應縱橫新政策,每日更新一萬,請大家果斷收藏,給予支持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