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部 文治武功 第一一二章 大戰前夕

建貞五年二月初二,管事太監來報,德妃娘娘周濤產下一皇子,朱顯波心情自然極度高興,心中暗想周濤的兒子,一定會像周濤一樣性格堅強冷靜。將來好好培養必定成為統甲一方的大將、甚至千古明君。不過朱顯波沒有像第一次坐父親那樣失態,而是沉思著怎麼利用這個好時機振奮朝廷。匆忙回宮看了看,然後獎勵周濤幾句第二天就繼續忙自己的朝政了,還好周濤不是薛美琳那麼小心眼,不然……名字嘛隨著哥哥來,朱朝光。

滿朝文武忙著向皇上賀喜,大臣們紛紛建議放假,舉國歡慶。朱顯波知道花錢的地方太多,也就沒怎麼鋪張。畢竟這皇帝的女人多了去,要是每個皇子、公主出生都鋪張一番,只怕朝廷受拖累。唯有皇室厲行節約,臣子們才會越發擁戴明君朱顯波。

同時朱顯波卻宣布了一項重大決定。京師周圍四大營各調一萬親兵開服山海關前線,想自己安生就得給敵人壓力,朱顯波深刻記得第一個皇子出生時那些人給他的教訓。帶隊的是兩個書生傷不起和龍康仔,朱顯波當然不是現在就讓他倆帶兵打仗,前線有劉立洋還有李自成呢,他們倆是去學習的。

「皇上,我大明四海升平,皇上又陸續得皇子真是天佑大明,臣建議皇上下詔招各番邦來賀。」禮部尚書鄭志良很顯然是忘了大皇子出生時的羞辱了,那個時候大明朝廷風雨飄搖,朝鮮和安南趁機月兌離大明的管束,如今吐蕃和韃靼也不大搭理朝廷了。

「免了吧,我大明朝還沒有到那種實力,尤其是北方的皇太極,既然他敢稱帝,朕如果不把他驅逐了,中華大地上有兩個皇帝還如何教外邦信服。」

「啟稟皇上,皇太極所居,天寒地凍乃異人之地,我大明疆域遼闊又何必跟他計較那些不毛之地。不如修書一封人,與其講和,朝廷給予賞賜,讓其退出遼東即可。」李明德這個老狐狸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蠢了,朱顯波很是生氣。不過也不能完全怪他,一個末代皇帝的丞相,哪能知道千古一帝的胸懷。

「第一,我大明帝國的土地從庫頁島還是到北部灣沒有一寸是多余的。今天丟這里,明天其他部族也會紛紛稱皇稱霸。第二,皇太極稱帝,並把首都定到了遼東的南部,就是沖著我大明的關內大片沃土來的,你讓他如何退讓,如何臣服。趁早打消這種念頭,早早備戰才是正事。」

朱顯波當然知道東北的重要性,哪里有北大荒,還連著西伯利亞,幅員遼闊的遠東直至白令海峽呢。那時候俄羅斯還沒听說過遠東有比他們自己地盤大數倍的西伯利亞呢,一定要趁早佔據,別說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三千萬也不多。

「微臣支持皇上,皇太極既已稱帝便是與我大明勢不兩立。臣主張武力消滅之。」李承宗作為國防部長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接下來朝中大臣們紛紛表態,大部分人都認真的分析了敵我形勢後站隊,這一次朱顯波沒有過多的怪罪他們,畢竟朝廷年久失力,最近今年又是地方大旱,加上前段時間起義軍的折騰,大明朝廷雖然暫時穩定了,但並不富足,也遠未到達太平盛世的地步。更何況北方游牧民族向來彪悍,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也很正常。

「朕明白大家的心思,主戰也好,主和也好,大家都要牢記敵我的優劣勢,想著臥榻旁邊這只老虎,在平時處理政務當中要更加勤勉。朕一定要跟皇太極一決高下,但不能意氣用事,我們要耐心等待機會。」

作戰方針已定,朝中倒也沒有更大的異議,畢竟大明帝國還是比較強大的,如果不消滅皇太極,也許下一個造反的就是韃靼或者吐蕃。于是朱顯波吩咐李承宗調兵遣將準備武力征服皇太極。

同時派禮部右侍郎湯名德前往盛京招安,朱顯波知道皇太極是不會答應的,但他是故意的,故意讓他生氣,讓他憋不住,不冷靜了人就會犯錯,朱顯波在等他犯錯,也在等一個出師的機會。但朝廷很多大臣還是很費解,皇上此舉是不是有點多余呢?湯名德也是膽戰心驚的領了任務前往遼東滿清駐地。

很明顯,皇太極不會臣服的。

一個月後消息傳回京師。

「啟稟皇上,禮部隨從前來報,皇太極非但沒有接受大我大明的勸降。而且將湯名德當場處斬!此等小視我大明的行為,請皇上一定要嚴懲!」禮部尚書鄭志良當著滿朝文武向皇上控訴皇太極。

「原想他不會答應找招安,沒想到連我大明三品大員也敢殺,看來真是翅膀硬了,再不宰就要成大象了。各位,你們都看到了吧,我大明堂堂三名大員,他皇太極說殺就殺,擺明了兩國他都不想和平,何況要他臣服于大明。」朱顯波趁機煽風點火。

「臣等主張立即出兵打擊皇太極,為湯大人報仇雪恨。」

「臣等附議。」

朱顯覺得自己有點月復黑,對不起湯名德了,不過他的死也許是大功一件,最起碼自己不會落個窮兵黷武的罵名了,朝廷上下也統一了思想,戰爭是一個龐大的體系運動,需要朝廷上下各方面的連動,而湯名德的死給了朱顯波一個借口和朝廷上下一心的催化劑。

是啊,外敵當前也是團結族人的最好機會,那些主和的大臣們也跟著皇上一條心了,這皇太極真不會做人啊,仗著有幾匹好馬就如此囂張,哪知道一開始就著了朱顯波的道。

「各位愛卿下去準備吧,朕要親自會會皇太極。」

「皇上,皇太極乃一外族蠻漢,派一上將剿滅即可,何須親征。」李承宗等是擔心皇上親征勞命傷財不說,還得分散大軍注意力,山海關已經有劉立洋了,袁崇煥、祖大壽、戚宏亮等都閑著呢。

「臣戚宏亮願替皇上親征。」

「皇上,戚將軍雖然年輕,但精通兵法,武藝上乘,再加上前線的劉立洋和李自成等一定能打敗皇太極。」李明德等文臣也不想皇上冒險。

「戚宏亮,還記得朕帶兵圍攻潼關和周至嗎?」

「聖上用兵如神,臣銘記在心。臣等前去必定牢記聖上的教訓徹底打敗皇太極。」這小子以為朱顯波要考他帶兵打仗了。

「朕知道帶兵打仗你一定是一把好手,但朕想這滿漢一家,如同當初的起義軍般。朕想前去招撫,擒賊擒王即可。關外的長治久安還需要滿漢一家親,努力共建呢。」

「朕親臨一時為震服皇太極,二來也為震住遼東的子民讓其永遠跟隨我大明。皇太極沒了生存基礎再牛也是個光桿司令。」

「可是……」

「朕意已決,你們都要下去積極準備,就是另外還有兩條,朝中政務不可懈怠。各地河工、漕運也要好好準備準備了,不然等來年又是旱澇大災就來不及。李明德,這些你要抓起來,不管朕在不在,該執行的就不要停。詳細的朕會給你們列個綱要。朕親征期間各部事務難以向德貴妃請示。過于重要的就飛信到前線來。」

對于周濤,朝中大臣也早已耳聞,皇上整日和幾個貴妃討論大事,沒想到這德貴妃還真是德才兼備,只是女人干政似乎不大合適。因此幾人有點猶豫。

「朕不是叫你們大小事事務都去煩請德妃娘娘,她如今剛產下皇子需要恢復。如果遇到加急不能決斷的就先報德妃娘娘處理,然後再報到朕的前線來。」

「臣等遵旨。」

「讓田諾抓緊搜集皇太極的情報,朕要知道他到底有幾個窩,不能等親征他卻跑了。還有皇太極和蒙古各部落的勾結聯絡情況也要了如指掌,防止他們臨時起意,反出蒙古騷擾京都。」朱顯波讀過點歷史,這皇太極和蒙古的淵源是不淺了,但是只要防範得當,蒙古各部落應該不會輕舉妄動,那樣等于給朱顯波討伐的借口。

——————————————————————————————————————————————————————————

(PS:本月響應縱橫新政策,每日更新一萬,請大家果斷收藏,點評,給予支持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