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部 躊躇滿志 第八十章 福禍相隨

還沒等朱顯波兒子滿月,禮部來報,安南宣布月兌離我大明的支配,今後同為君王,不再朝貢。緊接著朝鮮效仿安南,宣布月兌離明朝歸順大清。

真是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啊,氣死我了。朱顯波的心情完全被攪亂,本來君臣們都想著給小皇子辦滿月酒呢。這安南、朝鮮也太不懂事了,不來賀喜也就算了,還添亂。

「皇上,兩廣總督上書建議出兵南征,給安南以懲戒。」李承宗也犯糊涂了,這個時候再樹敵人對大明絕無好處,何況朝鮮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歸順大清。東北更加形勢微妙了。

「南征之事以後再議,你通知下去,京郊的軍心新兵進入臨戰狀態,朕可能隨時會調動軍隊應對突發的戰爭。」

「微臣遵旨。」

「微臣建議冊立太子,以立我大明天威,使朝鮮、安南重新來朝。」朱顯波深夜把李明德招進宮來就出這麼個主意,看來這個首相早晚要換,庸才啊。

「就算朕有十個二十個皇子,國力不強盛,鄰邦照樣不會理會我們的。先想想朝政吧,今年的收成怎麼樣啊?'

「微臣听說今年陝西又是大旱,甚至超過前年的河南、山東。」

「那陝甘總督為何不報。這下可好,農民軍隊伍肯定會越來越大。可惡啊。"

「皇上息怒,微臣這就去查問此事。"

"來人啊,去把王拓叫來。"

「皇上,這太晚了,還是明天吧?」當值太監有點猶豫。

「明天起義軍打到京城來了怎麼辦?快去。」

「陝西的情況怎麼樣?」

"陝西連年大旱,人民無法生活。連續多年鬧災荒,土地都被皇親貴族、地主豪紳霸佔了。千百萬農民身上無衣,口中無食遂參加起義,陝北巡撫得報後,因怕受到朝廷怪罪,充耳不聞,起義隊伍乘機迅速擴大。陝甘總督楊鶴采用「剿撫兼施、以撫為主」的戰略。去年,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和王左卦等紛紛起兵響應。李自成、張獻忠也先後後也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現在只怕有五萬余眾."

「什麼,這麼多起義軍一夜之間來的嗎?他們的主要訴求是什麼?」

「均田免賦,現在到處流傳‘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無依靠的農民紛紛加入了起義軍.已經連克數城。」

「這些混蛋,都干什麼吃的,招洪承疇回來。」

「皇上,那東邊邊防怎麼辦?」

「先一件一件解決。」

洪承疇飛馬奔回京師,連夜參見皇上,這也是君臣兩人第一次謀面,朱顯波在歷史書中知道洪承疇是個能干人,不想被大玉兒拐跑了,正好陝西有戰士讓他發揮下。這洪承疇也是听朝廷重臣們說起皇上少年老成、英武神明。

「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你常年在外守備邊關,不比拘禮,朕這次召你回來,一是了解下東北形勢,二是讓你去陝西平叛的。你先說說東北情況吧。」

「回皇上,山海及以東袁崇煥將軍經營多年,現在城池堅固,民心向政。滿清八旗雖然號稱英勇無敵,一時半會應該很難攻克我山海關。」

「那就好,那你替朕暫時去守候西北,起義軍能剿滅最好,不能剿滅也不能讓他們往西往南逃竄,要始終牽住他們,讓他們再朝廷的控制範圍內。」

「微臣謹遵皇上教誨。」

「洪承疇,朕命你為陝甘總督,即刻上任,你去了之後要以剿堅撫,先剿後撫,先控制起義軍的規模,不能再讓各地連成一片。」

「微臣領旨。謝皇上隆恩。」洪承疇顯然沒想到,自己從山海關一個副總兵,一下調任陝甘總督,那可是封疆大吏,可見皇上對自己的重視。

「你先別急著謝恩,你的前任朕正準備派錦衣衛去押解回京,你要是辦不好,京城的牢房也給你預備著。」

「微臣明白。」

「朕也不是無理之人,現在朝廷稍微寬裕些,如果當地救災需要,盡管向朝廷開口,朝廷力所能及的幫助你們救災。要人要錢都可以,重要的是搞好民生,穩固邊防。袁崇煥將軍的那一套,你要活學活用。」朱顯波當然希望朝廷有十個袁崇煥,那每個放一個,豈不是天下太平。還好這洪承疇也不遜。

「臣替陝西災民謝謝皇上。」

「不用你謝,天下百姓都是朕的子民,只要顧得過來,朕一定要顧。這是朕的責任,你們做將軍的做大臣的就是要保一方平安,保護一方老百姓。為朝廷為朕守護皇土。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給百姓制造困難。」

「臣明白。」

本來依著朱顯波,還想把洪承疇留在身邊強化訓練幾個月,但時間不等人,只能讓其先到陝西上任將來再慢慢教化。「洪將軍,到山西後如果有什麼問題隨時可以遣使或者寫信來詢問朕,朕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能親面皇上,受皇上教誨一時臣三聲有幸。」

「別跟朕來虛得,朕將來要干很多大事,你和周圍的人肯定會有不少疑問的,真要你不要隱瞞自己的意見,到時候都大膽的提出來,這樣對朝廷對朕的決策都有好處。」

「微臣幾下了。」

「那你克日到陝西上任吧,面臨的是一副爛攤子,難為你了。」

「為朝廷為皇上分憂,臣義不容辭。」

送走了洪承疇,朱顯波心中才稍微安寧一會,但願洪承疇能制服起義軍,實在不行最起碼能控制住局面,不讓讓起義軍入川或者逃竄到西北,只怕將來剿滅起來困難更大。

還得雙管齊下,由于剛登基時有了河南、山東大旱,朱顯波立即吩咐各部門參與救災,尤其是強調原地救援的原則。

「張瑞圖,組織人員救災,沒發生起義的州縣要盡快落實,穩定人心。王拓,把楊鶴那個混蛋給我押回京來。」

「皇上,反民只不過烏合之眾,洪將軍前去定能馬到功成。皇上不必太過焦急。」李承宗見我心浮氣躁,不禁好言相勸。

「皇上,山海關那邊也應早做打算,據說皇太極蠢蠢欲動。」王拓也添亂。

朱顯波郁悶啊,我得個皇子,不見天下來賀,倒是朝鮮,安南先後月兌離。這兩個欠打的孩子,待我有空一定好好教訓。

好不容易整了點新兵,解決了火槍的問題,這農民軍眼見快超過陝甘總兵的規模了。該是剿滅的時候了,朝廷花這麼大力氣救災,他們卻知道一味的反抗,誰知道是不是沖著自己的皇位來的,全然不顧百姓死活。

福兮禍兮??看來是騾子是馬得拉出去練練了,不然還會有更多的人欺侮大明少年皇帝和脆弱得朝廷。

(下周響應縱橫新政策徹底爆發,準備三十萬字,請各位毫不猶豫的收藏吧,給點動力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