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兩百四十九章 授人以漁

作為一個賢德的太子。

李承乾現在每天要做的事情也比較多,還要做的比較好,讓大部分官員滿意,那就更難了。

首先,一個孤兒院,便是在他的手中建立起來的。

當年在長安街救了一個小女賊,然後就有了長安孤兒院,之後其他州也開始紛紛建立起來。

而這些孤兒院便是東宮名下的基業,也是能夠惠及到萬民的一個福利政策。

凡是那些父母家人意外死亡,只有孤苦一人的孤兒,或者是被遺棄的女嬰,都能夠送到孤兒院,由孤兒院專門養育長大。

如今長安的孤兒院便是當年那個叫做小月的女孩在管理,如今已經成長為亭亭玉立的妙齡女子。

長安城的孤兒院擴建了兩次,如今有了三座大閣樓,專門用來居住。

還有兩座大閣樓用來讓這些孤兒學習識字用,剩下還有兩座閣樓,是長大一些的孤兒,通過手工等等,賺取錢財。

還有兩座大閣樓,是孤兒院的食堂。

隨著長安城的擴建,這座皇都的人也越來越多。

而且,長安周邊的那些郡縣,也都算是屬于長安城,所以這孤兒慢慢地就變多了起來。

當初建立的那時候,每天收養的孤兒是最多的。

後來大唐繁華起來,收養的孤兒也就變少了許多,到現在幾乎都是一些有些問題的嬰兒。

「小月阿姐,太子殿下又派人送來一些錢財,這一次,我們可以換上新的紡織機了。」

一位身穿儒袍的少年,帶著人走進了書房。

小月正在看著賬本,上面記載著孤兒院每一筆支出和收入,用的乃是外面最流行的表格賬簿。

「阿風,你今天不是要去玉山書院嗎?」

小月對于錢財並不太關心,反倒是對少年的學業比較關心。

那少年眼神稍微有一些躲閃,回道︰「小月阿姐,我一會兒就去玉山書院,現在殿下送來了錢財,我準備先去購買一些紡織機,听說最新的紡織機,可以制作更好看的衣服呢!」

跟在趙清風身邊的管事,直接上前說道︰「小月主事,殿下說過些時日,會親自來孤兒院看看,所以便先送些錢來,可以買一些新式紡織機,最好能夠把孤兒院修繕一下。」

小月站起身來,對著管事盈盈一拜,說道︰「多謝李管事親自前來,小月知道了。也請李管事回去稟報殿下,小月多謝殿下對孤兒院的照顧。

小月一定會把孤兒院好好修繕一番,到時候迎接殿下前來。」

李管事點點頭,便直接走了。

趙清風立即高興地說道︰「哇,殿下要來這里!」

這些年,他們從當年的那點人,發展到現在,孤兒院已經養育出來不少的孤兒了。

當年的那些人,現在有著七八個還留在孤兒院,幫助小月管理整個孤兒院。

其他人,要麼出去找了一份苦力,要麼成為了一個行腳商,要麼成了一個跑堂的。

而趙清風卻是當年那些人之中,唯一一個比較聰明,能夠讀書識字,長相也不差的人。

如今還成為了玉山書院的學子,將來的成就也會高很多。

小月的心中多少也有一些高興,但是她最想見到的人並不是太子殿下,而是另外一個人。

只不過,她也明白,自己是不可能在這里見到他的。

每一次也只能在街邊,站在那些百姓之中,遙遙地看上幾眼罷了。

「阿姐,要不,我今日就不去玉山書院了。我先去買紡織機,然後就去請人來修繕一下,怎麼樣?」

小月蹬著道︰「不行,你不是說了嗎,今天國師會去玉山書院,不管如何,你也要去玉山書院,聆听國師的教導。

將來也好成為一個為民請命的大官,這可是你很久之前的抱負啊!」

看到趙清風有一些不情願和擔憂,小月便繼續說道︰「好了,這孤兒院不是還有我在嘛,購買紡織機的事情,我可以交給二愣子和小小。

你就給我安心去玉山書院讀書,將來也好考取功名。」

趙清風無奈地點點頭,他知道阿姐一旦決定的事情,就不可能再改了。

從長安城到玉山書院也不是很遠,大道上,也是人來人往。

到了玉山書院之後,趙清風還在想著小月阿姐一個人支撐著整個孤兒院。

又要去買紡織機,又要去找人修繕孤兒院。

還要看一看那些孤兒,又要清掃整個孤兒院,每一天從早到晚,好像都在忙碌。

對于那些孩子,不管什麼樣子,小月阿姐就像是一個母親一樣呵護著他們。

就像是當年在那地牢一樣,小月阿姐每一次都會把吃的分給他們一些。

這才有了現在的他。

第一天,作為一級的趙清風等學子,並沒有迎來國師的課程。

第二天的下午,才有了一個課程。

乃是農學。

在國師府上悠閑了一段時間,又來玉山書院上課的江楓。

拿著玉山書院那幾位大儒編撰的書籍農學,走進了教室,這個可以容納四十人的教室,坐著三十多位學子。

每一個人都穿著同樣的儒袍,也是玉山書院定制的那種儒袍,一身黑色流雲錦繡圓領窄袖服。

在心口的地方,還繡著一個銀色的幾個字,玉山書院。

再走外面,天下人都知道,能夠穿著這個衣服的人,就是玉山書院的學子。

這些年,在玉山書院出來的不少學子,一個一個都成為了大唐各行各業的人才。

一時間,玉山書院也成為了學子們爭相想要進入的學宮。

這也是江楓想要營造的一種氛圍,只有當把大唐的那些學宮放在一起比較的時候,才會產生競爭。

有了競爭也就有了動力,有了改變的心思,有了奮斗的信念。

就像是後世的學校,比的是分數和升學率。

大唐的學宮比的是學子成才的人數,不管是商人也好,還是官員也罷。

只要是在其所在的行業,成為了一個棟梁,成為了一個有用之人,成為了名人。

那就是成才!

「農,乃大唐之本,乃是萬民生存之本,是繁華的基礎,是強盛的保障……。」

江楓覺得自己又回到了當年,經歷了這麼多,教書匠的身份,才是最適合他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把自己所掌握的所有知識全部交給這些學子。

讓他們自由成長發揮,為這個大唐的繁華添磚加瓦。

才能快一些建造一個前所未有、更加繁華和強大的大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