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45︰難搞的雜志社

幾個人在外灘聊了一會,隋駿作為本地人,領著李江河和陶樹波去了趟夜市,吃點小吃,邊吃邊聊。

小吃街當然不會開在那些鱗次櫛比的辦公樓中間,它的四周盡是些相對低矮的民居小高層,也有棚戶穿插其中。

外灘是軟紅十丈,紙醉金迷,這里就是煙火繚繞,尋常日子。

「我當年怎麼不知道還有這麼個地方」,陶樹波吸溜著陽春面,感覺挺自在。

記者也不是個多輕松的工作,說得好听叫無冕之王,但是無冕之王與其說是記者,不如說是大而化之的「媒體」。

平常風里來雨里去,相機比老婆還重要。

但是在大排檔里,人是很放松的一種狀態,也沒其他人認識,也沒有工作任務,跟老朋友聊聊天,快活!

「你當年可是個工作狂」,隋駿點了一碗海鮮粥,笑道︰「怎麼,現在做記者輕松?」

「輕松什麼,我還記得之前有個記者報道了一篇文章,某省狀元欲做記者,當場就被采訪他的記者給勸退了,最後去的北大光華學院」,陶樹波感慨道︰「什麼行業都累,沒辦法。」

「混出頭就好了」,隋駿要了杯扎啤,給三個人倒上,把目光轉向李江河︰「小李同學,出來實習,學的也是新聞?」

「嗯學的是漢語言文學」,李江河結果啤酒杯,道了聲謝,說道︰「來滬城是玩玩,見識見識魔都風情。」

「見識魔都風情別在這兒啊」,隋駿喝了一大口啤酒,「我知道個好地方,什麼類型的都有,萬國來朝啊。」

「老隋!」,陶樹波叫住了隋駿,「別跟人學生開黃腔。」

「習慣了習慣了」,隋駿一拍腦袋,不好意思道︰「我這人不太著調,別往心里去啊。」

「我記著你以前挺正經的」,陶樹波又要了一份章魚燒。

「晚上審稿子沒事干,就說說段子大家都提提神唄,一來二去習慣了」,隋駿又喝了一杯酒,「就跟醫生在手術台上說說yellow段子解壓一樣。」

三個人邊吃邊聊,聊的還挺投機。

兩個中年文青加一個小文青,話題源源不斷。

不過轉眼也到了散場的時候,三個人結了帳,沿著路散步。

滬城的梧桐沿著街邊延伸。

路過車展的場地,這時候車展已經閉館了,但車展會場外,還停著許多未開走的車。

「唉,我們辦雜志,一年盈利還不如這一輛車貴」,隋駿突然感嘆道,「難啊」。

「沒這麼低吧,老隋」,陶樹波笑道。

「這幾年就這樣,一窩蜂去辦雜志,競爭激烈,我們做的又是雞湯文學,沒什麼競爭力,就靠著賣書號活著唄」,隋駿咧咧嘴,「一年也就盈利個百來萬吧,這能在滬城干什麼?」

雜志社有賺的多的,可能一年能到千萬,但是更多的是收支平衡,或者稍微虧損/盈利。

賣書號的講究就多一些了,自費出書不叫賣書號,在雜志社也不想管你這書的時候,你把這東西買回去,印刷之類都自己搞,才叫賣書號。

「呃」,李江河正好拿出車鑰匙,指了指不遠處的大切諾基,「要不我開車送你們回去?」

「你這」,隋駿看看這輛看還挺新的大車,一時嘴賤,「你這車看著有力量感,多少錢的?」

「啊,百來萬吧」,李江河還有點不好意思,急忙解釋道︰「不是我的,是我朋友的,借給我開。」

大切諾基差不多五十萬起價,高配能有個一百二、三十萬吧,武時清買的自然是高配了。

「這不好吧?」,隋駿也有點尷尬,疑惑自己剛才怎麼就嘴賤問了一句呢。

「沒事,反正也沒什麼干的」,李江河撓撓頭。

「老隋,別客氣了,體驗體驗你們雜志社一年盈利才能買的車」,陶樹波覺得挺好玩。

「我那就是隨口一說」,隋駿月兌離了剛才的尷尬,「那就謝謝江河了。」

「別客氣,來吧」,李江河招呼兩個人上車。

先到地方的是隋駿,李江河又拉著陶樹波去找他們報社給訂的賓館。

「師兄,你覺得我想要搞個出版社,能不能把隋駿拉過來」,李江河手把著方向盤,突然問道。

「你要辦出版社?」,陶樹波急忙搖了搖頭,「你是外行,這東西弄不來,最關鍵的書號很難批的,再說,這就是根本不允許私人做出版。」

「師兄,沒有別的辦法?」,李江河有點不死心。

做出版,一方面是小文青李江河內心的蠢蠢欲動,另一方面,也是之前李軍和龐淑蘭的建議。

提前知道哪本書會火,做出版不就成了躺著賺錢?

「我說實話,江河,這個不簡單」,陶樹波靠在後背上說道︰「你要只是想出一兩本書,或者就弄幾期雜志,那倒沒那麼難,我就可以給你找找人,但是要辦一個有書號的出版社,那就太難了,你要知道,我國現在一共也就五百多家出版社。」

「唉,好吧」,李江河有點小失落。

「要不你可以去掛靠大的事業單位,比如咱們學校就可以,由學校出面申請,但是這個嘛我想難度你是能明白的,就算林老幫你,也基本不可能」,陶樹波皺著眉頭說道︰「除此之外,出版社改制的時候你也可以入股,只要不是外資,那個時候還是有進場機會的,只要你有錢有關系。」

說到這里,他輕輕拍了拍自己的大腿,想起來車展上和李江河一起的武時清是誰了。

武家是實業巨頭,橫跨輕化工,機械,機電裝備制造,建材制造,房地產等諸多領域。

說聲巨富,一點也不為過。

而且實業不同于互聯網企業,搞實業的盤根錯節,實業巨頭跟地方聯系相當緊密。

沒辦法,納稅大戶嘛。

有種說法叫大到不能倒,就說的是這種企業,一個倒下,背後是幾萬甚至可能是十幾萬就業崗位的消失,這已經不是經濟問題而是社會問題了。

陶樹波只所以見過武時清還是之前武家有個廠子環保出了問題,他應邀去采訪,見過一面。

後來武家的廠子環保整改好了,陶樹波也就只是報道的時候順手一題這個事,重點在廠子的環保改變。

這種企業一般都是會給記者「車馬費」的。

記者也只能是得饒人處且饒人。

思緒轉到這里,陶樹波突然說道︰「要不我給你去聯系聯系出版社,我也有幾個老朋友在這一方面可以幫上忙。」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