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九十五章 駕崩

唐甜騎著戰馬跟在葉三身後,屹立不動,凝望著眼前的死亡河谷,體會著葉三頹喪失落的心情,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喜歡看到葉三失敗沒落的身影。是為了報仇嗎?好像不是,要殺葉三自己有很多機會。是寄居體愛上了眼前的男子,自己為她所左右?也不是很確切。到底是為什麼?自己也說不清楚,只感到葉三和自己有很深的淵源,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葉三可以幫助自己月兌離這個落後的星球。自從皇宮那場大火里得到了《永樂大典》科技篇,可看後又大失所望,里面記載的精密儀器,不是這個落後的國家能夠制造的。以現在這個國家的制造業的現狀,要等到幾百年後說不定才有希望,要尋找的復制器到如今沒有一點線索,皇宮里幾乎被她翻了個遍也沒找到,很可能已經被這些愚昧無知的人類銷毀,唯一的線索就是葉三的妖刀,那把刀確實是復制器上的金屬殘片,且蘊藏著無上的靈力,連自己也無法控制的靈力。通過長時間的修煉,那把妖刀已經感應不到自己的存在,或許靈力轉移到了葉三身上,失去了識別她的能力。這樣的情形出現,也說不出對自己是好是壞,這個神秘的男子到底還有多少秘密沒有展現,他到底如何才能幫自己月兌困?絲毫沒有頭緒的胡思亂想還是被葉三的喃喃自語打斷。

「不是胡狼,不是胡狼,是那東西打敗了我,是她,是她在報復我。」葉三率領著五百多人的殘部,佇立在河谷口,喃喃自語。

「將軍,我們該啟程了,再不走,就都回不去了。」那位僥幸生存下來的千總在葉三身旁催促著。

「咳!機不逢時,天亡我葉三,回去了又能有什麼結果。」葉三掃了一眼身後的將士,戰馬剩下了很多,可馬上的人卻死了,可以說都是死在自己兄弟手里,那是多麼殘酷的現實,真沒臉再回去面對同僚,這樣的慘敗回去後該怎麼說?又有多少人能夠相信?那東西,在場的將士都沒有看見,唯一看到的就是胡狼,還有被自己親手屠殺的部署。唉,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他有責任把這五百多人完好地帶回去,交給他們的親人,自己是死是活都無關緊要了。

此次出征,糧盡而反,葉三仰望空曠的原野只能苦笑,這沒有對手的戰爭使自己損兵折將,真讓自認高人一等的他無比的尷尬。還好,回程沒出三天就遇到了接應他的英國公張輔和成山侯王通的大軍。對于葉三的失敗,永樂已經沒有心情懲罰他了,而且心里還有說不上來的一種樂禍,這次遠征說明你葉三也不是百戰百勝的將領。隨後急令寧陽侯陳樊接替了葉三先鋒印信,葉三現在只能是一名隨軍參將,沒有了指揮權,只有听命的份。

永樂也感到老天在和他作對,沒有了親征的動力︰「而今出塞已久,人困馬乏,歸途尚且遙遠,不能不考慮班師了。」時至六月底,永樂無奈結束第五次北征,班師回朝。

七月里,綠油油的可的里蘇大草原上,明軍緩緩南撤。永樂因毫無戰果,沒有了欣賞草原風光的心情,他甚至覺得自己失去了跨騎戰馬的資格,只有躺在四馬龍輦上,任憑顛簸。事實上他已經無力再跨騎戰馬,病入膏肓的他,開始品味死亡的來臨。

「現在到哪里了?」

「回皇上,已經過了翠微崗。」內侍馬雲回話。

「朕幾時可回到京師?」

「八月定可返回到京師,皇上。」

「八月,八月中秋好團圓啊。」永樂眯著一雙無神的眼楮,呆呆地望著龍輦外被風掃下的落葉喃喃自語,感嘆自己的命運就像那壽命已盡的枯葉,落葉歸根。

永樂帝確實感到自己的身體不行了,在龍輦上召見了楊秋遲,君臣之間進行了最後一次談話。

「東宮太子監國,歷練已久,政務熟知,朕回到京師即將皇位移交給他,朕想安度晚年,過幾天舒心的日子。」

楊秋遲听後,心中大喜,臉上沒有絲毫表露︰「太子殿下宅心仁厚,定不辜負陛下厚望。」

「得天下者,大器也,豈可置于危處?你們這些老臣,可知天下雖安,不可忘危。小不謹而積之,將致大患。小不改而積之,將致大禍。」

楊秋遲回味著皇上的話,感到了有臨終遺言的味道,眼淚唰就下來了。皇上的日子不多了,現在在為他的江山社稷著想,也為他的子孫後代著想,多次親征為太子掃除對頭異己,給自己的兒子留下個太平盛世,古往今來,作為皇帝也舍棄不了這偉大的父愛。

楊秋遲走後,天色已晚,永樂又召來了英國公張輔,也向張輔傳達了傳位太子的旨意。龍輦的暗影里,一條黑影緊貼龍輦的氣窗,偷听著君臣的談話,不久又隱沒在黑暗中。

百病纏身的永樂,*勞征戰一生,造反奪得江山,大明帝國在他手中繁榮昌盛,他太想安享太平了,他太想回家了,可是,令他想不到的是,他已經回不了家了。

大軍到達榆木川的時候,這位在戰火硝煙中出生的皇帝,喜歡在戰爭中求生存的皇帝,經歷了無數風波後,終于支撐不住病入膏肓的身體,在軍營里病逝,享年六十五歲。

皇帝駕崩了,跟隨永樂一起出征的將帥文臣不知所措。就在這大明國運重大轉折時刻,一個小人物站了出來,他就是永樂帝的內侍,太監馬雲。這個平時毫不起眼的人,看上去絕對是個老好人的太監,在關鍵的時刻堅定了自己的立場。以他特有的內侍身份,在深夜召見了兩個人,楊秋遲和金幼孜。

「皇上已經駕崩,消息還沒有傳出去,只限于高級將領知道,兩位可有什麼打算?」太監馬雲目光中充滿了期待。

「皇上駕崩前可有遺詔?」金幼孜問道。

「有,現在就在英國公張輔手上。」

「啊!皇上怎麼把遺詔給張輔了?難道不怕天下又要大亂?」楊秋遲吃驚的大叫。

本來皇帝駕崩前,召見顧命大臣是很正常的事,可是把遺詔交給了軍系統帥張輔,問題就出在了張輔身上。昨晚,太監馬雲偷听了永樂和張輔的談話,就感到大事不好,遺詔落在了張輔手上,那將是一場災難。

果然,楊秋遲不擔心皇上傳遺詔的事,而擔心張輔這個人︰「張輔是皇上手下第一勇將張玉的兒子,而張玉等軍系將領都和漢王朱高煦有著密切的關系,靖難時期就在一個軍中,在皇上立太子的事情上,靖難的軍系將領都是站在漢王一邊,現在有遺詔在手,他們的機會又來了。」

「我們該怎麼辦?現在能確定張輔把遺詔傳給誰嗎?」另外兩個人也沒了主意。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張輔談判,派我們的人進京把遺詔傳給太子。」

「能成嗎?」金幼孜擔心地說,他知道在軍中,誰有軍權誰就是老大。

「不成也得成,沒有其他的辦法可想了。」

「好,現在事不宜遲,馬上找張輔,有棗沒棗也要打這一桿。」太監馬雲經過三人密謀,下了個決定。

等他們找到張輔過問遺詔的事,張輔說已經秘密派遣先鋒陳樊回京傳旨了。

「啊!大事不好,張將軍可知陳樊乃是漢王的嫡系,就不擔心他把遺詔傳給漢王嗎?」楊秋遲也顧不上禮儀了,直接責問張輔。

「這……不可能。」張輔見楊秋遲直截了當的質問,也心里發虛,在暗處他沒有吩咐陳樊去山東,至于陳樊把遺詔傳給誰,就不是他張輔的事了。

「陳樊從何路而去?我們要把他追回來。」金幼孜也急了。

「是從清水源而去,去了什麼地方,我們只有听天由命了。」張輔理屈,小聲地說。

「清水源有兩條路可行,一條進京,一條去山東,現在去追還來得及。」太監馬雲道。

「我看誰敢去追,想抗命嗎?」張輔也硬氣起來。

「軍隊離京尚遠,張將軍不擔心漢王乘機發難,危及京師,做千古罪人嗎?」楊秋遲大喝道。

「我已發下嚴令,不準任何人外出,所有禮儀進膳照常進行,就是不想把皇上駕崩的事傳到山東,陳樊要做此事,那麼罪人應該是陳樊,于本公何干?」

「好,我們拭目以待。」楊秋遲無奈,三人退出了張輔的大帳。

「楊學士,咱家也無能為力了,听天由命。」

「不,還有一個人,張輔疏忽了,他絕對能力挽狂瀾。」

「誰?」

「葉三,只有他能截住陳樊,把遺詔傳到京師。」

「那還等什麼,快找葉三啊!」金幼孜真急眼了。

三人找來葉三,將此重大的事件說給了葉三,葉三也知道此事對大明帝國影響深遠,如果辦好了,那麼大明王朝今後也就有了他一席之地。沒有任何思考的余地,接受也得接,不接也要接,葉三無法推辭了。

「兄弟,這次就看你的了,陳樊帶去的人也不會太多,我想你一定能夠應付,關鍵是拿到遺詔後,要千里迢迢把遺詔送到京師太子手中,切忌!切忌!一定要親手交到太子手中,不然的話,大明又要多災多難,黎民百姓之福全在兄弟你手上了。」

「楊大人放心,葉三定將不辱使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