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永樂不愧為一個有集團作戰經驗的將領,出征前,他就很清楚自己的騎兵在與蒙古騎兵的直接沖鋒中佔不了絕對優勢。如今要到瓦刺的領土上作戰,瓦刺佔有天時、地利、人和,騎兵必然會全力以赴,其士氣和戰斗力是不可估量的。

永樂十二年陽春三月,大軍從北京出發,隨行的還有長孫朱瞻基,翰林學士金幼孜,內閣大臣揚秋遲。自從揚秋遲成了永樂的信臣以後,永樂又發現了他所擅長的另一種本領——謀斷。以前軍中謀略和判斷都是來自第一謀士太子太師姚廣孝。揚秋遲居然也擅長這些,確實不象是個書呆子,永樂也是在最近一個偶然事件中發現揚秋遲能謀善斷的,這樣的人才在戰爭期間正是他所需要的。

去年年底,永樂正在集結軍隊的時候,邊關突然傳來緊急戰報,寧夏被瓦刺軍隊圍攻。當時永樂沒有任何準備,集結還沒有完成,如果倉促出兵後果可想而知。朝中重臣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永樂竟把戰報交給了揚秋遲,沒想到揚秋遲拿到戰報,一副無動于衷,表情輕松自然,沒有絲毫慌亂的樣子,大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勢頭。

永樂火了,揚秋遲卻不緊不慢地說︰「皇上,等拿到第二份戰報,你也會象我這樣了。」

果然,永樂耐心地等到了第二份邊關解圍的戰報。永樂很好奇,自認自己料事如神也不能不佩服揚秋遲的謀斷,讓他說出理由。

「瓦刺出兵寧夏不是他的目的,他們沒有攻取堅城的能力,攻城不是瓦刺所擅長的,且我軍邊關將士守城經驗豐富,足可抵御小小的瓦刺騎兵。有耐心等到的肯定是寧夏解圍的戰報,皇上何必憂慮?」揚秋遲的一席話,永樂象吃了一顆定心丸。這次遠征瓦刺,揚秋遲又被委以重任,執掌軍中帥印,負責所有軍機奏報。可以說揚秋遲完全取得了永樂的信任,所有的軍事機密都讓他過目處理。

六月初三,驕陽似火。明軍進至撒里怯兒(今蒙古烏蘭巴托南)已進入瓦刺領地。永樂叫來了揚秋遲,他要在軍中找一個能力特強,經驗豐富的人為先鋒。原來的先鋒劉江在進入瓦刺地域後就沒起到先鋒的作用,進度緩慢。一怕中了瓦刺的埋伏,二是怕糧草不濟。這樣的行軍不是永樂的作風,他想撤換,可一時又沒有合適的人選,還是找來了揚秋遲商量一下。揚秋遲沒有絲毫猶豫就推薦了忠勤伯神機營指揮使葉三。可永樂听了,頭搖起來不同意。神機營是他的嫡系,也是這次戰勝瓦刺騎兵最有戰斗力的部隊。讓神機營做先鋒那還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嗎?永樂不是沒想到葉三,可葉三這次的作用太大了,不但要穩定中軍,還要出奇制勝,此人不可動。

揚秋遲也看出了永樂的意思,可他再也沒有很好的人選,于是建議永樂叫來葉三問一下他的意思。

葉三來到幃殿,見過永樂和揚秋遲,永樂說了他的想法。

「葉指揮對如今的局勢怎麼看?有什麼好的建議?」

「皇上,如今的局勢不是很樂觀。馬哈木膽敢和大明朝叫板,肯定已有了萬全的準備,絕不是一時的沖動。如果我軍以常規集團作戰,佔不了任何上風,只有奇兵出擊,引蛇出洞,扭轉局勢方可戰勝瓦刺。」葉三胸有成竹地說。

「好,繼續說下去。」永樂來了興趣,葉三和他的想法不謀而和。

「馬哈木很明白,他的殺手 就是騎兵。在蒙古草原上他的騎兵是最強悍最優秀的,在馬上他不怕任何人。但他的騎兵少,絕不會等我們做好準備再沖擊我們五十萬大軍。他也會采取誘敵深入,出其不意的戰略來戰勝我們。」

馬哈木的戰略意圖真讓葉三說準了,馬哈木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他仔細觀察分析過明軍和韃靼的戰爭,且敏銳的發現明軍的騎兵不咋地。在明軍還沒有到來之前,他已經做好了詳細的作戰計劃,甚至把一舉殲滅明軍的決戰地點都選好了。他很有自信,只要明軍進入他設置的陷阱,他就能徹底地擊敗明軍,重現蒙古的輝煌。

「葉卿有何良策?」永樂皺起了眉頭,葉三正說中了他擔心的地方,照目前的局勢,他雖然兵多將廣,可總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這是永樂最不願意看到的。

「我們需要一支絕對精銳,機動能力特強的小股部隊,深入敵後,探明敵情,為大軍做向導,必要時能沖擊敵軍指揮系統,擊殺敵軍將領,使敵軍的指揮陷入癱瘓,給大軍取得完勝創造條件。」葉三的良策完全是現代大兵團作戰特種部隊所起到的作用,說給永樂听,那還有什麼問題,永樂只有叫好的份。就連揚秋遲也開始用異樣的眼光看著葉三,他知道葉三肚子里有貨,可沒想到能到這成色,他還是小看了葉三。

「葉卿,如此重任非你莫屬,你要多少人馬組建這支部隊?」永樂動心了,不再為自己的中軍擔憂。

「我只要我的一百親軍就可以了。」

「什麼?什麼?一百?沒搞錯!一百來人還不夠瓦刺軍塞牙縫的。」永樂還沒見過百人的先鋒。

「百人足夠,人多了機動性就會降低,隱蔽也會帶來不便。要是用那……那個什麼,我幾個人就夠了。」葉三差點說漏了嘴,要是用更先進的武器,他幾個人就夠了。可永樂誤會了他的意思。

「葉卿有什麼要求,我會盡力滿足你。」

「沒有,沒有。那個什麼我是說,我走後,神機營就交給揚大人指揮,要如此這般這般這麼辦。軍校我已經訓練好了,揚大人只要指揮就可以了。」

「好說,好說。葉指揮盡管放寬心,等你回來,我會把神機營毫發無傷地交給你。」揚秋遲看出葉三有點不放心,便出言安慰他。

葉三離開大軍前夕,永樂檢閱了他的這支百人旅。當永樂看到這一百人的時候,也倒吸了一口涼氣。他相信這百人在明軍中絕對是最勇猛最精銳的,如果說在戰場上,他寧願面對千軍萬馬也不願找這百人的任何麻煩。只看他們目前的裝備就知道葉三找了些什麼人來武裝這支隊伍。有一半人肩抗火銃,彈藥充足。統一制式的雪亮馬刀還有各人不同的獨門兵器,鞍後都掛著布囊,他知道那是葉三部隊獨有的狼牙棒。每人兩匹馬,空鞍馬上馱著二十天的干糧和水。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這百人都是黑黝黝的一張臉,沒有任何表情。全身沒有一絲敖肉,個個精神抖擻,精力旺盛,絕對是一個打不垮的部隊。

葉三的百人旅急行軍沒兩天就到了山峽口也就是康哈里海(蒙古溫都爾汗西北)與瓦刺的一小隊騎兵遭遇了。葉三嚴令不準放走一人,最好抓兩個活的。百人旅執行的是死命令,當一陣沖鋒過後,死在狼牙棒下的瓦刺騎兵甚至沒有來得及抽出馬刀。在如此強勁的沖擊下,瓦刺騎兵沒有做出潰逃的反應,百十來人的馬隊就被葉三給滅了,當然還留下了兩個活的。從活口中葉三得知馬哈木的主力在忽蘭忽失溫(蒙古烏蘭巴托南),而且是毫無防備,距山峽口不過百里。

葉三令百人旅不可冒進,仔細清除路障,遇到小股瓦刺騎兵,堅決不留活口,做好隱蔽,絕不能讓瓦刺大軍知道有他們這支部隊的存在。另外傳出消息,讓後進大軍急速前進,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永樂的後軍在听到葉三傳回的消息後,仔細分析了敵情,他可不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機會。他認為瓦刺大軍就在附近,絕不是毫無防備,而是做好了一切決戰的準備。但走了幾個月的將領和士兵們卻異常興奮,他們已經很疲憊,希望能早日擊垮瓦刺,班師回朝。現在有了確切的情報,正好來個大掃蕩,徹底根除瓦刺。

永樂下令軍隊不可妄動,可隨著葉三越來越多,越來越緊急傳遞的軍情,永樂又改變了主意。因為他相信葉三,他相信葉三的能力,他相信葉三對敵情的判斷。

永樂雖然下了急行軍的命令,可心里還是處在矛盾中。長期的軍事作戰經驗告訴他,現在敵軍在有計劃,有意識地誘他深入。葉三殲滅的小股瓦刺騎兵,說不定就是讓他上鉤的誘餌。他有一種預感,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他的軍隊會遭到瓦刺騎兵的伏擊。但如果他不進軍而等待瓦刺前來決戰,那是顯然不可能的。因為瓦刺能持久地熬著,而他卻熬不住。他知道作為一支孤軍深入敵境的軍隊,最好的結果就是找到敵人的主力進行決戰,速戰速決才是最好的結果。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永樂還是在彷徨中听信了葉三,葉三能找到敵軍主力就是這場戰爭勝利的關鍵,不能再患得患失了。馬哈木我就闖一闖你設置的陷阱又有何妨。

免費送逐浪幣,周周有新禮,快來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