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以小見大

人身突破,以佛門之法為綱,統合精氣神三道,極其駁雜。

人身修持的精氣神三道真經,力道來自于上古巫族的法門,氣道是為中古道門之法。

而法道真經,則是不知其來歷,是昔日黑甲蟲傳授于吳毅的,功法大成之後,是為幽冥大界,一股蠻荒之氣,至少是中古甚至是更早以前的法門。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追書app,【 \咪\咪\閱讀\app \\ 】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吳毅所修如此駁雜,半是博學,半是無奈,若是不博學,就不可能學會這些千差萬別的法門,若是並非出身低微,無人幫扶,又何必修持這許多法門,專攻一道豈不是更好。

吳毅的成長,看似只是他一個人的小事,事實上,也能夠從中透視整個世界的變化,甚至可以說是天地演變的一部活歷史,以小見大,以下試論之。

太古之時,天地初生,萬靈蒙昧,百獸橫行,及中期之後,百獸實力分化,有了初步的認知,依所棲息方位的不同,建立起初步的認同,並分化為三派,也就是今人所謂的三族,即龍,鳳凰,麒麟這三族。

龍族代表整個鱗甲一族的利益,也可以簡單地認為是江河湖海內生靈的利益;鳳凰一族代表的,便是禽鳥一類的利益;最後的麒麟一族,則是代表走獸一類的利益。

太古大劫,即三族之爭,三族擴張到了極點,後裔繁衍日多,必須要侵奪地盤,才不至于沒落? 戰事因此而生。

太古之劫? 三族打得天昏地暗? 但是最後的勝利者不是三族中的任何一族,他們都是失敗者。

彼時天地混沌之氣退化,清濁之氣分化,清氣衍化為道祖,濁氣衍化為魔祖? 二人各傳道統? 在大亂之中? 趁勢而起,最終道祖誅殺魔祖,放逐魔祖之道? 道祖也成為天地之中,第一位證得混元無極金仙的大能。

再之後,是上古大劫,彼時地域之分已經不為眾人重視? 太古末期道魔之爭帶來的清濁之爭延續? 進一步演變為妖巫之爭? 妖有天庭,巫佔地庭,天地相爭,連年不絕。

妖巫之爭,該是數次諸天大劫之中,延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清濁妖巫之爭,最終的結果,便是天地傾覆,原始界陸崩潰,分散為無數個的小界(相對于原始界陸而言),即所謂的三千大世界。

妖巫打碎原始界陸,生靈銳減,萬不存一,也終結了上古大劫,天地進入了下一個輪回,也就是所謂的中古時期。

中古時期,人們可能會立刻想到,這是一個人族成為天地主流,道門主宰天地的時期,事實上並非如此,至少不全是如此。

道門的出現,早在妖巫大戰之前,但是哪怕是經歷過上古之世這個漫長的歷程,也是知曉者甚少,道門根本不會主動參與劫數。

而上古大劫之後,縱然妖巫雙方傷及根本,到底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中古之初,可以說,還是妖巫之劫的延續。

道門在還是自娛自樂的「小眾團體」,一個個道門天尊閉門清修,不參與外事,偶爾講講道什麼的,純粹看所謂的機緣與心情。

真正促使妖巫二族沒落的,還是天地大氣候的變化,原始界陸的崩潰,天地靈氣層次跌落無數,許多叱 風雲的洪荒異獸再無繁衍的可能,即便是繁衍下來,也是一代不如一代,最後泯然眾人。

因為思維慣性,二族培養手段和上古時期沒有多少變化,或許其中能夠出現一兩個媲美上古的純血,但是很顯然,想要恢復到上古的繁盛,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族群的縮水,也就意味著勢力的縮水,而在這個時候,人族開始進入台前。

人族出現的時機,其實很早,在上古之時,就已經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深入參與到妖巫之爭中。

因為人族支持的是巫族,所以巫族投桃報李,在最初的輪回之中將人族設為上道,而貶低畜牲(即妖族)。去看一些古籍,也記述有人族披荊斬棘,與妖族作戰的故事。

盡管如今在道經之中的說法,都是說古神女媧捏土造人以成道,也就是說人族在中古之時才出現。

女媧造人這個故事,事實上應該理解為女媧捏造出最為適合在原始界陸崩潰後的新天地生存的人族,而不是她最初締造人族,人族天生。

女媧造人,為中古以後的天地格局奠定基調,人族崛起並成為天地主角,天地大運匯聚,也使得女媧成為了可考的最後一位混元無極金仙。

當初僅僅是巫族小弟的人族,在原始界陸破碎之後,最適合新天地的環境,不需要多少靈氣就能夠成長起來。

人族個體盡管還是遠遠不如那些大妖大巫,但是卻另闢蹊徑,將丹道,器道,陣道這些法門發揚光大,增強自身實力,最終實現了逆襲。

人族的逆襲,大部分靠的是道門手段,與道門天善,故而道門的利益,也可以看作是人族的利益。

只是之前曾經說過,道門起初收徒並無多少要求,經常是走到哪里,便講學到何處,听眾有人族,也有妖族,道門之中,同樣有妖族與巫族的存在。

所以,當人族崛起,威脅到妖族與巫族利益的時候,妖巫二族作為老牌勢力,憑借他們龐大的體量,想要趁此將人族扼殺在萌芽之中,當然這個時候遠遠算不上萌芽。

在上古之時,人族是巫族的附庸,但是到了現在,人族逆襲之後,巫族卻是選擇與老對手妖族聯手,一起遏制人族,不得不說,哪里有什麼永恆的朋友,都是利益考量而已。

中古之世,看似是道門內亂,闡截之爭,但是絕對不能夠忽略的一個要點,便是種族之爭,只不過因為雙方都加入了道門,所以表現在外得,便是道門內亂。

這場內亂,在下表現為兩大人道王朝之爭,在上則是闡截兩家,分別派出自己的弟子,參與斗爭。

這場爭斗,同樣有著變化,隨著時間的演變,雙方實力的對比,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