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止得勢

這番話說完後,張良朝劉邦跪了下來,以頭叩地,作懇請之狀,而今道出此理,漢王跪地,大可不必,張良身為臣子,理應讓自家大王迅速地起身。

一國之君,長時間跪于冰涼的地面之上,對龍體有傷害是一個方面,還有損君王威嚴,剛才跪,是降下天恩、厚待下屬,是極為難得的仁君之舉,所以對君王的形象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而現在當眾說明灌嬰原諒了,那麼漢王就沒必要繼續跪下去,再這樣,傳了出去,必遭世人非議,聲名將會大損。

于張良而言,如今行大禮請漢王起身,利公利私,對私人有大大的好處,漢王越早點起身,這灌嬰的聲望就會少漲一點,要知道,君王的天恩降臨在灌嬰頭上,君王向其下跪,這是冠絕大漢文武的榮耀,若是漢王中途起身、退到一邊,由麾下臣子繼續厚待灌嬰,那麼灌嬰先前所得的聲望,會降下大半。

漢王先是屈尊厚待,而後在受恩臣子不說話的情況下,起身退開,這事被世人知道後,必然認為漢王對灌嬰並不是百分百的好,僅此一個舉動,便可摧毀漢王之跪給灌嬰帶來的榮耀,令其受了禮而無利。

君王身為萬千軍民之主,一言一行會引起軍民們的深思,想弄清楚其中的意思,故而,當人們得知漢王對灌嬰的行為如此隨意,便會認為漢王的態度並不那麼堅定,所謂的天恩,也就反映不出什麼了,明白這個道理後,大漢軍民對灌嬰並無多少變化。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上千年來,王者待極寵之臣,時刻都能做到情深意重,在公共場合下,根本不敢怠慢寵臣,像那隨意的行禮過後退開,不可能存在,此乃不敬之舉,漢王待灌嬰,如若發生了,只能說明沒把灌嬰當回事兒,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解釋,忠誠相敬是君臣典範的特征,王對臣無敬,該臣自然談不上寵臣,而且極有可能是君王討厭的人物。

先秦有很多君臣典範,如孝公與商鞅、惠王與張儀…這些臣子自從成為朝中二把手後,君王從未虧待過,不存在什麼不敬、戲弄之舉,所以世人腦海中有這些例子,能準確的看出當世君王待當世臣的態度,成功率百分百,畢竟歷代君王待寵臣是獨一無二的,很容易斷定出。

當今的漢王,是賢明的聖君,仁義之名享譽天下,不比先秦時期的君王差,胸懷和氣魄乃當世一流,在人民的想象中,這就注定漢王在對待人才、善待寵臣方面,做的比之前的君王只好不差,作為仁君,這一點是肯定的,也無須懷疑,因為天下間大部分人認為漢王是仁君。

‘仁’之一字,乃大德之一,漢王劉邦得到這麼多人肯定,在萬千軍民的觀念里,漢王是神聖、充滿威嚴的,永遠仁慈待人,不會有虛情假意,此想法之所以在人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是因為漢王面向天下人做了許多仁義的事,漢軍銳士是一支仁義之師,待民非常友好,沒有官威,所以‘仁’成為漢王、漢軍的特征。

正因為世人深知漢王之仁,漢王做的事,不會有絲毫懷疑!此等仁君向臣子下跪不久便丟下臣子退開了,如此隨性而為,世人們只會覺得灌嬰不正常,一定不是什麼好人,而不會認為漢王變成昏君了。

現在的天下,許多諸侯林立,人們只相信一個大漢可以奪得天下,其他諸侯軍不得人心,遲早是滅亡的結局,有句話叫仁者無敵,仁義之君加上仁義之師,是所向無敵的,只會一往無前,永遠不會倒下。

于情于理,漢王若真的厚待一位臣子,並無比信任並寵愛的話,一定會像對待親兄弟一樣對待,甚至敬如父母,都有可能,斷不會在灌嬰流淚沒說話的時候,起身離去,此行為可謂是對灌嬰的侮辱。

堂堂一國一軍之主,花費時間和精力這麼久,對待一個追隨多年的老臣,大可不必,而今做了,在建立起灌嬰威望的同時,又一棒打落了他,這只能說明事有蹊蹺,因此,能成功阻斷灌嬰的晉升之路。

臣子想功成名就、名揚天下,離不開君王的重用,不然,即便再有才能,也無施展的機會,得到國中威望和權勢,也是一樣,君王表露出寵愛和敬重之意,則聲勢大漲,表露出不敬、隨意對待的態度,則聲勢不漲,且有消弱之象,因為臣子想傲立于朝堂,借的是君王的勢,沒了君王的敬重,自然無壓制眾將臣的力量,能夠保持當前的地位,就已經不錯了。

故而,讓漢王早起身退開,是張良目前的頭等大事,投漢多年,始終無人比自己更受漢王寵愛,如今通過大禮,誕生了一位,達到了與自己並肩的程度,這讓張良有一種危機感,心里認為,眼前的灌嬰,是個巨大的威脅。

絕不能讓灌嬰得勢成功!張良在漢王跪下時,便下定了決心,要讓灌嬰的險惡用心無法得逞,要阻止漢王傻乎乎的賦予一位武將巨大的權勢!一旦灌嬰得勢,張良很清楚,自己會失去‘寵臣’身份,朝中必然掀起重武輕文的熱潮,某些邪惡的武將,可能會借此機會屠戮文官,以鏟除競爭對手,所以有殺身之禍,為了利益和安全,必須粉碎這可能發生的一切,且定要成功,不然在這大漢待不下去了。

辛苦為大漢出謀劃策多年,得到漢王厚待,持續了數年,而今面臨遭其他臣子壓制的風險,在張良看來,自己正處于人生的最低谷,不能服輸,要奮起,打倒這個威脅到自己的人,不是他生,就是我亡!

對于武將,張良雖一直重視,畢竟沖鋒陷陣、殺敵破軍少不了他們,但與文士相比,是厭惡這幫武夫的,真正的高人、豪杰,在他看來,應該是滿月復經綸、運籌帷幄的智謀之士!一人之勇,頂破天只能力抵萬人,而智者的腦子,可讓百萬大軍灰飛煙滅。

所以,被一介武夫輕而易舉的超過了地位,是張良無法接受的事,若是坐視其成功的話,是一種奇恥大辱,無論如何,要讓灌嬰永遠屈居于自己之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