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五十三章 皇帝的宏圖壯志

而徐光啟得到封爵,意味著皇帝的態度的重大改變。

盡管之前在聖旨中也屢次激勵將士,說過不吝封侯之賞。但那不算承諾,更沒人奢望一步封侯。

別說封侯了,就是伯爵,你看看李成梁,跟他比比,也就沒了希望。

如果說皇帝之前的言語,給了武將們一些希望;那現在封爵已成實際,這心也就放進了肚里。

沒別的,努力奮斗,建功立業,可勁地掙軍功吧!

毛文龍感覺輕松不少,話也說得多了,卻是自然而然生出的情緒。

「軍隊加上百姓,再加上返鄉的遼民,青黃不接時是最難的。」毛文龍簡單估算了一下,說道︰「光糧食恐怕就需要供應上百萬石。」

陳子龍點了點頭,說道︰「具體的數字已經計算清楚,朝廷能夠保證供應,才能確定返鄉遼民的數量。當然,除了朝廷供應,還有不少辦法也可以緩解。」

打獵、打漁、挖山野菜等等,渡荒的辦法還是有不少的。而已經形成產業的漁業,應該是支柱,幫助最大。

「重建還不只是耕種,利用以工代賑,遼東的基礎設施也要搞出樣子。」王季重吃了口菜,緩緩說道︰「道路最重要,對遼東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所謂要想富,先修路。」

陳子龍和毛文龍等人都把目光投注到王季重身上,覺得這話听起來蠻順口的,不知道是出自哪里的典故。

王季重眨巴眨巴眼楮,略顯尷尬地笑了笑,說道︰「此語乃是聖上所言,由吳巡撫轉達給我等赴遼東官員的。」

看著還是迷惑的陳子龍,王季重又解釋道︰「你那天不在,是向徐閣老辭行了。」

哦,原來是這樣。

陳子龍點了點頭,說道︰「萬歲聖明。遼東水陸交通若無滯礙,發展起來確實會順暢許多。」

毛文龍也深以為然,說道︰「水路最為便捷,沿渾河可直至撫順、薩爾滸,正是我軍北進剿奴的前出基地。」

「水路自是便捷,只是有數月封凍期。」陳子龍模著下巴說道︰「趕在封凍前多運多儲,或許是個辦法。」

說完,他有些疑惑地看著毛文龍,問道︰「明天還要向北進兵嗎?本官還以為要休整一年呢!」

毛文龍笑著搖了搖頭,卻沒做詳細的解釋。他倒是想趁熱打鐵,稍加整頓後便繼續出兵打擊殘余建奴。

可這還要朝廷決定,如陳子龍所擔心,大批遼民返鄉,重建遼東,導致糧草物資是個問題。

軍隊還要參加春耕生產,最早的發動時間也要在夏季,可氣候又不利。所以,毛文龍估算著秋後的可能性最大。

當然,不大規模北上發動,並不意味著軍隊就毫無動作。向北推進防線,構築堡寨、儲備糧草,這是肯定要持續進行的。

吃吃喝喝,不覺已經夜深,眾人才告辭而去,各去房間休息。

毛文龍終于看到了最近一期的《大明論壇》,陳子龍等人帶著的,很大方地送給了他。

挑亮燈燭,毛文龍喝著茶水,翻閱起報紙,目光一凝,盯在了其中一篇文章上。

「亦失哈,奴兒干都司?!」毛文龍發出驚咦之聲,苟真懷已走到門邊,不由得轉過頭來。

只是稍想了想,苟真懷便開口說道︰「亦失哈九次巡撫奴兒干都司,都是坐船去的吧?」

毛文龍不比苟真懷知道得多,急速在文章上掃過幾眼,才點頭說道︰「正是坐船去的。這里寫了,在阿什哈達的地方設造船廠,乘春風的季風,浮江而下,從松花江入黑龍江,直下奴兒干。」

苟真懷走了回來,坐在桌案對面,若有所思地說道︰「如此說來,若要北進剿滅建奴,或可水陸並進,或以水師載兵運糧,行動更加快捷。」

毛文龍微微頜首,飛快看完文章,把報紙往苟真懷面前一推,說道︰「亦失哈造二十五艘巨船,費時一年,還要乘春天的季風。明年是肯定不行了,只能等到後年。」

苟真懷看過報紙,沉吟了半晌,猜測著說道︰「聖上恐怕是這個想法。剿滅建奴只是其一,柔遠安撫諸夷,重建奴兒干都司,應是更為重要。」

毛文龍表示贊同,說道︰「建奴殘余已不足懼,萬歲要重復奴兒干都司,也不意外。只是不知是繼續設立衛所,派駐護印軍,還是直接佔領,移民拓殖。」

所謂的護印軍是明朝留在奴兒干都司的駐防軍隊,常備戍軍的數量有二千或千余人,最多時達三千人,最少時也不低于五百人。

護印軍通常是每兩年輪換一次,戎期滿回歸遼東的官兵都給以厚賞,以資在苦寒之地駐防的獎勵。

毛文龍和苟真懷又討論了一會兒,才各自去休息。盡管他們有了些差不多的猜測,但對皇帝的雄心壯志還是太過低估了。

重建奴兒干都司?不,皇帝是要直接的治理,而不是什麼羈索之地。

柔遠安撫?不,皇帝是要把大明子民遷徙至海西之地,建城設縣,成為穩固的佔領地。

護印軍,兩三千,輪換衛戍?不,皇帝計劃的駐軍至少是上萬,還要讓駐軍安家落戶,將海西變成他們的家鄉。

當然,這已經不是一兩年的計劃,而至少是三五年,甚至是十年的長遠布置。

…………………

可惜,深入奴兒干都司,並且到達更遠地方的水路只是單行線。

皇帝看著再次擴大的沙盤,視線依次從登萊-旅順-開原老米灣-阿什哈達-松花江-黑龍江-韃靼海峽-苦夷(庫頁島)-倭國北海道上掃過。

盡管是單行線,但卻是最為快捷的路線,有足夠的船只,運量也極為可觀,完全能夠支撐上萬大軍的遠征。

沒錯,就是遠征,皇帝已經下了定義。

而通往海西的雙向水陸路也是必須要開拓的,或者說是重建的。

亦失哈九下奴兒干都司,已經趟出了一條漫長的驛路。

這條驛路南起于雙城市石家古城,走阿城,經賓縣鳥河,沿松花江迤儷北上,于黑瞎子島入黑龍江,直抵黑龍江入海口,共十城四十五站,兩千余里。

保守的估計,每年向北推進百里,二十年也差不多達到目的了。

二十年嘛,朕還不到五十,完全來得及。

皇帝微抿嘴角,似笑非笑,目光停留在了沙盤上的一個位置——海參葳。

如果用水師的話,或許根本用不了二十年,十年就差不多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