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眾人都在猜測二少夫人是否做了什麼惹怒了親娘, 而青縈收到那一匣子東西, 驚得打碎了茶盞。

那匣子里……都是生母房氏的舊物!

青縈握著那幾個簡陋的簪子,掌心刺破了都沒有知覺。蕭賀氏!害了房氏還不夠, 還敢拿著姨娘的遺物來威脅她!真的是把人利用到死了都不放過嗎!

丫頭們驚呼, 握著她的手勸她放開。

青縈輕輕松開手,淡然地抹了抹掌心的血珠, 看向小綠︰「妥善收著。」

小綠從小在房氏身邊長大,自然都認得, 紅著眼楮點頭應了。

年二十五,賀庭軒終于從書院回來,年前再也不用回去上課了。

青縈同他說起給姨娘的事情︰「照蕭家的行事,姨娘恐怕早就尸骨無存,斷不會給她安葬立碑, 我身為女兒不能讓她沒了供奉, 我想著,能不能給她立一個衣冠冢,再給她做一場法事?」

賀庭軒滿口答應︰「當然可以,這是應該的!都怪我, 此前都沒想起這些事!」

青縈苦笑︰「我這個女兒都想不起來,何況你呢?」

賀庭軒心疼地看著她,想到姑姑拿去世之人的遺物當年禮,當著全府的面打青縈的臉,只覺得這樣的姑姑越來越陌生,仿佛與他童年印象里的那個人越來越遠。如今的這個蕭賀氏, 面目可憎。

時間不等人,馬上就要過年,年二十六,賀庭軒稟告了父親,獲得許可後帶著青縈去了京郊的寺廟。

青縈給房氏在寺廟供奉了牌位點了長明燈,在寺廟附近為房氏立了衣冠冢,將那些舊物葬了進去,又委托方丈做了三日法事。

這三日,賀庭軒一直陪著她,尤其下葬立碑那天,他跪在墓前恭恭敬敬地磕了頭,承諾以後一定好好對待青縈,一輩子敬她愛她,請岳母放心。

賀庭軒的舉動出乎青縈意料,他對著房氏行女婿的禮讓她意外,他在墓前的承諾讓她意外,他喊房氏「岳母」更加讓她意外。

回去的路上,賀庭軒和青縈坐在車廂里,青縈還沒從悲傷中回過神來,賀庭軒握住她的手︰「不要哭,雖然姨娘不在了,還有我,我會代替她護著你、陪著你。」

青縈說︰「你剛才喊‘岳母’?」

賀庭軒說︰「如果你喜歡,我以後就喊岳母,在我眼里,她就是你的母親。青縈小時候是不是也喊過娘親?」他印象里,頭一回見到「小表弟」時,她偶爾會小聲說娘,這「娘」肯定不是他姑姑。

青縈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有啊,小時候不知道生母和正房的女人有什麼差別,看到府里的丫頭有娘,她也喊房氏娘,房氏從不敢讓她大聲喊,只敢讓她被窩里偷偷地叫,什麼時候不喊了呢?大概是七歲爭取到了上學的權利,從此人前人後再也沒喊過娘親。

是守規矩了嗎?還是從那時候就嫌棄這個做人妾室的娘親了呢?

賀庭軒看到她的眼淚,心里又酸又澀,只覺得有人在心口捶打,恨不得以身相替。他輕手輕腳地給她擦眼淚︰「別哭。」

「你以後別納妾了吧,當人妾室太苦了,做妾室的孩子也好苦。」青縈哽咽著說。

賀庭軒被她哭得一起紅了眼楮︰「不納妾,我肯定不納妾,我只要你一個,絕不找第二人讓你傷心,也不去禍害人家好姑娘。」

青縈抬眼看他,眼眶里還滿是淚水,特別可憐︰「你真的認定我了?確定是我嗎?」

賀庭軒斬釘截鐵地點頭︰「不變了,我確定我心悅你,想和你白頭偕老。」

青縈低頭拭淚。

賀庭軒眼中閃過失落,又打起精神安慰她。

這時,青縈低低的聲音傳過來︰「娘走了不到半年,于禮上我沒資格給姨娘守孝,可她生我養我,我就當她是我的娘,至少一年……一年後……你等一年可行?」

賀庭軒先是怔愣,繼而狂喜,不停地點頭︰「可行可行!應該的應該的!當然可以了!我作為女婿也應該的!」

語無倫次。

青縈悄悄抬眼,見他激動得手足無措,暈暈乎乎,「噗嗤」一聲笑出來。

賀庭軒一驚,終于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可嘴角的笑意怎麼都擋不住,實在是這個驚喜來的太猝不及防了!

一年不長,一點都不長!他以為自己要等三五年才能抱得美人歸呢!

累了一天,又哭了一場,青縈微微靠在他的肩頭睡著了。睡著前感受到他僵硬著身子一動不敢動,心里想︰賀庭軒的確不錯了,有一顆赤子之心,溫良卻不軟弱。最重要的是,他沒有時下許多男人那般輕視女人,他會尊重她,會設身處地體會女人的不易,這已經難得了。

青縈睡得很熟,馬車到家後賀庭軒沒下車,一直陪她繼續睡著,直到外頭奴才催了三次,他才狠了狠心,把人抱了出來。因為肩頭長久不動,又僵又麻,他怕抱青縈的時候動作不受控制把人吵醒了。好在他夠小心,青縈也睡得熟,一路安然地睡到了自己的院子,睡到了床上。

年禮的事情避不開被別有用心的人嘲笑,比如吳姨娘,再比如幾個叔父家的妯娌妹妹。

但是劉氏從不在此為難她,大嫂如今又和她親如姐妹,外頭丈夫賀庭軒完全護妻,不分黑白誰也不許說我家夫人不好,青縈看似丟盡了臉,可實質上,無人能動她分毫。那些人不過說了一句話,有的是人幫青縈回懟。

蕭賀氏想惡心青縈,想讓青縈在賀家不好過,這如意算盤是徹底落空。

而因為蕭賀氏這舉動,劉氏同靖安侯說了以後,提議此後兒女親家的那份節禮再不送了,就當出嫁女走動,免得二兒媳還要為此受委屈。反正禮送來了誰也看不出是蕭賀氏這個姑女乃女乃的禮,還是作為青縈娘家的禮。

蕭賀氏這般明目張膽,恐怕是自以為在賀家地位穩固,所以想要直接戳破青縈身份,亦或者給侯府眾人埋下疑心,讓青縈日子不好過。可她既沒有想過,兒子同庶妹,靖安侯怎麼會親庶妹遠兒子?也沒曾料到,青縈早就在最初,把一切都擺在了明面。

靖安侯冷哼了一聲,同意了劉氏的說法。想了想又說︰「不行就自己添補些,免得蕭氏那里沒臉面。她是賀家人,她沒臉就是賀家沒臉。」

這是說南邊送禮來了,再出現這種情況,就自己暗暗加一些禮,免得青縈那邊下不來台。

劉氏听得滿是感嘆,侯爺對兒女是真的好,尤其一雙嫡子。可是做婆家做到這種程度也是舉世無雙了,誰家婆婆還會為了給兒媳找補臉面,往親家送來的禮單里添東西的?他們靖安候府,為了這門婚事做到這種程度也是可笑可嘆了。

青縈還不知道靖安侯的話,若知道,恐怕也會感動。不管靖安侯是為了賀庭軒的臉面還是為她好,他能這樣包容,她都很感激。

過年十來天,賀庭軒與青縈形影不離,兩人像個連體人一般,輕易分不開。惹得下邊的丫頭們都紛紛偷笑。

之前青縈花大力氣收拾出來的外書房徹底被冷落,賀庭軒壓根不樂意搬過去,外書房女眷不方便常去,就他冷冷清清一人,他才不要搬。就喜歡和青縈呆在一處,青縈繡花他看書,青縈看書他寫文章,自在又溫馨。

因著他這超級棒的黏人術,青縈被他磨得沒了脾氣,短短幾天,彼此之間的感情迅速升溫。

年三十的時候,各房的人又聚到了靖安候府,又是滿府雜亂熱鬧。

因為年三十不僅有家宴,還有祭祖、送年等事,青縈和大嫂幫著劉氏打理各項事宜,連坐下歇口氣的時候都少,雖然累得不行,不過還好,不用和一群女人面對面,又是打機鋒又是假笑,像上回那樣再弄出個軟煙羅遺禍幾個月,那她可真是要吐血!

除夕之夜,京城沒有宵禁,滿城的煙花爆竹聲,不絕于耳。

侯府的家宴結束,男女老少都聚集到了空曠的院子里,看府里放煙花。

到此時,青縈手頭的事兒都結束了,只剩下最後收拾,好歹送了大半口氣,能夠放松地感受侯府過年的年味。

這時,賀庭軒悄悄地擠到了她身邊,接著袖子遮擋,偷偷往她手里塞了一個熱乎乎的東西。

青縈一驚,疑惑地看過去。

賀庭軒微微湊過來,接著爆竹聲在她耳邊說︰「剛出鍋的紅豆糕,軟軟甜甜的,可好吃了,你偷偷吃點,別餓壞了。」

青縈抬頭與他對視,見他眼里映著煙花,亮晶晶的,還沖她眨了眨眼,一副我們心照不宣的模樣。

青縈低下頭輕笑,接著寬袖的遮擋,小口小口地把紅豆糕給吃了。

剛吃完,手心又被塞進來一個熱乎乎的東西。

她瞪眼。

賀庭軒湊過來︰「快吃!」

她抬頭看了看四周,見無人關注,月復中的確有些餓,便後退了一步,躲在他背後,再次小口吃了。這次的是蛋黃酥。

吃完,賀庭軒的手還想伸過來,青縈一躲,低聲說︰「你藏了多少東西?夠了!」她連吃兩個糕點,又心虛,差點噎住,再吃不下了。

賀庭軒不顧她閃躲,抓著她的手把掌心東西偷渡過來,這一回涼涼的,滑滑的,不是糕點了。

「是紅果,你吃一個潤潤口。」

青縈一听,想到它酸酸甜甜的口感,口水先出來了,躲在他身後又吃了一個。吐出的核不敢丟,暗暗握在手心。

本以為糕點也吃了水果也吃了,總該結束了,誰知賀庭軒的手又過來了,先是截走了她手心的果核,又遞上來一塊糕點。

青縈破罐破摔,就這麼兩塊糕點一個水果,循環吃著,吃得肚子飽飽的。連煙花都忘記看了。

守完夜回屋,青縈問他︰「你把這麼多糕點果子都放哪了?」

賀庭軒一臉得意地從披風下掏出一個大大的錦袋,松開口子往外一倒,掉出一堆糕點殘渣和她吃剩的幾個果核來。

青縈看到那果核,想到自己在眾人看煙花時偷吃,臉一紅,拿起帕子趕緊收拾掉。

賀庭軒很是得意自己的先見之明︰「我就知道你肯定吃不好,特意讓人多留了一份糕點,色色都有,出來看煙花時熱乎乎剛出鍋,我裝進袋里還燙著呢!本來還多一些,不過被大哥看到了,被他拿走了一半!」還有些不高興!

青縈看他少年般得意懊惱的模樣,只覺得這人可愛得緊,想到他同大哥搶著裝糕點給她和大嫂,那場景,光想想就想笑,笑完又覺得分外暖心。如果不是時時刻刻記掛著你,怎麼會想得如此周到,又是擔心你沒吃飽,又是怕你光吃點心太干,特意備下水果?

「我吃的剛剛好,這份量正好!」青縈說。

「是嗎?」賀庭軒確認,見她點頭,又高興起來。

另一頭大房那,大嫂正一臉心疼地看著丈夫燙紅了的爪子。

作者有話要說︰  如果這是一個長篇,此時的篇章應當是「少年新婚」,二人處處小兒女態。像歐陽修詞中寫的那樣︰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

當然,這偎人久、妨了「讀書」功夫,笑問鴛鴦字的,是男主~~

剛喜歡上一個人,就是時時想著對方,惦記你饑寒,掛念你喜樂,兩人一起做一件傻事,也覺得幸福得無與倫比,有時候還會把周圍的人也弄成個傻子……比如跟弟弟搶糕點燙了手的大哥賀敬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