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高俅自蔡京那里回來,立刻修了一封書信到了汝寧郡!招那里的將官日夜趕路前來京師听候調遣。
次日早朝,眾官三呼萬歲,君臣禮畢,蔡太師出班,將去梁山招安失敗之事事上奏了道君皇帝趙佶。
天子大怒,令陳宗善出來詳細說于他听。之後問道:「當日誰奏寡人主張招安?」
侍臣給事中奏道:「那日是殿前太尉洪太尉所言,御史大夫崔靖附和的。」
兩人今日也在朝听命,趙佶拿洪太尉御史大夫崔靖出來問話道︰「卿當日言可以招安,現在此賊狂妄,喪我威嚴,作何處置?」
洪太尉道︰「老臣只是說出最好的應對之法,誰知這伙賊寇這般不知好歹,既已失策,老臣甘願受罰!」
崔靖卻道︰「陳太尉去了可曾好言好語?」
陳宗善道︰「為表朝廷綱紀,國家法度,不曾好言!」
蔡京也是道︰「招安一伙小小賊寇何用好言?那豈不是自失身份?」
崔靖看到皇帝也是點頭贊同,也不爭辯,只是伏地跪道︰「如此臣也領罪!」就連最高決定的皇帝都是這麼看不起梁山,他再怎麼爭辯也是無用,反而還會陷自己于不利的境地,不如直接認罪的好!
兩人都是大臣,趙佶也沒有太過懲罰,只是趕出殿宇,罰俸了事。
只是這梁山卻是不能不管,看著下面,趙佶問道︰「此賊為害多時,差何人可以收剿?」
高俅正等著這句話呢,當即出列道︰「非良將不可收伏,以臣愚意,必要將門虎子,前去剿掃,才可即日取勝!」
趙佶又問道︰「卿可有人選?」
「那汝寧郡有一良將,見今坐著都統制的官位,武藝高強,殺伐驍勇,因其善使兩條水磨八稜鋼鞭,故被人喚作雙鞭呼延灼,祖上是開國元勛大將鐵鞭王呼延贊的嫡派子孫,有萬夫不當之勇。遣他為將必能克敵制勝。」高俅答道。
「現今在何處?」趙佶又問。
「臣昨日就給他發了調令。如今已在宮外等候陛下召見!」高俅做事總能做到趙佶的心坎上,現在急需良將就能給你弄來一個,怎能不得聖心。
「快宣!」趙佶大喜道。
听到天子之言,立刻就有黃門出去宣召呼延灼進店面聖。不一會就見一個身材魁梧,儀表不凡的將軍大踏步進來,大禮叩拜。
趙佶一見他的儀表就是龍顏大悅,讓其起身後笑道︰「現今有殿前太尉高俅舉薦將軍,將軍可肯領兵去那水泊梁山收捕草寇?」
呼延灼听聞復跪下奏曰︰「古人有雲︰‘孝當竭力,忠則盡命’,臣願效犬馬之勞,以除朝廷心月復之患。」
趙佶又問︰「將軍憑何取勝?」
「臣麾下有三千鐵甲連環馬,槍刺不破,刀砍不傷,正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呼延灼自傲的道。
「三千之數鐵甲兵馬,縱是無敵,也是太少,破敵之後,怕是不能收剿,將軍可有相熟的人可選為副將?」趙佶又道。
稟明陛下︰「下臣也是听聞梁山泊兵多將廣,賊人多有武藝高強之輩,不可輕敵小覷。現今乞保二將為副將,同提軍馬到彼,必獲大功。」
趙佶听罷大喜,問道︰「將軍所保誰人,可為前部先鋒?」
呼延灼稟道︰「小人舉保陳州團練使,姓韓,名滔,原是東京人氏,曾應過武舉出身。使一條棗木槊,人呼為百勝將軍。此人可為正先鋒。又有一人,乃是潁州團練使,姓彭,名,亦是東京人氏,乃累代將門之子。使一口三尖兩刃刀,武藝出眾,人呼為天目將軍。此人可為副先鋒。此兩人一直與臣交好,此次可帶本部兵馬隨臣一起同討伐梁山。另家中佷兒呼延通也是有勇力,可為大軍沖鋒陷陣。」
趙佶听聞大喜點頭,當即降下聖旨,賜與金印兵符,拜汝寧郡兵馬都統制雙鞭呼延灼為統兵大將,又著樞密院速發碟文調令,著陳州團練使百勝將「韓滔及潁州團練使「天目將「彭為副將,鐵槍呼延通為先鋒,火速赴京。統帥各自麾下馬步軍一萬兵馬並東京禁軍五千人開赴濟州,匯合新調到東昌府東平府的八千軍馬,合計兩萬三千大軍,討伐梁山。擇日出師起行。
呼延灼趁機稟道︰「我那馬步軍兵,都是訓練精熟之士,人強馬壯,不必陛下憂慮。但恐衣甲未全,只怕誤了日期,取罪不便,乞陛下寬限。」
趙佶听聞,相問殿帥府高俅道︰「庫內甲仗可否充裕!」
呼延灼是高俅舉薦的,他日有功,也有他一份功勞,自是不會作梗,出列答道︰「還富裕許多!」
趙佶听後就道︰「既是如此說時,你可就京師甲仗庫內,不拘數目,任意選揀衣甲盔刀,關領前去。務要軍馬整齊,好與對敵。出師之日,朕自會差官前來點視。」
呼延灼領了聖旨,帶人往甲仗庫關支。呼延灼也不客氣,選了鐵甲三千副,熟皮馬甲五千副,銅鐵頭盔三千頂,長槍二千根,滾刀一千把,弓箭不計其數,火炮鐵炮五百余架,都裝載上車。
臨辭之日,趙佶又令高太尉又撥與戰馬三千匹。踏雪烏雅一匹作為統軍大將的坐騎。四個將軍,各賞了金銀緞匹,三軍盡付了糧賞。呼延灼和韓滔、彭,呼延通都寫了必勝的軍令狀,辭別了前來相送的高太尉並樞密院等官,四人上馬,都投汝寧州來。于路無話。
這邊剛剛動身不到一日,東京酒店的樂和孫新顧大嫂就在來店內做客的衙內處得知了消息。不敢怠慢急忙寫了密信,發了三路信鴿報與山寨,又派人騎馬回報,以防信鴿出現意外,保信息無礙。
送走信件後,三人坐在一起,樂和禁不住感嘆道︰「咱們山寨真的是多劫多難,大刀關勝剛剛戰完,這呼延灼又要帶兵前去。唉!」
「還是這些地方兵馬,就是去的再多,也是給哥哥他們送菜的!要我說多多派去才好,正好俘虜了,在進行回爐重造,補充山寨戰力。」顧大嫂卻是不在意的道。
「大嫂說的不對,哥哥一直實行的是精兵策略,總是盡最大的可能做到每戰都是以少傷亡換取大勝利,可是每次大戰不可避免的總有死傷不小,就是撫恤傷殘士卒和獲勝稿賞三軍的費用就是一大筆的支出,而且這種防御戰都是沒有多少錢財收獲的,多來幾次,恐怕趙宋朝廷就是拖也拖死咱們了。」樂和模著下巴皺眉道。
「可是朝廷總是盯著咱們,又不受咱們擺布,這也是無法啊。」孫新也是道。
「听說這呼延灼也是開國大將呼延贊的底牌子孫,這麼說肯定和山寨的呼延慶頭領是親眷關系,可不可以在這做文章?」顧大嫂又道。
「這種事情咱們還是不要自作主張的好,別弄到最後讓哥哥難做,也壞了山寨的義氣。」樂和否定了這個想法道︰「山寨收到消息,要是有什麼指示肯定會吩咐下來的。」
「唉!咱們在這里也就是能做個收集情報的工作了,我一直再想向哥哥申請調到作戰營去。也能殺個痛快,得些功勞。」孫新嘆道。
樂和听了思索片刻道︰「二哥這事現在怕是不容易達成,東京這里事情多,總是要有些可戰之力的,小弟的武藝不說也罷!這里要是有什麼事情還要全靠二哥撐起呢。」
孫新也是知道這個情況,所以才一直沒有上報,不然他知道哥哥肯定會考慮山寨兄弟的意願的,而顧大嫂的武藝說是勝過自己,可是他們都知道那只是孫新一直在讓這自己渾家罷了!現在只能期待有個合適做這種工作,又有武力的頭領上山了。
顧大嫂也是道︰「在這里雖然無聊,好歹沒有戰陣那麼凶險,戰陣之事有伯伯撐著就好。」她卻是不想自己大哥上戰場,誰知道會不會有流矢不長眼楮就找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