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78章 【量子娛樂傳媒集團】

在康卡斯特和高盛的「入股」之後,再加上完成了對環球音樂集團的「兼並」,重新調整【量子娛樂】以及旗下子公司的結構,足足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首先,是母公司的改編。

【量子娛樂】正式更名為【量子娛樂傳媒集團】,不過變的只是正式場合下的名稱,比如注冊文件、合同等等。

而在媒體或者其它場合,依舊沿用【量子娛樂】這個名字作為簡稱。

由于康卡斯特依然沒有完成與通用電氣的談判,盡管有關NBC環球集團的並購已經無限接近于完成,但也僅僅只是「接近完成」,而不是「已經完成」。

同時,就算是這筆並購已經完成,康卡斯特是否會動用自己落實在合同中的一次性權利,將NBC環球集團並入【量子娛樂】也還是未知之數。

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量子娛樂】的股權結構還有可能產生變化。

不過就目前而言,康卡斯特所佔的股份是最少的,只有百分之二十二點五。

高盛和【Darkness】樂隊,則各自持有百分之三十三點七五的股份。

最後就是屬于【量子娛樂】本身,為現有和未來可能加入的高層員工所設立的股權池,由董事會代為管理,總計百分之十的股份。

當然,至少到目前為止,股權池中那百分之十的股份,只有一半,也就是百分之五,屬于盧西恩-格蘭奇。

剩下的一半,在公司所有高層當中,還沒有一位,合約中有股權激勵條款的職業經理人。

按照三大股東簽署的合同,在盧西恩-格蘭奇現有的合約到期之前,公司的高層權利結構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至少,在盧西恩-格蘭奇犯下足以讓董事會決定開除掉他的重大錯誤之前是如此。

至于公司的權利結構,也是繼續沿用了過去那種比較簡單、一目了然的體系。

董事會是【量子娛樂】的最高權利階層,按照股權來進行分配,股份達到百分之五的股東,或者分紅權達到百分之五的職業經理人,自動獲得董事會的席位。

每一個席位所擁有的「投票權」則按照股份份額來計算,每百分之一的股份擁有一票的投票權,不足百分之一則忽略不計。

舉個栗子,按照現在的股份份額,樂隊擁有百分之三十三點七五的股份,自動獲得一個董事會席位和三十三票的投票權,多出來的百分之零點七五忽略不計。

如果在董事會內,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出現了分歧,需要投票決定時,代表樂隊的這一票,在實際計算票數時就相當于三十三票。

高盛同樣是擁有一個董事會席位和三十三票投票權,康卡斯特擁有二十二票,盧西恩-格蘭奇在任職期間擁有五票。

這,就是董事會的全部席位和權利分配。

從2010年起,三年之內,【量子娛樂】的董事長由羅杰出任,三年之後,再由全體董事會成員——無論屆時是否會有所變化——投票決定是繼續保持現狀還是換人。

不過,作為一個純粹的「控股集團」,【量子娛樂】本身並不從事任何生產和經營活動,僅僅只對旗下的子公司進行控股和指揮。

在目前階段,【量子娛樂】旗下的子公司,一共有兩家。

——本來應該是三家的,但由于【量子音樂】和環球音樂集團合並為一,又再次回到了兩家。

其中,最重要,也是目前最值錢的,就是【量子-環球音樂集團】。

這家由【量子音樂】和環球音樂集團合並而來的唱片公司,旗下擁有數百家制作廠牌和兩位數的發行廠牌。

如果將這些全部計算在內,再加上完全依賴【量子-環球音樂集團】而存在的上下游渠道合作者,在全球範圍內,有超過五十萬人為【量子-環球音樂集團】工作。

當然,實際上直屬【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的員工僅僅只有不足兩萬人,而哪怕旗下的制作和發行廠牌加起來,也就是大約在十幾萬這個數字上。

這還是將「非全日制員工」,也就是俗稱的「臨時工」都計算在內的數字。

事實上,在推動【量子音樂】和環球音樂集團合並的過程中,【量子娛樂】遇到的阻力確實很大。

尤其是在北美本土。

華盛頓當局並不希望看到一個能夠近乎壟斷整個唱片業的「怪物」出現。

尤其是,當這個「怪物」能夠影響北美地區超過十萬人的飯碗的情況下。

甚至于,【量子娛樂】完成了對環球音樂集團的並購時,差點又在審批階段出了問題,導致收購最終失敗。

(注︰按照北美的法律,如果一項收購在完成之後,存在涉嫌壟斷的可能,那麼相關部門會在最後辦理股權轉讓的備案手續時喊停交易。例如華威有好幾次收購都是在這個階段被強制否決。)

好在,現任的那位黑人總統,在競選時欠了樂隊一個很大的人情。

再加上高盛集團也成為了【量子娛樂】的大股東,背後出了不少的力氣。

這才是通過了相關部門的批準,使得【量子-環球音樂集團】最終成型。

公司合並的方案也沒有遇到太多的阻力,按照各自的「市值」,【量子音樂】折算為新公司百分之六十的股份,環球音樂集團則佔股百分之四十。

當然,由于絕大多數股權都被【量子娛樂】所持有的緣故,實際影響並不算大。

在新公司成立之後,【量子娛樂】作為控股的母公司,擁有【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百分之八十四點八的股份。

第二大股東,則是原本【量子音樂】的大股東,大衛-勞倫斯和米拉-勞倫斯兄妹,在兩家公司合並之後,勞倫斯兄妹的股份被稀釋到了百分之十二。

最後,則是擁有環球音樂集團百分之八股份的道格-莫里斯,交換股份之後,股權被稀釋到百分之三點二。

和母公司【量子娛樂】不同的是,【量子-環球音樂集團】並沒有設置專門的股權池。

若是有職業經理人的合約中出現了股權激勵條款,則由各位股東按照持股比例,拿出一部分分紅權,但不包含投票權。

兩大唱片業巨頭合並,這件事在媒體上,尤其是娛樂行業的媒體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對這個行業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兩大巨頭合並為一,對這個行業而言意味著什麼。

甚至有媒體直接宣稱,「從今天起,華納唱片和索尼唱片將在流行音樂的市場上一敗涂地,根本不可能抵御【量子-環球音樂集團】來勢洶洶的進攻。」

還有些小報,甚至夸張地打上了「托拉斯時代再次降臨」之類的標題,將【量子-環球音樂集團】視為是曾經的東印度公司、標準石油之類的龐然大物。

當然,這是八卦小報夸張的說法。

東印度公司這種相當于「分封領主」的奇葩存在暫且不提。

就說傳說中的那個洛克菲勒家族所建立的標準石油。

且不談【量子-環球音樂集團】還沒有完成對唱片業的壟斷,就算做到了這一點,一個娛樂行業的壟斷者,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和能源行業的壟斷者相提並論的。

標準石油被強制拆分之後,拆分出來的「分公司」當中,都包含著埃克森美孚這樣恐怖的怪物。

僅僅只是這一家公司的市值,就超過了整個唱片業的產值。

這完全不是一個位面上的對比。

但事實上,壟斷了全球流行音樂百分之七十的明星、百分之五十五的版權、百分之六十五的發行能力。

可以預見的是,當【量子-環球音樂集團】完成了內部的資源整合之後,至少可以壟斷這個行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市場。

有很多評論家都一針見血地指出,【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的誕生,對整個唱片業而言,是「不健康的」。

除非華納唱片和索尼-BMG唱片也選擇合並,沒有誰能夠阻止【量子-環球音樂集團】在事實上對這個行業進行壟斷。

對于外界的這些抨擊,【量子娛樂】上下表示,完全不在乎。

事實上,除了唱片業內的競爭對手,以及深受唱片業影響的其它行業以外,絕大多數的吃瓜群眾,也同樣不在乎一家公司是否在事實上壟斷了某一個行業。

別看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將反壟斷法案擺到了極為重要的地位上去,甚至經常用它來打擊某些巨頭。

但實際上,壟斷某個行業的巨頭從來都不少。

或者說,只要被執政者認為,一家壟斷巨頭的出現是有必要的,或者說「有價值的」,那麼這個行業之內,就必然會被某個大公司所壟斷。

最起碼也是壟斷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市場。

比如說……

算了,為了不受到不可名狀的神獸的降維打擊,還是不要舉例了。

總之,當【量子-環球音樂集團】正式成立,整個唱片業都是一片哀嚎。

但這並不影響環球音樂集團的前任CEO,【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現任CEO,道格-莫里斯興高采烈地上任。

兩家公司合並之後,【量子娛樂】給了道格-莫里斯一份三加五的合約,聘請後者擔任【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的董事長兼職CEO。

按照這份合約,道格-莫里斯將以一千萬美元的基礎年薪任職,在不違背母公司的「基本決策」的前提下,道格-莫里斯擁有公司內的最高權利。

當然,這是在母公司【量子娛樂】不對【量子-環球音樂集團】做出任何干涉的情況下。

若是三年之內,道格-莫里斯的表現出色,那麼將會自動續約五年,除了基礎年薪大幅度上漲之外,還會根據表現,得到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不等的「股權激勵」。

但這部分股權激勵條款,只有分紅權,沒有投票權,同時也只在道格-莫里斯任職期間有效,一旦離任就會被收回。

以道格-莫里斯的年齡,不出太大意外的話,這份三加五合約,將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後一份工作合同。

八年之後,道格-莫里斯也就到了該退休享受晚年的年紀了。

職業經理人很少會像魯伯特-默多克這樣的「創業者」一樣,到八十多歲的高齡還死抓著權利不放。

畢竟不是自己的公司,沒必要那麼拼命。

賺了錢,不享受生活,那這錢賺得還有什麼意義?

除了【量子-環球音樂集團】之外,【量子娛樂】旗下的另一大資產,就是【量子影業】。

不過,和「曾經的」【量子音樂】不同的是,康卡斯特和高盛的入股,並沒有給【量子影業】帶來太多的發展機會。

或者說,至少不是立刻就能見到什麼效果。

【量子影業】的變化也不大,依然是那五個項目組,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

股權方面,也是由【量子娛樂】全資控股,沒有任何其它的股東。

不過,【量子娛樂】卻是「空降」了一位董事長。

原本在【量子音樂】任職的斯特拉-瓦格納,在「辦公室競爭」當中「輸給」了道格-莫里斯,被調入【量子影業】任職。

和道格-莫里斯一樣,斯特拉-瓦格納在【量子影業】的職位是董事長兼任CEO。

這看上去像是降職,畢竟,不說和【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相比,就算是和曾經的【量子音樂】相比起來,【量子影業】無論是規模還是資產,又或者是在業內的影響力,都完全不值一提。

但實際上,在斯特拉-瓦格納前去【量子影業】報道之前,羅杰和他有過一次長談。

盡管出于保密方面的考慮,羅杰沒有透露太多的「詳情」,但卻是讓斯特拉-瓦格納知道了一件事。

那就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之內,【量子影業】將會有兩次「飛速發展」的機會。

NBC環球集團旗下的環球影業,以及新聞集團旗下的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都可能會被【量子娛樂】並購,作為【量子影業】飛速發展的契機。

當然,未必會是新公司並入【量子影業】,更大的可能是反過來。

但這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一旦得到這兩家公司,或者哪怕是其中之一,【量子娛樂】在電影業務方面,都會得到極大的,甚至可以說是坐上火箭一般的發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