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

寶慶公主在瓊華島臨水軒亭里坐著,正低頭看著一卷文書。

幾天不見,她還是那麼瘦,顯得那雙眼楮更大了。不過臉上少了幾分往日的哀愁,看來她正慢慢從悲痛中掙月兌出來了。

「殿下在看什麼?」

「嗯,在看太皇太後的手書。」

太原一役,皇貴妃、偽帝魯國公、忠廉王、北靖郡王、東平郡王等一干人等皆「舉火自焚」,然後被扣上弒叛逆的罪名。恭廟先皇的戰死,孝廟先皇的橫死,都跟這些人逃不離關系。

唯獨皇太後活了下來,被恭送到京師,進了太皇太後的尊號,然後以太皇太後的身份下旨,立德貴妃為皇太後,周妃、陳妃為皇太妃,進寶慶公主為寶慶長公主,總領監國事,冊封劉玄為漢王。

然後完成使命的太皇太後在宮里榮休,沒幾天,她娘家數十口子從刑部大牢里放了出來,悄悄地送還回鄉。

「殿下能給我看看嗎?」

寶慶公主遞了一份過來,劉玄草草掃了一眼,搖頭道︰「心里全是黑暗的人,只听得進陰暗的消息,並且會固執地認為這世上只有她和少數志同道合的人還是好人,其余大多數的人都是蠢人和壞人。而任何帶點陽光的好消息都是謠言。她已經走火入魔了。這手書不看也罷,越看越讓你覺得絕望。不過看樣子殿下沒有受到干擾。」

「這老太太的心腸我最清楚,以前對我好,都是演給皇爺爺看的,骨子里還是看不起我和弟弟。當年我母親的身份低微,難入她的法眼。而且我母親的死,這老太太也逃不離幾分干系。所以她再寫得天花亂墜,我也當她是放屁,看個熱鬧而已。」

寶慶公主把手書收在了一起,直接丟到腳下的銅盆里。

「吳大伴,把這堆破紙燒了。」

「領旨。」吳寶象叫兩個小黃門把銅盆搬到遠處,卻在兩人的視線之內。然後用火柴一點,迅速化成一團火焰。

看到這團火焰變成輕飄飄的灰,寶慶公主揮揮手,吳寶象叫小黃門抬著銅盆退出了軒亭,然後自己守在了入口那里,亭子里只剩下寶慶公主和劉玄。

「四郎,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我們秦室趙氏為何落到如今這個地步?」

「其實從太祖皇帝被公推登基大寶,繼承神武帝皇統之時,已經注定今日之局面。」

「還請四郎詳解。」

「當年前周末年,亂民四起,根源是天災人禍。天災是連續十年的洪澇旱災。但此前更厲害的天災,周室還是熬了過來。所以壞就壞在人禍上。周室北伐,收復河山,再將室韋人逐出蔥嶺以西,隔河相安,看上去鼎盛一時,有中興之跡。實際上是燈枯油盡。當年為了聚集人力財力,周室累累讓步妥協,放縱地方世家崛起,更是極盡壓榨地方民力。」

「等到室韋人退去,天下太平,周室發現朝廷國庫干淨地連耗子都不願意光顧,各州縣百姓窮困艱苦到了極點,而地方世家卻是富可敵國。百姓們不管什麼驅逐室韋這等大義,他們只知道自己吃不上飯,穿不上衣,全是周室的壓榨。」

「土地兼並,山澤礦藏盡入地方世家之手。天災驟起,地方卻推給朝廷,周室哪里還有錢糧賑災?加上有心人興風作浪,煽風點火,于是亂民四起,把矛頭對向周室。地方世家坐視京師被陷,周室絕亡,然後推擁太祖皇帝登基。」

「這段歷史我知道。」寶慶公主點點頭道。

「太祖皇帝為了早登大寶,跟地方世家達成妥協,冊封了四王八公十二侯。最後的局面是各方的妥協,太祖皇帝稱帝,勛爵世家進京,軍將世家退守九邊,皆大歡喜。」

「這樣不好嗎?」寶慶公主詫異地問道。

「這只是把火暫時掩蓋。大家看不到火星子,以為相安無事了,卻不知火在沙子底下越燒越旺,就等著一個機會噴薄而出。太祖、高廟兩位先皇以為把勛爵世家遷到京里,慢慢炮制,就會削減地方世家的實力。到高廟先皇時,勛爵世家確實服服帖帖了,可是殊不知,地方興起了新的世家,他們或是勛爵世家枝末蔓藤,表面依附其上,實際上卻相對獨立。而且太祖高宗對勛爵世家的打壓,反而讓這些新興世家慢慢接管了勛爵世家在地方的實力。」

寶慶公主在靜靜地听著,琢磨著劉玄話里的意思。

「孝廟先皇突然龍馭賓天,諸王爭嫡,最後落得個雞飛蛋打。此時殿下可以看到,除了少數地方,其余各處都是一種觀望中立的勢態,為何?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些地方世家何嘗不想成為新的勛爵世家?他們才不管冊封的天子姓趙還是姓其它。」

「文官儒生們呢?這些口口聲聲喊著忠君愛國的家伙們呢?」

「這些家伙算起來是這次禍事的主推手。他們原本借著擁戴之功,慫恿恭廟先皇立威,一戰定天下,好全面壓制軍將世家。結果玩月兌了,造成如今局面,接下來就可能是兩種結果。一是大家擺出兵馬,做過一場,誰打贏了誰做天子。二是大家坐下來,和和氣氣地公推一位共主。你說文官儒生們希望哪個結果?」

「當然是後面一種,公推共主。」寶慶公主不假思索地答道。這根本不要想,真明刀明槍地打起來,文官儒生們怎麼打得過軍將世家。既然如此,那就以和為貴了。

「是的。」劉玄頓了一下說道,「當年太祖皇帝奉神武帝紫薇遺寶,繼統不繼嗣,開了先河,那麼現在天下人也能以此為例,公推共主繼統不繼嗣。太祖皇帝得天下過于順利,得登大寶後又一直以穩為要,多用安撫綏靖手段。文德武功,沒有一樣能讓天下百姓記住的。」

寶慶公主听完後點點頭道,嘆息道︰「听四郎一席話,我總算是解了心結。看來我趙氏德不配位,這天下之尊,無福享受了。這神武帝的皇統,還是讓你這文曲星下凡,武曲星轉世的星宿真君去繼承吧。」

「殿下這話里有話啊。」

「我只是按照報紙上說的。」

「報紙?《京華字報》,哦,想不到殿下也看這市井的玩意?」

「民心就在市井田野之間。而且這《京華字報》內容繁多,有雅有俗,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文字。其中《神目御史探案記》、《劉兵部行軍錄》、《劉狀元郎文集》可是最受歡迎的三塊,每天多少人等著看。听說京師不少茶館里,有人靠讀《字報》里的這些故事,硬是養活了一家老小。」

「都是些愚鈍之人奉承之詞,做不得數。」

「四郎倒是謙虛。听齊叔說,這《字報》已經在北邊幾省盛行,南都卻是出了《金陵字報》,內容跟《京華字報》大同小異。」

「都是一些文人無事的游戲之作。過段時間還有《商報》、《文報》,都是一些附庸風雅之人干的無聊之事。」

「劉四郎什麼時候做過無聊事和虧本的買賣?」寶慶公主笑著問道。

「我們成了親,我願意吃了虧,你生下的兒子選一個姓趙,供奉趙氏香火。」劉玄最擅長這種話題突轉,在兵法里叫奇襲。

寶慶公主一愣,許久才說道︰「你可想得真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