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

「臣妾不知。」德貴妃想了一會,老實回答道。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隆慶帝憋著笑徐徐說道。

德貴妃想了想,好像沒有什麼不對。除了湊字數,非常敷衍之外,看不出哪里不對。可是看到隆慶帝謔笑的神情,知道肯定有內情。

「臣妾想不出哪里不妥,官家就給臣妾指點迷津吧。」德貴妃拉著隆慶帝的袖角,撒嬌道。

「這上一句少了什麼數字?」

「八。」

「那下一句少了哪一個字?」

「恥。」德貴妃听到這里已經全明白,這不是在罵高老夫子是無恥王八嗎?「劉四郎也孟浪了吧,高老先生可是天下名士,這般戲弄捉狹,有失體統,怕招人非議。」

「愛妃有所不知。高老夫子是泰揚學派,劉四郎師從煙溪先生,是江西學派。兩家可是死對頭,互斥對方是異端邪說。先皇年間,兩家可是在勤政殿上演過全武行。而且高老夫子身為揚州士子,最厭惡的就是淮西德勝漢。」

揚州淮西互相厭惡的典故,德貴妃也听說過。據說前唐末年,天下紛爭。揚州作為天下屈指可數的富庶之地,總是受到各方勢力的侵襲洗劫。而淮西德勝軍作為揚州附近有數能打的軍鎮,每次揚州出事,總是能看到淮西德勝漢的身影。所以揚州百姓們恨死了淮西人,各種童謠典故,都是罵他們的。

而淮西德勝軍漢也看不起揚州佬。地方割據,南北紛爭時,我和淮東的兄弟們守著淮河,拼死拼活地保你們平安。你們在後方吃香喝辣,盡享太平富貴,卻連口熱湯也不給我們喝一口,不干翻你們就不是爺們!

幾百年下來,兩地的這種隔閡和偏見早就煙消雲散,百姓們倒已經無所謂,見了面只是互相調笑幾句就算了。唯獨揚州士子和淮西軍漢們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並且發揚光大。

「論起來還有師門家世之恨,被當眾侮辱一番的劉四郎當然要還報回來,要不然朕的頭科狀元被先皇的頭科狀元如此辱罵,不僅他劉四郎沒有面子,朕也沒得面子了。這高老匹夫如此不知廉恥,國法不能嚴懲他,必須要罵他一通才算出氣。」隆慶帝笑得很開心,想必對高益這種特別能裝的斯文敗類也是深惡痛絕。

「不過能在文采上把揚州士子壓制住,劉四郎算是淮西軍漢里的第一位。朕听說,五軍府、京中三司的諸多淮西籍軍將,這些日子,有事沒事就跑到翰林院、國史館等地方串門,故意到揚州籍文官面前念這副對子,還裝作不懂請教的樣子,問那些士子文官,這對子寫得好不好。啊呀,真是笑死朕了」

隆慶帝一邊笑著,一邊搽拭著笑出來的眼淚。德貴妃在一旁坐著,也笑得前仰後伏,樂不可支。

在正殿門外守著的吳寶象,听著殿內傳來的爽朗笑聲,臉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這時,看到有四個內侍急匆匆地跑了過來,見到吳寶象,連忙唱大諾行禮。

「小的們見過吳大監。」

「怎麼回事?」吳寶象低聲問道。

「回大監的話,上書房剛接到急報,說狀元郎帶著兵把高麗國的漢陽城給打下來了,高麗偽王李閉宮自殺,偽領議政金祖壽以下,官吏六百一十五人,軍民二十二萬請降。偽將南輝忠帶著殘兵三百,護著偽世子,喬裝改扮,偷奔了南三道。」

「因為是軍情急報,林公公不敢怠慢,連忙遣小的們呈送過來。」

「皇爺在里面歇息著,先給我,稍等會我給呈上去。」吳寶象接過捷報,把上書房跑腿的內侍打發走,捏了捏薄薄的奏章,低聲自語道︰「還是四郎這大佷子靠得住,家傳的手藝,打仗又穩又快,京里這狗屁倒灶的事還沒掰扯清楚,他那里已經給你整得明明白白了。以後還是少出些兵事吧,再這樣弄下去,我這大佷子都沒地方安置了。」

說到這里,他那張一直看不出陰晴喜怒的臉上居然閃過少許憂慮,隨即輕輕嘆了一口氣。

吳寶象側著耳朵在殿門外听了一會,待到時機成熟,朗聲道︰「皇爺,有高麗的軍情奏章。」

殿內靜了一下,听到隆慶帝發問了︰「是捷報嗎?」

「回皇爺的話,是捷報,援征大軍攻下漢陽城,偽王自盡了。」

「傳進來。」

「遵旨!」

隆慶帝看完後,無喜無憂,頗有先晉謝安公那份‘小兒輩逐已破賊’的淡然,只是說了句︰「知道了,發回給樞密院和內閣。」

「遵旨。」

「對了,吳大伴,瓊華的朝霞觀修好了嗎?」

「回皇爺的話,工部、司內庫等處日夜趕工,上月已經完工了,就等著自然觀的老神仙們定個黃道吉日,寶慶公主便可以進觀修行了。」

「嗯,這事你替朕盯著,不可誤了事。」

「遵旨。」

「此外,每天去內北苑給太後請安,就讓德貴妃替朕代行了。愛妃,以後就要辛苦你了,太後那邊,你替朕多操些心。」

「遵旨。」德貴妃連忙領旨。

宮內外都知道,仁廟先皇過世後,少了這一位的緩沖,本來關系就不好的隆慶帝和皇太後是相看生厭。隆慶帝根本就不想去內北苑請安,但總不去又不行。身為天子,一國之尊,怎麼能帶頭不孝呢?

現在卻是傳旨叫德貴妃替他每日去請安行孝,不過這對于德貴妃是好事,這樣一道聖旨下來,德貴妃在後宮的地位,就僅次于皇貴妃。

等到吳寶象離去,隆慶帝的臉上露出了濃濃的笑意,忍不住開口道,「助高麗復國的援征大事算是大成了,些許跳梁小丑,殘孽余毒,不足為患。」

「恭喜聖上,賀喜聖上,提攜藩屬復國,此非武功,乃是聖賢所說的仁德大功,歷朝歷代少有,青史必定銘記。」

听了德貴妃的話,隆慶帝也是開懷大笑。

「吳大伴,叫御膳房備一桌好菜,再把白山冰葡萄酒取兩枝來,朕要與愛妃痛飲幾杯。」隆慶帝又把殿門外的吳寶象叫了進來。

「遵旨!」吳寶象剛要走,看到隆慶帝在招手,連忙附耳湊了過去。

「御膳房泡的那個酒,就是泡了關東珍藥的御酒,你給朕取一角來。」

吳寶象稍一猶豫,眼角看到隆慶帝的神情,連忙低頭應道︰「老奴這就去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