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八章 朝綱獨斷

朱由檢之所以如此果斷狠絕,不是朱由檢嗜殺,也不是朱由檢心狠手辣,而是做給滿朝文武看的。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這第一把,便是震攝群臣,膽敢以身試法,以下犯上,朱由檢手中的刀可是非常鋒利的。

果然,朱由檢殺氣騰騰的處決溫體仁等人,使得滿朝文武不敢多言。

若是放在以前,不知道有多少人站出來反對朱由檢如此武斷的處置溫體仁等人,畢竟溫體仁等人也不是普通百姓。

溫體仁、楊景辰、李覺斯三人身後都站著不少人,也就是說這些人其實或多或少都是某些集團的代表人物。

溫體仁,原禮部左侍郎,這次試科是被看好的種子之一,很多人都以為溫體仁會搶奪禮部尚書一職,可沒想到不但吏部尚書沒有溫體仁,連侍郎一職都丟了。

這個溫體仁可了不得,歷史上也算是一個人物,官至尚書,進入內閣參政,更是推倒過內閣首輔周延儒,可謂是朋黨之爭最為活躍的炮台,這樣的人朱由檢怎麼可能啟用。

楊景辰乃原戶部左侍郎,可謂是位高權重,可惜其包過魏黨大腿,雖然算不上魏黨,可也有所牽連。

至于李覺斯,原工部右侍郎,在士林之中也是大有名氣,四處宣揚仁義,不過朱由檢對李覺斯有點印象,歷史上這個李覺斯可是做到尚書一級。

不過後來好想頂撞崇禎皇帝,博得不小的名望後,辭官回鄉,清軍入關後降了清廷,做了貳臣。

李覺斯在試科之中支持朱由檢改革,也很有想法,觀點新怡,可惜朱由檢知道得太多,當然不會隨便用這種沽名釣譽之輩。

現在看來,朱由檢的眼光還是不錯的,這三人竟然都暗中收買宮中之人,盜取試題。

沒人為這些人說話,原因很簡單,明朝以科舉選官,科舉舞弊本來就是大罪,抄家滅族是最基本的。

而這次更是皇帝朱由檢一手主持的試科,選拔的更是朝中大員,這幾人的膽子不小,沒被滅九族就都是朱由檢仁慈的了。

試科舞弊一案被朱由檢朝綱獨斷,沒有交給刑部、大理寺處理,而是直接交給東廠,讓不少人心中暗跳,朱由檢這是有重用廠衛的意思啊。

「啟稟陛下,臣有本揍。」作為內閣首輔,韓爌必須起到一定作用。

「說,」朱由檢一臉平靜,語氣清淡,似乎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絲毫沒有因為剛剛隨口處決了十多人而感到不適。

韓爌微微遲疑,本來他想勸告朱由檢莫要依賴廠衛,以防宦官干政,不過現在看來有些事情不是他想象的那麼簡單,便改口道︰「啟奏陛下,各部官員空缺極大,各地政務堆積如山,臣以為,當速速補全缺員……」

「臣附議,」吏部尚書來宗道急忙開口道︰「如今朝堂以有大半月未能處理各方政務,如此以往,後果不堪設想。」

朝堂大臣已經按照朱由檢的意思進行選拔出來,是時候恢復運轉了。

「傳旨!」

朱由檢厲聲道︰「再開試科,選拔京師官員缺口……」

「此事有內閣首輔韓爌主持,六部、五寺、六科、各司參與,需五日內完成……」

「遵旨!」

再開試科雖然出乎眾人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六部尚書等大員都有試科選拔出來,更不別說這些小官小吏,開試科選拔也說得過去。

看來皇帝要將試科推行到底,朝中大臣都是試科的得利者,他們當然知道試科的好處,也知道朱由檢的打算,如此一來,京師官員,從上到下的任用就不是誰說了算,而是看自己的本事。

這也最大限制的解決朋黨問題,要想當官升職,已經不是誰一口能定的了。

「陛下,試科題卷當由何人制定?」韓爌再次詢問朱由檢。

選拔朝堂大員的試題是內閣和朱由檢出的,但這些小吏選拔,不可能還要向選拔六部官員那樣興師動眾。

「內閣負責監察,各部各司三品以上官員出題,一切可參考朝堂試科,」朱由檢淡然道︰「但小吏重在實干,有能者居之,所以八股策論當與民生民政相關,政科當與本職相關……」

朱由檢似乎已經喜歡上朝綱獨斷,這次也沒有詢問眾臣的意見,直接下令內閣支持各部各司官員試科選拔,同樣的,百官似乎也習慣了朱由檢的這種處事風格。

而這一切,都落入武勛眼中,特別是幾位進入內閣的國公眼中,這樣的場景他們也是第一次看到。

這種朝堂景象恐怕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成太祖朱棣時期出現過吧,朱純臣和徐希也是越看越驚心,如今的朝堂已經不是那種吵吵鬧鬧,皇帝以開口,無數言官引經據典來反駁的場景。

朱由檢也根本沒有和百官商議的意思,他如此興師動眾選出來的官員,可不是找來給他添堵的,朝中百官是學識淵博,十個朱由檢也比不上這些官員。

可比眼光,朝堂所有文武加起來,也趕不上穿越而來的朱由檢,朱由檢雖然不敢保證他說的都對,但能保住大方向不會錯。

「傳旨!」

朱由檢話音剛落,一旁伺候的王承恩急忙拿出一道早就準備好的聖旨開始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內閣大臣乃朕之肱骨,百官之榜樣……特查,戶部尚書範景文,工部尚書徐光啟,兵部尚書孫承宗,刑部尚書路振飛,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右都御史施邦曜德才皆備……特詔入內閣!」

此道聖旨一下,再次驚呆了朝堂。

六部尚書和左右都御史全部入內閣,也是開朝第一列,隨後眾人才反應過來,皇帝這是要再次削弱內閣大臣的權利,弱化內閣的位置,將大權集中在自己手中。

但沒人反對,因為沒人不想入內閣,六部主官和左右御史也是如此。

進入內閣,預示著進入大明的核心權利機構,幾位大佬自己不會反對,下面的人更不敢得罪這些大佬,這道破列的聖旨就這樣被百官接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