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28、《去岳陽》(十九)

10月12號,《一天》開機了。

與此同時, 《在岳陽》被新未送審。蘭生本來還挺擔心新未會在後期發難的——資方干預導演創作總集中在後期階段, 因為這時,電影已經拍出來了, 一切版權在資方那, 導演還想公映的話資方可以為所欲為, 可, 沒想到, 新未竟沒指手畫腳, 只看了看最終鏡數,也不知道是對後期沒產生過其他想法, 還是服了謝蘭生了,放棄說太多了。

《一天》片長120分鐘, 共包含8個故事。蘭生盡量讓投稿人親自扮演他的角色,對方實在不大願意他才會請專業演員。

謝蘭生先拍攝的是第四個part《死別》篇。對于「如果,您的大腦出現病癥, 永永遠遠失去記憶, 您只能想起過去的某一天,唯一一天, 您會選擇哪一天呢?那天發生什麼事了」這個問題, 有一位女孩子的答案十分特別,她說,她想記住媽媽去世的那一天,她想記住媽媽臨終的叮囑。

在這個故事的開篇, 因為感到一些不安,一大早上女主人公就趕到了醫院病房。護工阿姨說她母親剛剛吐了一大盆血,她便張羅換床單,可,母親卻說她太累了,不想動。處女座的潔癖媽媽竟然說出這樣的話,女主人公非常慌張。

女主人公模模床下壽裝包里那節小蔥——還是新鮮的。壽裝店的老板說了,「蔥」音同「沖」,這個可以沖掉厄運。

接著,女主人公又讓媽媽含上兩顆剛買的藥——因為病,因為疾病,媽媽已經不能吞了,她便買了含片的藥,非常非常貴。正好醫生進來查房,看看她手里的藥,又看看她,那個眼神分明是說︰「這時候了,藥沒用了,你們家在扔錢玩兒。」

查房醫生離開不久,媽媽血壓開始狂掉。主治醫生便又回來,把女主叫到走廊,說︰「準備準備吧,48小時內的事兒了。」

到了下午,媽媽明顯感覺到了什麼東西正在逼近,把女主喊到床前,握著她的手,看著她,極其正式地做道別,絮絮叨叨地開始說,讓女兒一定好好學習,以後考個好的大學,干個好的工作,去大城市,進大企業,可以做it,可以做……還說,「嫁人一定嫁老實人,公子不能沾的」「可是媽媽見不到了,否則媽媽能把把關」「竟然見不到了,你自己要清清醒醒……記住媽媽現在的話,你只能靠你自己了!」「典禮不用擺媽的碗,別掃興」,還有,細細告訴她的女兒家里頭的財產狀況,末了,流著淚道,「你爸肯定娶新老婆,你肯定有一個後媽的。千萬別讓他娶一個帶兒子的、苦的窮的……媽媽辛苦這一輩子,積蓄只給親女兒的……」「以後,你用媽媽這些存款在大城市買個房子……」

她哭著說了大半小時,最後實在是累了。

到了晚上十點,媽媽幾乎不說話了,一句要耗太多心神。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她凝望著她的女兒,眼楮再次涌出淚來,枕頭上面洇濕大片。她還是痛,還是難受,然而那些不重要了。

她沒表情,沒別的,只是默默淌著淚,女主角則一直在講她們倆的共同回憶、重要的事。最後,媽媽感到死神已至,鐮刀已舉起,可她並沒有拼死掙扎,不想女兒被烙上陰影,只是忍著,望天花板,強說︰「珍珍,媽媽困了,想睡覺了。」

「嗯,」女主角也留著淚,「媽媽,那睡一下吧。」她還以為媽媽真困了。

結束,下一秒鐘,媽媽就說︰「下一輩子再見了……珍珍。」原來,媽媽本人知道一切。

在女兒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媽!媽!!」的聲音中,媽媽闔上薄薄的眼瞼,半晌後,監護儀器上的心跳迅速抻成一條直線。

心跳突然歸零以後爸爸叫來醫生護士,醫生護士觀察之後說她已經去天國了,說完動手拆設備。

然而,當女主人公尖叫著道「心跳!心跳又出來了!」,醫生護士卻告訴她,這是因為他們幾個正在翻騰病人身體。對這場景見怪不怪。

醫生護士是對的。而一直到五分鐘後,女主人公還是在問「她是不是只是睡著了」「她是不是還沒有死」。

等醫生護士全離開了,爸爸也去聯系殯葬了,女主人公才緊握著媽媽的手,說︰「下輩子,我想要當您的媽媽,生養您,照顧您,您別再為我而操勞了。」

對這天的剩余時間,謝蘭生的鏡頭視角非常特別,非常新穎。他經常從窗戶外頭拍攝屋內女主人公,而且還用那種有著強存在感的視線,讓觀眾們依稀感覺攝影機是一雙眼楮。而下一鏡,謝蘭生會讓攝影機拍攝窗外的景色,叫觀眾們瞬間發現窗外其實空無一人。而此前的這個視角就十分像上帝視角,仿佛蒼穹之中有人正注視著女主人公,那是她最親愛的媽媽。

《一天》這部新的片子「鏡頭視角」與眾不同,謝蘭生在古堡度假時想到的就是這個。在一部電影當中,或一部電視當中,攝影機總相當于「多出來的一個角色」,而導演們也無可能只從角色的視角拍,來回切換太混亂了。但《一天》比較像紀錄片,謝蘭生想真實一點,他用了很長時間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媒介就是「某樣道具」「某樣東西」,而是還是重要道具。

例如,《百年》篇中,男女主角在教堂里舉辦婚禮。攝影機全程拍下他們倆的結婚誓言,也拍到了對面扛著攝像機的婚禮攝影師,到了最後,通過剪輯,電影視角切至「婚禮攝影師」正扛著的攝影機,這時觀眾可以發現,此前「觀察」一對新人的目光是從祭台上的戒指盒發出來的!是戒指盒在注視一切!也就是說,之前攝影機的位置被擺上了戒指盒。當然,電影觀眾意識不到這些視角的問題,他們只會覺得整個場景更加逼真,可是專業的影評人通常可以洞悉技巧。

其他篇章也是同樣。拍攝視角、觀察目光是某一樣重要道具。這些道具在看故事,而不是莫名多出的那個人。

…………

接著拍的是《生門》篇。

主人公是一位媽媽。

她一大早開始陣痛,一小時痛一分鐘,而後,半小時痛一分鐘、一刻鐘痛一分鐘、幾分鐘痛一分鐘……

她的開指十分遲緩,醫生上了人工破水,一段時間過去以後,她痛一分鐘,止一分鐘,醫生叫她好好呼吸,可是女主無法做到,一直憋著,因為太痛了。胎兒心率掉到60,醫生急到大吼大叫︰「想不想要自己孩子了?!」隔壁床上產婦也叫︰「姐妹!我這還有紅牛!」

她終于能開始生產了,助產士在旁邊按肚子,告訴她,哪時用力,哪時不用力,讓她憋氣,讓她「推」。

經過漫長的一小時,她的女兒平安落地,發出啼哭。

然而就在女主人公開始放松的時候,她听到了婦產醫生心急如焚的吼叫聲︰「血漿!血漿!!」

這似乎是出事兒了。

女主人公產後大出血了。

這東西在產婦中的比例大約是5%到10%。2014年,產婦的死亡率在十萬分之二十幾,其中,產後出血自己佔1/3。

女主人公的原因是生產過後宮縮乏力,最為常見的原因。正常來說,胎盤剝離後,宮腔通過不斷收縮來回復到正常大小,子宮壁的血管壓縮,血被止住,同時因為高凝狀態子宮形成大小血栓,幫助止血。然而人若宮縮乏力,可能大出血。

隨後一片兵荒馬亂。

插尿管、上監護,掛止血藥、掛縮宮素,醫生用手按摩宮腔,不斷按摩內部,接著又是用紗布來填充宮腔壓迫止血,再接著則是用球囊,結果,全部無效,血流奔涌。兩位醫生費盡心思也沒模出出血點來。

她被推去介入手術,做血管栓塞。

四個小時里,用的血漿已相當于人體血液的兩倍,也就是說,女主人公四小時內全身的血換過兩次了。因為血型比較特效,醫院還去別處借了。

女主人公的丈夫則跪在門口,扶著鐵門。

「不行,」手術醫生果斷命令,「切了吧。」

在子宮被切除以後,她的出血終于止了。

可沒想到,晚上8點,女主人公的月復腔里被發現了到處是血。醫生下了病危通知,認為血液可能已經感染器官,引發衰竭。

可她再次挺了過來。

出院時,醫生告訴她︰「你再不會來月經了。」

跟其他的篇章一樣,《生門》篇的最後一段也是主角對著鏡頭的自述。她也是由自己來扮演自己。

她說︰「每次回想那一天,我都感到害怕、恐懼,心驚肉跳,心有余悸。而且,因為失去部分器官,我還一度有些抑郁。但,當見到那個問題,我幾乎沒任何猶豫,就選擇了生產那天。」

頓頓,臉上帶著溫柔的笑,她又說︰「我的女兒平平庸庸,成績下游,甚至倒數,跟她班里那些耀眼的小天才不能比,我有的時候有些失望,又有的時候有些憤怒。但是,我想記住,不想忘了……我是冒著死亡風險才生下了這個女兒的,我想記住我多愛她。」

想了想,她又說︰「現在,我認為這世界上最美的詞是‘母子平安’。」

…………

拍完《死別》《生門》,謝蘭生又繼續拍了《百年》——女主人公想要記住她當妻子的那一天,還有《分道》——女主人公想要記住自己離婚、「重獲自由」的那一天。

因為演員並不專業,謝蘭生又徑自用了他想到的新鮮方式,比如一直開著攝影機,讓演員們習慣鏡頭、習慣拍攝,再比如,並不強迫這些演員逐字逐句地念台詞,還有……

謝蘭生早就發現,非專業演員的第一遍往往效果就是最好的,ng也沒用,于是,《一天》進展極快,才10月末,一半故事就拍好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