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謝蘭生與新未視頻針對主演簽了合同,接著, 他跟制片藍天又拉起了主創團隊。

攝影指導還是祁勇。

在邀祁勇回中國時, 祁勇竟然一改過去故作無奈的作風,對謝蘭生甚至有些落寞寂寥地道︰「謝導, 您知道嗎, 現在導演不再重視攝影師了。他們可以用監視器自己查看拍攝畫面, 錯了重拍, 再錯了再重拍, 即使出現一些疏漏在後期里也能彌補。攝影師……按導演說的一鏡鏡拍就可以了。這樣可以節約成本。」

「不, 」蘭生卻是認真地道,「我很需要好的攝指一起商量拍攝手法。祁勇, 我深信,每一場戲, 每一鏡頭,都能拍得有趣、有新意,當然, 也能拍得平平無奇, 而我討厭平平無奇。另外,對該用什麼鏡頭我並沒有你們專業, 比如極廣角鏡頭里, 16mm的,18mm的,20mm的,用哪個更加合適我想听听你的意見。一個導演搖擺不定會被畫面透露出來的。」

通常, 在電視劇的拍攝中,幾個機位同時運作,導演則在剪輯室里選擇合適的角度,可電影不是。電影只有一個機位,其他都是備用機位,所有的布景、燈光都是為這個鏡頭服務的,因此,電影更加細膩,不想讓觀眾見到的一開始就不會入鏡,而想讓觀眾注意的會被燈光強調出來。謝蘭生想做到最好。

那邊,祁勇深深吸了口氣,他第一次沒有驕傲,說︰「謝導,謝了,我一定會全力以赴的。」

「嗯。」

「把跟焦員也帶過來。」謝蘭生又囑咐對方,「這邊沒有好跟焦員。」電影工業發展太快,可專業性卻跟不上,整個中國都找不到幾個能用的跟焦員。

祁勇點頭︰「好。」

放下電話,謝蘭生又有點悲哀。

祁勇這個男人變了。在大浪潮中,攝影師的地位驟降,他的驕傲落地成灰。

電影行業變化太快,且變得浮躁,蘭生偶爾也適應不了。

他開始想,他未來的商業片能給祁勇一個「金像獎」的最佳攝影提名就好了,讓祁勇能拿到一個攝影生涯的新巔峰。當然,這听起來太飄渺了,不現實。

而錄音知道還是岑晨,美術指導也是熟人。

謝蘭生是比較愛跟老朋友們一起合作的,包括主創,也包括主演。導演需要非常了解他的演員,了解對方一切,因此,許多導演都喜歡跟固定的人合作拍攝,謝蘭生也並不例外,有些演員他也用過多次。

…………

謝蘭生又硬性要求主創、主演提前七天來。以前主創基本上是提前一月進組籌備,現在則基本上是三天,甚至兩天,幸虧蘭生的大導演,能震住他的團隊。

在開機前一天,謝蘭生《去岳陽》劇組又出了個小的意外。

劇本圍讀後,一個演員帶劇本去星巴克跟朋友聚會,喝完以後邊走邊聊,把劇本扔星巴克了!她發現後立刻掉頭,劇本幸好還在原處,旁邊幾桌過路客人證實沒人動過劇本。

謝蘭生被嚇出汗來,要知道,電影劇本要是曝光一切工作就白費了。

他想了想,給眾人又開了個會,反復強調守好劇本,而後,他在網上買了幾盒詭異顏色的訂書釘,說,如果一定要帶劇本去其他的一些地方,比如餐廳,就出發前用訂書釘先把劇本給釘起來,這樣,劇本如果被拆開過他們可以立即發現,還能想想辦法,不至于被糊弄過去。

導演真是什麼事情都要拿出一個辦法來。

…………

接著,3月5號,過完年的一周以後,終于,《去岳陽》在上海開機了。

謝蘭生先拍攝的是幾個主角中學時代。

幾個孩子,一個說以後要去維也納的金色大廳放聲高唱,一個說他會入選法國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而另一個喜歡畫畫,他說……

謝蘭生對小演員們非常非常好,到極致了。

首先,選擇上海作為片場只是因為離主演家近。他每天能上學、回家,爸媽也能經常探班,事實上,出于這樣的考量,6個主要的小演員基本都在上海本地,吃的好,也住的好,不跟劇組風餐露宿。

其次呢,謝蘭生永遠先拍孩子鏡頭,接著再拍大人鏡頭。他說︰「孩子比較容易疲勞,大人可以多撐一撐。孩子應該早點收工,在一邊兒休息休息。」其實,6個演員里,4個15歲,兩個16歲,也算不上非常小了,可謝蘭生還是心疼,他只有在成年演員表現驚人的時候會把那幾個小演員給叫起來再拍攝一遍,因為覺得對方應該被啟發了新的想法。

再其次呢,謝蘭生會觀察演員。他不強迫小演員們改變自己、迎合角色,而是根據對方性格修改他的電影劇本,讓這六個小演員們有最舒服的經歷,而不是努力的、痛苦的、懷疑自己的經歷。

另外,他跟幾個小演員的爸爸媽媽認真聊過。為了電影,在試鏡時,他讓全部的小演員都說說自己的夢想,而後,選了明顯對于未來有極大憧憬的幾個人。他們帶著少年朝氣,充滿熱情,充滿希冀。不過,在選角後,蘭生就跟幾個人的爸爸媽媽詳細談了。他說,如果演員要看成片,爸爸媽媽一定陪著,並告訴他們,這是假的,是故事,在講部分人,他們一定可以實現他們自己的夢想。而其他的電影導演根本不會想到這些。

最後,謝蘭生把主演心理給擺到了電影前面,或者說,他會盡量尋求平衡。

有些導演為了激發小演員的真實反應,會藏他們的作業本,先讓他們陷入痛苦,還有些導演會捏孩子的大腿肉並讓孩子哭泣落淚,謝蘭生對這些做法完完全全不能認同。誠然,小演員們並不專業,也無法欺騙觀眾,可謝蘭生四十多了,認為「人」是高于電影的。

在一段「寵物離世」的內容中,女三號在見到自己一個月來在劇組里朝夕相處的小鳥兒在籠子里靜靜死去時,難過到掉下淚來,可緊接著,謝蘭生就抱著她說,「這段內容沒給劇本,但,里頭的鳥是仿真的,是導演組叫人定的」,並把真假兩只一模一樣的小鳥兒擺在一起,告訴對方這段拍完了,她可以把它們帶回家。那個演員異常開心,拎著籠子給媽媽看。而其他導演恐怕要麼殺死鳥兒,要麼將就拍拍、不管效果了。

因為主演的年紀小,謝蘭生為電影效果又想出了許多法子。

比如,為了消除小演員的緊張不安、姿態生硬,謝蘭生會一直開著《去岳陽》的攝影機,讓演員們習慣鏡頭,也習慣拍攝。首次拍片毫不怯場的小孩子是非常少的。

再比如,為了能讓這些孩子發揮活力、生動有趣,謝蘭生不提前給劇本,而是當天給當天的劇本。他認為,與大人不同,小孩子們讀太多遍會對劇本失去興趣,他們並不擅長思考。

…………

在拍攝的一個半月間,莘野每個兩個星期去片場見蘭生一次。

他看到,他的寶貝在片場里永永遠遠站得筆直。

莘野是開影視公司的,他見到過太多導演。作為劇組的「土皇帝」,現在,導演大多只是坐在監視器後,面目模糊,甚至還把座椅當沙發,半坐半躺,舒舒服服地觀察著監視器上的畫面。

可謝蘭生不。

他幾乎不看監視器,他想控制整個片場,並且認為取景等等是攝影師的工作,不是導演的工作。

並且,他認為,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更想听「天生贏家」的,導演必須以身作則,必須全力以赴。

謝蘭生拍25年電影只請過四個半天假。不管生病還是受傷,他永遠在片場站著,謝蘭生讓每一個人都有極大的安全感。

大雨天、下雪天、三伏天三九天……無論什麼惡劣天氣,謝蘭生都站得筆直。他會讓演員在不出場時自己找找能法遮風擋雨的東西,或者能遮蔭擋陽的東西,可他自己卻一向是撐著兩腿,從不坐下,也有時昂首闊步,揮舞手臂。四十多歲的謝蘭生仍活力四射、朝氣蓬勃,這影響著他的團隊,也讓所有跟謝蘭生合作過的主創、主演尊敬、崇拜並且鐘愛。

莘野懷疑,即使以後七十歲了,或八十歲了,謝蘭生也依然會在他的片場站得筆直,像一棵樹,像一桿旗。

莘野又喜歡,又心疼。

這些年來,他對謝蘭生都帶著這個感覺——又喜歡又心疼。

…………

《去岳陽》的中學部分一共拍了一個半月。

在小演員殺青以後,謝蘭生給所有的人都贈送了一份禮物,而當地的娛樂媒體第一時間采訪了演員。

「嗯,」孩子爸媽一個個都說,

「為不耽誤大家上課,謝導盡量把日場給安排到了周六周日,有的時候時間太緊,劇組會在自習課前把幾個人給接過去,拍一陣子。」

「謝導喜歡用自然光嘛,不用燈光,因為,雖然因為光線在變會有很大拍攝難度,可是氛圍是真實的,有太陽,有月亮,有走廊,有樓梯,不像是在攝影棚里。所以啊,為保證大家上學謝導還是蠻費腦筋的,把一些戲改成下午,另一些戲改成晚上。」

「謝導他們在上海拍是為大家上學、回家。」

「他們每天都是先拍幾個孩子的鏡頭,再拍其他演員的鏡頭,怕孩子累。」

「他會根據孩子性格修改劇本這些東西,說,他不想教幾個孩子如何用‘演技’騙別人。」

「《去岳陽》講夢想崩碎。謝導還跟我們聊過。說,到時候電影上映,我們一定要陪著看,告訴孩子,這是假的,是故事,他們一定可以實現他們自己的夢想。」

「導演真是太不容易了,既要保證電影效果,又要保證不傷人心。我的女兒xx在拍‘寵物離世’那一段時,謝導……」

這些報道竟被新未第一時間發上網了。

現在,各個劇組都在趕工,白天拍晚上拍,過勞死的層出不窮。

于是,評論里面全是電影工作人員現身說法︰

【我是一個干掌機的,這種導演是天使吧……】

【我是一個剪輯助理……】

【謝導的所作所為跟謝導的電影作品一樣,充滿了對人的關懷。】

莘野自然也看到了。

他又覺得自己幸運。

他擁有的這個人,剛烈到了極致,又溫柔到了極致,一個人竟可以將這兩種氣質完美統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