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37、《圓滿》(一)

到1994年,中國社會、中國電影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經過三年「倒春寒」後, 1992年初, 南巡以及南方談話加速改革,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要「解放生產力, 發展生產力」, 提出大力發展經濟, 鼓勵好的商業點子, 中國發生重大轉折, 社會進入新的階段,「姓資姓社」爭論不再。在後來的中國史上, 仿佛,這一整年都是春天。百姓「下海」, 《forbes》說「如‘中國會成經濟強國’這樣肯定的東西很少了」。股票市場極其亢奮——在深交所新股認購時,深圳涌入150萬人,而常住人口是60萬而已, 不過, 抽簽隨後曝出問題,股市大跌, 證監會誕生。這年年末, 中韓建交。而國際上最轟動的,一是美國選出新總統,二是萬維網出現了。

在「電影」的這個領域,令謝蘭生高興的是, 中國也有電影節了。8月23號,首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舉行,評出了一個「長春金杯」,三個「長春銀杯」。

接著是1993年。

中國有了新領導班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說法進入憲-法。總-理進行金融改革,規範三角債及其他,讓人民幣大幅貶值用以促進商品出口,施行中央、地方分稅用來刺激地方經濟,盤活國企,有了「下崗」。跨國公司蜂擁而入,開分公司,也收並購——寶潔開了n家工廠,通用生產合資轎車。9月,「跨國公司與中國」的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政府首次邀請跨國公司的老總們。《公司法》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通過,「糧票」退出歷史舞台。不過,也是在這一年,因兩票的微弱差距,北京首次申奧失敗,全城人人垂頭喪氣,大家知道,2004奧運會要給希臘,他們只能再等八年。

「投機倒把」被放松了,謝蘭生的兩個「倒爺」投資人都松了口氣。

在這一年,中國第一次過上了「情人節」。到處都在賣巧克力,王府井的麥當勞店則打出了「溫馨浪漫情人夜」的商業廣告。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情人節」「巧克力」「麥當勞」的組合讓謝蘭生的心狠狠刺痛了下,只因想到了一個人。

而五月份,豪華品牌「法拉利」在中國賣出第一輛車,還在天壇的祈年殿舉辦新車交付儀式,謝蘭生又再次想到那個男人曾經說的「有一款f40還可以吧」「40周年的紀念跑車」。

在「電影」上,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進行了一次改革,而且還是大刀闊斧的改革。

因為電視普及,電影受到巨大沖擊,觀影人次從1979年的高峰290億驟然暴跌到1991年的僅僅145億,而且,若非《周xx》的觀影熱潮這個數字還會更慘,要知道,1979年,平均每位中國觀眾一年會看30場電影,獨步全球。放映網絡土崩瓦解,曾經遍布大中城市的電影院逐漸凋敝,大約一半都變成了其他用途的娛樂場所,如歌舞廳、台球廳。

在這樣的狀況之下,1993年1月5日,「三號文件」《關于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正式施行。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它首次提出了「票房」的概念,而在過去,是沒有「票房」這概念的,只有觀影人次。《意見》上的第二條是,電影票價原則上放開,各省政府自行把控,換句話說可以漲價,而這以前,電影票價是由國家統一安排的,各部電影各個省份之間沒有任何區別。

另外,它也改變了國產電影統購統銷的方式。原先,電影必須由中影公司統一購買統一發行,而《意見》後,制片廠與各大省的發行單位直接對接,各制片廠可以通過票房分成等等獲利,而不再是1985年後「一萬塊錢一個拷貝」了。

還有就是,要積極參與電視台供片和錄像帶制作。制片廠被推向市場,它們需要自負盈虧。

也是在這一年,電影業的首家股份制公司成立,它由上海電影發行公司改組,不僅負責發行,還參與到了制作當中。

…………

在此後的1994,社會再次發生改變。

新《勞動法》正式頒布,「雙休日」被正式實施。足球同樣市場化了,有了聯賽「甲a」「甲b」。謝蘭生被岑晨拉著去看了場「北京國安」,發現,只要進球全場就喊「牛逼!」只要丟球全場就喊「傻逼!」簡直听呆了。

在電影的領域當中,電影局與獨立電影人的沖突達到頂點,動靜很大。在謝蘭生和孫鳳毛在國際上獲獎以後,又有些人「鋌而走險」,于是,在這一年3月,七個導演去參加了荷蘭鹿特丹電影節,電影節還專門以「為中國六代導演爭取權利」為題召開新聞發布會,官方徹底被激怒了,吊銷七人導演資格,而謝蘭生,因為此前某個**決定不再出國比賽,並未被波及。

在這七個導演當中,有一個因拍的片子某些色彩比較濃重,被禁的最久。謝蘭生覺得,兩邊似乎都有道理,一個拍了一些想法,並沒在那胡說八道,另一個因國際政治感到生氣也蠻正常,謝蘭生想不明白,不過,從現實的角度出發,他不希望雙方矛盾繼續這樣激化下去,他總認為溝通、談判才是現代的解決方式,而不是誰要壓倒誰。

在電影的領域當中,官方又有重大改革。這密集的改革頻率在過去是從未有過的。

因為「票價」突然放開,電影票價大幅增長,于是,觀影人次還有人均觀影次數遭到前所未有的史詩級的重創。同時,因為早習慣了中影公司「統購統銷」,16家國營的制片廠根本不懂電影發行,找不對人,賣不出片,繼續蕭條,它們只能賣地、賣房、拍廣告等。對于電影,除了西影比較堅持,其他家都拍的少了,一年最多一兩部,很迅速地衰落下去。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兩家民營公司悄悄成立,對國營的電影「投資」。民營公司拍攝電影,再在審核通過以後,從制片廠購買指標,由制片廠聯系上映,也就是說,用制片廠的廠標,掛制片廠的名頭。民營資本進入行業,制片廠靠賣標賺錢。

與此同時,為了挽救電影市場,1994年8月,廣電部出台了348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影發行機制改革的通知》,決定,各制片廠可直接向各省各級發行電影,另外,每一年由中影公司以票房分賬的方式進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以及當代電影藝術、技術成就」的影片,于是,好萊塢電影在闊別中國40年後殺回中國。而在此之前,中國人除中國電影,只能看到「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的片子,比如朝鮮的《賣花姑娘》,比如羅馬尼亞的《多瑙河之波》,謝蘭生看的歐美片都是學校的「內參片」。

就這麼著,1994年11月12日,中國首部美國大片《亡命天涯》正式上映。它的主演是哈里森•福特,在片中,richard kimble的妻子被人殺害,他被認為是嫌疑人,千鈞一發跳車逃走並且追捕真正凶手,最後一切浮出水面,richard kimble的罪名被洗清了。這部片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Ch ngQ ng、鄭州六大城市做了放映,不過,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它的發行困難重重。它公映的六個城市剛好都是改革派,阻力較小,可其他的所有省市都不同意放映此片,而且,因北京市電影公司持強烈的反對態度,中影萬般無奈之下只得改為與海澱區合作。

《亡命天涯》成功上映登時掀起滔天巨浪。有一部分業界人士認為這是引虎下山,會擊垮脆弱的中國國產電影,于是,在一大片抵制聲中,《亡命天涯》在北京市被逼無奈提前下線,然而,即使只在六個城市做了放映,北京市還提前下線,該片還是創造了3000萬的票房奇跡。

《亡命天涯》上映期間,門庭冷落的電影院門口重新排起長隊,甚至催生了「黃牛黨」,把15元的電影票炒到50元都還不止!

謝蘭生又想起莘野,覺得對方預測真準——美國大片真的來了,而且就是「兩三年內」,國產電影也真的是絲毫沒有還手之力。

下一年,好萊塢的黃金年的《真實的謊言》、《獅子王》、《阿甘正傳》等7部片接踵而來連番上映,對中國觀眾進行了一番長久的轟炸。

其中,阿諾德•施瓦辛格所主演的諜戰片《真實的謊言》,在這個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只有3893元的年份,票房破億。

一向只看「主旋律」的中國片的觀眾們,因大銀幕上突如其來的一切而震驚不己,他們睜大了黑色的眼楮,眼瞳中倒映著滿滿的好萊塢式愛恨情仇。

作者有話要說︰  全是背景,沒有劇情,但建議看,因為感覺這些背景對主題是有用處的,對劇情也是有用處的。

這章留言都發紅包吧,不要求字數,因為沒有神馬劇情,不好意思收vip了,雖然內容是必要的……

謝導依然在被禁中……

那個,大家應該看出來啦,在這篇文,熊貓導演努力科普更全面的那段歷史,並不想做誰對誰錯的簡單評價,不過,相信大家看完以後會有自己的想法呢~可以說的是!謝蘭生會從頭到尾為文藝片尋找更好的出路,不管是政策上的,還是市場上的,下兩個part會更明顯,這是全文主線,不會改的。

下一章是一個大章,寫謝導的這三四年,盡量寫完,不敢保證,如果明天沒更,後天大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