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來, 韓皎回歸了「無主勢力」的最初狀態。
端王黨使出的離間計, 沒有成功, 但這件事只有燕王和韓皎兩個人知道,否則李閣老也不可能親自出面拉攏。
朝廷派系黨爭,存在四種狀態︰
第一種是明確站隊, 譬如二皇子是鐵桿端王黨,听命于李閣老,三皇子是鐵桿燕王黨,幕後軍師則是徐閣老。
第二種是秘密站隊, 這類人普遍隱匿與六部九卿之中,靠山並不明確,只能憑感覺判斷彼此是敵是友,很可能會被誤傷。
第三種是打入己方內部的奸細, 譬如埋伏燕王身邊的大皇子。這類人最為難纏,非但會泄露己方情報, 有時候還會起哄鬧事,煽動情緒,帶著己方沒腦子的豬隊友跳進溝里。
最後一種,就是無主勢力,其中包括中立派, 也包括不敢站隊或是攀不上關系的一類人, 這種人基本上沒有升遷機會,只能熬資歷,受牽連時也找不到靠山救命, 譬如韓皎他爹。
此外,還有牆頭草見風使舵的一類人,這種人可以忽略不計,因為跳陣營是官場大忌,他們多數都是短命鬼。
韓皎表面上回歸了無主勢力,實際上,秘密站隊燕王。
這種狀態很難維持,韓皎已經因為「代寫策論」和「殺良冒功案」兩件事嶄露頭角,在官場中利用價值極大,是各個勢力眼中必須拉攏的人才,拉攏不成,則是危險的敵人。
韓皎一旦無主,就會不斷遭受多方勢力反復試探,根本站不住腳。
以目前局勢判斷,只有**oss是韓皎的救命稻草。
必須讓各方勢力以為他是謝奪的人,才能保證這個階段的平穩周全。
**oss今天親自登門一對一輔導,八成也是為了讓韓皎明白自己的處境有多危險。
面對**oss主動伸過來給抱的大腿,韓皎當然很心動。
如果**oss未來不會黑化,始終保持支持燕王上位的心態,那韓皎早就餓虎撲食,抱緊謝奪大腿不松手了。
可是**oss會黑化,還原因不明。
若是韓皎抱幾年謝奪的大腿,等謝奪黑化了,就突然撒手離開,那仇恨值,絕對會讓韓皎榮登「boss預備獵殺名單」第一名。
官場的水比他想象中更深。
尤其在見識過李閣老和**oss的實力後,心中甚至萌發了辭官保命的出路。
畢竟燕王給了他二百兩銀子,用來經商足夠了。
可是,目前局勢下,他還能全身而退嗎?
更重要的是,他真的甘心就這麼退出官場嗎?
這個想法冒出來的瞬間,韓皎感覺心里隱藏的小獸開始憤怒地咆哮。
他當然不甘心!
騎慢吞吞的毛驢,住寒酸的小狗窩,吃韭菜餡的煎餅,都沒能讓韓皎感到特別的失落。
乘坐燕王府的豪華馬車,住王府旁的豪宅,吃宮廷御廚親手做的大餐,都沒能讓韓皎感到特別的快樂。
韓皎的快樂,是從林翁對他的知遇之恩開始的,是從皇帝當眾贊賞他的策論開始的,是從偵破殺良冒功案開始的。
從上輩子至今,短短二十年人生,韓皎最振奮驕傲的時刻,是偵破殺良冒功案當日,燕王對他躬身行大禮的那一瞬間。
住在燕王別宅那短短半個多月里,每日傍晚與燕王暢談利民強國之策,讓韓皎感覺自己真切的活著。
他想成為造福萬民的宰輔棟梁,他有這個能力。
如果因為擔心前路安危,就放棄仕途,轉而經商,他的靈魂會提前死去,活著又有什麼意義?
李閣老有句話可能說對了,韓皎很像年輕時的李閣老。
他二人都是年少成名,都是十多歲高中進士,都有著名垂千古的野心。
韓皎的政治經驗雖然遠不及李閣老,但他有超越時代的理論知識,能夠輔佐燕王,拉開改變黑暗時代的序幕。
心里還藏著另一個隱秘的想法——
如果未來輔佐的君主是**oss,似乎也挺不錯。
只要**oss保持現狀,不要忽然變態。
但這個想法經不起深思。
謝奪雖然在政治和軍事天賦上更勝一籌,但他對韓皎的定位,和燕王似乎不一樣。
燕王把韓皎當成謀士,他們之間有著明確君臣情誼。
而謝奪……
謝奪在智商上的天然優勢,導致他並不太重視韓皎在治國方面的才干,所以他對韓皎的情誼,更偏向于玩伴。
不僅謝奪沒把他當成謀士,韓皎對謝奪的感覺也跟對燕王不一樣。
說來古怪,每次面對謝奪,韓皎都很難保持警惕的狀態。
謝奪身上有種強悍的氣勢,加上天賦洞察力,會讓人在他面前自暴自棄地放棄一切偽裝。
這樣的人看似很危險,韓皎卻並不排斥。
跟謝奪在一起時,反而比在燕王身邊更放松。
這很奇怪,究竟是哪根筋出了問題?
腦中忽然浮現被**oss圈在懷里的瞬間。
當時韓皎鼻梁蹭到謝奪的下巴,癢癢的,鼻間氣息聞起來,像雪後森林的氣息。
怎麼忽然又想起這事!
韓皎回過神,低頭看向胸前,那只荷包掛在他的脖子上。
可惡。
解下來丟去一邊。
想起這事,心里就有些別扭。
都怪**oss有失分寸的舉止。
堂堂皇子,怎麼能在眾目睽睽下,跟臣子抱成一團?
一定是韓皎前些時日在蹴鞠場上小鴨子揮手的平衡動作,讓謝奪對他失去了應有的尊重。
這不行,往後一定要維持好身為朝廷大臣的形象,嚴肅一些。
謝奪是個很自戀的人,韓皎主動接近他,他覺得是討好攀附,韓皎故意疏遠他,他覺得是膽小害羞。
簡直找不到比他更臭屁的咸魚了。
想起**oss平日冷酷又臭屁的表情,韓皎噗嗤笑出聲,思緒漸漸放松下來。
這日上午,韓皎正在直廬謄抄文書,有太監進門傳話,徐閣老召幾位翰林院官員,去文華殿議事。
第一次被內閣大臣召見,滿屋子同僚都很期待。
太監只報了三個名字,其中包括韓皎,另外兩位是翰林院編修。
在同僚們艷羨的目光中走出門,韓皎很忐忑。
預料中的試探,這麼快就來了,只是沒想到,徐閣老也會親自出面。
不知這位內閣首輔是怎樣的行事作風,如果跟李閣老一樣,采取潛移默化的洗腦手段,那還算安全。
怕就怕徐閣老已經信了端王黨的挑撥,並沒有拉攏韓皎的意思,只想快刀斬亂麻,使絆子鏟除他。
走進文華殿正堂,正北書案後端坐的老頭須發皆白,圓臉微胖,慈眉善目,全然沒有李閣老身上那股仙風道骨的氣勢。
听見腳步聲,徐閣老抬起頭,笑盈盈地做了個手勢,請來人在正堂東邊三張書案前落坐。
徐閣老簡單說了召見他們的意圖——
是關于近期突然涌入京城的流民**。
名義上請三人一起探討,實際上,徐閣老似乎是想突擊考察這三人的實干能力。
兩個翰林院編修受寵若驚,唯獨韓皎面無表情。
說完地方官員上奏的流民原因,徐閣老讓三人各抒己見。
韓皎擔心這老頭是借朝政大事給自己挖坑,所以表現不如另外兩人積極,沉默低調,偶爾應和兩聲。
兩個編修提出的觀點並不一致︰
一名編修先發表見解,把重點放在賑災款的問題上,他初生牛犢不怕虎,直指戶部當初撥款數額,是按照受災縣的需求算好的,如今流民逃荒,必然是因為當地官員貪墨,應該秉明聖上,派遣欽差前往調查當地官員。
另一人的看法更深遠一些,他認為之所以產生流民,並非災款不到位,而是因為該縣去年水災,導致今年顆粒無收,需要再撥一筆災款,並應當積極籌劃修建當地的防汛工程。
兩人為此起了爭執,你一言我一語,當著徐閣老的面辯論起來。
徐閣老十分耐心,等他們漸漸平息怒火,才笑著給出一個和事佬的結論︰「二位大人的看法,皆有道理。」
繼而他轉頭看向韓皎,微笑道︰「韓大人有何高見?」
兩位翰林院編修皆是一愣,齊齊轉頭看向韓皎。
翰林院編修比不入流的庶吉士高出一等,他們並不認為韓皎能提出什麼高見,只期待韓皎出言贊同自己的提議。
韓皎很緊張。
他很擔心自己提出的建議會捅婁子,也想從兩個編修的建議中,隨便挑一個贊同。
但這倆菜雞的提議,實在是菜得摳腳,贊同哪一個都會被帶溝里去。
于是,廳堂里陷入尷尬的寂靜。
其中一個編修看著年少的韓皎空茫的神色,以為他想不出辦法,忍不住輕笑一聲,低聲提醒︰「若是一時想不出對策,韓大人可以參考我二人的提議。」
韓皎抿嘴對他笑了笑,表示感謝。
另一個編修也被他這一臉無能的樣子逗樂了,轉頭對徐閣老露出個無奈的笑,仿佛在說︰您老就別難為這小子了,神童之名那都是虛的,涉世未深的孩子,能提出什麼好辦法?
徐閣老打破尷尬,把提問變成選擇題,給韓皎台階下︰「韓大人認為,該調查當地官員,還是該修建堤壩?」
韓皎答不上來,臉上依舊是禮貌的微笑。
身旁的編修不耐煩了,小聲提醒︰「隨便選一個就成,不用多想。」
依舊是沉默。
已經把事情在腦子里過了幾十遍的韓皎,忽然開口道︰「卑職以為,當務之急,在于如何安撫流民。」
兩個編修︰「……」
徐閣老目光一變,頓了頓,輕聲道︰「韓大人有何應急之策?」
作者有話要說︰ 中午突然有事,更新晚了,發一波小紅包致歉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