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 紅棗睜開眼楮, 想起自己又一次在守歲時睡著也是無奈。
這世界夜生活太不豐富,以至于她這個前世的夜貓子也有了日出而作, 日落而歇的規律作息。
伸手擱枕頭下模了模,紅棗模出一個桔子來。隨手剝了皮,掰下一瓣, 紅棗塞嘴巴里含著,方才開始穿衣。
新年見人就得拜年,拜年可不興說空話。故而高莊村有年三十在枕下放福桔的風俗。這樣早起睜眼立吃一瓣——這嘴巴吃過東西後再跟人說吉祥話,就不算空話了。
穿好衣裳,紅棗走出房間。她見到堂屋里閑坐的李滿囤立雙手抱拳笑道:「恭喜爹, 新年發財,早生貴子!」
李滿囤聞言也笑道:「我也恭喜我家紅棗平平安安, 無病無災。」
這時王氏端早飯進來, 紅棗趕緊地又道了恭喜,王氏便也說了和李滿囤一樣的祝詞。
這世道, 祝小孩子不生病, 就是最好的祝福。
早飯就是大圓子。飯後,紅棗就穿上棉袍、戴上棉帽跟她爹李滿囤出門拜年去了。而王氏則留在家中招待上門來拜年的人。
大年初一,可不作興關鎖大門拒絕客人上門。今天登門的都是客,照規矩王氏都得招待一碗紅棗茶。
為了招待這頓茶,李滿囤還專門去城里買了十個粗瓷小碗––他家的粗瓷海碗,實在不適合盛棗子茶。
紅棗不大喜歡拜年。因為出門拜年會被熱情的主家強逼吃一碗不知道多少人吃過的棗子茶。
高莊村的人為了表示自家的熱情,不管誰來登門, 都要盛滿滿一碗紅棗茶來招待。可大年初一,沒人會空著肚子出門拜年,故而也沒誰能吃下這許多的棗子。
何況拜年不是拜一家,而是要拜一族的所有長輩。這一家一碗,誰又能吃足三碗?就是真有人有這樣的肚量,過年也不作興做客時擱人家窮吃——多少也要留個碗底,以示自家富足,自己是在家吃飽了飯才出的門。
于是凡是要點臉的人,拜年都只吃幾個棗子。下剩的差不多還是整碗的棗子,主家會在客人走後重新倒回鍋里,然後盛給下一個客人。
呃……)
紅棗第一次看見她二嬸郭氏這麼做的時候,差點沒被惡心死––這輩子活了六年,紅棗能接受自己三月不洗澡,但實在接受不了吃別人,甚至不知道多少人下剩的棗子。這自己髒歸自己髒,別人髒,紅棗是無論如何也忍不了的。
拜年第一家自然是李高地家。李滿囤領紅棗進堂屋與李高地和于氏賀年。
李高地輩分高,故而今兒他哪都不用去,只要在家呆著等人上門拜年就行。
紅棗瞧見堂屋的八仙桌上有人吐出的棗核,便知已有人來吃過一波,當即就提高了警惕。
李滿囤紅棗與李高地于氏磕頭,並且念拜年的賀詞「恭祝爹娘/爺女乃,身體康健,萬事如意!」
李高地高興地受了頭和祝詞,然後也回了一句「滿囤啊,爹祝你心想事成,早抱兒子!」的吉祥話。
李滿囤聞言笑笑:「謝謝爹!」
于氏雖然啥都沒說,但還是極慈祥地拿了一個極紅的隻果遞給紅棗。
「紅棗,」于氏道︰「這個果子你拿去吃。」
李滿囤見李滿倉和李滿園都不在堂屋,便就知道都出門拜年去了,也不以為意。
郭氏倒是要給李滿囤盛紅棗茶,但被李滿囤攔住。
「二弟妹,」李滿囤笑道:「別忙活了。」
「我們都剛吃過飯。現在是一點不餓。」
「再說,我們也不是外人。」
李高地一听覺得有道理便擺手道:「滿囤,你趕緊的去你二伯家拜年。」
「滿倉、滿園都已經去了!」
李高地家出來,李滿囤又去了隔壁的二伯李春山家。
李春山家也只李春山一人在家,他的兒孫也都出門拜年去了。李滿倉李滿園也不在,想必又去其他家拜年去了。
他兩個,李滿囤想︰和他不一樣,族里說得來的兄弟子佷可著實不少。
李滿囤給李春山拜了年,然後就被李春山的兒媳婦孫氏硬拉著灌了一碗紅棗茶方才出了門。孫氏的全部注意力都在李滿囤身上,故而紅棗一口湯沒吃,她也沒發現。
拜年的第三家就是族長李豐收家。來李豐收家拜年的人多的很,他家堂屋兩張八仙桌都坐滿了吃棗茶的人。
眼見李滿囤進屋來拜年,原先桌邊坐著的族人不少都站了起來。他們極熱絡地和李滿囤打招呼,然後相互間擠了擠,愣是給李滿囤兒在桌邊擠出了一個位置。
客套間,李貴林的媳婦江氏的紅棗茶也端了過來,李滿囤左右推辭不過便和族人一桌吃了果子茶。
至于紅棗,江氏見她卻是不肯吃棗子茶,便多給了她一個大桔子。
三家的血親長輩的年拜好,大部分的族人在族長家也都見過打了招呼,李滿囤不放心王氏一人在家,便就回了家。
家里,余莊頭同潘安,以及幾個常走的莊僕已經在侯著吃棗子茶了。
由余莊頭打頭莊僕們在瞧見李滿囤進屋後都趕緊丟下碗站了起來。他們請李滿囤和王氏堂屋上座坐了,然後都跪下給他夫妻兩個拜年。
李滿囤頭一次經歷這種架勢,一時間頗有些緊張。
他清了好幾下嗓子,方才說道︰「咳,過年好,好。你們都起來吧!」
王氏雖然也緊張得嗓子眼兒冒煙,但幸而她不用說話,故便就沒人看出她的異常。
余莊頭他們起身後又要給紅棗磕頭,把紅棗嚇得躲到了她爹李滿囤身後。
受過前世人權平等教育的紅棗,可不習慣受別人的頭。
見狀李滿屯也說︰「紅棗年歲還小,哪兒經得起別人的頭?余莊頭你們快別行禮了,沒得折了她!」
听李滿囤如此說,余莊頭一行人方才罷了。
打發走莊僕,紅棗眼見幾個碗吃得干淨並沒有碗底,不覺心松一口氣。
族人們都要先給長輩拜年,現還沒來輪到她家。她家鍋里的棗子該還都是干淨的。
剛將桌上的碗筷收拾好,就有族里半大的孩子結伴來與李滿囤和王氏拜年。
有孩子上門是喜事,王氏趕緊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隻果桔子給來拜年的孩子一人一個。
出乎意料,二房三個大點的孩子和三房的李貴富,也都照規矩上門來了。
一進門幾個孩子就由李貴雨領著,給李滿囤夫妻拱手拜年。
見到幾個佷子上門,李滿囤自是高興異常,他一迭聲的讓王氏給佷子們拿果子。
對于素來眼高于頂的佷子們佷來拜年王氏雖然詫異,但還是照男人的意思給了他們加倍的果子––每人一個隻果和一個桔子。
拜好年後告辭出門,李玉鳳忽然回頭問道:「紅棗妹妹,你要和我們一起去拜年討果子嗎?」
李滿囤聞言心里一動。他看向紅棗,結果卻看到紅棗搖頭,心中暗道可惜。
拜年討果子,是李滿囤幼時最祈盼的活動。這一天,他和他妹桃花能得到半籃果子,夠他倆吃很久很久。
紅棗可沒有李滿囤的懷舊情懷。她作為一個怕凍星人,在自家不缺吃喝的情況下,她才懶得為幾個果子在西北風里東奔西走呢!
何況,紅棗今兒還有大事要辦——她得盯著她娘,防備她把別人吃剩的棗子茶給倒回鍋里去。
眼見紅棗不去,李玉鳳很是失望,但還是盡力笑道:「那下次吧!」
「行!」李滿囤替紅棗答應下來:「玉鳳,你們就先回去。紅棗還小,還沒獨自出過門。」
「等明年她再大一點,就和你們一起去。」
剛才一進屋李玉鳳的眼珠子就叫滿堂的紅漆家什給映得通紅。
此前,李玉鳳從未見過大伯家這種紅得發光,甚至能照見人影的家什。而堂屋里,除了漂亮的家什,還有黃銅的油燈、黃銅的香爐、白色的細瓷貢盤、黃銅的洗臉盆、以及黃銅的鍋和茶吊子。
黃銅,那可都是錢!看到幾樣銅器,李玉鳳終于明白她娘郭氏昨晚和她說的她大伯家有錢,到底是多有錢!
難怪紅棗能穿這麼漂亮!紅棗家錢多得能做家什,確是能隨便買棉袍子穿。
想著娘的話,李玉鳳決定交好紅棗。故她方才約紅棗一起玩。不想紅棗不接她的茬。
正失望著呢,不料大伯卻是接了腔,這又讓李玉鳳看到了希望––明年就明年吧,她明年有棉袍子穿也行。
李貴雨瞧見他大伯李滿囤家的堂屋,也是震驚不已。
李貴雨此前見過他大伯家的鋪子,也就一個門臉。所以,即便後來他又听說他大伯城里還另置了一處宅子,李貴雨也沒當回事––城里的宅子,他家也有,而且還不小呢!
但今兒這麼一瞧,李貴雨才知道即便是一樣的宅子,其內里的家什差別可以這樣大。
似他家的木頭家什雖也刷漆,但刷的都是黑漆,瞧著和他爺的壽材一樣,黑沉沉的,沒一絲喜氣。
而大伯這屋一進來,他就覺得長精神。
這屋家什,李貴雨想,怕是比他大伯給他爺的羊皮褂子還貴吧!
他大伯真不是一般的剩錢!
現在,李貴雨終于明白他娘為啥要整天懊惱當初沒把他或者他弟李貴吉過繼給大伯了。他也明白他爹為啥要發憤供他兄弟三個讀書––分家不過半年,他大伯就發家至此,若他家人再不上進,那麼先前,他女乃為他爹和他叔以分家爭來田地就是個笑話。
他們枉做了小人。
總之分家後,他家日子不該過得比他大伯家差,起碼,不能差太遠。
他和他的弟弟們得幫他爹和他女乃把他們二房的門戶撐起來,不能教人看輕了去。
幾個孩子剛出門,家里又來了幾個族里孩子。王氏雖然一個也叫不出名字,但瞧著眼熟便也都給了果子。
沒一會兒李貴銀同他哥李貴金和李貴林也一起拜年來了。王氏照規矩給招待了果子茶。
三個人端起碗沒坐一刻就又去了別人家。待人走後,王氏收拾桌子。她眼見三個碗里都有剩果子,就把三個碗底給倒並成一碗,然後就打算把這碗剩果子給倒回鍋里。
紅棗一直盯著王氏動作,見狀當即攔阻。
「娘,」紅棗問:「你不嫌惡心嗎?」
「貴銀哥吃東西跟豬似的,在碗里拱啊拱的。」
「這碗里,不知道沾了他多少口水。」
王氏原本無所謂,但經紅棗這麼一說,立就覺得惡心——這手里的碗就倒不下去了。
李滿囤在旁邊搖頭道:「算了,你倒給雞吃吧。」
「咱家橫豎來人不多,倒也有限。」
紅棗聞聲立接過王氏的手里的碗蹬蹬地跑去了雞窩。
「這孩子,」王氏無奈笑道︰「連自家兄弟的碗底也嫌。」
「紅棗這孩子這脾性隨她大姑桃花,」李滿囤不以為意道︰「講究。」
「桃花也不肯吃人剩飯!」
明兒大姑子才家來,男人這就惦記上了。王氏聞言一笑,並沒接茬。
午晌前回到家,李貴富給他娘錢氏看他上午得來的果子。
「娘,」李貴富把果子一個個拿出來告訴他娘果子的來歷。
「這個隻果,是二爺爺給的。」
「這個桔子,是族長給我的。」
……
「這個隻果和這個桔子,是大伯母給的。」
跟著李貴雨去大伯家拜年的李貴富眼見李貴雨、李玉鳳都規矩的管王氏叫大伯母,一向學著他女乃于氏叫王家的李貴富也下意識地改了口風,喚王氏大伯母了。
錢氏聞言有些詫異:「你去你大伯家了?」
「是啊!」
「是玉鳳姐姐說去的,然後貴雨哥哥就說一起去。」
「然後我就跟著一起去了。」
玉鳳起的頭,錢氏心說,這一準是郭氏的主意。
正想問問他大伯家都看到了啥,錢氏便即听到李貴富自發說道︰「娘,你後來去過大伯家嗎?」
「現大伯家不止有井,而且他家堂屋門口的前廊里就有四口水缸。」
「娘,我乘人不注意偷偷瞧了。大伯家四口水缸,三口的水都是滿的,下剩的一口缸,里面也還有大半缸水。」
「娘,等往後咱家有了錢,也打一口井置四口水缸。」
「這樣,你就不愁沒水用了!」
兒子的話實在貼心,錢氏眼淚唰地就下來了。
想著今兒是大年初一不能哭,錢氏趕緊的又拿手指抹去了眼角的淚水。
「娘,」李貴富見狀趕緊把話岔開︰「大伯家的家什可漂亮了。」
「比貴林嫂子的陪嫁還漂亮!」
大房的家什,錢氏沒見過,但貴林媳婦的家什,錢氏卻是知道的。
族長家有八十來畝地,家常請了四個長工幫忙耕種。他獨子李貴林的媳婦自然是門當戶對人家的姑娘––她一份嫁妝,其中只木器家什就擺了一間堂屋和兩間臥房,整三間屋。每樣木器都刷了罕見的棗紅色油漆。據說當初進門曬嫁妝時一擺出來,就看瞎了全族人。
錢氏雖然進門晚,但家常也見過貴林媳婦的這套木器,自然也是艷羨不已。
現听說大房的家什比貴林家的還好,錢氏實在想不出還能怎麼個好法。
想了一刻,錢氏不得要領,只能搖搖頭去準備午飯。
作者有話要說︰ 新的一年,開新卷了。新卷的前半還是高莊村種田。畢竟才種了半年秋冬,還有春夏兩季沒種。這部分繼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