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八章 夾河之戰八

第八十八章  夾河之戰八

尼堪接到洪承疇命令的時候。已經是小半個時辰過去了。

而這個時候,從尼堪的方向看過去。

已經看不見寨牆了。

或者清軍堅固的寨牆,已經被打出大片大片的缺口,夏軍士卒沖了進去,雙方的戰事焦點,已經從清軍營地外圍打了進去了。

尼堪對戰事也有自己的判斷。

他此刻並沒有與夏軍騎兵交戰。但也牽制住夏軍相當一部分士卒。但是他也明白,他如果奮力進攻,也未必能攻破夏軍本陣,威脅到曹宗瑜。

但是此刻,將麾下的騎兵帶走,將洪承疇丟在這里。就尼堪本人的性子是萬萬不肯的。

他還沒有無恥到這個地步。

只是大清天下危難到如今地步,他麾下的每一兵每一卒都是相當重要的。

尼堪思忖了好一陣子,這才下定決心。說道︰「走。」

尼堪決心一下,帶著大隊騎兵轉頭就走。

越過夾河上的浮橋,頭也不回的向北京方向而去。

尼堪一去,正式將清軍本來就脆弱的決心,給生生的敲碎了。

清軍的崩潰開始了。

夏軍士卒瘋狂沖了進去。

大量清軍士卒的抵抗也減弱了不少。

這時候很多清軍的抵抗,僅僅是為了保全性命,今日一戰,雖然還沒有結束,但是雙方都不知道有多少死在這夾河岸邊。

殺紅眼的情況之下,哪里是想投降,就能投降的。放下武器,更有可能是被對面干脆利落的殺了,算到軍功之中。

即便是軍法官見了,這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算了。

所以大量的清軍開始潰逃。

有人通過架好的浮橋過河,只是無數人在爭奪兩三道浮橋,反而欲速則不達。大量的士卒從浮橋之上跌落。

甚至有兩道浮橋硬生生的崩開了。

這個時候,只有洪承疇身邊還有成建制的軍隊。

「大人,我們護送你殺出去。」幾名將領說道。

洪承疇搖搖頭說道︰「事已如此,你們走吧。」

洪承疇已經有了求死之心。

洪承疇是一個聰明人,越是聰明人,越是能看清楚天下局勢,這一場敗仗之後,清軍主力都匯集到了北京。

即便如此,北京城中所聚集的兵馬,也不會超過十五萬。

而夏軍,從洛陽到這里,這一線的兵馬就有五十萬,遼東看起來有二十萬,至于太原城下,最少有十萬。

再加上後面駐守的人馬,往多了說,一百五十萬未必是夸

張。

這近乎一比十的兵力比。

清廷的希望在什麼地方?洪承疇看不出來,或許有一線希望在蒙古。但是洪承疇卻不想跟隨清廷再出塞了。

原因很簡單,當初投降清廷,是看清廷有取天下之志。而今逃到蒙古苟延殘喘,甘為蠻夷,卻不是洪承疇的所想的。

以他的年紀,早晚不過一死,就在這幾年之間。

何必最後弄得連尸骨都不能歸中原?

今生或許回不了福建了,總不能將一把老骨頭,弄到漠北去吧。再加上洪承疇非常明白,清廷對他的看法。

如果他麾下兵力尚在,皇太後與皇帝定然對他客客氣氣的。一旦他大敗而歸,估計不會有什麼好臉色。

逃到草原之上,想要東山再起,成為清廷之中大員,重新領兵,估計也是不可能的。

真是思來想去,此生走到這種地步,不過但欠一死而已。

洪承疇這般說,下面的將領對視一眼,客氣幾句,都紛紛退下,帶著本部人馬逃命去了。

這也是洪承疇的積威甚重,這些人才沒有想將洪承疇的人頭取下來,向夏軍請功。

即便如此,洪承疇身邊還有數百親兵不散。

洪承疇退到中間大帳之中,手持蠟燭看著眼前一卷卷文書,都是他閑來所寫的文章,他雖然一生功名多半在武事上,但是他畢竟骨子里還是一個讀書人。

他輕輕撫模這些作品,紙張上熟悉的感覺,讓他有一些迷醉。回想他這一生最快樂的時光,估計是福建老家閉門攻讀的時候。

洪承疇點燃一張紙,放在上面,火焰好像是液體一般蔓延開來,一竄好高,都將帳篷也點燃了。

洪承疇拔劍在上,放在脖子上,說道︰「陛下,臣對不起你。」

隨即長劍一抹脖子,鮮血與白發混雜在一起,洪承疇僕倒在地。隨即被熊熊大火給吞沒進去。

只是不知道,他說這一句陛下,到底是指順治,還是說崇禎。

清軍營地之中起火的地方,不僅僅是洪承疇中軍的大帳,還有不少地方,火焰似乎都連成一氣了。

再加上天色已晚,夏軍也就沒有冒險救火,任他們燒了整整一夜,到了第二日,才著手收拾殘局。

「這就是洪承疇?」曹宗瑜捂著鼻子問道。

下面的士卒說道︰「這是在清軍中軍大帳之中發現的,清軍都說是洪承疇。」

曹宗瑜不由的皺眉,說道︰「再找找,或許是老賊的假死之計。」

這樣的事情,在古代就弄出過烏龍,平叛之後,這匪首**了,只留下一句燒焦的尸體,當時

平叛的將領為了功勞,就說這具燒焦的尸體是匪首。

但是後來,這匪首又出來,弄得那些平叛的人好生狼狽,說是欺君之罪。

曹宗瑜一來不相信,洪承疇就這麼簡簡單單的死了,二來,也不願意留下隱患來。命令下面的繼續找洪承疇的下落。

但是總就沒有找到。

如此一來,曹宗瑜就將這一句焦尸報上去了。當時張軒根本沒有心思管這一件事情,洪承疇是死是活重要也不重要?

洪承疇再厲害麾下沒有兵馬,也不過一個光桿司令,根本沒有用。

夾河一戰,斬首七萬,俘虜各色人馬六萬七千人,其中有不少乃是清軍官員,尤其是以山東人為多。

原因很簡單,山東人在清廷之中最得勢。

歷史這種得勢甚至蔓延到了好幾代。比如大名鼎鼎的劉羅鍋家,真算起發跡,還是順治時的從龍之功。

自然有很多人想要追隨清廷。

不過,都被夏軍俘虜了。

洪承疇所部的覆滅。

北京北部門戶洞開。

曹宗瑜就地修整數日,並清點了傷亡,有兩萬三千余人。這也是因為夏軍的醫療體系比較得當,方才活下來不少人。

否則夏軍陣亡的士卒,恐怕直沖四五萬人之多。

曹宗瑜這一路,進攻速度雖然不快,但是打得都是硬仗。

後世評論,北伐之中,最慘烈的四場大戰,就是連山關之戰,洛陽之戰,夾河之戰,還有後來的北京之戰。

李定國倒是大志難舒,他遇見的敵人,都不是太堅定的,之前面對吳三桂這個老滑頭,打仗從來不想拼命。

很多盤外招就能搞定。

而今橫掃山西,圍攻太原城。

結果當夾河之戰的消息傳來之後,傅山自告奮勇潛入太原城中,說服太原城士紳,打開城門,迎接王師。

李定國這才一戰定太原。

有萬余清軍奪門而逃,往大同而去了。

李定國派偏師進攻大同,他自己帶領大軍出山西,向北京而來。

而今是一個人都知道,滅國之功就在北京城下。

即便李定國自己不想湊熱鬧,為了麾下的將士好立功,也要向北京城下而來。不管怎麼說,這滅國之功,不能僅僅讓曹宗瑜一個人得了。

于是乎,北京城中,接連不斷的壞消息傳來。

夾河大敗就不用說了。太原之失接踵而來,李定國,鄭成功,曹宗瑜三部不約而同的向北京而來。

估計在十天之後,北京城下的夏軍估計有四十萬之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